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品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70418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143 大小:18.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思品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大学思品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大学思品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大学思品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大学思品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思品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思品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epistemology)= 知识(episiteme)+ 学说(leogia)1“可知否”人们能够在实践的基础 上对物质世界作出能动的反映。 认 识 “怎样知”人的认识是在认识的辩 证运 论 动中获得和提高的。“为何知”认识的目的是获得真理 、改造世界。2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第一节 “ “可知否可知否” ”人们能够在实践基础上人们能够在实践基础上对物质世界作出对物质世界作出能动的反映。能动的反映。第二节第二节 “ “怎样知怎样知” ”人的认识是在认识的辩人的认识是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获得和提高的。证运动中获得和提高的。第三节第三节 “ “为何知为何

2、知” ”认识的目的是获得真认识的目的是获得真理、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3第一节第一节 “ “可知否可知否” ”人们能够在实践基人们能够在实践基 础上对物质世界作出能动的反映。础上对物质世界作出能动的反映。人类登“天 ”n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关于认识本质的观点 n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一、认识的前提 二、认识的本质 三、认识的基础4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关于认识本质的观点1.1.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人能够认识世界,但 不能认识客观物质世界。认识的本质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 对头脑中先天固有的精神性的东西进行认知 或者回忆。孟子:“生而知之 ”“先知先觉 ”柏拉图:回忆说

3、52.不可知论不可知论:人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 。休谟:人所认识到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 于人的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人能否认识 客观世界,人不能回答、也没有权利回答。康德: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不能认 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对于人的认识来说, 是不可捉摸的,它能够引起人的感觉,而人只能 认识这些感觉,而不能认识这些事物本身。 康 德63.旧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认旧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认 识论识论:人只能像照镜子一样直观被动地认识客 观事物的表面现象。 费尔巴哈 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 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 以认识它。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

4、的反映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革命的武器和对世界作出能动反 映的武器是人的实践。因为:q第一,人的实践能够证明人对世 界的主观反映的正确与否。 q第二,人的实践活动能够弥补人 对物质世界感知的不足,而且人在实 践中发展起来的思维能够使人能透过 事物的现象而把握它的本质。q第三,人的主动而不断的实践使 人最终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8一、认识的前提n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充分肯定人类认识世 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作为人的认识对象的世界是客观存在 的。n自然界n人类社会n主体自我 2.客观存在的认识对象是可以进行分析 的。93.人有足够的能力、手段认识世界。n(1)人能够创造出人工认识手段,以 弥补人

5、的感觉器官的天然不足。n(2)人能够制造某一自然过程,使它 按照其必要条件产生出来,以对其认识结 果进行证实或证伪。n(3)人的思维能力可以不断得到发展 和提高,凭借大脑的思维能力,人能够透 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0二、认识的本质n 认识是认识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工 具对认识客体的能动反映。1.认识主体: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 从事认识活动的人。n认识主体是认识系统中的自主性、能动 性要素。11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2.认识客体: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 事物。n在认识系统中,认识客体制约着主体的 认识目的、限定了主体的认识方式和方法 、提供主体所要把握的对象的全部信息。 12认识 主体认识

6、 客体认识 工具3.认识工具:指把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 联系和沟通起来的中介系统。物质工具观念工具语言工具13主体客体模写选择建构创造认识实践徐悲鸿画马4.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能动表现工具14(1)关于实践概念的规定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历史主体认识改造历史客体的最基 本的活动。15实践是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实际 的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过 程,是一种真正现实的、感性的客观活动 过程。 人在实践中,发挥自己意识、思维的功 能,作用于历史客体,使之按照自己的目 的发生改变。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16(2)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实践是客观的

7、物质性 活动。 实践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其以物质力量改造物实践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其以物质力量改造物 质对象的活动内容存在于表面,它仍然具有客观实质对象的活动内容存在于表面,它仍然具有客观实 在性在性。 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工具 客观现 实实践结果17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是主体有目的的、自主自觉的创造性的能 动活动。 愚公移山18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 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19 另一方面,实践又能把理论 (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物 质的东西,在现实中实现人的 目的、意图。直接现实性 一方面,实践本身直接就是现实的客观 的感性活动;20(3)实践的基本形式处理人

