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杨咏梅编辑杨咏梅实习生胡晓欢设计聂磊校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4581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2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编杨咏梅编辑杨咏梅实习生胡晓欢设计聂磊校对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编杨咏梅编辑杨咏梅实习生胡晓欢设计聂磊校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编杨咏梅编辑杨咏梅实习生胡晓欢设计聂磊校对(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助助力力家家庭庭建建设设 涵涵养养教教育育生生态态主编:杨咏梅编辑:杨咏梅实习生:胡晓欢设计:聂磊校对:冯华 电话:01082296652? 邮箱:? QQ群:3713680532015 年 7 月 17 日星期五06刊周家务劳动是锻炼手的功能、开发脑的潜能的重要途径 十指连着脑心灵须手巧王大龙家务劳动被忽视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我们老 祖宗 “ 心灵手巧”的成语,都清楚地揭 示了家务劳动和大脑发展的关系。 人的情感和智慧都藏在大脑里, 心理学其实应该是脑理学。人脑是自然 神奇而又复杂的造化,一直被教育者视 为不可捉摸的 “ 黑箱”。 进入21世纪,随 着脑科学研究的逐渐深入,科学家们开 始从

2、不同角度揭示人类认知活动的脑 机制。教育专家根据这些新成果展开实 验,为家庭教育中孩子动手能力与大脑 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提到家庭教育, 许多家长把功夫 都下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 忽视孩子 的品德培养和劳动习惯的养成。 社会 上的某些宣传则过分渲染了早期智力 开发的作用。 1987年,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曾 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调查4至6岁半儿 童的心理卫生状况,结果表明:27的 儿童有精神偏异, 而这种偏异主要是 由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和教育方式不当 造成的。 2014年,新浪教育发布:美国 小学生家务劳动时间为1.2小时, 而中 国小学生只有0.2小时即12分钟, 城里 的孩子就更少了。

3、一位小学低年级的 教师说,他教的班上有32名小学生,其 中20名不会穿衣,10名让父母洗脸洗 脚。 近日, 据浙江浦江县一所中学统 计,80以上的家长不要求孩子从事 家务劳动,只要学习好就行。大脑发达手灵活华中师范大学刘荣才教授对此忧 心忡忡,他谈到,国际教育组织在各种 会议上都呼吁扭转智能中心主义的倾 向,如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社会发展 的极大障碍。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是非常看重孩 子劳动习惯养成的。 宋代朱熹在 蒙童须知中说: “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 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 读书写文字, 及有杂细事宜, 皆当所 知。”孩子只有从小在家做到 “ 于洒扫进 退之间,持守坚定,涵

4、养纯熟”,长大以 后,才能通达事务、有所作为。 193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社会教育 司在 家庭教育一书中强调孩子习惯培 养之重要,书中共提出20个好习惯,其中 卫生习惯、清洁习惯、自制习惯、勤勉习 惯、精细习惯、尊重公益习惯、节俭习惯、 劳动习惯都和家务劳动相关。 陶行知先 生特作 手脑相长歌,歌中道:人生两个 宝,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 倒。 用脑不用手,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 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做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爱劳动 的好习惯。幼儿甚至在姗姗学步时,就 可以做把尿褯子放到洗衣盆里这样简 单的家务,然后随年龄增长而 “ 加码”。 3岁时可教其做诸如洗手帕、铺床、

5、叠 被、扫地等家务。 4岁的孩子,可以做 整理报纸、餐前摆放餐具、洗自己的小 毛巾、整理图书玩具等简单劳动。 5岁 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可以做 一些较为固定的家务, 比如家长在打 扫房间时,可以让他擦桌椅,餐前餐后 收拾整理餐具,收拾整理自己的图书、 玩具并且归类。 6岁的孩子,劳动技能 有了提高, 家长可以让他独立完成一 些家务,比如洗自己的袜子、叠衣服、 扫地、倒垃圾。 做家务劳动有助于手部的骨骼和 肌肉的发育, 也有助于大脑顶叶和额 叶的运动指令系统的完善。 像钉扣子、 洗手绢、择蔬菜、切黄瓜、和面、绣花、 纳鞋底子都要运用手指的精细动作。 这些不同的家务劳动可以促进手臂、 手腕

6、、手指、手眼、手耳的协调。 手的十 八般武艺丰富多彩,内容包括抓、穿、 插、刺、夹、剪、缝、倒、捏、掐、拧、撕、 揉、捻、敲、拍、系、绑,等等。 手是躯干 中最灵巧、最精细的部分,虽然只是全 身的一小部分, 但其对应于大脑皮层的感觉、 运动区域所占面积和拥有细 胞的数量却是较多的。 大脑的发育和 活动, 依赖对外界各种感觉刺激的接 受,手是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手的灵 巧性是大脑皮层成熟度的重要体现, 需要大脑高度发达,手才能灵活操作。常做家务学习好据中国教育报2014年12月7日报 道,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 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 育状态调查表明, 在孩子专门负责一 两项家

