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教案第二课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78432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逵负荆教案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逵负荆教案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逵负荆教案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逵负荆教案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逵负荆教案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逵负荆教案第二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逵负荆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学习重点】 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学习难点】 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交流,讨论,阅读,点拨【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导入 节选部分李逵的形象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但如果从整本书来看的话,李逵的形象一定会是更加丰满、生动的。二、 水浒传中李逵之形象 李逵的性格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义”和“蛮” ,表现出“纯义至蛮”的特点。 所谓“纯义”是说李逵的心里只有“义”

2、,至少是一切以“义”当先,他的“义”是纯粹的,并无一己之利。 所谓“至蛮” ,是指李逵粗豪鲁莽到了无以富加的程度。李逵外号“黑旋风” ,他的粗豪鲁莽夹杂着威猛,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有雷霆万钧之力,有诗句为证:“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 ” (第三十八回) 1、性格之“纯义” (1)重义气。 对待朋友,他情义之浓到了两肋插刀、不顾性命的程度。如:劫法场救朋友。他总是奋不顾身冲杀在最前头。 (第四十回) (2)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这是对受欺压百姓的同情和打抱不平的精神。 如:他听说宋江抢了民女时,就大骂宋江“畜生” 。他的这种打抱不平的行为是无私的。 (第七十三回)再如:听说李鬼有母在堂

3、,便送他十两银子做本钱。 (第四十三回) (3)维护梁山聚义事业,是他“义”的集中表现 在李逵眼里,梁山聚义不仅是结义兄弟同甘共苦的义举,也是为民除害、替天行道的义举。所以凡是与梁山聚义相违的事情,他就坚决反对。他是最积极提倡聚义的人,也是梁山上反招安最激烈的人。如:当宋江被迫与官军对抗时,他跳起来叫道:“都去,都去,但又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 (第四十一回) 再如:他的理想就是“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第四十一回) 。 再如:当最后宋江自知吃到毒酒后,来找李逵,对他说到“朝廷赐酒与我吃,如死,却是怎的好?”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罢!” (第一百二十回) 李逵的“义”是纯粹的,

4、但他的“义”又“纯粹”到近乎盲目的地步。如他将宋江视为义的化身,对之崇拜得无以富加。他平时因为宋江的拘管而按奈性子的事很多,而无奈接受招安和无怨无恨地认可宋江的药酒便是典型的例子。 “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第一百二十回) 2、性格之“至蛮” (1)粗蛮鲁莽 李逵的一言一行常常带有粗鲁之气。本是个善良之人,对下层百姓具有同情心,但因他粗鲁,坏脾气也经常撒在一些下层人身上。 如:“原来这寿张县贴着梁山泊最近,若听得黑旋风李逵五个字,端的医得小儿夜啼惊哭,今日亲身到来,如何不怕!” (第七十四回) 再如:在酒楼因误会了酒保欺负自己,便“李逵听了,便把鱼汁劈脸泼将

5、去,淋那酒保一身” 。 (第三十八回) 有时候李逵的这种粗鲁野蛮到了不讲道理,甚至是失控的状态。 如:滥打滥杀,切法场时杀得性起, “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倾翻的,不计其数” 。连晁盖都叫不住。 (第四十回) 再如:三打祝家庄时, “他杀的顺手,提着双斧直入已经投降的扈家庄,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将庄院门一把火烧了,却回来献纳。 ” (第五十回) (2)李逵形象中的细心、机智、天真、风雅等特点在小说中几乎没有,从而使他的粗心鲁莽的性格更为凸显。 “细心”小说中并不多见。如:“李逵道:他这一去,必然报人来捉我,却是脱不得身,不如及早走罢。我大哥从来不曾见这大银,

6、我且留下一锭五十两的大银子,放在床上。大哥归来见了,必然不赶来。 ” (第四十三回) “机智”就更是少见。书中基本没有关于他的施展计谋的内容,相反倒是有些他对机智反感的描写。 如:他看不起细作(间谍)工作。打祝家庄时,宋江要派细作,他笑道:“量这个鸟庄,何须哥哥费力,只兄弟自带三二百个孩儿杀将去,把这个鸟庄上人都砍了,何须要人先去打听。 ”宋江喝道:“你这厮休胡说!且一壁厢去,叫你便来。 ”李逵走开去了,自说道:“打死几个苍蝇,也何须大惊小怪。 ” (第四十七回) “天真”也所剩无几。 如:在寿张县乔坐衙,算是他最表现出“天真”的个性了。但是在断案中,他竟说:“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

