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489037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7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淮安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淮安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淮安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淮安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安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向探究考向探究应考策略应考策略当堂检测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传承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解析 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辨析:“传承”是更替继承,“传达”是传告。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B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A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与“眼前的一切”矛盾;C项,“处心积虑”指千

2、方百计地盘算,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项,“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用来形容同学关系。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查范围】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包括以下考点:常用词语的含义;同义词 (近义词)、关联词语辨析;理解具体语境下词语的含义。 【考查形式】 近五年,淮安中考没有涉及词语运用题,2016年、2017年淮 安都是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词语的运用;盐城均以选择题 的形式考查成语的运用;宿迁、连云港2017年没有涉及词语 的理解与运用这一考点。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考 情 数 据|应考策略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

3、理解与运用(1)词语词语 的感情色彩。根据感情色彩,词语词语 可分为为褒义义 词词、贬义词贬义词 、中性词词三种。如“成果”是褒义词义词 ,“后 果”是贬义词贬义词 ,“结结果”是中性词词。在具体语语言环环境中 ,我们还们还 要特别别注意词语词语 感情色彩的变变化,如“还还要将 脖子扭几扭,实实在标标致极了(鲁鲁迅藤野先生)”中的 “标标致”,单单独看是褒义词义词 ,但在句子中属于褒词贬词贬 用 ,是反语语,表达了作者对对不学无术术的清国留学生极度的 反感、厌恶厌恶 之情。 (2)词语词语 的语语体色彩。语语体色彩是指词语为词语为 适应应不同交 际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语言体式,主要分为书为书 面语

4、语和口语语两大 类类。如“氯氯化钠钠”是书书面语语,“盐盐巴”是口语语;“父亲亲 、母亲亲”是书书面语语,“爸爸、妈妈妈妈 ”是口语语。采用何种 语语体色彩的词语词语 ,要结结合具体的语语境和表达的需要。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2从词义词义 入手 (1)词义词义 范围围的大小。如“时时代”和“时时期”,前者所指时间时间 范围较围较 大,后者较较小。 (2)词义轻词义轻 重的差别别。一组词组词 意义义基本相同,有的表示程度深 、性质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质轻 。如“恳恳求”和“请请求 ”,基本意义义一样样,但“恳恳求”的词义词义 要比“请请求”重。 (3)词义词义 的

5、侧侧重点不同。如“鉴赏鉴赏 ”和“鉴别鉴别 ”,“鉴鉴”字 是一样样的,区别别就在于一个是“赏赏”,一个是“别别”,这这也 是这这两个词词义词词义 的侧侧重点,即一个侧侧重于“欣赏赏”,一个侧侧 重于“区别别”。 3从搭配习惯习惯 入手 有些词语词语 的意义义基本相同,但一般都有较较固定的搭配,不能 混用。如“发扬发扬 ”多与“优优点”“作风风”等搭配,而“发挥发挥 ”多与“作用”“积积极性”等搭配。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

6、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知 识 梳 理| (一) 常见易混词辨析 必须 必需 “必须”是副词,侧重于“一定要怎样”。“ 必需”是动词,侧重于“一定要有什么,不可或缺”。 包含 包涵 “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 含好几层意思。“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的意思,如:请 多包涵。 篡改 窜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 论、政策等)。“窜改”,改动(成语

7、、文件、古书等),如:他 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出生 出身 “出生”,指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如:甲 子年出生。“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如:工人出 身。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度过 渡过 “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渡 过”,专指从此岸至彼岸,也引申出“渡过难关”等。 尔后 而后 “尔后”,着重指从此以后,常作句首状语。 “而后”,着重于然后,在某事之后。 反应 反映 “反应”,多指由外界刺激(包括言论、事物或 物理刺激)而引起的主体相应活动,带有某种“被动”色彩。“ 反映”,则指主体把客观存在的情况(包括言论、意见或某种带 有规律性的东