8、和自然的关系(物质生产劳动)。它是人类根本的,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活动。 21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 即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社会交往、社会管理、社会关系变革)。在阶级社会中,体现为 阶级斗争的实践。 22节约成本、面向未来的科学实验活动。 它是人类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越来越 重要的实践活动。 23(4)人类实践存在的意义: 实践把人类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同时又 把人类与自然界统一起来。 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 成和发展,人类的社会关系等都建立在实践 基础上。 实践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有意识的生 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人能从事实践活动,动物不能

9、。24小结: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借助工具 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5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你要有知识, 你就得参加变革现 实的实践;你要知 道梨子的滋味,你 就得变革梨子,亲 口尝一尝。三、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6(2)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发展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实践是认识的惟 一源泉。 既然实践出 真知,那我们 又何必读书呢 ?27(3)在认识的来源问题上,要辩证地 看待和正确处理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的 关系。n直接经验: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的知识。n间接经验:从书本和他人那里获得的知 识。n间接经验归根到底来源

10、于直接经验。 结论:结论:我们既要发奋读书,又要积极投 身实践。28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新的 认识课题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新经验、新材新经验、新材 料料,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断向 前发展。29结绳记事(3)实践也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认识工具,使人 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 发展。30(4)实践还不断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认识能力。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31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n这是由真理的本性真理的本性 和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1、 。32关于真理的本性: n所谓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 意识里的正确反映,就是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认识。n认识本身不能自我鉴定,自己不能成为 检验自己的标准。n客观实际本身也不会开口讲话,站出来 指明某种认识与它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 程度,对认识进行检验。33关于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使主观与客 观进行比较。n总之,通过实践,就能用事实表明主观 认识与客观实际是相统一还是相分离,从 而使认识得到检验。34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n为什么在这四大因素中,只有实践才是 决定性因素?n成为决定性因素应具备什么样的资格?n n直接说明其产生、变化、发

12、展、性质、直接说明其产生、变化、发展、性质、 结果等重大问题的因素,就是决定性因素结果等重大问题的因素,就是决定性因素 。 35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 “可知否”人们能够在实践基础上对物质世界作出能动的反映。第二节 “怎样知”人的认识是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获得和提高的。第三节 “为何知”认识的目的是获得真理、改造世界。36第二节 “怎样知”人的认识是在认 识的辩证运动中获得和提高的一、从实践到认识二、从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过程的总规律371.感性认识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的过程充满辩证法,一般要经过第一次飞跃和第 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 实践中通过

13、感觉器官所获 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 表面特征的认识,是认识 的初级阶级。(1)涵义:(2)对象:事物的现象、 各个片面、外部联系。38感觉:人的感官对事 物个别特性的反映。硬! 红!甜!(4)三种基本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知觉:各种感觉的集合。 苹果(知觉)=红+甜+硬+表象:知觉的 保留和再现。(3)特点:直接性、形象性、生动性39感性认识阶段的局限性:n 感觉、知觉和表象这三种形式的认识 仍然没有摆脱对事物片面的、表面的和外 部联系的认识,即相对于理性认识来说, 三者之间也只是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差 别。40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 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14、认 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F=GM1M2/R22.理性认识 (1)涵义:(2)对象: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3)特性:间接性、抽象性和概括性41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4)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42判断判断是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进行判明和断定 的思维形式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43推理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合乎逻 辑地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 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44n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是理性认识由 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三者既相区别又相联 系:q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它是构成判断 、

15、从而进一步构成推理的因素;反过来 ,概念又通过判断来揭示,依靠推理来 形成。45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v 内容上,感性认识的对象是事物的现 象,理性认识的对象是事物的本质。v 形式上,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 觉和表象等具体形象,理性认识的形式则 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思维。46相互依赖、相互渗透:(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F=GM1M2/R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于源来47(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这花是红的。感觉判断(3)反对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重理性,轻感性 经验论:重感性,轻理性 484、怎样实现第一次飞跃(1)勇于实践,掌握大

16、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谷开普勒(2)运用科学的 方法对感性材料 进行加工改造。49二、从认识到实践1、为什么要实现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1)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 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50(2)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 的目的。(3)实践需要理论来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 是盲目的,往往会失败。51小结:n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飞跃是内在地联系着 的。n较之于第一个飞跃,第二个飞跃的意义 更大。n从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运动来说, 第一个飞跃是在实践中形成思想的阶段, 第二个飞跃则是在实践中实现思想的阶段 。522.怎样实现第二次飞跃?(1)理论要尽量正确。(2)要始终从实际出 发,坚持理论和具体实 践相结合的原则。53(3)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支持。(4)理论要为群众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