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一中2014年上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91759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浏阳一中2014年上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浏阳一中2014年上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浏阳一中2014年上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浏阳一中2014年上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浏阳一中2014年上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浏阳一中2014年上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浏阳一中2014年上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浏阳一中 2014 年上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文科历史制卷:罗润华 审题:彭晓莉 时量: 90 分钟 总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404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 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这首诗反映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 A.简单协作 B.小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2. 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 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 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春

2、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 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 3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很多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上,下列“市” 的场景布置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 “市”里有专职官员管理 C “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D “市”门在白天定时开闭 4中国古代,都城的定位成为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它使政治、经济、文化 融为一体,此外,中国古代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 、 “乡 村 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城市A以商业职能为主 B以政治职能为主C市民价值观

3、念的变化 D商业限制被打破 5 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 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 ”材料表明,书中观点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 是 A反对 B赞同 C听其自然 D主张适当改变 6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 , 这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7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 D诸侯国争霸需要发展生产 8 旧唐书玄宗纪载:“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科举人仕的

4、官员)置客舍邸 店车坊。 ”德宗时, “禁百官置邸贩鬻” ,并诏令王公卿士、诸节度观察使于扬 州置回易邸(交易买卖的邸店) ,罢之。这表明A商品经济的发展已腐蚀唐政府的统治基础B唐政府与官僚、贵族之间的矛盾严重激化C唐政府防止贵族、官僚利用特权与民争利D唐政府通过强化经济手段以加强中央集权9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 ,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 “徽 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 “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徽商唯利是图的本性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 10宋敏求

5、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 有也。 ”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这一现象 反映出唐都长安A城市布局整齐 B城市规模过大 C城市功能单一 D经济政策抑商 11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 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 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政府完全 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这表明A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 因素C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

6、治 堡垒” 12有学着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 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 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 “恤商” 。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 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 活 13从“重农抑商”到“海禁”政策,表明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时期 A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B以自然经济为经济基础 C无法出现商业繁荣景象 D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 14.北魏李安世就均田问题上疏“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 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

7、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 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 ”这表明他主张( )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B.在维护私有制前提下限制土地 兼并 C.增加土地租税以保证财政收入 D.恢复井田制以提高土地的利用 率 15梁启超在 1903 年指出:“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 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 义。 ”在梁启超看来 A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 B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 兴衰C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 D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 大小16嘉靖八年(1529 年) ,工部尚书刘

8、麟等应诏陈言:“各府、州、县工匠, 近多冒替影射,随解随逃,徒以累民,而公家不得实用。 ”为此,建议“纳价以 助大工(工程) ,每匠一名,照旧例每季纳银一两八钱。 ”该建议的实行 A标志着官营手工业的解体 B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冲击作用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表明人身依附关系的废除 1717 世纪英国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武器,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也都建造有可 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而荷兰人第一个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 炮的商船,荷兰船几乎不装备武器。这样做A使荷兰最终无法组建大型的商业公司B是因为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打击了荷兰的海上优势C有利于赢得与英国的海上运输竞争,获得更大的经济

9、利益D是因为荷兰国际关系处理得好,无海盗威胁,同时也降低了造船的成本 18.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 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 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 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新航路的开辟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早在公元 1000 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 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

10、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20英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标志着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是: A1588 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B18 世纪中期打败法国 C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D参加反法联军打败拿破仑 21导致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圈地运动的扩大 C大量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 D.市场的不断扩大 22被誉为“第一台真正的国际性发明”是指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D富尔顿用蒸汽机驱动轮 船 23 “两个世纪前,1000 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

11、世纪以前,500 个人 当中没有一个穿袜子,现在 1000 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 (引自 1831 年机械的成绩 ) ,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B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41851 年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上不可能出现的展览品是: A飞梭 B火车模型 C汽车模型 D蒸汽机 25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 始于纺织业 B. 与通讯工具的革新相关 C.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12、以电力作为能源 26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 ,却被后者 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A.电灯 B.电话 C.汽车 D.电影放映机 27.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和丝出口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是 A茶和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B生产茶、丝者获利甚丰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28.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大多数是官办企业,这些官办企业与传统的官营手 工业最大的不同是 A生产方式 B.管理方式 C.劳动方式 D.分配方式 29291919 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设总办、设总办、督办、督办、会办、会

13、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 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 ”这类企业这类企业 最有可能是最有可能是 A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 B洋务企业洋务企业 C C在华外商企业在华外商企业 D D官僚资本官僚资本 主义企业主义企业 30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 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 “中国应获 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

14、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 ”斯塔夫 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 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为 A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B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D中国的西方化不彻底,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进步 31一篇发表于 1941 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 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 (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 (三)高利贷制变本 加厉, (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 (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 的主线是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 32右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 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该图反映 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呈快速增长态势 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经济扩张性加剧 清政府的财政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