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_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82145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论_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导论_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导论_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导论_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导论_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论_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论_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v工作单位:就业指导中心v手机:15238389088vQQ:10394581陈新达v办公地址:行政楼一楼东侧第一章. 导 论v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背景v了解科学就业观的概念和作用v明确大学生如何树立科学就业观学习目标:v掌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v明确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与意义 第一章. 导 论第一章. 导 论第二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三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认识第四章 认识职业与环境第五章 职业发展决策第六章 就业市场与就业程序第七章 求职方法第八章 提升就业能力第九章 自主创业第十章 就业制度与就业政策第十一章 大学生就业权益及其法律保障第十二章

2、 角色转换 走向成功第一章. 导 论留神你的想法, 它会成为你的话语。 留神你的话语, 它会成为你的行为。 留神你的行为, 它会成为你的习惯。 留神你的习惯, 它会成为你的性格。 留神你的性格,它会成为你的命运。第一章. 导 论第一章. 导 论21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背景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大学生就业 (一)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发展v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大学生就业机制总体上处于“统包统分 ”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演变过程与经济体制的变革历程息息相关:v在经济体制由计划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大体上属于由 供需见面向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v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3、济体制时期,大学生就业机制步入 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新的发展阶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大学生就业 1.计划经济体制与统包统分阶段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行高等学校毕业生全部由国家 指令性计划分配的“统包统分”制度。基本方针:根据国家需要,集中使用,重点配备和一般照顾。 制度弊端 :政府对毕业生分配统得过死、包的过严 ,影响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大学生就业 2.供需见面向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要求改革高校招生 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使高校具有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性 。1985年至1992年

4、:逐步实现了由国家统一自上而下下达分配计划,到 由学校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需求,结合毕业生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分配计划-下达执行的转变。 (只要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国家都给予安排了工作。)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市场经 济目标的确立,决定了就业机制的市场走向,确立了“国家宏观调控、城 乡协调发展、企业自主用人、个人自主就业、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提供服 务”的就业新格局。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改变“统包统分”的就业 制度,实行少数人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人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同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者与 用人单位

5、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大学生就业 本阶段主要特点:v采取主管部门和高校上下结合的编制分配计划办法 ,实行“供需 见面”。 v在少数学校中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 ”试点工作,为就业机制变革的探索注入了新的 活力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大学生就业 3.以市场为导向,双向选择-自主创业阶段本阶段主要特点:v用人单位有用人选择权, 高校也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找 准服务方向。-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针对性、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解决了以往统包统分方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克服大学生就业的盲目性,实现人职匹配。 v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v大学生就业去向的多样化

6、。升学、出国、就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灵活 就业等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大学生就业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v市场经济要求开放劳务市场,促使劳动力资源在时间、空间和部 门上的合理配置,同时有利于微观搞活,带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v由于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变动等原因,形成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暂 时分离,使失业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经济现象。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大学生就业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 机遇。 v经济发展扩大人才需求,增加了就业机会。专家预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100万 个就业机会。 v市场经济

7、促进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处于高层次、具有 高技能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新的就业平台。 v市场经济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新型服务业 的出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大学生提供 广阔的发展空间。 v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吸引大量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为 大学生增加就业机会。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大学生就业 2.扩大用人自主权和毕业生的选择自主权,为大学生创造了宽松的 就业环境 v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成了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在用人方面有了更 大的自主权,可以挑选和聘用企业需要的人才。 v各种措施人才吸引的措施和严格的招聘考核和选拔,激励大 学生刻苦学

8、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也可以根据 自己的专长、兴趣和理想选择职业。 v“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突出以人为本,为大 学生提供宽松的就业环境,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和大 学毕业生的积极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大学生就业 3.市场经济和就业机制改革使高等教育和毕业生面临更多挑战 v高等教育面向的是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战场 。 q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市场定位、树立品牌意识、形成 办学特色,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 q就业主管部门的工作内涵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指令型向指导型的转换 。v作为大学生,要敢于面对现实,迎接时代发展的挑战。q提高就业竞争力是关键,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注

