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课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78546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依托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依托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依托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依托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托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课堂(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依托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课堂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解读一、教学模式的含义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有没有模式、教学需要不需要模式,以及研究教学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又有什么促进作用等,是近年来我们 一直在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认识教学模式,要抓住一个前提、两个要素。一个前提是指任何一个教学模式,特别是成功的教学模式都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两个要素:一个是结构,一个是程序。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结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程序。如果我们把结构看作是一种横向关系的话,那么程序就是一种纵向的关系;如果我们把结构看作是一种静态关系的话,那么程序

2、就是一种动态的关系。如此看来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示范型的教学结构。我们创建了“情境-问题”式教学模式。二、理论依据1、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数学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2)数学学习内容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一理念强调了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

3、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2(3)数学学习方式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 时间和空间。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4)

4、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转变教师的角色。2、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决定的。学习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学习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学习者主动地去接触有关的信息,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建构客观世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并赋予意义。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

5、是学习活动的共同参与者。三、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流程(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联系生活、拓展应用反思总结、自我建构。3四、操作阐释(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知识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内驱力。具体操作:教师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生长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等创设问题情境。(2)情境内容的创设可以是多方面的,有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有数学化的生活情境,情境中的素材,可以来自学生、来自生活、来自教材,不受教材的局限,充分体现内容的开放性,让学生感受

6、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情景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选取问题情景的内容。 学生身边的人和事 现代社会发展现实 现代科技最新成果。 现代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 重大节日、纪念日(3)创设情境的呈现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动手操作、生活实际、演绎推理,也可以是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观察等等。情境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情境,一种是“虚拟”的情景。真实的情景就是实实在在的、学生亲身感受的客观情境。 “虚拟”情景就是从客观情景中抽象出来的情景。“虚拟”情景的呈现方式有: 图文并茂型(如情境图) 数字表格型 文字叙述型 故事形式:设计一些真实的或想像

7、的故事,故事里包含有学习内容。多媒体画面演示:如电视、录像等。(4)激励学生分析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将问题转化、分解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必须是教学的重点,要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完成的。学生活动:(进入情境,提出问题)(1) 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进入情境,分析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2) 对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好奇,大胆提出问题,并充许异想天开。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说明: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当是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它是调动、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核心。4(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新课学习中,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8、,是教学环节的最核心要素,新一轮教学改革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观察、猜想、探索、验证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质疑、释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具体操作:1、自主探究。(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探究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

9、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实施自主探究教学时教师首先应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情境。常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A、设置认知冲突即呈现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的现象或事实,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平衡,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再发现的过程。认知冲突为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提供了直观感性的材料,是问题的直接来源之一。设置认知冲突一般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a 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设置认知冲突;b 在学生认知中的转折点上设置认知冲突;c 在知识的跨越点上设置认知冲突;d 在相似知识的辨析点上设置认知冲

10、突。B、生活问题数学化拓展数学信息源的渠道,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加工提炼成有待探究的数学问题。这样让生活中的问题原型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获得对数学问题的独特感悟。C、设计开放题即只提供有关的信息,而为学生留取广阔的问题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水平,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2) 引导发现数学问题 明确自主探究方向5“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应使学生获得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理解和提出问题的机会。所以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能简单

11、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自己去感悟发现。因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动机;同时能准确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充分体现,也为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指明方向。当然要使学生能够发现并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引导,从而让学生真正面临问题情境,发现问题的存在。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策略:A、尝试发现策略由于数学知识一般都具有连续性,所以在面对新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先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使学生感知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构成学生认知的内部矛盾,唤起他们对问题的关注。B、交流质疑策略学生对新

12、知识的感知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遇到的新事物进行大胆的猜测,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质疑,使每个学生输出信息又获取信息,互相触发思维的“火花” ,并从中明确问题的实质。C、观察比较策略观察和比较是学生认识发现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感知问题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学生在观察中辨析、思考事物间的关系(特别是相似对象间的不同点和不同对象间的相似点)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问题意识。D、联想迁移策略数学知识和技能都是内在联系着,并总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所以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某种数学现象的规律和方法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联想迁移:其它的类似现象有没有

13、这样的规律和方法?或者说在学生遇到新的数学现象时应使学生养成联想迁移的习惯:以前学的类似现象有什么规律和方法,现在的新知识能不能也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在学生解决了当前问题后,教师还应启发学生自问:某原因导致其结果后,会不会又有其它结果?在什么条件下会有?有原因是不是必定有相关的结果?等等。总之,教师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断激励学生对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 “怎么办?”(3) 自由选择探究策略 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由于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探究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探究,而这种思维活动总是表现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为了保证自主探究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学生的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

14、后有所结果,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相当必要的。这样他们才能获得科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自主探究才会逐步向科学探究的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一旦掌握了自主探究的方法,他们就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思维方法,独立地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6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决策与改造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探究中教师应更注重引导学生揭示知识背后的知识,提炼出知识本身蕴涵的策略思想,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数学常用的自主探究策略主要有以下五种:1、化归策略化归策略是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策略。使用这种策略的关键是在准确把握新旧知识关系的基础上

15、,把新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解决。然后根据两者的关系加以分析、重组,使旧知识得到改造、发展,最终“创造”出新知识。2、归纳策略归纳策略是指从学生已知的具体事实或个别性前提通过猜想验证推断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探究方法。在教学一些公理性的数学知识,如:运算定律、性质时较多使用这种策略。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问题的实际简单枚举一些具体的数学事实,然后由学生感悟归纳其中具有共性的现象或事实,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3、分解策略有些复杂数学问题的探究学生很难一步到位,这时需要学生善于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的小的简单问题,然后通过解决小问题导致总问题的解决。有时也可以从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出发

16、往回一步一步推理,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4、比较策略比较策略是指从具有同一属性的事物间寻找差异性,或从具有差异属性的事物间寻找同一性的探究方法。这种策略有助于认识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属性的异同,从而提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5、假设验证策略在探究一些起始概念和抽象概念的时候经常要用到假设验证策略。在使用这个策略时,需要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的结论作出假设,然后通过操作实验、合情推理等手段加以检验。说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的启发。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别,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对新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学生自主探索的质量有赖于教师的激励和指导。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改中学习方式改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呢?7A、合理构建合作小组 首先合作学习的重要而有效的形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