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447856 上传时间:2017-02-2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9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药物及其合理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眼科药物及其合理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眼科药物及其合理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眼科药物及其合理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眼科药物及其合理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科药物及其合理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药物及其合理应用(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眼科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孙兴怀 临床眼病药物治疗 临床上诊治的病例 有些单用一种药物就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有些则需要 34种眼药才得到基本控制 而有些却是将所用药物停止后反而痊愈 如何给不同眼病患者 处方合理的治疗药物 ? 合理用药的药理基础 深入理解各种眼科药物 药理作用机制 药物的特点 可能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市场)来源 合理用药的临床基础 血眼屏障 ( 血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 ) 大多数眼病局部给药是最为有效治疗 眼局部用药的影响因素 给药剂量 , 药物吸收率 , 组织中的结合 、分布和转运 , 循环药量 , 生物转化 , 排泄等 眼局部药动学 药物由眼表进入眼

2、内组织: 药物最好均具备脂溶性和水溶性 眼表给药时 , 进入眼内的途径: 大部分通过泪膜、角膜转运 部分通过血管、淋巴管吸收再分布 小部分通过结膜、巩膜直接弥散 眼局部药动学 泪膜 角膜 眼内 存在两个屏障 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 通过细胞膜转运 (膜性屏障) 眼表结构示意 常用局部眼药剂型 滴眼液 最常用的眼药剂型,方便、舒适 标准滴眼液 3050 L/滴 结膜囊容量最多 10L 泪液的更新 16%/何科学地滴眼药? 滴眼药的方法学 通常滴入下方结膜囊内 (但患者通常是滴在角膜上,患眼对着眼药滴) 再滴眼药的最短间隔为 5分钟 (促进药液的眼部吸收而又不被冲溢出眼外) 滴药后按压鼻

3、泪道以及闭睑数分钟 (可以减少泪道的唧筒排泄作用,增加眼部吸收和减少全身吸收) 常用局部眼药剂型 眼膏(油膏) 明显增加脂溶性药物在眼部的吸收 (以凡士林、羊毛脂和矿物油作为基质; 增加眼药与眼表结构的接触时间) 减缓眼刺激症状 (眼表病损时,可起润滑和衬垫作用) 缺点是视物模糊 影响药物透过角膜的因素 药物 浓度 、溶解度、脂溶性、粘滞性 表面活性与眼表屏障 (防腐剂) 眼药的 透压 反射泪的负面作用 滴眼的舒适性与患者的依从性 眼药新剂型 提高滴眼液的生物利用度,延长局部作用时间,减少全身吸收带来的不良反应 粘性赋形剂 (如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聚乙烯乙醇、聚羧乙稀等,在位凝胶) 前体药

4、 (眼局部吸收过程中经代谢转化为具有生物药理效应的活性成分) 眼药新剂型 角膜接触镜、胶原膜 可以不同比例整合入药物或复水时浸吸入,或配戴后表面滴入药物来载释眼药,达到缓释效果 缓释、控释装置 ( 可眼内给药) 保持药物浓度长时间内在一较为稳定的治疗水平,大大减少用药量、用药次数和药物的副作用 脂质体 ( 可眼内给药) 采用脂性微球,可根据需要将水溶性或脂溶性药物溶入作为眼药的载体 眼科特殊给药方式 眼周注射 ( 避开了角膜上皮对药物吸收的屏障作用,一次用药量较大,可在眼局部达到较高药物浓度 ) 球结膜下注射、球旁注射和球后注射 眼内注射 (立即将有效浓度的药物释送到作用部位,所需药物的剂量和

