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要求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5488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要求(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编 写 说 明 编写该要求旨在帮助我省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把握新课程教学的深广度,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教育部制 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标准 ) ,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编写该要求的依据是标准和我省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并适当参考各版本教材等。 编写该要求时,我们以标准中的各模块为单元,按照各模块中每一主题的“内容标准”逐条进 行分解、细化和补充,将比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界定,提出比较明确、具体 的学习要求。 广度每条“内容标准”应包括的具体学习内容。采用对“内容标准”适当分解、补充的方式, 依次列出。 深度每条学习内容在本模块教学的

2、终端应达到的目标要求。按照标准前言中“关于目标要 求的说明”对三类学习目标的分类方法,选用适当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每一类学习目标从低到高的水 平层次划分,及每一层次包含的行为动词如下。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1)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2)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3)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4)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1)初步学习、模仿 (2)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3)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1)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

3、参观 (2)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3)形成、养成、具有、梳理、建立、保持、发展、增强 对有关学习要求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内容,以及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等,我们还提出了相应 的建议。 按照新课程的设计思想,新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已不再明确区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只要 学校条件许可,所有实验都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但从目前我省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学校还达不到这 样的条件。所以对于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采取一个过渡的办法,即在每个模块中安排一定数量、内容 比较适宜的实验作为学生分组实验。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条件 暂时不具备的学校,应想方

4、设法、积极主动地改善实验条件。 必修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 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 中的重要作用。 3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 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化学化学 1 主题主题 1 认识化学科学认识化学科学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 要研究对象,了解 20 世纪化学发展的

5、基本 特征和 21 世纪化学的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可引导学生收 集 20 世纪化学发 展过程中的重大事 件的资料,撰写小2发展趋势。2.了解 20 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 21 世纪化学的发展 趋势。论文或制成 PPT 文 稿,展示交流。3.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 科学。关于原子结构只要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 的排布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暂不作要求。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 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 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 构和性质的关系;认 识化学变化的本质。5.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原子核外电子 的

6、排布和原子核外 电子的运动状态等 内容在化学 2 主题 1 和选修模块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主题 1 中学习。 6.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 义。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暂不作要求。 7.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8.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 行简单的化学计算。3 认识摩尔是物质 的量的基本单位,能 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 计算,体会定量研究 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 化学的重要作用。9.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

7、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阿伏加德罗定律 的推论、混合气体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等在选修模块中 学习(见有机化 学基础主题 1) 。10.认识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11.认识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12.认识比较、归纳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常用方法。4认识实验、假说、 模型、比较、分类等 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 的作用。13.认识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 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 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 重要作用。14.通过学习化学科学与人体健康、新型材料、环境保护 等关系及现代化学发展的成就,认识化学对提高人类生 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题

8、主题 2 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基础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创设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参与 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程,学习运用以实验 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 法。2.通过离子反应发生条件、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等有关实验,学会运用以实验为 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建议设计易产 生认知冲突的实验 现象进行探究,如: pH 相等的盐酸与 硫酸溶液分别与铝 反应的速率的差异 研究等。 3.初步学会使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 纯。4.初步学会常见物质的检验。5.初步学会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6.

9、初步学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 验、分离、提纯和溶 液配制等实验技能。7.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了解实验操 作步骤和训练实验 操作技能为主,不 宜作习题上的加深。 相关内容在学习元 素化合物知识过程 中逐步提高。 3树立安全意识,能8.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3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 标识,初步形成良好 的实验工作习惯。9.知道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10.在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感受获得成功 的愉悦,学会合作与分享。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 合作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和数据,完 成实验报告

10、,并能主 动进行交流。11.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 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条件控制、 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 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 的应用。12.通过必修课程中的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教学,初步认 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 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关加深和拓 展的实验内容在选 修模块实验化学 主题 2 中继续学习。主题主题 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 和性质对物质进

11、行分 类。3.感受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根据物质的组成 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 类时要注意初、高中 的衔接,并在后续学 习中逐步完善。 4.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 和浊液。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不作要求。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 见的分散系。5.知道区分溶液和胶体的简便方法。6.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与氧气、水、酸、碱、盐溶 液的反应情况,了解其共性和个性。 7.了解氧化钠、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与 水、酸、碱溶液反应的情况。 8.了解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氢 氧化铝的两性;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等难溶性氢氧化物 的受

12、热分解。9.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 酸的反应,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CO32-与酸的分步反应; CO32-、HCO3-、Al3+、AlO2-等离子的水解反应暂不作要求。10.了解 Fe3+的氧化性,Fe3+和 Fe2+之间的相互转化,Fe3+ 的检验。Fe3+和 Fe2+之间的相互转化仅限于 Fe3+分别与 Fe、Cu 的反应,以及 Fe2+与 Cl2的反应。11.了解钠、钾的焰色反应。 12.能列举铜合金、钢等合金材料的重要作用。 13.通过钠、铝、铁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比较、归 纳等,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3根据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

13、验探究,了解钠、铝、 铁、铜等金属及其重 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 要应用。14.根据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习化学的兴 趣,培养探究能力。过氧化钠与水、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的反应可在过氧化钠 特殊用途中列举。CO32-与酸的分步 反应; CO32-、HCO3- 、Al3+、AlO2-等离子的 水解反应等内容在选 修模块中学习(见 化学反应原理主 题 3 内容标准第 4 点) 。415.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 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电离及 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 16.通过实验

14、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 书写涉及强酸、强碱和盐(包括难溶性盐)的离子方程式及 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较复杂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书写暂不作要求。4知道酸、碱、盐在 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 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 件,了解常见离子的 检验方法。17.了解 Cl-、SO42-、CO32-、Al3+、Fe3+、NH4+等常见离子 的检验方法。弱电解质的电离 及相关知识等内容在 选修模块中学习(见 化学反应原理主 题 3 内容标准第 1 点) 。18.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19.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0.能通过化合价的升降,

15、判断氧化还原反应。21.通过具体实例识别氧化剂和还原剂,逐步理解被氧化、 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的概念、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子守恒原理及其 运用暂不作要求。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是电子的转移,举例 说明生产、生活中常 见的氧化还原反应。22.随着元素化合物的学习,逐步学会用电子转移的观点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学会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 配平,并能用单线桥、双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 数目。氧化产物和还原 产物的概念及判断、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的判断、电子守恒原 理及其运用等内容在 选修模块中学习(见 化学反应原理主 题 1) 。23.

16、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 不同的非金属单质性质有较大的差异。了解氯气的氧化 性(与氢气、钠、铁、某些盐等的反应)及与水、碱的 反应。知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了解硫的可燃性和 氮气的稳定性。知道硅在自然界以 SiO2及硅酸盐的形式 存在,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能说出它的主 要用途。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及操作;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 及装置;几种硅酸盐制品的制备方法;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相互转化过程中的定量关系等,都暂不作要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 装置及操作;二氧化 硫的实验室制法及装 置;几种硅酸盐制品 的制备方法;一氧化 氮、二氧化氮相互转 化过程中的定量关系 等,在相关选修模块 中逐步补充。6通过实验了解氯、 氮、硫、硅等非金属 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 要性质,认识其在生 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 环境的影响。24.了解氯、氮、硫、硅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 某些非金属化合物既有相似的性质,又有各自的特性: 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与水的反应;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