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的挖掘与写作技巧经典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482930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82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新闻的挖掘与写作技巧经典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教育新闻的挖掘与写作技巧经典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教育新闻的挖掘与写作技巧经典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教育新闻的挖掘与写作技巧经典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教育新闻的挖掘与写作技巧经典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新闻的挖掘与写作技巧经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新闻的挖掘与写作技巧经典(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新闻的挖掘与写作技巧2教育新闻的挖掘与写作技巧一、教育新闻的乐趣二、教育新闻的定义三、教育新闻的种类四、教育新闻与教育信息专报区别五、如何发现教育新闻六、如何写好教育新闻七、常见教育新闻弊病八、教育新闻作品修改与赏析九、若干建议3一、教育新闻的乐趣把自身感兴趣的事和赖以生 存的工作合二为一,那我就成 了最快乐的人!第六届全国“十杰教师”候选人4问:如果你是某校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班上一 名残疾学生高考成绩上了一类线,却没有一所大 学愿意录取他。学校出面协调没有结果,家长到处哭诉也无 果。学生全家忧心如焚,这名学生甚至连死的心 都有了。你打算如何帮助他?5渝:被数家大学拒录的疤痕女孩走上手

2、术台 新华网重庆月日电 月日下午时许,因面部残疾曾被数家大 学拒录的疤痕女孩徐红成功结束第一阶段的整容手术。月日中午时,徐红进入手术室,一直以来关心她的社会各界 人士和媒体在手术室外陪她度过人生中重要的一小时。 徐红家住重庆开县龙安乡的山区。徐红岁时不慎摔到火盆里烫伤, 左脸落下疤痕。今年,徐红高考成绩分,超过了重点分数线却被普 通高校拒录,在学校招生简章中,她也并未找到有关身体方面的限制条件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重庆医科大学于月日录取了徐红,未来五年 ,她将就读于该校预防医学专业。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院长郑传坤教授表示,学生有受教育权,学 校有择优录取权。然而受教育权是公民享有的基本宪法

3、性权利,应该优先 得到尊重和保护。对于没有规定有身体条件限制的专业,学校应该严格按 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进行录取,这才能体现真正的公正。徐红的遭遇也 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表示将以各种形式支持徐红,帮助她早日实现 自己读大学、做医生的梦想。(2005-8-9)6教育新闻的魔力一:2002年9月21日至24日,中国教育报以4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 河北记者站驻站记者杨占苍的长篇通讯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 河北衡水中学素质教育探密。文章见报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 响。河北省省长、副省长先后到该校考察,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派 人去调研,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将衡水中学经验作为素质教育的成 功范例在他的学术报告中

4、引用。全国各地不少地方下文件要求校长 、教师研究衡水中学经验,一些地、县级市长、局长亲自率队到衡 水中学考察。截止2004年11月,来自全国各地有10多万人次到学 校参观学习。有的学校为早排队参观,甚至找市委书记,找熟人“ 开后门”。一直到现在,到衡水中学参观的人仍然络绎不绝。因为中国教育报的报道,衡水中学不仅知名度大增,近两年高 考上本科线率达98%。(文章地址:http:/ 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徐本禹是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徐本禹是山东聊城 人,普通的农家子弟,华中农业大学1999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大 二那年暑假,徐本禹来到贵州山区一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因为 他在报纸上看到:这是个

5、至今水电不通的村子里有着许多渴求上 学的孩子。于是,徐本禹决定到狗吊岩去支教。2003年,他本科 毕业了,考上本校研究生,他向华中农业大学申请保留学位两年 ,孤身一人去狗吊岩支教。在那个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寄信要 走18公里崎岖山路的地方,徐本禹呆了两年。这是常人无法做到 的。因为媒体的报道,他的事迹光为人知,感动了中国。8二、教育新闻的定义对定义理解的深浅,直接决定 着对新闻素材的选取和新闻价值判 断的准确性。9校园里天天在上课、下课,这些是不是新闻?为什 么教育系统新近发生了许多事,有的是新闻,而有的却 不是?如福州一中今年9月1日正常开学,为什么不是新 闻?而福鼎市南

6、镇小学9月1日开学却见报了。为什么有的新闻在福建的几家媒体能发,而却上不 了国家级媒体?如全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 会举行为什么就没能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问:10全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会举行 29日,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和团省委在福州大学召开全省大学生社 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会,总结今年暑期全省高校学习贯彻卢展工书记重要批示 精神、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交流活动成果,研究长效机制, 进一步把全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今年暑期,全省大学生积极响应卢展工书记的号召,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扎实有效、成果丰硕,全省高校共组织了16支全国重点实践队、 500多支

7、省级重点服务队、15万多名大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 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唐国忠在会上听取了厦门大学、福州 大学等9所高校的10位师生代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果汇报。唐国忠充分 肯定了福建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唐国忠强调,大学生社会实践 活动体现了大学生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促进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机统一, 体现了大学生弘扬先进文化与接受先进文化熏陶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服务人民 群众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思想上受教育、实践中长才干 、服务中作贡献的目标要求 (来源:福建教育新闻网2006-9-30)案例:111、新闻的定义国内外众多资深新闻学专

8、家和新闻工作者给新闻下了 170多种定义。目前,新闻界公认的还是陆定一同志的定 义。即“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43年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近发生的事实”包括:已经发生的事实、正在发 生的事实和即将发生的事实。狭义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122、教育新闻的定义教育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教育事实 的报道。1、事情是最近发生的;2、事情是有价值的;3、一定有关教育的;4、一定是真实的;13三、教育新闻的种类14三、教育新闻的种类 1、国家、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或文件(通知) ;2、国家领导人、教育部门负责人等有关教育的重要活动(讲话) ;3、国家教