5、浓度均很小且疗效较好 ) 前房注射、玻璃体注射 眼周注射 球结膜下注射 药物吸收主要是通过扩散到达角膜基质层和角巩膜缘组织入眼内,适用于眼前段病变; 球旁注射 主要经巩膜渗入,适用于虹膜睫状体部位的病变; 球后注射 在晶状体虹膜隔以后部位达到治疗浓度,适用于眼后段以及视神经疾病。 眼内注射 前房内注射 眼内感染、渗出、凝血等 玻璃体腔内注射 (经睫状体扁平部的,以及玻璃体手术的灌注液内给药) 眼内感染、渗出、水肿、出血等 注意事项 眼周注射 存在眶内球外组织结构 、 眼球可能损伤的危险性 ( 结膜 、 球壁 、 血管 、 眶内神经 、 中枢 ) 眼内注射 药物对眼内组织的毒性作用(剂量、浓度)

6、 眼内组织机械性损伤 眼部常用药物 常用的 “ 三素 ”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维生素 眼科特有药物 作用于瞳孔(缩瞳、扩瞳)的药物,降眼压药,抗过敏药,麻醉剂,生物制剂和检查诊断用药等。 眼局部应用的抗生素 抗细菌药 抗病毒药 抗真菌药 抗衣原体药 抗原虫药 抗细菌药 氨基糖甙类: 属于强大杀菌药,抗菌谱广,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和葡萄球菌,有肾毒性和耳毒性,眼局部过量应用可有结膜、视网膜毒性。 眼部常用的有: 滴眼液 3%庆大霉素 , 霉素 ,布霉素等; 结膜下注射 庆大霉素 10 20 , 妥布霉素 10 20; 玻璃体腔内注射 庆大霉素 100 200 , 妥布霉素 100200

7、 , 阿米卡星 ( 丁胺卡那霉素 ) 400 。 抗细菌药 大环内酯类: 属于快效抑菌剂,抗菌谱较窄,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与阴性球菌、某些厌氧菌,以及支原体和衣原体、弓形体等。有轻度胃肠道反应,局部使用毒性最低,过敏反应最少。 眼部常用的是 霉素眼膏 抗细菌药 四环素类 : 属于快效抑菌剂 , 高浓度时也具有杀菌作用 。 抗菌谱极广 , 除常见的革兰阳性 、 阴性菌外 , 一些立克次体 、 支原体 、 衣原体 、 非典型分支杆菌和阿米巴 、 螺旋体等对其敏感 。 不良反应较多 , 有胃肠道反应 、 肝肾毒性 、 抑制骨骼发育和牙齿变色 , 过敏反应等 。 眼部常用的有 霉素眼膏 , 环素眼膏

8、抗细菌药 氯霉素类: 属于广谱抑菌剂 , 不仅对大多数革兰阴性和阳性需氧菌与厌氧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 , 对衣原体 、 支原体 、 立克次体也有作用 。 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 ( 与剂量有关 )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 与剂量无关 ) , 还可见灰婴综合征 。 眼部常用 霉素滴眼液 抗细菌药 林可霉素类: 属于快效抑菌剂 , 抗菌谱窄 , 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各种厌氧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 ,不宜与红霉素合用 。 不良反应轻微 , 主要是胃肠道反应 。 眼部常用 3 林可霉素滴眼液 抗细菌药 多肽类抗生素: 属于杀菌剂 , 抗菌谱不广 , 毒性较明显 , 肾损害尤为突出 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 (

9、活性稍强 ) : 快效 , 主要作用于各种革兰阳性菌 , 包括耐药金葡菌 、 肠球菌属等 。 具有明显的耳毒性和一定的肾毒性 。 眼部常用: 结膜下注射万古霉素 15 25 , 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 1 。 多粘菌素类: 慢效 , 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 , 肾毒性较明显 。 眼部常用: 粘菌素 结膜下注射多粘菌素 0 。 抗细菌药 利福平: 属于全效杀菌剂 , 抗菌谱广 , 对繁殖期和静止期敏感菌均有抗菌活性 , 穿透力强 , 能进入细胞内 , 有利于治疗细胞内寄生菌 , 如结核杆菌 、 麻风杆菌 、 布氏杆菌 、 伤寒杆菌等所致的感染 。 此外 , 对链球菌 、 肺炎球菌

