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469831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X 页数:11 大小:12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博拉出血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埃博拉出血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埃博拉出血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埃博拉出血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埃博拉出血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埃博拉出血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博拉出血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埃博拉出血热什么是埃博拉病毒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 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 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 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 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 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 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 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 热,感染者

2、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 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 等。1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 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 天。埃博拉病毒性状丝状病毒(学名:Filovirus)属于丝状病毒科,单股反链RNA病毒目,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目前已知的属只有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病毒粒(Virion)具有复杂构造,具外套膜(envelope),核鞘(nucleocapsid),聚合酶复合体和基质(Matrix)。病毒粒包裹在外套膜中。病毒的外形呈丝状,或具分支多形

3、态,或U形,6形,或圆形(特别在纯化后),病毒的直径约80nm,可达1400nm长,纯化出的病毒长度可能达790-970 nm。表面有瘤状突起的形状,散布在脂质双层膜中。 中文学名 丝状病毒 拉丁学名 Filoviridae 界 病毒界丝状病毒(学名:Filovirus)属于丝状病毒科,单股反链RNA病毒目,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目前已知的属只有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病毒粒(Virion)具有复杂构造,具外套膜(envelope),核鞘(nucleocapsid),聚合酶复合体和基质(Matrix)。病毒粒包裹在外套膜中。病毒的外形呈丝状,或具分支多形态,或U形,6形,或圆形(特别在纯化

4、后),病毒的直径约80nm,可达1400nm长,纯化出的病毒长度可能达790-970 nm。表面有瘤状突起的形状,散布在脂质双层膜中。 中文学名 丝状病毒 拉丁学名 Filoviridae 界 病毒界丝状病毒(学名:Filovirus)属于丝状病毒科,单股反链RNA病毒目,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目前已知的属只有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病毒粒(Virion)具有复杂构造,具外套膜(envelope),核鞘(nucleocapsid),聚合酶复合体和基质(Matrix)。病毒粒包裹在外套膜中。病毒的外形呈丝状,或具分支多形态,或U形,6形,或圆形(特别在纯化后),病毒的直径约80nm,可达14

5、00nm长,纯化出的病毒长度可能达790-970 nm。表面有瘤状突起的形状,散布在脂质双层膜中。 中文学名 丝状病毒 拉丁学名 Filoviridae 界 病毒界丝状病毒(学名:Filovirus)属于丝状 病毒科,单股反链RNA病毒目,是一种 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目前已知的属 只有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病毒 粒(Virion)具有复杂构造,具外套膜 (envelope),核鞘(nucleocapsid) ,聚合酶复合体和基质(Matrix)。病 毒粒包裹在外套膜中。病毒的外形呈 丝状,或具分支多形态,或U形,6形 ,或圆形(特别在纯化后),病毒的 直径约80nm,可达1400nm长,纯化

6、出 的病毒长度可能达790-970 nm。表面 有瘤状突起的形状,散布在脂质双层 膜1976年611月。苏丹南部,共发病284例,死亡151例,病死率为53%。1976年910月间在民主刚果( 前扎伊尔)扎伊尔周边地区,发现318个病例,280例病死,病死率88%。85例因共用注射器感染,继发者 为医护和病人亲属。1979年在苏丹的恩扎拉地区,发病33例,死亡22例,病死率为67%。1994年6月在加蓬的明克伯、马科库地区及热带雨林采金区,发病49例,死亡31例,病死率 63%。1995年4月在民主刚果基奎特市及其周围地区发生,发病315例,死亡245例,病死率77%。继 发病例多为治疗和护理

7、人员,占所有病例的25%。1996年2月1997年1月在加蓬北部,发病60例,死亡45例,病死率75%。66人/97人流行源于 接触了1只丛林中死亡的黑猩猩的21名村民,继发病例都参加病死者传统的葬礼。2000年8月2001年1月在乌干达北部的古卢、Masindi及Mbarara。共发病425例,死亡224例 ,病死率53%。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刚果共和国和加蓬,共发病123例,97例病死,病死率为79%。2002年12月2003年4月底,刚果共和国共发生感染病例143例,病死128例,病死率89%。流 行原因与人类狩猎活动有关,与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动物接触而感染。2005年46月,

8、在刚果(布)发病12例,发现9例病人均死亡。经尸检取样化验后证实。2012年7月31日(当地时间),乌干达发现三例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例。截止当地时间8月3日, 已确诊53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至少16人死亡。另有312人被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而被隔离。1名因疑 似病例而被隔离在医院接受检查的囚犯逃跑2014年,肆虐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蔓延速度惊人。病毒至4月 1日 已造成82人死亡。截至4月14日在几内亚已出现168名感染者,其中108人死亡。2014年7月,尼日利亚出现首宗输入型埃博拉病毒病确认病例,患者于7月25日在拉各斯市死 亡。26日,尼ZF宣布将尼传染病警戒提

