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结构流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473995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吸收结构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原子吸收结构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原子吸收结构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原子吸收结构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原子吸收结构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子吸收结构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吸收结构流程(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 模式识别的目的是未知样品的分类与归属。借 助化学计量学方法,模式识别应能实现对无法 直接量测的物质隐含性质的辨识。 模式识别、定量构效关系及人工智能使分析化 学在化学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从单纯提供分析数 据上升为提供化学新兴并参与实际问题的解 决。 如从波谱数据解析化学结构、对化工产品、药 品、食品、商品的真伪辨识、环境污染源寻找 污染分类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等等。 模式识别根据模式之间属性的关系进行 分类,包括有监督与无监督的学习,如 聚类分析、统计模式识别、句法模式识 别、用于分类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模式识别是在60年代末被引进化学领域 ,基

2、于性质相近的样本在多维空间中的 位置是相近的,也就是说它可把相似的 样本“聚”在一起。模式识别有统计模式 识别、句法模式识别,而统计模式识别 又分为有管理方法、无管理方法。其中 无管理方法中又以聚类分析最为常见。 化学模式识别是根据化学测量矩阵,自 动将样本集按样本的某种性质(通常是 隐含的)进行分类及特征选取的方法, 化学模式识别从化学测量数据出发,进 一步揭示样本的隐含性质,提供十分有 用的决策性信息。 近年来模式识别在化学、生物、医学、 食品、环境科学、电子等学科中得到了 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特别是聚类分析 ,它可以解决样品的分类、方法的选择 及分析过程优化等问题,因而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

3、重视,并渗透到分析化学领域 中。 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信息(如各种取代基参数,拓扑指数以及 量子化学与分子力学计算参数)与各种性 能(包括生物活性)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根据这种关系及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参数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性能参数,利用 这一方法可以设计出具有所期望性能的 化合物分子结构。不确定度简介 科学实验总要伴随有一系列的测量过程 。测量,就是按照即定的、或由文件规 定的步骤,对一个被研究对象所进行的 一系列操作,其目的就是要确定该对象 的某些物理特性。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 不足和科学水平的限制,实验中测得的 值和它的真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不一致, 这种差别就叫做实验误差。

4、 误差公理指出:测量结果都具有误 差,误差是自始至终地存在于一切 科学实验和测量的过程之中的。 测量误差可以定义为:在进行了所有的修正之 后,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即 = x - xi 式中:测量误差,简称为误差;x 测量 结果值;xi被测量的真值 但真值实际上仅是一理想的概念,按其本性, 真值是无法测定的,因为量子效应的存在已排 除了唯一真值的存在。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也 总是在不知道被测量的真值情况下,才进行测 量的。因而误差仅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定性的概 念。 一般情况下是无法用测量误差来表 征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的,要解决 这个问题,就只能用不确定度来表 述。 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差,

5、但通常测量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大类。 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随机因素所 造成的,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误差,而系统 误差则常是由于测量系统的不理想性而产 生的,常常是某些可以测量的效应所引起 的结果。 系统误差 在重复性实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 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和其真值之差就是 系统误差。可表示为下式: 系统误差= 式中为重复性条件下无限多次的测量结果的平 均值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 一般说来,系统误差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由 某种固定的效应或确定的原因所造成的,因此 如果这一效应可以给出估计值的话,那就可以 用来进行修正,修正值即是与估计值符号相反 的值,只要与未修正

6、的测量结果相加,即可使 系统误差减小。 对于系统误差来说,可以运用消除误差源、改变测量方 法、寻求修正值等方法来使其减小。在分析化学中,常 用以下一些方法来进行: 1.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就是用纯试剂、纯样品来对照,或者用不含对 象的样品来对照,最终用测得值扣去空白值。. 2.对照试验 凡由方法引起的误差,都应该用标准方法或公认的准确 的方法来进行对照试验。 3.回收试验 试验中样品的损失是取样和处理样品的难题。通常是在 被测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组分,然后看其能否定量 回收。 4.校正仪器和提纯试剂 5.改变测量方法 例如在分析化学中,可以采用标准 加入法。 随机误差 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实验条

7、件下,对同一被 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即是随机误差,可表示为下式: 随机误差 = 一般而言,引起随机误差的因素是不能加以控 制的,它们的变化时大时小、时正时负,因此 是无法加以修正的。它们是一种不可预测的、 随机的差值,可以把它们看成是测量过程中的 “随机噪声”。 但是随机误差也有着它自己的规律,那就是 :无限多个随机误差的代数和必相互抵消成为 零,用统计的话来说,即是:随机误差的期望 为零。 对于随机误差来说,在了解了样本的特 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统计的 原理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调整样本的大小 2.正确地进行抽样 3.进行良好的实验设计 4.进行假设检验和区间

8、估计。 在化学测量中,常有着对测量仪器、实 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评估,在分析化学 中就有准确度、精密度这些直接与误差 的类别相关联的评定, 准确度 准确度指的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 致程度,根据该定义可知,准确度仅是指 “一致的程度”,并未用量值来表示。由于它与 真值相连,因此它也只是一个定性描述的概念 。 对于任一次测量,我们都希望了解测量的最 终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一致程度,但根据定义 要计算准确度是不可能的,而误差又不能用来 对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来进行定量的表述。 国际计量学界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决定:表征 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应采用不确定度。 精密度 精密度指的是在重复性规定条件下,所得

