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 中文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70156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   中文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   中文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   中文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   中文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   中文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 中文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 中文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学 院 文学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2002 级 4 班 学 生 赵春雨 指导教师 吴秀华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题 目目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作作 者者 赵春雨赵春雨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吴秀华吴秀华班班 级级 0202 级四班级四班开题时间开题时间 20062006 年年 4 4 月月一、一、选题缘起与可行性论证选题缘起与可行性论证目前研究孔子和老子思想的著述卷帙浩繁,方向也是有很多。有研究文本的,有研究 思想的,有着眼实用的,有着眼学术的。当前是一个思想文化都十分开放的时代,怎么

2、研 究,研究什么都不为过。可是当我们不能把握研究对象本质的时候,我们就容易迷失方向, 就会产生很多牵强附会,多了太多的生搬硬套。 有些学术偏到什么程度都无伤大雅,因为他只在圈内传播,圈里人乐此不疲,对圈外 又无什么影响,那么当然无可厚非了。也许他们的偏离还可称为一种开拓和创新。可有些 学问(在生活中用的知识和智慧) ,被拿来当学术玩弄,传播到圈外就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甚至会戕害一代或贻害百千代。 有人说“中国人十人九儒” ,可又几人非道呢?儒道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应用中,已经 深深地浸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加之国家主流文化的倡导,他们将继续产生广泛的影响。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从本质上说都是生存智慧

3、,是处世哲学,是学问。当他们被一些不明就 里的人照搬言行做法条,胡说乱拆形成陈规陋俗时,那是中国人民多大的损失和祸害呀! 从孔子和老子思想到儒家和道家思想再到儒教和道教,从研究文本到研究思想到浸入 血液成为道德理想追求,生活方式的追求,我想中国人是玩过火了。孔子和老子思想到底 是什么呢?这是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是学问还是学术?把学问当作学术那无异于 把良弓作挂饰;把学术当作学问那无异于银枪装上个蜡枪头,百无一用。为什么?学问是 拿来用的,学术是拿来谈的。那么我们作学问就应深入精神深入本原追究他的本真的含义 和意义,我们才能尽量减少偏差。孔子思想是要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老子思想也

4、 是为了“无不为” ,很显然他们都是真正着眼于用的,我们应该把他们当成学问来做。 我要从生存智慧的角度,从研究思想的角度,剥离承载他们的外壳(比如:作品中关 于言行的记述,关于个性品质的表述,关于心理结构的表述等等) ,然后揭示其思想产生发 展的本原和根据,然后再扩展到其思想的应用所产生的意义,而这时的应用已经有了根据 和准绳,就不会去牵强附会无中生有了。 对于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学问性与着眼于用的目的性无须赘言。后学们的生发尽管未全 遵照其意旨,实践证明他们已经展现出了绝对的魅力。我们为他们正名,只是要让他的实 用性更强,让应用他的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更加人性化。对于孔子和老子思想都生于道,

5、遵于道,这就要靠正确的分析方法来实现了。在研究 中我们应究其深意而不是把目光聚焦在死板的文字上。通过道的本体的揭示,及其于德和 思维的应用,我们能看到真正的思想智慧所展现的巨大生命力和无限前途。二、二、论文基本框架论文基本框架一、孔子和老子的生存时代背景及价值取向1、孔子和老子的生存时代背景2、孔子和老子的价值取向二、关于道的认识1、道的本体 2、孔子和老子是如何取法道的三、关于德的认识四、孔子和老子对治世的构建五、关于道的二元对立统一的应用三、三、 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1、 李翔海生生和谐重读孔子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2、 高定彝 老子道德经研究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

6、9 年版3、 四书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4 年版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孔子和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两位思想导师,以他们的思想为肇始,后学们创造了 光辉灿烂的中国文明。研究他们我们应该从集中代表他们思想的著作开始,从他们的亲历 亲言中去窥得一斑。我倾向于一直被奉为经典的老子 、 论语和中庸 。 历史上对于这三部经典的研究著述可谓卷帙浩繁,有训诂的,有正义的,有作传的, 有作注的,有研究文本的,有研究思想的,不一而足。从角度上看,有的单独研究孔子或 老子思想并不断深入生发,有的是结合历史发展从一个过程上来研究孔子和老子思想的, 有的是把

7、孔子和老子思想结合起来比较研究的,而呈现出来也多是严格的对立或互补(其 实互补也是强调对立基础上的统一) 。在此基础上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差异也就成了儒道思想 的对立。当然在历史上儒道思想的融合也是在不断的发生的,韩非,陆九渊,董仲舒,朱 熹及众多文人,都把儒道思想结合起来深入生命,形与生活并发于著述,形成了中国古代 思想的繁荣。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理的颠覆。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人们又重新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掀起了一次东方文化发掘研究的狂潮。他们对儒 道思想进行了新的阐释,如把儒道思想不断结合其他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新儒学,新道学; 着眼于实用,挖掘儒道生存智慧及社会

8、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重大意义的实用主义取向。同时, 由于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的变化,现代人思想的不断开放,对古代的著述和思想也不断提出 新的观点和阐释。 从孔子和老子思想到儒家和道家思想再到儒教和道教,从研究文本到研究思想到浸入 血液成为道德理想追求,生活方式的追求,我想中国人是玩过火了。孔子和老子思想到底 是什么呢?这是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是学问还是学术?把学问当作学术那无异于 把良弓作挂饰;把学术当作学问那无异于银枪装上个蜡枪头,百无一用。为什么?学问是 拿来用的,学术是拿来谈的。那么我们作学问就应深入精神深入本原追究他的本真的含义 和意义,我们才能尽量减少偏差。孔子思想是要达到“修身齐家治

