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对外汉语成绩考试的改进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7985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0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谈对外汉语成绩考试的改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略谈对外汉语成绩考试的改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略谈对外汉语成绩考试的改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略谈对外汉语成绩考试的改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略谈对外汉语成绩考试的改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谈对外汉语成绩考试的改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谈对外汉语成绩考试的改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略谈对外汉语成绩考试的改进崔 颂 人提要 测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牵涉到我们对语言能力结构模式的理解认识,关系到我们能否从测试中获得有关教学的准确、 具体的信息,影响到我们对课程设置、 教学目的制定和教学组织的决策以及对学生、 教师或某个教学单位的评估鉴定。本文着重分析 中美两国二十余所大学及几个暑期短训班的考试情况。针对与普通教师关系比较密切、 对课堂教学影响较大的成绩测试的一些具体问题,从测试效度、 信度、 考试频率、 成绩测试与教学目 标、 试题内容抽样、 题型选择以及回流效应等方面,对成绩测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成绩测试;语言能

2、力;目的;信度;效度;回流效应引言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展,汉语学习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 “ 汉语水平考试(HSK)” 在国际上已被广泛认可。在日韩等国, HSK更被誉为“ 汉语托 福 ”,据 瞭望东方周刊 最近报道,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已有35至37万人参加过考试,每年考试人数在6万左右。这无疑十分令人鼓舞,然而,正如崔希亮教 授在接受 瞭望东方周刊 采访时所介绍的:“ 在HSK考试中,主要考生是韩国人。日本每年 两千人,韩国有2万人左右。 ” 在美国,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虽在纽约、 洛杉矶、 休士顿、 密歇根等地设有考点,但每年参加考试的

3、人数还不到全美注册学汉语的大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一。以测量考生汉语能力为目的,与任何教学单位(program)、 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没有直接 关系的汉语水平考试固然非常重要,但就北美的情况而言,使用最多、 对汉语学习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还是课堂测验和阶段性的成绩考试(achievement tests)。成绩考试是课程决策和教学组织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牵涉到我们对语言能力结构 模式的理解认识,关系到能否从测试中获得有关教学情况的准确、 具体的信息,影响到对课程 设置、 教学目的制定和教学的组织,以及对学生、 教师或某个教学单位的评估鉴定。因此,一个对外汉语教学单位的测试情况,包括考试

4、的设计、 试题的编写、 考试的实施以及对考试结果的解释等,是该单位教学的成熟和健全程度的标志之一。本文拟通过分析中美两国二十余所大学及几个暑期短训班的成绩考试,从效度、 信度和考试频率、 教学目标、 试题内容抽样、 题型选择以及回流效应等方面,对成绩考试的有关问题进行一次初步探讨。一 中美两国对外汉语成绩考试初步印象笔者最近有幸接触到中美两国二十余所大学的部分成绩考试试卷。这批试卷使用的主要81试题形式有: 笔试形式:写出相应的拼音或汉字、 配对、 填空、 多项选择、 完形填空、 联词成句、 用指定的 词语回答问题、 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或对话、 用指定的词语改写句子或复述、 句式转换、 判断

5、正误、 造句、 改错、 听写、 回答开放性的问题、 翻译、 短文写作。 口试形式:朗读、 回答问题、 自述、 造句、 学生之间对话、 学生与教师讨论、 个人口头报告、 看 图说话、 小品表演、 角色扮演。 测试内容基本包含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主要语言知识技能。但是,综观这些试卷,笔者认 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商榷。1. 1考试目的 成绩考试的目的,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看是否达到了 教学大纲预定的目标。因此,试题所采取的形式和覆盖的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教学大纲的要 求和具体教学内容,并通过学生的语言行为,体现其对语言交际功能的掌握。教学阶段越长, 考试内容的覆盖面自然就越

