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 伤寒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468065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 伤寒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传染病 伤寒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传染病 伤寒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传染病 伤寒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传染病 伤寒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 伤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 伤寒(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 寒 typhoid feverQuestion6:伤寒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 特点有哪些? 潜伏期 360d 一般1014d。 临床分型 n轻型n典型(普通型)n迁延型n逍遥型n暴发型 临床分期临床表现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溶血尿毒 综合征等极期缓解期恢复期初期初期(病程第1周) 起病缓慢 发热: 最早出现的症状,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和咳嗽等。 体温呈阶梯形上升。 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 极期(病程第23周)05持续发热06神经系统中毒症状01玫瑰疹02相对缓脉03消化系统症状04肝脾肿大A体温呈阶梯式上升到高热水平后多呈 稽留热型。如果

2、没有及时诊断而延误 治疗,热程可持续2周以上。持续发热B由于内毒素的致热和毒性作用,患 者表现为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 钝,耳鸣、重听或听力下降,严重 者出现谵妄、颈项强直(虚性脑膜 炎)、甚至昏迷。在儿童者可能出 现抽搐。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无欲貌)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伤寒临床特点:临床特点:D相对缓脉,是指正在发热(尤其是高热) 的患者,其脉搏的加快与体温升高的程度 不呈比例,患者体温每增高1,每分钟脉 搏增加12-18次(生理书),系因副交感神 经兴奋性增强所致。而一般来说,患者体 温每升高一度,脉搏要加快1520次。 相 对缓脉常见于 伤寒。但要注意一种情况, 如果患者因为窦房结损害出现

3、心动过缓, 那么这种病人一旦发热也会表现“相对缓脉 ”。 常见于伪热、药物热、伤寒、布氏杆 菌和钩端螺 旋体病感染。多见于成年人。但在并发心肌炎时,则相对 缓脉不明显。相对缓脉C C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病程的714天可出现淡红 色的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多位于胸、腹及肩背 部,而在四肢罕见,直径24mm,压之退色,数量 多在十个以下,一般在24天逐渐变浅消失,且可分 批出现。有时则可变成压之不退色的小出血点。认 为是伤寒沙门菌栓塞毛细血管所致,有重要的临床 诊断价值,出汗较多的患者则可能出现水晶型汗 疹。玫瑰疹伤寒E大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腹部隐痛,多位于右下腹 或呈弥漫性。便秘多见。仅有10%左

4、右的患者 出现腹泻,多为水样便,右下腹可有深压痛。消化系统症状F大多数患者有轻度的肝脾肿大。肝脾肿大(中毒性肝炎)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伤寒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波动,逐步下降食欲渐好,腹胀逐渐消失肿大的脾脏开始回缩仍有可能出现肠出血或肠穿孔。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 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 小儿伤寒特点 症状不典型:常发生轻型和顿挫型 并发症较少 呕吐腹泻多见 肝脾肿大突出 玫瑰疹少见 白细胞计数常增多 并发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较多。老年人伤寒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 体温多不高 神经系心血管系统中毒症状重 易并发支气管炎和心功能不全 胃肠功能紊乱和记忆力减退 恢复慢,病死率

5、高再燃部分病者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持续57d后才回到正常,血培养在这段再发热期间可为阳性,此称为再燃。可能与菌血症仍未被完全控制有关。 复发少数患者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 阳性,称为复发。原因:免疫能力低,潜伏在病灶中巨噬细胞内的伤寒 杆菌繁殖活跃,再次侵入血流而致。多见于抗菌治疗不彻底的患者。 并发症 肠出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病程第2-4周。 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3一4,病程第24周,好发于末段回肠。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病程第1-3周。内毒素所致 中毒性心肌炎:病程第23周,严重毒血症 中毒性肝炎:相当多见的并发症,常见于病程

6、1-3周。 其他: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 中毒性脑病、DIC等起病较急者多 缓慢起病者少 肝肿大者多 脾肿大者少 弛张热、不规则热者多 稽留热者少 消化、神经症状多 相对缓脉、玫瑰疹少 并发症多 伤寒面容者少 肥达反应假阳性、假阴性多 细菌培养阳性率少 耐药、多重耐药者多 WBC、 EC下降少临床表现近年来伤寒的临床变异特点 轻症化、不典型化 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12周恢复; 症状不典型,易于误诊、漏诊。 见于病前曾作伤寒菌苗注射; 病初应用过有效抗生素; 年幼儿童稍多见。临床表现轻型 起病急; 毒血症状重:高热或体温不升。 并发症多而重: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 心肌炎、 DIC;

7、皮疹显著 病死率高 暴发型临床表现 毒血症状轻,常以肠出血、肠穿孔为首发症状就诊临床表现逍遥型迁延型 病程迁延5周数月,呈驰张热和间歇热,肝脾肿大显著。 多见于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伤寒病程图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 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 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 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 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 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 高热期。无欲貌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 应迟钝,呈无欲状态。见 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 脑炎等高热衰竭患者玫瑰疹(伤寒和副伤寒的特征性 皮疹)玫瑰疹也叫幼儿急疹、烧疹, 由病毒引起,是婴幼儿时期一 种常见的出疹性传染

8、病。其可 能是由病毒引起,是一种鲜红 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4mm, 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所形成 ,压之褪色,松开时有复现, 多出现于胸腹部。通过唾液飞 溅而传播,不如麻疹传染力 强。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发病 多是1岁以内的小儿,2岁以上 者少见。患过此病后,一般不 再患第2次。 此病症对伤寒或 副伤寒有诊断意义。白痱,又称晶形粟粒疹是汗液在角质层内或 角质层下溢出而成。 白痱好发于高热大量 出汗的病人、体质虚 弱的婴幼儿及老年人 ,常见于颈部与躯干 ,为集积、表浅、晶 莹透亮的小疱,周围 无红晕,疱壁薄,易 磨破,无痛感,痒感 很轻。病程短暂,一 般一周左右可自行吸 收结痂脱屑而愈。实验室检查

9、实验室检查(一)、常规检查1、血常规 WBC总数降低 中性粒细胞减少 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对诊断和评估病情有参考意义) 血小板正常或稍低2、尿常规 轻度蛋白尿或少量管型3、粪便常规并发肠出血可出现肉眼血便或潜血试验阳性(二)、细菌学检查 血培养 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90% 骨髓培养由于骨髓中的巨噬细胞摄取病原体较多,故阳性率较血高 受抗菌药物影响小 粪便培养第3-4周阳性最高,可达70% 尿培养病程第3-4周阳性率约25%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培养有利于带菌者诊断 玫瑰疹刮取液培养(三)、血清学检查 肥达(Widal)反应(伤寒血清凝集试验)伤寒沙门菌菌体抗原“O”与鞭毛抗原“H”

10、,副伤寒甲、乙、丙 沙门菌鞭毛抗原共5种抗原,采用凝集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各种相应 的抗体的凝集效价,具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病后第2周起出现阳性反应,第3周阳性率约为 50%,第4-5周 可上升至80%,痊愈后阳性可持续几个月。 对未经免疫者“O”抗体效价在1:80以上,“H”抗体效价在1 :160以上,或者“O”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升高,才有辅助诊断 意义。 试验必须动态观察,一般57天复查1次,效价逐进升高,辅 助诊断意义也随着提高。肥达试验肥达试验TOTHTATBTC意义+ - - - -发病早期- + - - -不久前患过伤寒/菌苗接 种/非特异回忆+ + - - -伤寒+ - + - -副伤寒甲+ - - + -副伤寒乙+ - - - +副伤寒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