7、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 ” (第七十四回) 3、小结 梁山好汉没有粗鲁野蛮超过李逵的人。其实他性格的“至蛮”是与“纯义”紧密相连的,相互映衬的。一方面,重义者必直爽,直爽者多性急,性急者多粗鲁,粗鲁者多野蛮。一方面,粗鲁者必性急,性急者多直爽,直爽这多重义。所以义越纯,蛮性就越烈。这就是水浒传中李逵丰富的性格特点。 三、比较研究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1、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 2、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四、 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水浒传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原因之一就是对既真实又带有

8、强烈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小说描写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虽然人数众多,但每个人的面目都很清晰,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正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 1、传奇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结合。 这里的人物大都是草莽英雄,他们又多带有传奇色彩,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景阳冈打虎,石秀跳楼救人,花荣箭无虚发等等。但作者在写这些时,又将传奇行为置于真实的基础之上,不给人以虚假之感。比如写武松打虎,先写他因醉酒而壮着胆子上冈,又写他得知有虎后碍着面子硬着头

9、皮上山,再写他发现老虎后慌乱中打折哨棒而不得不徒手搏虎,最后写他打死老虎后用尽力气而又遇两虎时失声惊叫等等,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2、人物性格的矛盾与发展变化。 水浒传将许多人物统合在“忠”与“义”的矛盾统一体中,同时又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增加了性格的立体感,使人物更富于个性化。 比如宋江本是郓城县押司,家庭富足,受父亲的封建传统思想熏陶极深,因此他虽然仗义疏财,结识不少江湖好汉,但并不主张造反。他的性格中既有忠孝的成分,又有对江湖义气的追求。在上梁山前,他为了江湖义气,私自将官府缉捕生辰纲要犯的消息通报给晁盖等人;在杀死阎婆惜后,又因为要尽孝于父亲,便到处躲藏不愿落草为寇。但他最终还是受

10、到造反者的“牵连” ,处在激烈的思想矛盾之中,直到报效朝廷无望,无路可走才上了梁山。上山后,他一面用义来投合李逵、武松等江湖好汉的野性,一面又用忠来满足朝廷降将的心理平衡,从而使他成为大家都能接受的领袖人物。但是他又始终不能与封建正统思想决裂,一旦有了适宜的气候,又念念不忘朝廷招安,如此等等,都充分显示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除了宋江,整部小说中,林冲的性格发展变化可以说是描写得最为突出的。 3、多使用白话文,使人物语言个性突出。 金圣叹说:“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 ”这句评语点明白话对于语言个性化的重要性。 五、讨论水浒传的小说主题。 1、 “忠义”说 2、 “农民起义”

11、说 小说在客观上展示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尽管领导这支义军的主要领袖并不出身于农民,且在思想上打着“忠义”的烙印,但也不能否认其中有些领袖出身于“庄稼田户”和其他下层劳动人民,他们有一种“兀自要和大宋皇帝作个对头”的气概和“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梁山义军的基本队伍是一大批庄客佃户、农民渔夫。他们在官逼民反,组织武装队伍,提出政治口号,开展军事斗争,以与封建的国家机器相对抗。这就清楚地规定了梁山义军的基本性质是农民起义。 小说作者站在造反英雄的立场上,沿着“乱自上作” “造反有理”的思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

12、的全过程,并从中总结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上是十分罕见、难能可贵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水浒是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 3、 “市民的意识与追求”说 长期以来,广大群众之所以喜爱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它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歌颂了真诚。 水浒中的不少英雄都是“力”和“勇”的象征。他们空手打虎,倒拔杨柳,杀贪官污吏,拒千军万马,一往无前, “敢于大弄” 。他们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神机妙算,出奇制胜。特别是当这种勇力和智谋表现在为百姓抱不平、申正义时,更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鲁智深的“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武松说“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

13、” ,都由于建筑在保护弱者的基础上而更加激动人心。小说中的李逵、阮小七、鲁智深等一些人物,不拘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 “任天而行,率性而动” ,保存了一颗“绝假纯真”的“童心” ,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了人性的“假道学” “大头巾”的虚伪做作、心胸狭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水浒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带有一定的市民意识,与后来涌动的个性思潮息息相通。至于小说反对钱财的积聚与贪求,强调“疏财”以成“义士” ;追求“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 , “图个一世快活” ;向往兄弟间“交情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 ,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市民的思想和感情,使小说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江湖豪侠的气息。 六、布置作业 中国古典小说中有“四大粗人”形象:水浒传中的李逵;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岳飞传中的牛皋。他们都是“粗”人,但每个人的“粗”又是各不相同。请大家试着做些简单的探讨。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