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 、西方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71374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课程  、西方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中课程  、西方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中课程  、西方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中课程  、西方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中课程  、西方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课程 、西方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课程 、西方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七讲、西方社会的 发展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完 善上一次课,我们从生产力的角度 ,了解了由于东西方社会发展路径的 差异,导致了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巨大 差异。 2001年,我国与美国等七 个国家的综合年代差是100年, 与德国等七个国家的综合年代差 是80年,与日本等6个国家的综 合年代差是50年,与葡萄牙等5 个国家的综合年代差是30年。 那么,今天我们从文化的角度 ,并进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探讨西 方社会的发展的路径,从而分析并 理解西方社会比我们先发展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力量 露丝本尼迪克特 代表作:文化模式、 菊花与刀 美国著名学者露丝本尼迪克 特从生活的角度阐述了文化的存在 和作用

2、:“一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 民族一只陶杯,从这杯中,人们饮 入了他们的生活”。马克斯韦伯 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 主义精神 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在 1905年完成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 义精神一书中,着重论述了文化 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韦伯触及了一个十分发 人深思的命题:在任何一项事业的 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 力量;犹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 量一定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 有密切的渊源;在一定条件下,这 种精神力量决定着该项事业的成败 。 导致近代工业文明产生的新文化 由三种伦理结合而成,即新教伦理 、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马丁路德 首先,新教伦理认为,对个人而言 ,世俗

3、化的事情代替了精神活动的最 高形式,物质生产具有了举足轻重的 地位。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在 上帝的眼里,每个人都是合法平等的 。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 负责,崇尚道德约束与经济成功。由 此迎来了一个个人主义被充分认可的 时代。约翰洛克 其次,洛克的自由主义通过立宪 政府重新界定了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关 系,权力不再来自于上帝,而是取决 于人们之间的同意与共识;法律也不 再是随意的独裁,而是理性的判决, 每个人都被赋予追求自己自由的目标 ;个人产权变得神圣不可侵犯。自由 主义使得个人与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 新的关系,从而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人文基础。亚当斯密 最后,以亚当斯密的自由放

4、任 经济为主的市场伦理坚信市场和竞争 是经济活动的唯一管制者,看不见的 手引导企业走提高效率之路,为社会 带来财富的增加和物质繁荣。市场伦 理解放了企业最后一道枷锁,获得了 空前的解放。 上述三者中,新教伦理给工业 文明带来了内部驱动力,自由伦理 为工业文明带来了政治保证,市场 伦理为企业的发展开辟了足够的空 间和自由。三者相互作用改变了人 们对工作、利润和企业的态度,为 工业制度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条件 。”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 主导的文化体系。因此,从传统 的中国经济到现代的中国经济, 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为对儒家传统 文化的继承或反叛。 儒家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或背景作 用表现在:人伦本位

5、、重义轻利、以 人为本文化对经济的这种基础作用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中国古代无 经济发展可言,因为中国的儒家思想 根本就不关注经济的问题: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中国经济 主体的被动性;存天理,灭人欲中 国经济动力的绝弃;正其义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中国经济效益的 忽视;学也禄在其中矣,耕也馁在其中 矣中国经济文化的贫乏;君子不 以天下俭其亲中国消费的特殊性 。 当然,也有许多学者在儒家 文化中发掘出来许多对现代经济 发展有利的思想。但这也主要在 于文化的背景作用而已。 西方社会的先一步发展,不仅体 现在生产力上、文化上的侵略性, 而且还表现在经济学上的普适性。 因为,他们率先发现了价值规律,

6、 提出并实践了市场经济。 为了了解市场经济的范畴,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商品经济的范畴 。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需要说明的是,西方经济学中只有 “货币经济”、“市场经济”概念,而没有“ 商品经济”概念。马克思没有使用过“商 品经济”概念。“商品经济”概念是列宁首 先使用的。后来,在苏联的政治经济学 中,就把“商品经济”作为对商品生产和 交换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概括 固定了下来。 商品经济的根本性质是:商品生 产者、经营者的劳动具有社会性的同 时又具有私人性,既是社会劳动又是 个别劳动。个别劳动要成为社会劳动 就必须通过市场实现商品与货币的交 换。 也就是说,在商品经济中,商品 生产者、经营者

7、的劳动是否被社会 承认,能否成为社会劳动,是在市 场上决定的。正是商品经济的这种 根本性质,就决定了市场成为生产 经营活动的调节者。所以,商品经 济是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是由市 场调节的经济。 三、市场经济的产生:1、定义与产生:市场经济的概念 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 斯于1920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 计算一文中首次提出。一直以来对 它的概念的理解大有不同。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一种观点是从资源配置的意义上 来谈论市场经济。所谓资源配置是 指经济社会以何种方式来使用或分 配有限的经济资源以满足人们的各 种需要或欲望。资源配置体现在任 何经济社会都要面临的三个基本经 济问题中。 第一、

