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象时代到消费时代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6058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图象时代到消费时代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图象时代到消费时代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图象时代到消费时代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图象时代到消费时代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图象时代到消费时代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图象时代到消费时代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图象时代到消费时代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存在与图像江苏社会科学 2016/2马克思在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中曾指出:“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它必须成为起点又成为终点”1, 明确指证了现代社会的起点始自资本原则, 因为在这一原则的控制下, 全部社会样式特别是经济领域才有了当代呈现, 即工业化与 “现代性” 危机。如果能够用两大基本点来概括现代社会危机或病症的话, 可总结为生产领域的绝对过剩与消费对象的无限扩大化趋势, 甚至可以说这二者构成了资本全球化的两大基本表象。现代生产便以这双重危机昭示着当今文明的外观与病症。20世纪的思想家曾对此做出深刻的批判。海德格尔以 “图象”2概念来表达对所处时代的总体诊断;

2、 鲍德里亚则在详细描述 “帕尔利二号”3等豪华购物场所中构建出 “消费时代” 的壮观景象, 以及对诸种消费现象的反思。二者虽然关注的是社会生活的不同环节, 但都在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病症之处做出独特的理论总结与现实反思。这种基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人文精神建设具有何种现实意义?本文就此展开三个方面的论述:(1)“图象” 时代的理论意蕴及其终局;(2) 鲍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视域下的社会经济正义问题研究”(13YJC710049) 阶段性成果。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0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49页。2 德 海德格尔:海德格

3、尔选集 (下) , 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第885页。3 法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6页。从 “图象时代” 到 “消费时代” 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现实意义王文臣内容提要对于现代社会的生产与消费危机, 海德格尔和鲍德里亚分别用 “图象” 与 “符号” 来概括, 表达对时代病症的诊断, 并各自给出关于未来社会发展出路的看法。但在探讨产生 “图象” 与 “符号” 现象的根源时最终都走向了抽象的思辨, 将现实危机置于视野之外。唯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不仅正确指出危机的根源所在, 而且指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科学路径, 这种科学分析对于当前 “中国道路” 的健康发

4、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关键词图象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国道路现实意义王文臣, 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170119从 “图象时代” 到 “消费时代” 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现实意义2016/2 江苏社会科学德里亚 “消费时代” 的构建及其路向;(3) 社会发展的未来道路: 一种回归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路径的再确认。一、 海德格尔 “图象时代” 的理论意蕴及其终局在 世界图象的时代 中, 海德格尔意在指出: 垄断资本的本质规定性造成了现实生产的绝对过剩, 但资本所有者必须解决绝对过剩的商品之 “无出路” 状态, 以便在获利基础上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现代或现代世界在海德格尔的语境中被把握

5、为 “图象” , 意在何处呢?海德格尔自己解释说:“说到图象一词,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画像。据此, 世界图象大约就是关于存在者整体的一幅图画了。但实际上, 世界图象的意思要多得多”1。“图象” 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图画、 画像, 这样的理解,把现实世界艺术化显然不是思想家的事情。因此, 海德格尔总结说:“从本质上看来, 世界图象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象, 而是世界被把握为图象了”2。世界被把握为图象, 成为对象性的客体, 存在者作为感性的经验事实, 为什么又被叫做图象?被直接地理解为经验事物岂不更直观或易于把握?难道海德格尔认为经验的现实世界在当代发生了某些不得不直面、 从而需要理论重构的巨大改

6、观吗?当我们看到下面的结论时, 便得出了肯定的答案:“图像的本质Bild包含有共处 (Zusammenstand) 、 体系 (System) ”3。简单地说, 图象的本质就在于人通过自身的表象活动将世界把握为体系。“体系” 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体系 “并不是指对被给予之物的人工的、 外在的编分和编排, 而是在被表象之物本身中的结构统一体, 一个处于对存在者之对象性的筹划而自行展开的结构统一体”4。体系的本质不在于对现实事物的主观设定, 而在于回归现实本身。诚如海德格尔批判西方两千年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是一部 “遗忘存在”5的历史, 哲学关注社会现实与人的真实生活状态的规定性在此得以体现。按照海德