10、 、 耐药金葡菌 、 脑膜炎球菌 、 淋球菌 、 支原体 、 衣原体均有抗菌活性 。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 、 肝损害 。 眼部常用 利福平滴眼液 抗细菌药 喹诺酮类 : 属快效杀菌剂,不仅对各种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而且对革兰阳性菌也有良好抗菌活性,对结核杆菌和其他分枝杆菌、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一定作用。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消化道反应。 眼部常用的有: 丙沙星滴眼液,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眼膏 (加替沙星、莫西沙星滴眼液) 抗真菌药 多烯类抗生素 : 低浓度时抑制真菌,高浓度时杀灭真菌。对大多数真菌均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新隐球菌、念珠菌、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

11、、孢子丝菌等敏感。不良反应较多,包括肝肾毒性、骨髓抑制、低血钾等,静脉给药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眼局部给予刺激症状明显。 眼部常用的有: 滴眼液 性霉素 B,结膜下注射两性霉素 00 300,前房内注射为 5,玻璃体腔内注射为 5 10。 抗真菌药 吡咯(咪唑)类化合物: 低浓度时抑制真菌,高浓度时杀灭真菌。抗菌谱广,对新隐球菌、念珠菌、皮炎芽生菌、组织胞浆菌等具有较好抗菌作用。该类抗真菌药对细菌和棘阿米巴也有效。不良反应多见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严重的致肝损害。 眼部常用的有: 滴眼液为 1 2咪康唑, 1 5酮康唑, 2氟康唑;眼膏为 2咪康唑;结膜下注射为咪康唑 10;玻璃体腔内注射为

12、咪康唑 20 50,氟康唑100,伊曲康唑 10。 抗病毒药 非选择性抗病毒药 : 同时作用于病毒和宿主细胞 , 竞争性地抑制 抑制病毒的复制 , 毒性大 , 仅供局部应用 。 主要用于治疗疱疹病毒眼表感染 , 亦可用于治疗眼的水痘病毒感染 。 其毒性反应主要是浅表点状角膜炎 、 滤泡性结膜炎 、结膜瘢痕 、 泪小点闭塞等 。 眼部常用的有: 碘苷 ( 疱疹净 ) 滴眼液 , 眼膏 。 抗病毒药 选择性抗病毒药 : ( 只作用于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病毒特异性胸腺苷激酶 , 毒性低 , 可全身应用 )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 /更昔洛韦(丙氧鸟苷): 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对带状疱疹病毒的作用

13、较差,对巨细胞病毒仅高浓度能抑制,对 良反应较少,偶有浅表点状角膜炎和结膜炎。 眼部常用 眼液, 3眼膏。 利巴韦林(三氮核苷、病毒唑): 抗病毒谱广,对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不良反应较少,全身应用有骨髓抑制和胎儿毒性。 眼部常用 眼液。 抗炎药物 主要用于眼科的有三类: 皮质类固醇 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组胺药 肥大细胞稳定剂 皮质类固醇 具有抗炎症、抗过敏、抑制免疫反应、抗毒、抗渗出、抗血管增生及抗增殖作用 应用不当可导致 全身不良反应 柯兴综合征、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高血压、免疫抑制等 眼局部不良反应 角膜伤口愈合延迟、增加病毒真菌感染的危险、发生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和白内障等。 眼部常用的皮质类固醇可为: 滴眼液(水液、混悬液),眼膏,结膜下注射,球旁注射,玻璃体腔内注射 非甾体抗炎药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环氧酶抑制剂, 该类化合物是非甾体类抗炎药( 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抗炎、止痛和退热作用 没有皮质类固醇的不良反应 全身应用时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能够眼部应用的这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是局部烧灼或刺痛,结膜充血,眼睑水肿,角膜上皮损伤。 眼部常用的有: 氯酚酸滴眼液, 普洛芬滴眼液(普南朴灵), 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安贺拉), 比洛芬滴眼液(欧可芬) 抗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