8、西)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 分辨 分辩 “分辨”,着重在区分、辨明差别。“分辩” ,着重在解释清楚理由。 富余 富裕 “富余”,动词,指东西足够而有剩余。“富 裕”,多用作形容词,指(财物)富足充裕。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分子 份子 “分子”,指属于一定阶级、阶层、集团或具 有某种特征的人,如:知识分子、积极分子。“份子”,指合 伙送礼时各人分摊的钱,如:凑份子。 化装 化妆 “化装”,本指演员修饰外貌,使适合所扮演 的角色;也指改变容貌、衣着假扮,目的是欺骗对方。“化妆 ”,指用脂粉等修饰容貌,使美丽。 坚苦 艰苦 “坚苦”,指坚忍刻苦,常形容工作精神和工 作作风。“艰

9、苦”,指艰难困苦,常用来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 情况。 截止 截至 “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如:报名在昨 天已截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如:报名日期截至8 月中旬。 界限 界线 “界限”,着重于不同事物的分界,意义较抽 象。“界线”,着重于两个地区分界的线,意义较具体。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及时 即时 “及时”,正赶上时候,如:及时雨。不 拖延,如:及时解决问题。“即时”,立即,如:即时投入战 斗。 交待 交代 “交待”,完结(指结局不如意的,含诙谐意) ,如: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交待了。“交代”,移交 ,嘱咐,如:交代工作。 利害 厉害 “利害”,利

10、益和损害,如:这是利害攸关的 事。“厉害”,难以对付和忍受。剧烈。凶猛,如:天 热得厉害。 年轻 年青 “年轻”,表达的意义范围是相对的,用于两 个人的年龄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说六十岁的人比七十岁的人 年轻。“年青”,指年龄在青年这个阶段,并只能用于青年。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品味 品位 “品味”,一般作动词,品尝、欣赏的意思; 也作名词,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格调和趣味,如:品味高 雅。“品位”,名词,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含量的百 分率,百分率越大,品位越高,现引申为人或事物的品质、水 平,如:高品位的蚕丝;谈吐很有品位。 启用 起用 “启用”,多指设备、设施

11、的开始使用,陈述 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 官员;提拔使用,支配对象一般是人。 清净 清静 “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 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如:环境清静。 启事 启示 “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 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如:征稿启事、寻人启事。“启示”,启 发提示,使有所领悟,既作动词,也作名词,如:文章给人很 大的启示(这里用作名词)。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情景 情境 “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对象多 是感人场面、动人景色等。“情境”指情景、境地,如:欢乐 陶醉的情境。 权利 权力 “权利”,公民或法

12、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 的利益(跟“义务”相对),对象指公民、法人,也指国家、企 事业单位等。“权力”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声明 申明 “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如: 郑重声明。声明的文告,如:发表联合声明。“申明”,指 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 统率 统帅 “统率”,统辖率领,动词,如:统率三军。 “统帅”,统率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名词,如:三军统帅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统治 统制 “统治”,凭借政权来控制、管理国家或地区 ,如:封建统治。“统制”,统一控制,如:统制军用物资。 违反 违犯 “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 ,程度较轻。“违

13、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等),程度较重。 委曲 委屈 “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如:告知委 曲。勉强服从,如:委曲求全。“委屈”,受到不应该有 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如:感到委屈。使人受到委屈, 如:委屈你了。 消失 消逝 消释 “消失”,表示(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 至没有,不复存在,强调过程。“消逝”,包含一个事物随时 间的流逝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消释”多用于(疑虑 、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它还有消融、溶化的意思。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形式 形势 “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如:内容和 形式。“形势”,事物发展的状况,如:国际形势。 学力 学历 “

14、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 力。“学历”,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毕业或肄业,如 :大学学历。 一齐 一起 “一齐”,副词,指同时,如:一齐动手,一 齐研究。“一起”,副词,一同,如:一起去。 制订 制定 “制订”,创制拟定,重在“订”,用于一般 的具体事项,如:制订工作计划。“制定”,定出(法律、规程 、政策等),重在“定”,用于有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如:制定 宪法。 中止 终止 “中止”,做事中途停止,如:刚做了一半就 中止。“终止”,结束,停止,如:演奏终止。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二) 中考常考成语集锦 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

15、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 事物。 2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 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5不为已甚: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7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 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

16、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13大动干戈: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14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 得极快。 17如坐春风:形容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18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19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0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1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很大,气焰很盛。 22一衣带水: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23下车伊始: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24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 25水清无鱼: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