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67989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说课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说课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说课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课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说课稿一、 说课题1、 课题地位 本课课题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中的第二节,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2、 课题分析 19 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如何挽救民族命运、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的国家。中国社会各阶层先后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革命任务落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肩上。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和领导了一

2、系列武装起义,虽相继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鼓舞了全国人民,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为下一节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打下基础。二、 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1)知识要求: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2)能力要求:通过对三民主义及其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观。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材料、图表、视频等,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2

3、)通过课堂问答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3)通过历史小品表演的生动方式,让学生对论战内容加强理解与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同盟会纲领的深刻分析及对论战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较农民阶级的进步之处,同时使同学们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的不足;(2)通过对秋瑾、徐锡麟等献身革命事业英雄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和乐于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价值观。三、说教材1、教学重点: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2、教学难点:如何评价三民主义四、说教法通过历史图表、视频等立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创造情境,设疑引思,采用讲述法、问题探究及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五、说学法高一学生经过

4、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已具备一定基础,他们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充满好奇及求学的心态,使他们能很好地配合教学;但历史知识储备仍不充分,思考能力还有待提高。六、说教学手段多媒体与讲授法结合的教学手段七、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是哪个吗?(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政党,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级。今天我们就学习同盟会的建立及革命形势的发展这一课。 )2、授课内容一、 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预习检测 1、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及地点;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机关刊物是什么; 3、同盟会的“领头人”是谁。

5、共同探究 让同学们再浏览一下课文(课本 72 页) ,然后思考并讨论问题1、同盟会创建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用自己的话阐述三民主义的内容; 4、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说说理由;5、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师: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1905 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成员,组建了全国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创建同盟会呢?它的重要性是什么呢?)(引思)同盟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革命时机日益成熟的形势下建立的。随

6、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不能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客观形势要求组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大家在预习中有没有对某些话进行思考呢?比如我们练习的第二题,也就是课本 73 页第三段最后一句话。课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师: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提出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也就是三民主义;另一方面是形成了统一的革命领导力量,同盟会。 )(重点学习)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的“鞑虏”知道指的是什么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仅仅是要赶走满族人,恢复汉人的统治吗?(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其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主

7、张独立,推翻“洋人的朝廷” ,暗寓反帝的意愿。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的反帝旗帜不够鲜明,只是将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中于清政府的身上,而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创立民国”是什么意思?( “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创立民国”的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平均地权”又是什么意思?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主张?(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希望通过“核定地价”的办法,改变封建土地

8、所有制,实现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进而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实际上是难以实行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哪一主义呢?(大家要记住三个主义的关系及地位,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纲的展开表述。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我们该如何评价它呢?(对于三民主义,我们应当辩证的评价,既要看到它的进步性,也要考虑它的局限性。我们要知道,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用革命手段予以解决

9、。它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个方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是,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引入主题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在前面一起学习戊戌变法这一课时学习的一个论战。是哪两方进行的呢?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论战,20 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已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站在维护清朝统治的立

10、场上,成为保皇派。他们大肆攻击革命派,阻碍革命的发展。这引起革命派的反击,双方从而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下面请大家通过一个小节目来了解这次论战的大概内容,希望大家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思考这两个问题。 (1、论战的是哪两方?2、论战的焦点是什么?)注:小品由 6 为学生来表演,每人身上都贴有“保皇派“或“革命派”的大字,而“革”派还要拿着分别写着“我们要推翻清政府” “我们要民主政治” “我们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牌子,主要内容参照课本内容。预 5 分钟。主题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论战,我们会发现革命派在论战中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如:革命派在驳斥保皇派的革命将招致列强干涉的观点时,天真地认为:中国的

11、革命绝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还奢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革命将引起“内乱”以及诬蔑中国人民的反动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批判。而且,革命派本身也存在着不信任劳动人民的倾向。因而不可能依靠劳动人民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在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土地国有”为“夺富予贫”的指责,不但不敢予以有力的回击,反而进行极力辩解,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派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妥协性。我们前边讲过的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而这次革命派与保皇派的

12、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斗争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引入主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请大家看这个表(课件展示)事件回顾 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 3 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萍浏醴起义后不久,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又爆发了浙皖和镇南关等起义。(展示秋瑾、徐锡麟照片,并简单讲述他们的事迹)在这一系列反

13、清起义中,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广州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诸次起义中准备最为充分的一次。孙中山吸取了以往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前作了认真的准备工作。早在 1910 年,他就约集赵声、黄兴等在槟榔屿(今马来西亚)开会,制定起义计划;并亲赴欧、美各国在华侨中募款,支援起义;同盟会还在香港成立了“统筹会”,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在广州还设立了 30 多个秘密据点;在起义前,同盟会还组织了“敢死队”,作为起义的中坚力量。设疑引思 如此充分的准备,其结果竟惨遭失败,原因何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同盟会领导上的软弱,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深入群众做思想发动工作,对各地分散的群众斗争没

14、有作必要的联系、组织和配合工作。最终导致起义的失败。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次起义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孙中山先生对其做了高度评价,称这次起义与武昌起义具有同等的历史意义。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这次起义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除了奏报朝廷外,还三次电告各省督抚,建议他们小心防范。此后,各省官员只要一听到革命党起事,就惊恐万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更加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这次起义失败后不到半年,武昌起义便爆发了。可以说,黄花岗起义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对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学习,我们要重点把握同盟会的性质及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的局限性,因为它使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请同学们课后整理 19051911 年同盟会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