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举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78252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举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例举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例举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例举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例举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举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举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举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长安中心小学 孙淑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将会对语文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紧扣语文自身的特点,二者互补互促,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文能力,又不致使语文教学蜕化为“纯技艺之学” ,是语文教学真正成为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而又不离语文本体的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利于学生认知和情感的统一。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显现。例如尊重(人) 、关心(人) 、理解(人) 、信任(人) 、宽容(人)等等都是种种情

2、感现象。这样,在教学中有可能避免过多的抽象说教和理性灌输,而更注重形象感染,情感熏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使语文教学更富有诗意,更具有韵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学习语文,欣赏语文,品味语文,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在掌握工具的过程中体现了人文性,同时,在体现人文性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工具,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一、以读悟情,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教学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读好课文。在教学中,

3、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下面是苏敏老师教学坐井观天的一个片断:师:这么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演一演?生:(情绪高昂):想!师:谁想给大家读一读?(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大家注意听,评一评他们读得怎么样。生:我和伊利亚分角色朗读,我当小鸟,他当大青蛙。 “青蛙坐在井里”生评价:我认为他们读得很流利,声音也洪亮。但是“ 你从哪来呀?”没有读出大青蛙疑问的语气。生评价:我认为伊利亚是同学,普通话说得不太好,它能流利地读下来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应该鼓励他,为他鼓掌。生

4、:我想邀请王柳文姬读小鸟,请苏老师读旁白,我读大青蛙。师:我很乐意与你们合作。生评价:我认为王柳文姬读得好,因为他读出了天无边无际非常大的感觉。生评价:我觉得李小龙读得好,尤其是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 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非那么远吗?”读出了青蛙自以 为是不相信别人的感觉。当苏老师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室里顿时书声朗朗,孩子们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练习朗读,从他们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并在朗读中有所感悟。从学生的评价中,看出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并学会了“倾听、表达和交流” 。这正是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 。而且感情朗读就不

5、仅是目的了,它更是理解和感悟的方法。 二、评价到位 品尝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喜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注重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的个性,启迪儿童的灵性,诱发儿童的悟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从而改变教学中“目中无人” 、 “心中无儿童”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充满智慧的挑战。在小小的船的教学中,有一位老师用了很灵活的方法评价学生的朗读,如给同桌评、在小组里互评、老师评。老 师对 学生朗读的评价不是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是通过创设的情境来进行。如在学生读得到位时,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图片说:“ 你读 得真好,看星星都听得入神,不眨眼了

6、”;“你演得太棒了,月亮都笑弯了腰”等等。有的小组朗读表演时,出现了学生 们抢着表演、互不相让的情况。老师这时并没有责怪学生,而是充满爱心地说:“ 看,月亮都 伤心地流泪了,不明亮了。你们说 ,怎么 办 呢?”学生自然而然地意 识到了自己的不是,就商量着应由谁先表演。教师这样处理,既灵活机智地驾驭了课堂,又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渗透了协作精神的教育,体现了教学的机智和训练的综合性。这正是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语文教学价值体现。三、 积累运用,守住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之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那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

7、行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训练,如何设计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生动的词句来练习说话、写作。从而达到熟练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且丰富、扩展、积累自己的语言呢?在四季的教学中,李燕老师这样引导学生:师:请女同学读每小节的第一行,男同学读后两行,边读边思考,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草芽是尖尖的,荷叶是圆圆的。师: “谷穗呢? ”生(异口同声地):“弯弯的。 ”生:雪人不一样,他大肚子一挺。师:是的。这几句是写他们怎么样?生:我发现都写了他说。师:对,写了他怎么说。生:我还发现第三行都有我是,写出了是什么季节。师:同学们的发现真多。李老师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你能仿照课文, 说说你

8、的画吗?”学生的画成了创作的源泉了。有的学生早已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落叶飘飘,他对大地说:我是秋天。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老 师送给他一枚塑封了的书签。学生们跃跃欲试。 “西瓜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每个同学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诗。 ”老师又分别请创作四季的学生合作朗读新的四季诗,蛮有 诗的味道。 “老师送给每个同学的书签上都写着一首描写四季的诗歌。下课后,同学 们可以互相读一读,还可以再去创作自己的四季诗。 ” 叶圣陶先生主张“要让学生把知识化为自己的血肉,在生活中随时运用。”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教师正确的引导,及时的引导,积极有效的引导,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创作热情高涨,运用了大量生活经验的语言。学生在愉悦中,在渴望中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说不定他们中间的哪个会成为未来的诗人、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