9、升至红色级别,并要求所有海陆空口岸实施埃博拉病毒病监测,采 取相应卫生检验检疫措施。2014年7月27日,利比里亚一名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利比里亚医生死于埃博拉病毒,另有一位美 国医生已感染此病毒,正在接受治疗。截止2014年7月28日,此次疫情已经在西非导致672人丧生,是有记 录以来丧生人数最多的一次。2014年7月29日,塞拉利昂卫生部门确认,领导塞拉利昂对抗有史以来最严重一次埃博拉疫情 的医生于当地时间7月29日因感染埃博拉病毒逝世,年仅39岁。舍克汗(Sheik Umar Khan)亲自救治了一 百余名患者,在他逝世之前,已经有数十名当地医疗工作者牺牲。据世卫组织统计,这种烈性传染病没有

10、 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其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内出血和外出血。迄今为止本次爆发的死亡率为56%,但历 史上最高可达90%。艾博拉病毒的兄弟马尔堡病毒 马尔堡病毒,又称绿猴病病毒,绿猴因子、马尔、马堡病 毒等,是一种致命性病毒,马尔堡出血热的致病源。马尔 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有关,亦是同样源自非洲乌干达及肯 尼亚一带,为人类和其他灵长类的共通疾病。病毒是由动 物传染给人类,但病毒终极来源不明。 马尔堡病毒可以透过体液,包括血液、排泄物、唾液及呕 吐物传播。对于这种具高度传染能力,而同时致命的疾病 ,目前没有任何疫苗或医治的方法。病患者病状为发高烧 ,腹泻、呕吐,身体各孔穴严重出血。通常病发后一周死 亡

11、。病发死亡率为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一百。 2004年10月起,马尔堡病毒在非洲安哥拉爆发,至2005年7 月才平息,超过300人病发身亡。据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 心数字1,2005年内,病症个案以每天3%速度增加。这次 爆发的发病死亡率维持高达99%,首五个月更高达100%马尔堡病毒临床症状马尔堡病毒感染后,可引起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症状为主要表 现的疾病,被称为马尔堡出血热。由于马尔堡病毒来自于非洲绿 猴并主要在非洲流行,因此马尔堡出血热又被称为青猴病和非洲 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初期的病征与其他传染病如疟疾、伤寒相 似,因此有时断症因难,特别是零星出现时。 马尔堡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9天,

12、病人突然发热、畏寒、头 痛、全身疲乏、大量出汗、肌肉酸痛、咽痛、咳嗽、胸痛。最初 的症状很像流感,随后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全 身皮疹,最后出现口鼻出血、尿血、阴道出血和消化道出血,严 重者可发生休克,有大约1/4的患者死亡。 发病特征是突然出现的发烧,头痛,肌肉痛。一星期内,皮肤出 现红疹,然后有呕吐、胸及腹痛,及腹泻。之后病者可能出现黄 胆,神志不清,肝衰竭,严重出血。患者复原过程十分漫长,并 且经常出现阴囊收缩、复发肝炎、脊随炎、眼睛、耳下腺感染等 等后遗症。不同地区的医疗设备 及支援对生还率影响很大,部分 发达国家出现时死亡率只有25%,但在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却可以 高达10

13、0%。 一般相信病毒是透过与染病的人畜紧密接触,通过体液传播。日常接触相信不会传染。病患者危急时,体内的病毒传 染力最强。部分非洲地区的殓葬风俗应该 是导致疾病传 播的原因之一。 不少研究机构正尝试 研制对抗马尔堡药物及疫苗。2004 年美国的研究人员已发现 豚鼠注入不活跃的病毒后不会 被感染。传播途径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 物和病人是主要传染源。通常先由被 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 物(如绿猴) 将病毒传染给人,然后再由病 人传染给其他健康人。马尔堡病毒的传染性极强,症状越重的 患者传染性越强,潜伏期患者的传染性弱。人不是病毒自然循 环中的一部分,只是偶然被感染。本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储存宿 主尚不清

14、楚。 主要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 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飞沫等,经 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在非洲疫区,因葬礼时接触病人尸体 ,曾多次发生本病暴发。通过密切接触也可以造成医院感染和 实验室感染。此外,通过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等可造成医源性 传播。有报道,病人在临床康复3月内,仍可在精液中检出马 尔堡病毒,因此,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通过含本病毒的气溶 胶感染实验动 物也有报道。预防1.加强出入性马尔堡出血 热的监控 2.对疫区旅游者和医务工 作人员开展健康宣教 3.密切关注马尔堡出血热 的流行状态病毒检测 (一)血常规及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

15、淋巴细 胞减少,周围血象中可见幼稚淋 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于 612病日降至最低值,血沉加快 ,血清转氨酶升高。发病早期即 可检测到蛋白尿。(二)血清学检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ELISA等检测 抗马尔堡病毒lgM和lgG抗体。一般lgM 抗体在发病后第7天出现,持续23月份 ,单份血清lgM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检 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lgG抗体, 滴度增高4倍以上者也可诊断。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ELISA等检测 抗马尔堡病毒lgM和lgG抗体。一般lgM 抗体在发病后第7天出现,持续23月份 ,单份血清lgM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检 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lgG抗体,滴 度增高4倍以上者也可诊断。(三)病原学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