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运用(名言典故)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70626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素材运用(名言典故)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作文素材运用(名言典故)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作文素材运用(名言典故)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作文素材运用(名言典故)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作文素材运用(名言典故)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素材运用(名言典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素材运用(名言典故)(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素材运用(名言典故 )【素材展示1】 古人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 相思”写得是沉醉灯影书香的境界;今人也 说“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 吾愿足矣”,表达的是对书的情有独钟;法 国女作家玛格丽特还说:“只愿我走到香丘 尽处的那一天,有人放几本耐看的书在我的 棺材里,就是下地狱也没什么了不起”。可 见书是她的伴侣。古今中外,像这样的书迷 、书虫真可谓数不胜数,可目前中国读书的 人为何越来越少呢?(选自2006年全国卷 满分作文人不读书为哪般) 【所用话题】 读书率走低与网上阅读迅速增长 (2006年 全国卷高考作文) 【素材点拨】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是 清代纪

2、晓岚书斋的题联,青山似书,红豆如灯 ,为其一生最喜爱之物,表现出作者夜深人静 孤灯苦读的勤学精神,令人起敬。 “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 吾愿足矣”出自美籍华人丛苏的我与书癖 。里面记录了这样一件事:美国上世纪五十年 代末期,一本预言小说海滩上拍成电影, 这部电影的上演为六十年代初期的美国社会罩 上一层悲观灰色的黯云。 当时有人向在校的大学生们做了一个调查,问 :“如果世界末日将至,你只有两个钟头的时 间好活,你要用那个时间做什么?”百分之八 十的女生回答:“要赶紧跑到附近的男生宿舍 里,去抓一个男生去爱去!” 丛苏先生对这样 的做法极为不满 。他的回答是:“给我一本 好书、一杯清茶

3、、一壁炉火、一些古典音乐( 必要时,后三者可免),吾愿足矣!” 在生命 的最后时刻,选择读书,至死不渝,可敬可慕 。考生在文章的一开始引用名言对比地提出议 题“目前中国人读书为何越来越少?”不仅紧 扣题目,而且发人深思。 【素材展示2】 倾国倾城的容貌,抵不过岁月的沧桑,但 是内在的美,以及从心里散发的气质,却如水 晶般清澈,淡而清凉,空无明净,历经岁月淘 洗却韶华依旧。我不明白还有谁能说出“生命 从八十岁始”的话语,我不知道还有谁能含泪 吟唱“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 缀着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 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见悲凉”。(选 自2006年上海卷满分作文我想

4、握住你的手 ) 【所用话题】 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生命从八十岁始”表现了一种乐观、一种豁 达;“爱在左,情在右。在道路的两旁,我们随时 播种随时开花,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 即使走过 荆棘,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同样是一种乐观 ,一种博大的爱,同时也见冰心老人的勇敢和坚毅 ,考生引用这两句话,正是从中感受到了冰心的这 种精神,“我想握住你的手,握住你那勇者般强劲 的手,去承担磨难与挫折。”所以在表现乐观、艰 难、勇敢的话题中同样可以引用。 佛语有云:“有大慈悲心,则必有大将 来。”庄子说:“物无大小,皆存明日 之主。”荀子说过:“学以待明日。” 佛儒道

5、对明天有着不同的期待。“先天 下之忧而忧”,这是把关怀留给明天;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把忠贞留给明 天;“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把 奉献留给明天。(选自2005年高考满分作 文留给明天) 【所用话题】 留给明天 (2005年天津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语段中所引名言诗句,紧扣作文题目留 给明天在短短的一段文字中,考生引用六句 话从不同的侧面表现话题,可谓字字珠玑,句 句经典。当然就各句的不同内涵,我们还可以 把它们分别用在不同的主题文章中,比如思索 、奉献、坚贞等等,可以根据文章和主题的需 要来选择。 【素材展示4】 上溯历史长河,会发现无数人将自己沉浸于今 日的苦痛之中不能自拔,却

6、也有无数人将生命留给 了明天,楚大夫沉吟江畔,九死未悔;魏武帝扬鞭 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采菊南山,躬耕陇亩。他 们选择把一切留给明天。屈原将自己的清白留给了 后人,换来了世人的赞叹与怀念;武帝将自己的豪 迈留给了后人,换来了历史的评价,更换来了无数 后人的尊崇;陶潜将清贫留给了自己,却换来自己 一生在安逸与平静中度过。 留给明天,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正如 一位哲人所言:“我用我的一生染绿一片叶子,却 将它的金黄留给了明天。”这是何等的无私奉献 不求向今天索取,但求将自己能给予的一切留给 明天。(选自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留给明天) 【所用话题】 留给明天 (2005年天津高考作文题)

7、【素材点拨】 语段中,考生先用一组排比句列举先人将 生命,其实是精神,是人格魅力留给后世的事 例,然后阐述这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随后 引用哲人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不仅总结了上文 ,更因着这一片叶子的奉献而引发读者的思考 。 【素材展示 5】 我们的成长更要呼唤人文品格的修养,古之圣贤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塑造自身的品性正是一种独 特的人文品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 中,多少也包含着胸怀宇内的人文关怀。而如今,在 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种种最为质朴的、关系人类生 存的人文品格都被忽略了。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哲学的 被冷落。自泰勒斯以来的古希腊这一哲学盛世早已“ 一日难再晨”。古典主义哲学

8、的高潮在黑格尔之后也 戛然而止。哲学家成了世上最孤独的人,而哲学成了 被忽略的财富。 “未经省察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人生。”倘若我们的生命旅途、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生 存价值、人类理想的思索,我们必将湮没在市场化、 商品化的浪潮中,成为某些哲学家所担忧的一个符号 。(选自2005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成长需要悉心的 呵护) 【所用话题】 审视当今文化生活为话题 ( 2005年上海 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语段中通过引用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和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古训对比地指出现在在商品大潮冲击下人 文品格的缺失以及对哲学的漠视,一句“一日 难再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此的

