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88450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道难蜀道难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 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3、教学手段:班班通PPT 教学步骤: 一、诊断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释题:“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 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师范读,或指名

2、范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读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提问: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板书)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板书)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 意。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1、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它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2、写剑阁的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

3、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3、作者写蜀道难 ,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明确) 4、诵读全诗,感悟其思想内容。 四、布置作业:完成自主探究一、二题;抄写课文。 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诗歌朗读占用时间较多。但本课一定要通过朗诵体悟诗歌的雄 阔壮丽的意境,非读不足以现其美悟其义。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 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 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本课时是以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整体感知, 以便下节课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

4、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一、诵读全诗,突破难点一、诵读全诗,突破难点1、回顾上节课要点,指名诵读(配乐)2、提问: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 雷霆于指顾之间。 ”(唐诗别裁 )对此,你怎样看?(讨论,交流) 明确:这段话既形象又概括,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就蜀道难的艺术 特色而言的。3、提问: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讨论,交流) A善用反复: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

5、者带拉新的启示, 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 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B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 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C夸张到极至的技巧:(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D多样的诗歌意境: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 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 字。 E神秘的传说:“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 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4.课堂小结:章

6、法灵活,气象宏伟。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 。主旨句凡三见: 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由此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 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 章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再说气象宏伟。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 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 止。 二、拓展迁移,鉴赏美点二、拓展迁移,鉴赏美点4、提问:这首诗中有许多精美诗句,你能就你最喜欢的诗句,作一简要的赏析吗? 讨论明确:“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

7、眉颠”秦蜀之间,重山叠岭,一览无余。地貌之雄奇,世之罕见。“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想钩连”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神力和人工的伟大由此可见!“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神气而美妙的画面:六龙拉着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急流被大山所阻激起无数旋涡!极言山 之高大。“清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言登山之难,壮山之高大。如一组镜头,从眼前闪过。这是奇特的想象,这是 蒙太奇的手法。“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途中所见景物,画面如此凄清,使人感到孤寂可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8、,砯崖转石万壑雷。 ”画面极为惊险,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 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 象之宏伟,确非他人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 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岂虚语哉! 三、研究性学习三、研究性学习: 1.本诗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明确: 第一,表现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诗人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 的状况;以黄鹤飞不过,猱猿愁攀援夸张描写蜀道难行;以百步九折夸张山路 的曲折盘桓

9、;以“六龙回日”“去天不盈尺”“扪参历井”夸张山峰的高峻。 第二,表现在民间传说和神话的运用上。诗人以羲和驾六龙载太阳神的神话传 说表现蜀道之上壁立千仞的险峻,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蜀道开凿过程中人和 自然的斗争,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开天辟地的伟大力量。 第三,表现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上。作者借助神奇的想象:想象六龙回日,想象 扪参历井,想象畏途上的凄清感受,使全诗罩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第四,表现在本诗以散文化句式入诗而形成的不同凡响的节奏和旋律上。 2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 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诗中有许多散文化的诗句,它们的节奏变

10、化多端,例如:噫吁嚱,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 波/逆折/之/回川。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 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们是诗人在描写奇险无比的蜀山蜀水 蜀道时,感情的熔岩奔涌而出,不能自已,冲口而出的诗句。这样的散文诗句夹杂其间,显得辞气起伏,荡气回肠,表现了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形成了诗 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四、作业作业 1、结合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再查阅相关资料,就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 格及其表现手法作一探讨。 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课堂容量太大,拓展鉴赏的步骤其实是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的同 时

11、既完成背诵的目标更得到美的陶冶,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畅 所欲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只能在下一课时进行。第三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探究蜀道难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2、 当堂背诵并检查。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探究蜀道难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一课前诊断,交流作业。 二、研究性学习: 1.本诗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明确: 第一,表现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诗人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 的状况;以黄鹤飞不过,猱猿愁攀援夸张描写蜀道难

12、行;以百步九折夸张山路 的曲折盘桓;以“六龙回日”“去天不盈尺”“扪参历井”夸张山峰的高峻。 第二,表现在民间传说和神话的运用上。诗人以羲和驾六龙载太阳神的神话传 说表现蜀道之上壁立千仞的险峻,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蜀道开凿过程中人和 自然的斗争,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开天辟地的伟大力量。 第三,表现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上。作者借助神奇的想象:想象六龙回日,想象 扪参历井,想象畏途上的凄清感受,使全诗罩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第四,表现在本诗以散文化句式入诗而形成的不同凡响的节奏和旋律上。 2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 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诗

13、中有许多散文化的诗句,它们的节奏变化多端,例如:噫吁嚱,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 波/逆折/之/回川。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 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们是诗人在描写奇险无比的蜀山蜀水 蜀道时,感情的熔岩奔涌而出,不能自已,冲口而出的诗句。这样的散文诗句 夹杂其间,显得辞气起伏,荡气回肠,表现了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形成了诗 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三、朗诵,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背诵,同位间相互检查。老师提问默写。 五、布置作业:1、预习杜甫诗三首之秋兴 ,并将它改写为写景抒情散文。 六、教学

14、反思教学反思:蜀道难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 现了 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高一学生阅读的古体诗并不多,加上诗 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 歌的情感。所以这一课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 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 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在上学期现代诗歌的 基础上,加强赏析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从而为学习这单元 的其它诗歌开个好头,也为学习必修四中的宋词打好基础。对于李白,在探究 学习中虽有涉及,但预期的作用不是很好,估计是因为时间太仓促学生没有充 分把握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