9、育政策解读 ;4、教育招考信息的传递 ;5、各地各校有关教育的先进做法经验成果报道 ;6、教育领域典型人物、人物新闻的报道 ;7、当前教育热点难点观察分析 ;8、教育领域的突发事件 ;9、教育工作的的批评与监督 ;10、教育常规活动、获奖荣誉及其它。哪些是教育新闻?以中国教育报为例:153.1、国家、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或文件(通知)案例1: 我省每年将招500毕业生服务贫困地区本报讯(记者蒋丽敏 汤淌)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昨 日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 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对我省5年内大学 生“三支一扶”工作做出部署。今年的支扶计划将

10、另外安排。 据了解,每年500名的招募计划将根据我省贫困县(市、 区)的需求分配,招募对象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研究生学 历的可放宽至28周岁)。从2007年开始,每年四月底前,省“ 三支一扶”办和省内普通高校将通过现场、网络等方式组织招 募。在经过报名、考核、体检、确定人选、岗前培训等一系列 程序之后,每年六月底前,招募的“三支一扶”毕业生到服务单 位报到,正式开始工作。 (来源:福州日报)163.2、国家领导人、教育部门负责人等有关教育的重要活动(讲话)案例2: 省领导看望慰问在榕院士9月28日下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唐国忠一 行先后前往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州犬学看望了著名植物

11、病理学家、中 科院院士谢联辉教授和著名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可镁教授, 并送上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唐国忠盛赞两位院士不仅为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而 且为福建和国家培育了大批栋梁之材,党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 他说,两位院士不仅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也是国宝、省宝和校宝, 在思想境界、为人风范、学术造诣、创新社会等方面都堪称楷模,是 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是中青年学者学习的榜样,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他希望院士专家们进一步焕发青春、不遗余力,为建设海峡西岸创 新型省份作出更大的贡献。两位院士表示将牢记党的重托,继续带领学术团队再接再厉、孜 孜进取,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懈

12、努力。(作者:福建农林大学 来源:福建教育信息网)173.3、国家教育政策解读案例3: 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现象点评 保障居住分散少儿接受义务教育 现象今年7岁的陈川川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拉沟小学学生,这所学校也 是该县建设的第一所寄宿制小学。新建的拉沟小学占地6000平方米,可容 纳480名学生住校。微机室、实验室、阅览室等,再加上30台学生用电脑、 12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和12台彩电,硬件设施几乎可以和城里的学校媲美 专家点评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 孙霄兵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十七条关于“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 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规定 法律条文第

13、三章第十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 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月1日第1版)183.4教育招考信息的传递案例4: 福州一中首次闽北招生本报讯 10日,武夷山教育局接到福州一中传真,武夷山市有12名 初三优秀毕业生取得进入该校高中阶段就读的资格。福州一中向闽北招 生尚属首次。同时,延平区亦有多名学生被福一中高中录取。福州一中是我省的龙头中学,具有雄厚的师资、良好的条件和过硬 的质量。为实现全省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我省高中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 平,经省教育厅批准,福州一中可向全省首批23个省级课改实验区招生 。所有非福州辖区的学生,其

14、学籍可实行单校管理或双校管理,高考时 可在福州一中报考,也可返回户口所在地学籍学校报考。学校对家庭贫 困的优秀学生提供了奖助学金等保障制度。(作者:周衍宗 来源:闽北日报)193.5、各地各校有关教育的先进做法经验成果报道案例5:邵武市教育局黄丽芳老师写的邵武市“爱心家庭”破解撤点 并校难题(福建教育信息网2006-9-20)这篇通讯是典型的经验性报道。通讯写作的背景是:农村 撤点并校后,孩子上学往返回家与寄宿在校的安全、教育问题。 为解决这一让学校头疼、家长担忧的难题,邵武市开展了“爱心 家庭”,即按照高、中、低年级搭配,把小学寄宿生分成若干小 组,每个小组3到5名学生,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爱

15、心家庭”,由一 名老师担任“家长”。从而,由家长来负责家庭成员的学习和生活 。因为农村撤点并校在很多县市、很多省份都存在,因此,这 篇经验报道就有宝贵的价值,可供其它地方参考学习。203.6、教育领域典型人物、人物新闻的报道案例6:武夷山教育局发表在福建教育信息网上的人物通讯张建 芳:27年不悔的守望这篇通讯报道了武夷山市一名叫张建芳的老师,27年扎根 在山区农村从事教书育人的事迹。今年,我国首次把教育均衡写进了新义务教育法,而教育 均衡最重要的师资均衡,因此,农村教师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 焦点。于是,用大篇幅的文章写“有故事”的农村教师,便是理 所当然的事情了。213.7、当前教育热点难点观察

16、分析案例7: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22日刊登的新闻分析如何破解“留守 孩子”教育难题这篇新闻分析的写作背景是:不少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挣钱 ,而孩子却寄养在家成为“留守孩子”。“留守孩子”暴露出性格上 的很多缺陷,如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更为严重的 是,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孩子”所占比例已高达20。于是,这篇新闻分析就写出了这个现象表现形态、形成原因 、以及解决办法。由于留守孩子现象普遍存在,是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因此有一定的借鉴作用。22案例8: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15日刊登的新闻观察本科学习“ 缩水”现象值得关注这篇报道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形势 越来越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