9、重实践能 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 q转变观念是基础,根据现实环境情况和自身素质、兴趣、理 想,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及时就业 。(一)高等教育扩招及现状v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思 路,拉开了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的序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 足发展 :q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从1998年的643万增加到 2001年1214万人,净增571万,三年间几乎翻一倍。 q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达153万人,比上年增长45万人,增幅达42%,q1999-2004年,高校招生数以年均20的幅度增长

10、。 q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是1998年的4.7倍,高 校毛人学率达21%;在校生数是1998年的3.6倍。我国高 等教育的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背景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教 授的教育研究理论:高等 教育大众化适龄青年入学 率的最低线是15%。自2003年17%的毛入学率 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 进入大众化时代。 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一再刷新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q2005年总人数达到338 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 人,增幅20.7%。高等教育大众化直接决定了高校毕业

11、生的快速增加 :q2007年达到495万人, 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较 2002年增长了241% 。q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 业难问题渐趋明显,就业成 为大学生最主要的困扰。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二)高等教育扩招与大学生就业扩招政策对近几年国家经济和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v经济上: q拉动教育内需,带动教育消费,从而促进生产 ;20世纪90年代末 ,中国高等教育在扩大内需的经济形势 下,快速走上大众化的道路。 q推迟了中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缓解下岗人员就业 紧张的矛盾。 v政治上 :q满足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教育机会 的均等 。v教育事业上:q高校扩招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大

12、众化的进程。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495万413万338万全国毕业生人数北京市毕业生人数15.5万17万19万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v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 ,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 严重不对称,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越来越严峻 。v2002年和2003年的大学毕业生离校时待业率分别达到 34.5%和33%,这是对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v大学生失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造成更深层次的矛 盾和潜在的危机 与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对其良好预期相悖的现象:毕 业生就业难。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国的扩招政策、增长方式、甚至改革 进程

13、都必须加以重新思考 :v2006年5月19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招生管理 工作会议”: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 放在提高质量上。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以利 于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v2006年,高校扩招幅度为5%,增长幅度相当于过去五 年平均年扩招增长幅度的1/4。意味着高等教育已经改变 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进人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 发展轨道。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扩招并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v李岚清同志指出 :从人才供需关系的

14、数量上讲,发展教育不会产生 人才过剩问题,因为人已经在那里了,你不让他受高层次的教育,他 也还是过剩,而且是低素质的过剩,对社会更不利。 v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是高等教育大众 化,而是传统的就业观念、就业制度以及高校学科专业 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等原因造成的。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明确了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就业观念 。只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才能从根本上创新大学 生就业工作,化解大学生就业的社会难题。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就业观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就业观v大学生就业:是实现大学

15、生转变为职业人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大 学生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重要环节之一 。 由于大学生尽管经受过高等教育,但一般不具有工作经验,又具有就 业指导的个性化、全程化以及就业手续的群体性、阶段性等特点,是 一个极具特殊性的社会就业现象。v就业指导 :是指为求职者获得适合自己的职业,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和指导,其目的是实现劳动者和职业的结合。 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己,科学地看待就业,有 意识地实现人职匹配,实现符合自身需要的就业,实现职业与人生 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v大学生就业指导:一、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与科学就业观v科学就业观:指求职者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为前提, 在客观评

16、价自我,理性认识就业环境的基础上 ,指导求职者职业发展,并最终实现自身需要 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就业观念。 q具有导向性,可以引领大学生理性地思考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从而自我激励,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发展 自己。 q具有目的性,是一种目标和归宿,可以使大学生理性择业 ,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q具有过程性,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较长 时间的教育、引导和影响。 q具有可发展性,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同时就业观也在 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一、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与科学就业观v大学生树立的科学就业观具备以下四个特征: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就业观职业生涯树v学历的高低?马文的故事v学校的血统?历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v性别?地域?应届学生就业一览v还是性格、兴趣和能力?我的未来我做主!v 找工作谁做主?1.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误区v对自我认识的误区v对社会需求认识的误 区 v对自我与社会关系认识 的误区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与优势,不能 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与定位 ,盲 目求职 .一味追求专业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