9、惋惜之情。 我们知道“一日难再晨”是指时间的流逝,告 诫我们要珍惜时间。作者在这里化用了这一名 言表现惋惜与沉痛之情,使说理更形象易懂。 此外在表现惜时、修养、人格、尊严等的文章 中同样可以适时地引用这些名言警句来提升作 文的文化含量。 【素材展示6】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的人遇到 问题,喜欢刨根问底,一定要弄个明白。而有 的人却害怕问题,不敢正视问题,更不愿意提 出问题。孔子曾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只有好问的人,才 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清代刘开说得好: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也!”(选自 2006年四川高

10、考满分作文问与不问) 【所用话题】 以“问”为话题 ( 2006年四川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文段紧承上一段关于德国教堂上的一个符 号“”的故事,引出“问与不问”的差别,本段 在论述的基础上又引用孔子与刘开的话从正方 两方面进行论证,进一步阐释只有好问的人, 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升了文章的深 度。我们知道孔子是大教育家,我们学习过很 多他的关于教育、学习、思考的名言,这些都 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来 。 【素材展示7】 想起论语里的那句话:“吾日三省吾 身”。我决定从今天起,不,从此时起,每天 给自己写一张纸条。我要在客厅、厨房、卧室 、书房,甚至洗手间里,贴上这些

11、纸条,我要 分分秒秒地警醒自己:再不要以口犯罪。我祈 望这些纸条所带的信息慢慢进入我的心,进而 洗涤我的心,最后洁净我的口。以下是部分纸 条的内容。 记住:你的话语是带着能力的,它既能建 造人,也能伤害人。(选自2006年湖北高考满分 作文三省吾身 【所用话题】 带“三”词语的联想和感悟 ( 2006年湖北高 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本来是 说曾子每天做后面提到的三件事来自我反省。 现在用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时常反省自我,考 生正是以此确定写作重点,此“三省吾身”为题 ,最后引用名言做结,不仅紧扣主题,而且回 应文题,使得

12、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同时 引用名言、诗句为标题,可以收到简洁凝练、 以少胜多的效果。 【素材展示1】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似乎成为了画界 一条不可逾越的高山。若刻意模仿,必定邯郸 学步。但是齐白石之后,又有多少虾随意舞动 那一纸清波;徐悲鸿之后,又有多少骏马任意 奔驰出一卷平川。我们要做的仅仅只是表现出 自己,展现自己的风采。(选自2006年全国卷一 高考满分作文给自己一方天空) 【所用话题】 展现自我 (由寓言故事产生的话题之一 )(2006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题) 【素材点拨】 文段承上,从反面说理,如果一味效仿, 无异于邯郸学步。成语“邯郸学步”出自庄子 秋水。说得是燕国寿陵有个少年

13、,听说邯郸 人走路很好看,就赶去邯郸跟人家学习步法。 可是,折腾了许多年,他不仅没有掌握邯郸人 走路的独特技能,而且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 步法,结果只好爬着回家了。文中作者恰当地 应用了这个成语,一语中的破解作文材料,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有主见,不要盲目崇拜 别人。固然,学习别人的长处,是为了弥补自 己的短处,但是为了学习他人而把自己的长处 丢掉,这是贻笑大方的事。 【素材展示2】 贾子屏气凝神,耳不旁听,目不斜视,双 目静放神采,步步斟酌,内含杀机,步步紧逼 ,却被老禅师似无意的一子轻易化解。 贾人锲而不舍,步步为营,更加小心翼翼 。 禅师不动声色,含笑道:“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14、物,何处惹尘埃还 望施主当放则放。”贾人却不为禅语所动,一 心只为赢棋。 禅师轻轻一点,一子落下,贾子损兵折将 。(选自2006年天津卷愿景) 【所用话题】 愿景 (2006年天津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 处惹尘埃”慧能的这首见性偈,语承神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 埃。”在浩瀚的禅宗诗偈中,是影响最大、流传最 广的一首。考生在这里借对弈中禅师与贾人所语, 意在表达愿景“和”的主题,正如作者所言“和便是 这人生的境界,生活的机趣,精神的逍遥,心灵的 解放,人生的愿景。”这心无旁骛的佛家净语与祥 和的主题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15、不可不说考生之聪 慧,令人叫绝。 【素材展示3】 贾人似有所悟,朗声道:“可是因为旁观 者清,当局者迷?” 禅师会心一笑,道:“不可说。佛曰:不 可说”。 贾人遥望山间翠竹黄花,恍然顿悟,淡淡 道:“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大师,我们和了吧。” 禅师将棋子轻轻放于棋盘之上,会心莞尔 合十,道:“阿弥陀佛。”(选自2006年天津高考 满分作文愿景) 【所用话题】 愿景 (2006年天津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当局者迷”出自宋书王微传,是王微 在一封书信中首先使用的。据史书记载,王氏 家族有不少家族成员精通下围棋,“烂柯”这一 典故中的主人公王质必是王氏家族成员的缩影 。王微作为王氏家族的成员,对王家世代善弈 者应该是知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则 成语,意思是说,当事人容易糊涂,而局外人 往往清楚。局的本意就是棋局。考生在此引用 这句话,可谓是一语双关,既了悟了禅师所指 ,也引出了下一句“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 黄花皆是妙谛。大师,我们和了吧。”可谓一 语惊醒梦中人!文章的主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素材展示4】 一代先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从中我们看 到了责任,看到了毅力和奉献。因此,我们很容易 明白古代劳动人民是凭什么“人定胜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