8、用有限的经济资源来生产 什么产品或劳务;第二、在决定生产 某种产品或劳务时,以什么样的技术 方式来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第三、在 生产出产品或劳务之后,如何在社会 成员之间分配。亦即生产什么、如何 生产和为谁生产。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等人认 为,回答三个基本经济问题有三种 方式,即三种经济模式:传统经济 、命令经济和市场经济。在传统经 济下,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靠习惯和 本能;在命令经济中,由政府作出 有关生产和分配的全部决策; 而在市场经济中,一种价格制度 (市场制度、赢利和亏损制度、奖励 和刺激制度)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 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企业使用成本 最低的生产技术(如何生产)生产那 些利润

9、最大的商品(生产什么),人 们的消费产生于他们如何花费由于劳 动和财产所带来的工资和收入的决策 (为谁生产)。 上述观点在把市场经济看成是配 置资源的方式的同时,又把市场经济 等同于资本主义制度,并且把私有制 看成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并且一 般地认为市场经济制度有三个基本原 则:私有财产制度的神圣不可侵犯的 原则;契约自由的原则;自我负责的 原则。 另一种观点从经济运行机制的意 义上来谈论市场经济。在这里,市场 经济被定义为完全由市场调节或主要 由市场调节的经济。因而,市场经济 成为经济运行机制的范畴。于是把它 划分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为经 济运行的枢纽,通过市场

10、机制的调节 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 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联: 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但有了市场 和商品经济不等于就是市场经济。只 有当市场机制对价格和生产者的经营 活动能直接起调节作用,从而市场在 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商 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两者内 涵不同。商品经济是指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 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换句话说,讲商品 经济,是着眼于这种经济形态的外部特征, 强调人们之间经济联系的方式。市场经济则 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形式,表明在商品经 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场机制。换 句话说,它更着眼于这种经济形态的内部特 征,表明

11、社会资源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 置。 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有着内在的 一致性。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 的前提基础。表现在:首先,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 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在存在商品、货币关 系的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体就成为具有 独立经济利益和自主权利的商品生产经营 者。由于商品生产者要通过市场来实现他 们的经济利益,所以他们才关心市场价格 ,接受价格机制调节。如果没有商品、货 币的关系,市场机制就不会发挥作用。( 市场价格搏弈、囚徒困境) 其次,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 内在根据。市场机制是通过影响人们 的经济利益来引导和推动资源的配置 的,而商品生产者衡量利害得失的依 据是由商品

12、经济的价值规律所决定的 等价交换原则。所以,市场机制的调 节作用是以价值规律为内在根据的。 最后,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 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这主要看商品经 济的社会化程度,是否已经形成了全 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统一大市场, 市场体系日益复杂和完善,不仅有发 达的商品市场,还有各种生产要素市 场,如资金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 动力市场、技术市场等等。 3、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 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是参与市场活 动的当事人,即商品生产者、经营者 、购买者。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物质 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立的 意志,对自身行为具有独立的决策权 ,并承担自负盈亏的后果。 (2)

13、市场过程的趋利性追求尽可能多的价值增值,获得最大 化利润,这是市场经济产生、发展的内在 动力。市场过程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这一 目的的。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的大 小,决定了生产要素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流 向,决定了劳动量投入的大小。追求利益 ,实现价值,像一只无形的手,指挥着市 场经济的全部活动。 (3)市场关系的平等性市场关系的平等性,表现在:一是参加 市场活动的任何经济主体,没有高低贵贱之 分,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在市场上的地位 是平等的。二是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实行等 价交换原则,任何人不能通过非经济手段和 方式占有其他当事人的利益。三是市场交换 活动遵循自愿交换原则,买卖双方在自愿的 基础

14、上讨价还价,不能强买强卖,欺行霸市 。四是市场主体具有平等的宏观经济环境, 具有平等的竞争条件和发展机会。 (4)市场环境的开放性市场经济应是一种开放性的经济。市 场经济要求市场向所有的商品和劳务生产 者、经营者、购买者开放。只有实行开放 ,才能摆脱地区经济和民族经济闭关自守 的孤立状态,利用各种有利的因素来发展 自己的经济。开放不仅要开放和开拓国内 市场,而且要开放和扩展国际市场。 (5)市场行为的规范性 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有科学而规 范的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来调节和 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活动,约束和管 理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引导市场健 康发展。市场的交易和经济活动,还 必须遵循国家的法律和

15、政策,遵循国 际的准则和惯例。 (6)市场活动的竞争性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突出特点。在市 场经济中,市场主体必然为争夺有利 的生产、经营、交换条件及最大的经 济利益而展开竞争。市场竞争迫使每 个企业必须不断了解和跟踪市场需求 和变化,研究市场状态,提高商品和 服务质量,降低产品成本。 (7)市场结果的分化性市场竞争严酷无情,适者生存、优胜劣 汰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有些 企业在竞争中利用优势发展起来,而另外一 些企业在竞争中遭受破产被淘汰的厄运,这 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这种分化性有利于 企业和经营管理者素质的提高,保证整个社 会经济机体充满活力。 4、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第一、把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 础,商品和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自由贸易 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而价格由市场决 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