9、国平天下” ,老子思想也 是为了“无不为” ,很显然他们都是真正着眼于用的,我们应该把他们当成学问来做。 老子 、 论语和中庸是集中代表孔子和老子思想的著述,但他们毕竟不是思 想的本体,在伟大的智慧面前任何语言和记述都是苍白无力的。而后学们以几本著述为经 典,以言行为模范,不敢有所违逆,还对这些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做广泛的死板的研究探讨 和生发,那么他们何异于抱着骷髅欣赏美人?不管她曾经是多么美,通过骨架怎么复原都 不可能看到她本真的美了。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就是深入真实的生活去体味其精髓了,经典 就是经典,要看怎么学怎么用了。 从本原上看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是一种生存智慧,是他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结合

10、自 己的精神品质和思考创造出来的处世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用来用的。只有在应用中在 生活中他们才有生命有活力,也才是真实的。 在生活中一个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一个是“无为” ,他们是东西相悖,势不两立的。 可实在是他们都发于道,都追求和谐。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一个圆圆的地球上, 我想路径上的不同不是我们最该关注的,我们是殊途同归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生活的纷繁芜杂,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品质,他们走的路当然不 会是同一条路。我们应求其同,尽量创造和谐,而不应去立门户之见,去互相诋毁漫骂。 既然我们要探究的是学问,要追求的是真实,那么我们就应该 去领会其智

11、慧的精要。我们要研究一个人的思想自然跟一个人的言行是分不开的。但思想本身他是依于人而又独 立成其系统的。人除了思想外还有其精神品质个性等一些很个人的东西。同一种思想反映 到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我们研究思想时就应剥离这些非思想因素。如:孔子的 “知其不可而为之” ,我认为应与其中庸思想区分开来,知不可而为那是他有坚忍不屈的个 性品质,其为的过程必然会按中庸原则去做,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我们应用正确的分析学习方法,从本质上去研究思想(区别于文本的智慧) ,那我们的 研究就会少了太多的牵强附会,多出许多会意的微笑的。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页、孔子和老子的生存时代背景及价值取向()页

12、.、孔子和老子的生存时代背景()页.、孔子和老子的价值取向()页、关于道的认识()页.、道的本体()页.、孔子和老子是如何取法道的()页、关于德的认识()页、孔子和老子对治世的构建()页、关于道的二元对立统一的应用(-7)页参考文献()页英文摘要、关键词(8)页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赵春雨 指导教师:吴秀华 摘要摘要 玄只是道的一个外部表现而已。当我们细心地去体会它的时候,会发现道其实就是先人们为那些关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和规律所起的一个代名词而已。对于道家为宗主的老子思想,与儒家宗奉的圣人孔子的思想,除了文辞语言等表达方式,与主张淑世救世的方法有异同以外,实在没有多大的冲突之处

13、。他们都是发于道,而又遵行于道的。 关键词关键词 孔子 老子 思想 连通 道可道,非常道。道看不到,摸不着,甚至用语言都表达不清楚,所以很多人都认为 它玄之又玄,避之犹恐不及,当然也不会去深究其义了。其实玄只是它的一个外部表现而 已。当我们细心地去体会它的时候,会发现道其实就是先人们为那些关于世界本原的认识 和规律所起的一个代名词而已,把玄作为道家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并把道和积极入世的儒家 思想对立起来,我想应该是历史和中国人开的最大的一个玩笑吧。 下面一段引述我想可以让诸君恍然一悟吧:“南先生(南怀瑾)说:所谓道家的思 想,这个名称的观念和内容,是根据秦汉以后的分类,如在周秦之际,不但儒道不分家

14、, 就是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也都脱胎于道。不过,这个道的观念却非秦汉分家以后的道家之 道。但无论道家或道教,根据大家熟悉的习惯,当然都离不开老子庄子的学说思想为宗主。 其实我们把自己遥远地退追千载以上,深切体会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与地理环境的关 系,对于道家为宗主的老子思想,与儒家宗奉的圣人孔子的思想,除了文辞语言等表达方 式,与主张淑世救世的方法有异同以外,实在没有多大的冲突之处。后人把他们的思想观 念和人格,塑造得太过对立,形成门户之见,犹如水火的不能想容,那都是儒家道家之徒 自己制造的是非,与原本俩家的思想无关。 南先生这段话是在 1993 年冬天湖北荆门郭店 出土老子竹简之前写的,但南

15、先生的话被竹简老子所证实。在由国际儒学联合会 主办的郭店楚墓竹简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竹简本与传世本老子激烈反儒 姿态有别,竹简老子并无弃义绝仁的词句。这表明,儒道两家的思想差距,并不是一 开始便拉的很大的。 ”一、孔子和老子的生存时代背景及价值取向1、孔子和老子的生存时代背景关于孔子、老子有各种研究考证,自然众说纷纭。但大多倾向于他们都生活在春秋末 期到战国初期这段时间,老子年长于孔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铁制工具的使用和不断发展, 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原来的井田制逐渐向土地私有制转变。出现了拥有大量私 田的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展开了新旧贵族的权力之争。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 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 )春秋时期,周王朝大权旁落,各诸侯国纷纷自立,称伯称公,到战国居然自称为王。 诸侯互相攻伐兼并,社会混乱,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