7、格尔对图象的本质体系的规定性, 他认为古希腊与欧洲中世纪等时期处于体系之外, 没有进入图像时代。因为二者要么处于抽象理性阶段, 要么处于上帝的主观预设之中。这显示出来的根本意义在于: 唯有现代世界才可以被领会为 “图象” 从而进入 “图象时代” 。原因在于, 现代世界的发展具有两大决定意义的进程:“世界成为图象和人成为主体的相互交叉”6。现代世界究竟通过人的何种表象活动从而被体系化为图象的呢?海德格尔在此继续写到:“对世界作为被征服的世界的支配越是广泛和深入, 客体之显现越是客观, 则主体也就越主观的, 亦即越迫切地突现出来”7。世界被征服的过程就是被图象化的过程, 亦即通过人的表象活动, 且

8、在发挥人的主体性基础上支配、 强制改造世界的过程。海德格尔使用 “图象” 概念恰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大陆处于危机之时, 自由市场理论经由工业革命, 伴随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了工业生产的绝对过剩, 而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被置于两个基点: 政府干预与主权信用的透支, 后者恰是通过前者来完成。凯恩斯主张通过低利率信贷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支持便是这两点的最佳运用。但问题是: 处于危机中的工业生产在凯恩斯主义的帮助下可以重启, 但如何将绝对过剩的商品顺利卖出, 既回收信贷资金, 又快速获利则是垄断资本家最关切之事。这里的出路势必依赖消费环节,人为制造出来的“虚假消费” 由此产生, 继而消费被置于这种虚

9、假消费的流行趋势中, 以至于当人们跟不上这种趋势时, 会产生落伍之感。这就是晚期海德格尔在1973年9月7日的一次讨论班中所使用的 “生产的强制” 和 “需求的强制”8所论证的结论。换言之, 这两个论点不仅论证了世界如何被人的表象活动所支123467 德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 (下) , 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第898页, 第899页, 第910页, 第910页, 第902页, 第902页。5 德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 (上) , 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8 法 F 费迪耶等:晚期海德格尔三天讨论班纪要 ,北京 哲学译丛 2001年第3期。20存在与图像江苏社会科学 2016/2配

10、, 而且也证明了正是在这种 “强制” 化的活动中, 现代世界被图象化了。毋庸置疑,“生产强制” 描述的是时代生产的双重现实: 一是生产技术的提高及其普遍应用。这在带来生产高效的同时, 也说明人类已经向过度使用、 改造自然的状况迈进, 以至于对待自然界到了强取豪夺、 不顾自然平衡的状态; 二是基于克服滞胀危机。当主权信用被用作筹集资本的手段, 并将筹集所得投入实体生产。在强制生产与获取利润之间必须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 此时的生产者必会全力推进交易的顺利完成, 各种促销手段在消费领域中的翻新使用成为常态。“需求的强制” 由此形成。岂不知, 生产强制或 “需求的强制” 正是基于生产绝对过剩基础上的

11、“虚假消费” 的代名词而已。按照海德格尔 “图象” 概念的说法, 通过 “生产强制” 和 “需求的强制” , 社会现实、 消费者就会都处于被表象化了的虚假宣传和虚假消费行为的征服与支配下。一个被征服的现代世界在资本逐利本性支配下被普遍化到其所能达到的现实社会最遥远的边缘, 甚至在资本全球化的当代社会, 这种被支配的 “图象”化趋势也已经全球化到人类生活所能触及的每一个领域和角落。海德格尔就此总结道:“我们实际上究竟看到了什么呢?是什么通过规定了整个大地的现实而统治着当今呢?是进步强制。这一进步强制引起了一种生产强制, 后者又与一种对不断更新的需求的强制联系在一起” , 强制与被支配成了现代人类

