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67977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测试题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测试题 2006-7-30 16:44:00 | By: 罗田良 0推 荐(测试时间:150 分钟,分数:150 分)温馨提示:转眼间,我们又要和中学阶段的第一个古文单元说声再见了,想知道你在这一阶段的丰收成果吗?那就请你走进这个小小的乐园,去采撷你用智慧催生出来的绚丽的花朵,去品尝你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硕果吧。一、 积累万花筒(22 分)1 中国的汉字书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同学们,在系统地学习了一个古文单元之后,你一定对我国历史悠久的古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吧,那么就请你规范的汉字写出二句古代的名言警句吧!(2 分)2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成正确的一项

2、是( )(2 分)A 人不知而不愠(yn ) 学而不思则罔( wng),思而不学则殆(di ) 诲(hu)人不倦B 王欲舍( sh)所携人 遂携拯(zng )如初 歆辄(zh )难之 期(q )行C 泯(mn )然众人矣 忽啼( d)求之 不能称(chn )先时之闻 环谒(y) D 昨夜见军贴,可汗(k)( hn)大点兵 朔(shu )气传金柝(tu ),寒光照铁衣3 按要求填空。(6 分)(1)成语“择善而从”出自论语,原句是:,。(2)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原句,;,。(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名句是,。(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诗人无限怅

3、惘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用比喻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5) 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言行的唾弃,无不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课内外都可)(6)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班主任老师引述了论语六则中的两句话:“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4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 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通(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5 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1 分)A少小/

4、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B君问/归期/未有期,却话/巴山/夜雨时。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D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6指出下列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1 分)A、 北宋王安石伤仲永临川先生文集B、 唐朝李商隐夜雨寄北李义山诗集C、 南朝刘义庆期行世说新语D、 唐朝郭茂倩木兰诗乐府诗集7请你说说下面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8看看下面的两首咏物诗里咏的分别是

5、哪两种动物。(2 分)(1)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虽缘草成质,不惜月为光。(打一昆虫)。(2)劝尔早移禽鸟性,翠毛红嘴任天真。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打一禽)。9 综合性学习。(4 分)在学了论语六则和伤仲永两篇课文之后,一(8)班班主任结合本班学习实际情况,决定召开一次有关学习的主题班会。(1) 请你用这两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对联的形式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上联是:。下联是:。(2)在这次关于学习的探讨的班会课上,有人说,温故而知新是“炒剩饭”,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人会遭到别人的讥笑。有人说,孔子能够学而时习之,并且择善而从,我们应当好好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联

6、系你的学习情况,谈谈你的体会。二、阅读理解屋( 40 分)(一)、论语八则(10 分)(1) 子曰:“由,诲女(女,同“汝”,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3)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斯,这)夫,不舍昼夜。”(4)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5)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6)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7)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8) 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7、 分)(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逝者如斯夫 ( )(3)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翻译下列句子。(2 分)(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2)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3这八则论语中,有些思想课文里也谈过。由第 4 则你联想到了课文( )这句话,第 5 则你联想到课文中( )这句话。(2 分)4这八则论语也分别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其中谈学习态度的是( )等几则,谈学习方法的是( )等几则,谈个人修养的是( )等几则。(2 分)5孔子教给他的学生关于“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知之为知之,不如为不知,是

8、知也。”对于孔子的言教,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理由。 (2 分) (二)、万字(10 分)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欣欣然,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时,共父拟征召烟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曰:“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方完成五百画也。”初机士偶一解,而即訑訑自矜有得,殆类是已。注释:汝,河流名。在今河南临汝县。搦管,握笔的意思。初机机变、聪敏。訑訑:读音

9、yi而声,自高自满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 )其子欣欣然( )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 )其子曰:“天下姓氏伙矣 ( )2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2 分)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 )而累世不识“之乎”( )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文言文中常有通假字。通假字,实质上是同音相代。如蚤通早、反通返、畔通叛等即是。本文中的趣、无也是通假用法,写出其相通的本字。(1 分)父趣之。 通 可无烦先生。通 4分析下列二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及意义。(2 分)书书一画,训曰( )家书抵万金。( )画书一画,训曰( )画蛇添足。(

10、 )5文中“曰:儿得矣,儿得矣”这句话中,这个小孩到底得到了什么? (1 分)答: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寓意?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试举一个例子并分析原因。(2 分)答:。(三)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7 分)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第子,学遂为通儒。性卒,既迎母越城就养。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分)窃入学舍 (

11、 ) 父怒挞之 ( )2遇到难以理解的文言词句,我们习惯于参看注释或其他参考资料。其实,借助我们已有的知识积累,并根据具体语境,自主翻译,是锻炼我们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我们应对考场必须掌握的技巧。文中划线部分是本文中最难理解的句子,请根据语境翻译,并写出句中可积累的文言词。(2 分)译文:。可积累的文言词:。3本文写了王冕的哪几件事?从文中的故事可看出少年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 分)4王冕后来在文学和艺术上都颇有成就,这与我们课文中的方仲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1 分)5班会课上,老师让小军出一期以“勤奋与成材”为主题的板报。小军想到了王冕和方仲永的事例,

12、他还想收集几个古人勤学成材的名人轶事。你能帮一帮他吗?请写出两则来让小军选择吧。(1 分)答:。(四)医治驼背(6 分)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x)焉。驼者即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注释:屣,古时的一种鞋。1给下面句子添加省略的成分。(2 分)( )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 )延吾治,( )可朝治( )而夕如矢。2词类活用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如课文中“温故而知新”的“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的知识,“邑人奇之

13、”的“奇”字,形容词作动词,指感到惊奇的意思。请试着找出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的词,并说明它的活用情况。(1 分)答:。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出驼背人被医死的原因:。(1 分)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个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要求句中能运用成语或名言警句。答:。(2 分)( 五)、比较阅读(7 分)【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次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选自论

14、语【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选自世说新语注:东渡:公元 316 年,西晋在外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到建康(今江苏南京)的西晋旧臣拥皇室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分)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故:元帝问洛下消息,然流涕。 涕:2下列与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 分)例句:具以东渡意告之。A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B 明帝问何以致泣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亦。D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译:。(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