9、独 立测量结果间充分靠近的程度。与准确度相类 似,精密度也只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由于实验标准偏差已能很好地表征数据间充 分靠近的程度(即精密度的含义),在国际通 用计量学基本名词(VIM)中,已不再出现“ 精密度”这一名词。(VIM是由7个国际组织联 合发布的,由ISO出版。) 当然,在评价一组数据的测量的质量时,准 确度和精密度的描述是有助于我们对测量结果 好坏的定性了解的。 一般来说,准确度是较多地是与系统误差相 关联的,而精密度则与随机误差有较多地关联 。 测量不确定度及其表示 实验结果的表达,必须完整、正确地反映出实 验中进行测量的全过程及其研究的结论, 特别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程度的表

10、征。 但是由于与真值相联系的误差概念不可能用于 对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的表征,这就使得各种 国际组织都建议,应当使用测量不确定度的概 念。 经过许多国际组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 1993年终于制定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 指南 (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得到了包括IUPAC在 内的七个国际组织的批准,并由国际标 准化组织(ISO)出版。 目前GUM的执行已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 的许多国家政府机构的批准。 不确定度的概念 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商业贸易、质量检验 等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着大量的测量工作,由于 测量的局限性,测量结

11、果必有不确定度,也就 是测量结果具有不确定、不肯定的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质量的定量表征,测量必 须有不确定度说明才是完整和有意义的。根据 不确定度存在原理:任何测量都存在不确定度 , 按照GUM的最新定义: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 所含有的一个参数,它用以表征合理赋予被测 量的值的分散性。 在不确定度的传统的定义中,不确定度 被认为是一个以被测值为中心的一个数 值范围,这个数值范围以一定的概率包 含着真值。 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关系可以用下面正态 分布的曲线图来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真值被包含在一个以 测量值为中心的99%的置信区间内,它 可能处在该区间内的任一位置。同时还 可以知道,不确定度是

12、与分布有关的, 而误差却是与分布无关的。不确定度与 误差也有着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们的 来源是相同的,不确定度也来自于测量 器具、测量环境、测量方法、测量对象 和校正方法等方面。 一般来说,测量结果只能是被测量值的 估计值或近似值,在分析化学中 一般的 测量往往也只要求有一个被测量的估计 值。但是,只有在这一估计值附有不确 定度时,它才是完整的,特别是在一些 重要的分析测定中,例如产品的质量鉴 定,标准器的校准等,尤其是牵涉到鉴 定时,不确定度的表达就更为重要,当 然在重要的物理量的测量时也是如此。 不确定度的分类和表达 不确定度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标准 不确定度和扩展(展伸)不确定度,前

13、者是以标准偏差来给出的不确定度,后 者则用来表达测量值的一个合理的分布 区间,又称范围不确定度,它特别适用 于涉及到健康、安全及法规的应用时, 此时常需提供一个合理的分布区间。 一.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不确定度又可分成三类:A类标准不确定 度,B类标准不确定度和合成标准 不确定度。 1. A类标准不确定度指的是用统计方法评定的 标准不确定度,它是建立在观察数据的概率分 布的基础上的。常用的就是标准偏差法,还有 极差法。 极差R和标准偏差S一样,也可用来表征测量 值的离散特性,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因此在样本测定中,可以用极差来估算标准偏 差: S= R/dn 是与测量次数有关的系数,在重复

14、或复现性条 件下,单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差可以用 R/ dn来估算,取的数值如下表: 如标准偏差为S,则A类标准不确定度为 : uA = S 2. B类标准不确定度指的是用非统计方法 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如果测量不是在 统计控制状态下所进行的重复观察,也 就得不到实验的标准偏差,因此就只能 根据非统计方法所得到的信息来估计出“ 近似标准偏差”或“等价标准偏差”。这些 信息有: (1)以前的观察数据; (2)对有关技术资料及测量仪器特性的 了解和经验; (3)生产部门提供的技术文件; (4)校准证书、检定证书或其它文件提 供的数据,准确度的级别; (5)手册或某些资料给出的参考数据及 其不确定度;

15、(6)技术规范中对某些测量方法所规定 的重复性限r或复现性R。 根据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来估计 标准偏差,如估得的标准偏差为,则 uB = S 应该指出的是,在分析化学中,是较少 应用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因为分析测定 通常总是在重复测量的状态下进行的。 当然,B类标准不确定度与A类标准不确 定度同样是可信的。 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指的是:当测量结果 的不确定度由若干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构 成时,按各分量的方差或协方差算得的 标准不确定度。 4.扩展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是一个确定测量结果区间 的量,有时也称为范围不确定度,是将 合成不确定度乘以包含因子k而得到该区 间的。即: U = k uc 包含因子k是所乘的数学因子,通常取2 3,以保证应有的置信概率。扩展不确定 度的定义应是: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 布的大部分可望包含于此区间,其概率 应超过90%。 5.不确定度的报告 在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中 ,应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表征基准试剂、 检定测试的水平、检定仪器设备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