6、广,使用的形式可能也就越多。像下面这个初等二级会话班的期末口试,就很难体现学生在中国经过两个学期每周五天学习后应有的会话能力: 考试形式:共有6个话题可供选择。学生抽签选其中的一个话题进行叙述,或说一段对 话,字数为150字左右。然后,教师就学生所述内容或相关的内容进行提问。 话题(限于篇幅,选择6个话题中的一个) :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参考用语:那还用说、(看)得出来/ (看)不出来、 像 一样、 长得像 、 到时候 、 连 都 、 原来 是 。 提问:你家有几口人? /你爸爸妈妈都工作吗? /你爸爸做什么? /你妈妈做什么? /你长 得像你爸爸还是像你妈妈? /你有哥哥、 弟弟、 姐姐、

7、 妹妹吗? /他们做什么? /你的哥哥、 姐姐 结婚了吗? /你喜欢跟你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吗? /你有爷爷、 奶奶、 外公、 外婆吗? 对这份试卷,笔者有几个疑问:首先,试题要求学生从六个话题中“ 抽签选其中的一个话题进行自述,或说一段对话 ”,如果口试是教师和学生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的话,学生又怎么 可能自己说一段“ 对话 ”?其次,学生根据要求,按话题作了长度约为150字的叙述后,教师再 提出与叙述的内容相同的问题,岂非多余?再次,教师提问的问题,有一半是带“ 吗 ” 字的是非 问句。考生只须简单回答“ 是/不是 ” 、 “ 有/没有 ” 、 “ 喜欢/不喜欢 ”,就算完成任务。这样的问 答

8、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样的考试又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教与学的客观效果?同样,成绩考试的每一道试题,也都应有具体目的。可是,有些试题却令人难以捉摸其真 实意图。某大学四年级的期末考试,选了一篇长达3页半、 关于儒学的英语原文,要求受过约400学时训练的四年级学生把其中划线的三段(不到半页) ,在闭卷的情况下翻译成汉语。作 为期末考试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目的究竟是考英语阅读还是英汉翻译技巧?为什么要把这么 长的英语文章作为汉语的期末考试?实在令人费解。1. 2考试效度试题在多大程度上考了需测试的内容,以及我们能否对学生的成绩做出有意义和恰当的 解释,使我们有充分理由根据考生的表现对其汉语水平做出合理的

9、解释和判断,就是教育测试 中常说的“ 效度 ” 。效度高的考试,往往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代表它要测量的目标,同时也能 使测试者对考试成绩做出有意义、 适当的解释。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则考试就是效度低的, 因而没有什么意义。假设我们想了解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却不要求学生写作文,而用多项选91择题考他们的语法,这样的考试就毫无意义。某大学初等听说课的期末考试,听力口语各占60%和40% ,前者三页半纸共分三大部分48道题,而后者却只有短短的七行,列出六个诸如 “ 谈谈你们国家的节日习俗 ” 、 “ 我的爱好(体育比赛、 音乐等)” 等话题,要考生从中抽选一个说一段话,但没有说明具体要求。无论从考试内

10、容安排、 分数比例或时间长度来看,这个考试 的重心都不在口语会话。这样的成绩考试,其效度恐怕是有疑问的。1. 3试题内容 笔者分析的这批试卷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用回答问题、 完成对话等形式来考语法句型。 作为阶段考试,考查学过的句型和表达法是绝对必要的。然而,假如某些句型反复出现在一至四年级的试卷中,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了。下面就是这种多次出现在不同年级的试题中 的句型之一:A.大学一年级试卷(完成句子) :A:昨天他为什么没来?B: _。(因为 ,所以 )B.大学本科二年级试卷(回答问题) :小李为什么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之所以 是因为 )C.大学三年级试卷(完成对话) :A:为什么当前

11、的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B: _。(因为 而且 所以 )D.大学四年级试卷(翻译) :The reason why people read are happy is that they have another world.(之所以 是因为 ) 这种“ 四年一贯制 ” 的情况,是偶然巧合还是别有原因,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像“ 因为 所以 ” 、 “ 不但 而且 ” 、 “ 既然 就 ” 这样的句型,难道真的如此难学,需要在不同的年级反复测试?这样的题目出现在一二年级的试题里不足为奇,可是如果多次出 现在三四年级的试卷里,就需要认真考虑一下它们作为高年级考核内容的目的和理由了。1. 4试题形式 相

