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考试案例分析课件第34讲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95242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考试案例分析课件第34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环评考试案例分析课件第34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环评考试案例分析课件第34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评考试案例分析课件第34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考试案例分析课件第34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3 页4.9 主要生态调查指标 a)永久占地:包括占地类型、占地面积,重点是占用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数量等; b)临时占地:包括便道、站场、施工营地等的数量、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等; c)取、弃土场:包括取、弃土场的位置、占地面积、占地类型、土石方数量、与公路的距离、 采取的恢复措施及恢复效果; d)固体废物的类型、数量、去向及处置方式; e)工程防护和水土流失:包括主体工程和取、弃土场所采取的防护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数 量及实施效果、公路用地范围内扰动面积的治理率等; f)绿化工程:包括绿化方案、绿化面积、绿化投资、绿化植物的种类、数量、重点区域(包 括互通立交、边坡、取、弃土场

2、、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处等)景观绿化、公路用地范围内 的绿化率等; g)河流水系、水利设施、农业灌溉系统:公路用地范围内扰动的河流水系、水利设施及农业 灌溉系统的分布状况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改沟改河工程的数量、投资等; h) 其他生态指标:每公里平均土石方量、公路工程特有的生态保护措施等。4.10 生态影响调查与分析 自然环境概况 (1)调查公路所在区域内自然环境基本特征, 包括区域气象气候因素、 地形地貌特征、 河流水系、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和性质、水土流失、动植物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分 布和生理生态习性、历史演化情况及发展趋势等。 (2)调查公路所在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历史和现状情况

3、等,并应对不良地质状况做 出必要说明。 4.11 一般生态影响调查与分析 (1)根据工程建设前后影响区域内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变化情况,结合工程采 取的保护措施,分析工程建设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2)结合公路绿化工程及重点区域景观绿化情况,分析公路用地范围内植被类型、数量、 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3)分析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遗产地、地质剖面 等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并提供工程与敏感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图,必要时提供图片辅助说明 调查分析结果。 (4) 分析公路主体工程和取、弃土场、施工营地、站场、便道在施工期及运营期对自然生 态环境的

4、影响、采取的保护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5) 公路工程建设及运营造成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变化时,应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减 免、补偿措施的落实情况,分析对水生生物生存的影响。 (6) 分析公路建设对沿线生态敏感区生态完整性的影响。 4.12 农业生态影响调查与分析 (1)说明工程占地的情况,包括占地类型、占地面积、位置、采取的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 分析公路占地对沿线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减少占地措施,分析工程采 取工程、植物、节约用地、保护和管理措施后,对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2)调查工程对项目影响区域内河流、水利设施的影响。 4.13 水土流失影响调查与分析 第 2 页

5、共 3 页(1)说明工程土石方量调运情况,占地位置、原土地类型、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和恢复效 果,采取的护坡、排水、防洪、绿化工程等。 (2)分析采取工程、植物和管理措施后,公路建设对沿线水土保持的影响。 根据建设项目 建设前水土流失原始状况,对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弃渣、损坏水土保持 设施和造成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流失总量及危害的情况进行分析。 (3)调查公路主体工程及临时工程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防护效果;调查公路用地范 围内滑坡、崩塌、沉陷、软土路基等不良地质路段的分布状况及工程采取的防护措施,并分 析其实施效果。 4.14 生态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与补救措施建议 (1)

6、主要从自然生态影响、生态敏感目标影响、农业生态影响、水土流失影响等方面分析采 取的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分析指标包括生物量、特殊生境条件、珍稀濒危物种的增减量、 景观效果、公路用地范围内扰动面积的治理率等;评述生态保护措施对生态结构与功能的保 护、生态功能补偿的可达性、预期的可恢复程度等。 (2)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 具有操作性的补救措施和建议,有针对性地避免或减缓项目建设所造成的实际生态环境影响。(3)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的影响,调查相应环保设计落实情况及效果,验收其影响程 度及范围。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未预测的影响,应按环境影响后

7、评估方法评估影响,进而 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及要求。 五、声环境影响调查五、声环境影响调查 5.1 设计期和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 5.1.1 通过核查文件资料方法,了解公路设计期采取的声环境保护措施。 5.1.2 通过核查文件资料和公众意见调查的方法,了解公路施工期主体工程、施工营地、 站场、施工便道对附近居民点声环境的影响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5.2 试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调查 5.2.1 试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调查范围原则上与评价范围一致。 5.2.2 调查对象为公路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内的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影响保护目标为 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时间之前已 经存在的声环境敏感点或已经规划并获立项批复

8、的尚 未建设的环境敏感点。一般以学校、居民区、医院、疗养院等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其他声环 境敏感点为一般调查对象。5.2.3 调查内容 a)调查目前公路沿线 200m 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给出相关的市镇、村庄、学校、 医院、敬老院、疗养院等声环境敏感点与公路相对位置关系、名称、桩号、距公路中心线距 离、建筑物地面与路面的高差、房屋的数量、楼层、朝向、居民户数及常驻人口数等。 b)列表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声环境敏感点和现状公路沿线 200 m 范围内的环境敏感 点的变化情况、变化原因。5.3 现状监测 5.3.1 监测布点原则 5.3.1.1 对公路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点,选择其中具有代表

9、性的点进行现状监测。声环境敏 感点监测布点原则如下: 第 3 页 共 3 页a)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采取降噪措施的敏感点而试运营期未采取措施的敏感点,监测比率 不少于 50%。 b)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进行跟踪监测的敏感点; c) 选择不同路段交通量差别、距离公路中心线 100 米以内的有代表性的居民集中住宅区 和 120 米以内的学校、医院、疗养院及敬老院等。 5.3.1.2 试运营期已采取降噪措施的敏感点需逐点进行降噪效果监测。 5.3.1.3 敏感点为楼房的,宜在 1、3、5、9 等楼层布设不同的监测点。 5.3.1.4 为了解公路交通噪声的时间分布以及 24 小时车辆类型结构和车流量

10、的变化情况, 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点进行 24 小时连续监测。5.3.2 声环境敏感点监测 5.3.2.1 监测方法:按照 GB3096 有关规定进行监测。监测同时记录车流量,按大、中、 小型车分类统计。 5.3.2.2 监测频次:监测 2 天,昼间监测 2 次,夜间监测 2 次(22:00 至 24:00 和 24:00 到 6:00),每次监测 20 分钟。 5.3.3 交通噪声 24 小时连续监测 5.3.3.1 监测方法: 按照 GB3096 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 监测同时记录车流量, 按大、 中、小型车分类统计。 5.3.3.2 监测频次:24 小时连续监测,监测 1 天。

11、 5.3.4 交通噪声衰减断面监测 5.4 措施有效性分析及补救措施建议 5.4.1 根据现状噪声的监测结果和交通量,验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噪声的预测结果, 评价各敏感点昼、夜噪声超标、达标情况。 5.4.2 比较各主要声环境敏感点环评时噪声预测结果与现状监测结果, 分析声环境质量变 化情况及其变化原因。 5.4.3 根据 24 小时连续监测结果,给出公路的噪声与车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5.4.4 根据衰减断面的监测结果,给出当前车流量状况下交通噪声的达标距离。 5.4.5 根据监测结果,明确给出声环境保护措施的降噪效果。分析、评估声环境保护措施 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声环境敏感点是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5.4.6 分析论述环评报告书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在对措施有效性分析基础上, 提出声环境保护补救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