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482906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春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4春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4春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4春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4春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春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春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 24 页 第 1 页201 春学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藤野先生 1.字词: 烂漫. 绯红 驿站 不逊 匿名 瞥见 畸形 杳无消息 2.作者简介:鲁迅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文章体裁:回忆性散文。 4.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仙台学医时候的生活,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书法了作者对他的怀念。 5.文章结构:全文 38 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3,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 4-45,写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离。 第三部分 36-38,写离开仙台后怀念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6.文章线索: 明线:以我和藤野先生交往为线

2、索,围绕藤野先生崇高品质组织材料。 暗线: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写自己弃医从文,很多事情是围绕内在线索组织材料。 因此文章虽然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7.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特征:藤野先生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正直、没有民族偏见 塑造人物方法: 选择典型事例。为了突出藤野先生的品质,文章具体写了四件事:修改讲义,改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和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形。 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外貌、语调、衣饰等写出了他治学严谨、生活朴素的学者形象。载入对请过留学生辫子的描写,揭示了他们庸俗腐朽的思想,表达作者厌恶之情。 8.语言特点:朴素含蓄,精炼深刻。 如:东京也无非时这样 中国时弱国,所以

3、中国人当然时低能儿 在那时那地,我的思想却变了 2.我的母亲 1.字词: 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 2.文学常识: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文存 白话文学史 戴东原的哲学等。 共 24 页 第 2 页3.文章内容: 首先继续了儿时的性格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往事,主体部分记叙了母亲的几个事件:4.母亲对我的管教 2.母亲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3.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 最后写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5.作品情感: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特征:为人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教子严格。 塑造人物的方法

4、:选择典型事例; 6.情感抒发方法: 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与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的情感相辅相成; 用童年视角回忆往事。 7.语言特点: 朴质、真切,不加修饰。 4.列夫.托尔斯泰 1.字词: 黝黑 炙热 尴尬 犀利 滞留 禁锢 颔首低眉 锃亮 广袤无垠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2.文学常识: 茨威格,奥地利文学家。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三位大师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他的三步里程碑式巨著是战争与和平 复活 安娜 卡列尼娜 3.文章的思路: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反衬后半部分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的眼睛,反衬他高贵的灵魂。 4.文章主题: 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5.人物描写特

5、色: (1)比喻的修辞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2)夸张的修辞: “托耳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张的手法道出托尔斯泰那种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6人物形象: 文章展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他深邃的精神世界,洋溢着崇敬赞美之情。 7. 重点语句的内涵 共 24 页 第 3 页“直到年纪大了以后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写出托尔斯泰晚年坚决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国家教会进行强烈的抨击。 6.雪 1.字词: 字音字形:凛冽,脂粉奁, 词义:博识,

6、消释,凛冽,升腾 2.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重要作品阿 Q 正传 呐喊 朝花夕拾 。本文出自散文诗集野草我们学过选自野草的文章有风筝 。 3.文章的思路以及作者的情感: 文中写了暖国的雪和朔方的雪,暖国的雪滋润美艳,作者的感情是充满回忆与对美好的向往。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表现出作者对不屈的斗争精神的歌颂。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情感: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3.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内蕴丰富,清新优美。 4.景物描写:细致生动 从内容、色彩、虚实、方面展开,采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展示了江南雪的盎然与生机,北方雪的不屈与张扬

7、。 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南北雪的不同特征。 5.作品语言特征: 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冰冷的“ “坚硬的“灿烂的“来修饰雪,写出了北方雪不屈的精神。“但是“体现出来作者的情感取向。 6.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情感: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7.重点语句含义: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全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9.海燕 1.字词:胆怯、翡翠、蜿蜒、飞窜、呻吟 2.文学常识:高尔基,俄国作家,社会

8、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 、自转体三部曲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本文是高尔基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原题为“海燕之歌“。 3.体裁:散文诗 4.文章思路: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5.文章主题: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英姿的刻画,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共 24 页 第 4 页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人民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6.景物描写及作用: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点明海燕所处环境,衬托海燕顽强、乐观、勇敢的战斗精神。 7.海燕的形象: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

9、驱者 8.象征手法及意义:象征手法使思想更加形象、可干,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空间。 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海鸥、海鸭、企鹅:害怕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乌云、狂风、雷电:反动势力 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 9 对比手法: 海鸥等与海燕对比,衬托海燕的勇敢、自信、乐观。 10 修辞手法的运用: 反复、比喻、拟人对比等进一步增强了作品表现力。 11 重点句子: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饱含着革命先驱者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渴望与期待,预报革命风暴即将到来,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2.文章感情:赞美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战士,鞭挞的是海鸥之类的不革命

10、者及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11 敬畏自然 1.字词: 鲲鹏 蓬蒿 咫尺 呐喊 混淆 相形见绌 2.理解题目: 敬畏 是敬重畏惧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说人类应敬重自然界的万物,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文章主题: 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理解: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它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

11、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4、富有哲理的语句。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共 24 页 第 5 页(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5.反问的修辞方法。 运用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

12、更强烈,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1)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2)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16.云南的歌会 1、字词:即物起兴 龙吟凤哕 迤西 熹微 酬和 蹲踞 2、.文学常识:沈从文, (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代表作有萧萧 ,中篇小说边城等。 3、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山野对歌,欢快活泼、朴素动人;第二部分:山路漫歌,环境优美、声韵动人;第三部分:村寨传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4.人物描写方法: 一种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第二种描写人物地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运用比喻、拟人的方

13、式展示。 5.景物描写: 自然景物描写及其作用:以优美环境衬托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场景:三个唱歌场面。 6.作者的感情: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云南有特色的歌会,写了人们之间自然和谐的关系,这就很自然地流露出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和人生的感悟。 17 端午的鸭蛋 1.字词:腌 门槛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曾经沧海难为水 2.文学常识: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 了解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3.文章的思路 :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风俗;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说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鸭蛋络子。 4.文章主旨: 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

14、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文章从容散淡,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5.作者情感: 文章的 2、3 段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和自豪。 文章的 5、6 段,写端午的鸭蛋。表现出散淡的生活情趣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6.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 共 24 页 第 6 页口语色彩浓厚。 古汉语的点缀,增添了典雅之美。 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18.吆喝 1.字词: 加点字的读音。 钹(b)荸荠(b qi) 铁铉(xun) 秫秸秆(sh ji gn)招徕(li) 词语的含义。 随机应变: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合辙押韵:押韵的意思。 油嘴滑

15、舌: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2.文学常识:萧乾,原名萧秉乾(1910-1999) ,生于北京。萧乾先生是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我国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 3.文章内容及情感:本文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4.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 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叙。 材料安排详略得当。 语段的衔接过渡。 5.作品语言风格: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 21.与朱元思书 1. 文学常识: 作者:吴均(469-520) ,字叔痒,吴兴故鄣(浙江安吉)人,南

16、朝梁代文学家。 体裁:书信体。从内容上看是写景小品文。 2 词语 实词:、许、湍、奔、负、 一词多义:绝 指 词类活用:轩 邈 通假字:反 见 4.重要句子含义: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 课文内容及结构: 课文中作者描绘了富春江一百许里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先总说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然后写异水、奇山,最后仍归结在景色上。 6.写景顺序:先“水“后“山“ 7.写景手法: 写水的清澈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水流的迅急用比喻、夸张写出,同时采用了动静结合方式;描写山的形态时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化静为动;写山中景色时用了反衬,以闹显静;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多角度的描写山的奇。 8.语言特点: 共 24 页 第 7 页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读来琅琅上口。例如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