12、当一部分试卷包括了造句这一项内容,不但笔试有,甚至连口试也有。造句在教学中并 非高明的手法,用于考试,同样也难有好的效果。曾经有一个笑话,说的是让小学生用“ 难过 ”来造句,结果有人造了这么个句子:“ 我家门前的大水沟很难过。 ” 如果我们改卷时碰到这样的 句子,真不知道该怎样打分才好。 还有很多试卷使用改错或找出句中的错误等方式。作为课外练习,这些做法对词语句型 的掌握、 提高学生对错误(尤其是母语干扰错误)的敏感度、 逐步建立起Krashen (1982)提出的 “ 监测机制 ”(monitor)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用于考试却不一定是恰当的形式。因为通常学生 在考试时都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而

13、改错,也就是有意识地启动这种监测机制时,往往需要充裕的时间、 较低的心理压力和良好的环境,而几乎没有一个考试能保证提供这样的条件。另外, 试题里的错误是否可能借考试这样特殊的机会给学生以负面的输入,对他们原有的错误起到 一定的强化作用,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句式转换是语法教学和练习,尤其是低年级的教材中常见的。这种形式在考试中并不罕 见。除了把肯定句变成否定或疑问句以外,也会要求把正常语序的句子改为“ 把 ” 字句、 “ 被 ”02字句等。这样的形式无论是用于教学或测试,都必须非常谨慎,否则会有误导的危险,尤其是 转换 “ 把 ” 字句、 “ 被 ” 字句这样的特殊句式。吕文华(1994:

14、234)指出:“ 在教 把 字句时,经 常采用变换句型的练习方式。 这种练习方式对学生体会 把 的语法功能是把宾语提前很有好处。但是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改句子,而不作意义上的对比和区别,那么这种练习对外 国人来讲只会产生其它效果。学生以为两个句子都正确,这样说对,那样说也行,甚至产生错 觉,以为只要是动词谓语句都可以用 把 将宾语提前,这显然是错误的。 ” 把零散的词语联接成句也是低年级教学中较多使用的,它对熟悉汉语的语序确实比较有 效。但是,作为试题有时也会出问题,因为试题所提供的词语可能有不同的组合,虽然句子的意思不一定是测试者所期待的,但却合乎语法,逻辑上也没问题。这使我想起自己教学中的一

15、 个笑话。教完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后,我出了这么一道考题: 我 门 狗 不 不 没 进 出 来 去 开 也 本来希望得到的回答是: 门没开,我进不去,狗也出不来。出乎意料,却有学生造出了下面这个既合语法,又有意思的句子来: 门没开,狗不进来,我也不出去。 这样的试题就达不到原定的目的,不但浪费了考试中的一道题,而且也浪费了学生和教师 宝贵的时间。总之,考试不等于课外练习,两者在目的上有本质的区别。一些有效的练习形 式,不一定能原封不动地搬到考试上来。1. 5语言交际功能 说到成绩测试,我们自然会想到要考教过的汉字、 词汇、 语法等。但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 的是能够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可我们的成绩测

16、试在多大的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这 批试卷同样也未能在结构与功能之间取得合理的平衡:有的试题只求用上指定的语法而不顾 语义和语用;有的虽然采用了问答或完成句子/对话的形式,但着眼点仍在句型不在内容。比如,在口语试题的设计上忽视语言的互动性,对话时,学生总是处于被动、 “ 受审问 ” 的位置上, 诸如“你住在哪儿?” “ 留学生宿舍离教室远吗?” “ 你家有什么人?” 等等,似乎他们与中国人交 谈,根本就无须问问题。 汉字、 词汇和语法固然重要,但是它们并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全部。只有当它们与具体的交 际任务和语用场景结合时,才显得有生命、 有意义,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结构和功能不应是对立,而应是互补的。只有在两者之间调和折中,取得合理的平衡,才能客观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