12、 “存在之天命的最后形态。 ”1这也可以被视为人通过表象活动支配世界, 亦即完成现代世界图象化过程的最终后果。“图象” 化世界中的人类不仅处于一种被支配的地位, 而且按照海德格尔的判断,“消费者自己也被置于生产与消费的运转之中” ,“只有工业化的产物, 却再也没有家了”2。人借着他的 “任性” 与 “专横”3凭借现代技术任意压榨自然界将世界 “图象” 化的过程中, 竟然将自身置于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 这也是 “图像时代” 的现代人类之命运。总之,“图象时代” 本质地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 其本质在于人通过表象活动把握并进一步支配世界, 最终结局是陷社会生活于被强制、 被支配的境地。人类自身不仅

13、深陷强制之网中, 而且处于一种无家可归的无出路状态。一个 “图象” 化的世界就是被人类妄加征服的世界。与其说被作为主体的人征服, 不如直接说被资本、 或说虚拟资本的逐利本性所支配与征服。正如海德格尔自己所说,“当人成了主体而世界成了图象之际, 这种阴影总是笼罩着万物”4。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路径选择上我们看到海德格尔在其晚期著作中一再强调 “思” 、“存在” 的关系。可以说, 一条脱离社会现实的纯粹思辨路向再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如海德格尔批评古希腊思想沉迷于抽象理性而遗忘了存在, 我们也可断言: 海德格尔在寻求摆脱现实危机的道路上也遗忘了现实本身。二、 鲍德里亚 “消费时代” 的现实

14、基础与理论路向鲍德里亚的 “消费社会” 理论在国内广为人知, 研究成果丰硕。本文不以消费理论对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的颠覆为论述主题, 也不以符号价值对使用价值的否定作为论证重点, 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消费时代” 之诊断所做出的现实基础, 及其与 “图像时代” 观点的共同之处。这一共同点在本文看来恰是20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显性特征;(2) 鲍德里亚在将现实状况归于 “消费时代” 后, 面对社会病症所开出的药方是否具有科学性, 它与海德格尔在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道路设计有何共同缺陷。与海德格尔写作 世界图象的时代 相比, 鲍德里亚完成 消费社会 一书已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相比 “图像时代”

15、 的社会现实, 鲍德里亚所阐述的 “消费时代” 与其既有相同点, 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生产的绝对过剩及市场危机的不断加剧。政府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不断在透支主权信用基础上增发纸币、 债券等, 促使虚拟资本不断增长的同时也不断增加债务压力, 滞胀风险与日俱增。因此实体经济中的消费环节一旦出现市场危机, 便会直接影响利润获取、 信贷偿还。只要能够将消费12 法 F 费迪耶等:晚期海德格尔三天讨论班纪要 ,北京 哲学译丛 2001年第3期。34 德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 (下) , 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第902页, 第902页。21从 “图象时代” 到 “消费时代” 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

16、其现实意义2016/2 江苏社会科学品,处于绝对过剩状态之中卖出, 也绝不能让虚拟资本实体生产消费品卖出回收成本及获利偿还信贷的资金链条断裂。鲍德里亚更是一次次地提到大众传媒在引导消费心理和行为中所起的不可低估的作用。简言之,“消费时代” 正是 “图像时代” 在虚拟经济深入发展路向上的必然结果。二者共同的现实基础与其说是生产的绝对过剩和主权信用的过度使用, 不如直接说虚拟资本在最广泛、 最深入的程度上的普遍化。“消费时代” 在鲍德里亚的论证中也有自身特点, 形成与海德格尔 “图像时代” 的不同。鲍德里亚曾指出:“正如马克思在谈到拿破仑三世时所说: 有时, 同样的事在历史中会发生两次: 第一次, 它们具有真实的历史意义; 第二次, 它们的意义则只在于一种夸张可笑的追忆、 滑稽怪诞的变形依赖某种传说性参照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