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二轮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78218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二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二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二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二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二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二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二轮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英山县长冲高级中学 董小菁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分析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时,在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 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答题规律,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分析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答题规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二答题模式与步骤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

2、的氛围特点。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真题例示: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 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步骤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巩固练习: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

3、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2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 之。 (6 分) 答:答: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 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 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 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 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 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4、: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使用这种手法。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高考真题例示:早 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步骤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 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 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巩固练习: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 ,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

5、时楼兰 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4 分) 答:答: (答: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 “笛中闻折柳” ,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 “折杨柳” ,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 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 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3、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3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 高考真题例示: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步骤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 “黄莺儿”是儿化 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 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 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巩固练习: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4 分) 答:答: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 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

7、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 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考真题例示: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 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步骤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只一“看”字。 步骤 离人孤独地走了, 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

8、看到抒情主人 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 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4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 ,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答: (答 : 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 “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 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三课后拓展,提高训练 1.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问题 【越调】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9、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 首?为什么? 答:答: 分析及答案 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 关键是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答案参考:(1)相同点: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2)第一首作者把 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表现 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

10、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 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失误及矫正 比较评价题型容易出错的现象有:在整体把握上顾此失彼,就其中一首诗大力 评价;不注重题干中提示的比较角度;在表述上条理不清,层次不明,要点不 全。 这种题型回答时要注意: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 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 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 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另外,有时 还要结合读者的生活体验和爱好来评价之。2.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 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答:答: 分析及答案 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 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 上说人情” ,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 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 却通过“小物” “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 ,联想到汉未 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

12、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 。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 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 “半瓣花上说人情” 。 失误及矫正 评价题型常见的失误主要有:判断失误造成全题失分,阐明理由不得要领。但 前者失误是最主要的。没有认真审题,也没有深入阅读理解诗词,想当然回答, 一念之差判断失误,造成无为的丢分。在阐明理由时也只是蜻蜓点水,不能紧 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或只判断而没深入分析。在答题时还会出现一种 毛病,那就是不考虑诗论的内容,只是从诗歌本身来考虑,这样的答题一定是 不准确的。 回答时应注意:题干中若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13、” ,不能想当然回答“同意”或 “不同意” 。首先要弄清楚评价语的评价角度:内容还是形式,全文还是局部, 表现手法还是修辞手法等。再把它和原文结合起来分析。一般而言,对题干中 的第一问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大多情况下要同意这种说法,当然这不是绝对 的。总之,第一问回答要把握准确,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具体分析 时,要有原文意识,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来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不能高 屋建瓴,空洞说教。回答时要两问兼顾,不能省略第一问直入分析,更不能只 回答第一问而不展开阐述。每一问都有赋分值,一般说来,第一问给 1-2 分, 若只回答第一问而没展开阐述,一般不给分;第二问给 4-5 分。因此回答既要 紧扣原文,又要照应题干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