7、务活的家庭里, 子女成绩优秀 的比例为86.92%,而认为 “ 只要学习 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 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 事实证 明,孩子做家务学习更好。 当然,钢琴、手风琴、笛子、黑管等 乐器的演奏,航模、舰模的制作,绘画、 书法、陶艺、雕塑等活动,对手指和眼 睛、 耳朵的协调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用脑磁图观察拉小提琴的音乐家,发现 按弦的左手对应的右脑大脑皮层被激 活区域比非音乐家大。 更有趣的是,不 同的音乐家之间,这一被激活区域的大 小与他们开始音乐训练的年龄相关。 手指的精细动作,不但反映出孩子 的动手能力和听觉、视觉运动的协调能 力,更能反映人的精细感觉对外部刺激

8、 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这种能力是由神经 系统的发育水平决定的。 随着年龄的增 长,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不断提高,7岁 以后的发展已经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 俗话说 “ 心灵手巧”,其实应该说,手巧 心才灵。 通过手部小肌肉的运动,可以 初步判定个体大脑皮层是否完整无损, 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手部动作能预 报孩子潜在的智慧和学业成绩。 人手的每一根手指在大脑的皮质 感觉区都有相应准确的定位,每根手指 的触觉、运动觉都与大脑的皮质感觉区 相连。 手指不经常活动时,相应的区域就会退化。试验中把猴子的中指和无名 指缝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脑皮质 上中指和无名指的感觉区域就不再区 分,合为一体了。 大脑

9、皮层神经主要分为3类,其中 手所占面积是最大的,几乎达到1/3,五 官和其他内环境各占1/3, 手指简单活 动时, 脑的血流量约比手不动时增加 10%。在手指做复杂、精巧的动作时,脑 的血流量就会增加35%以上。脑血流量 的增加会使思维敏捷。 从这个角度来 看,手还是连接内外环境的协调器官。 人的大脑到25岁才完全成熟。 手的触觉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 手段,双手上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 以使其能够完成感知、运动(操作)的 任务。引导孩子参与各种家务劳动,就 是锻炼手的功能、开发脑的潜能、促进 脑的最优发展的重要途径。 (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 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抓穿插刺夹剪缝倒捏

10、掐拧撕揉捻敲拍系绑关颖请扫描关注 “ 家庭教育之声”读出历史的妙处本报记者张贵勇儿童与历史之间不会自然而然地 相互吸引,掉书袋的历史观和说教的讲 述方法就像一道围栏,把孩子挡在历史 的外面,看不到也触不到历史的妙处。 为了让哲哲喜欢上历史, 在切入方 式上,我习惯于首先激起他的兴趣。例如, 哲哲在语文课上学了 “ 狗尾续貂”这个成 语。 晚饭后,我问他是否知道这一成语的 由来,他说只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我翻 开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的一章,轻声读 给他听: “ 晋朝的司马伦一做皇帝,就把自 己同党的一伙人,全都封了大大小小的官 职。当时官戴的帽子都用一种叫做貂的名 贵动物的尾巴作为装饰。由于一

11、时封的官 太多,官库里的貂尾都不够用了,只好找 些狗尾巴来充数” 读过之后,哲哲觉得很好玩,让我 接着往下读, 乱糟糟的晋朝在他看来 很值得看看热闹。以前我说 “ 咱们读中 国历史吧”,他常常扭扭捏捏,并不热切配合。从那以后,再读历史故事,他 总是给予肯定回答,赶紧去洗漱。 我 问 “ 昨天咱们读到哪里了”,他连忙回 应: “ 爸爸, 昨天讲了祖逖闻鸡起舞, 打败了北方的坏人。今天该讲骄傲的 公鸡了。对了,爸爸,为什么叫骄傲的 公鸡呢? 历史书也教怎么养鸡吗? ” 不理会小家伙的恶搞, 我翻开书 继续给他读历史。 读了一个多月,渐渐 发现自己经历的历史教学存在太多的 误区。例如,把各个朝代割裂

12、来看,缺少 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很少与现实生活 相结合, 距离孩子的生活经验过于遥 远;过于关注政治更迭,而缺少对文化、 民俗等方面的关注于是,在给哲哲 读历史时,我尽量避免这些弊病,试图 借助优秀的历史书还原一个多彩多姿 的古代世界。 读到努尔哈赤重振女真族时,我 找出地图,给哲哲讲了女真族当时活动 的大致范围和东北地区经历的历史变 迁:在春秋时期属于燕国,就是荆轲刺秦的那个燕国;五代十国的时候叫做幽 州,有个叫石敬瑭的卖国贼把幽云十六 州卖给了辽国;后来,金国取代辽国,元 朝又打败金国,占领了东北地区 “ 对了,爸爸,妈妈说她是半个满 族人,你是满族吗?” “ 我不是,你知道 吗,清朝建立

13、以后,有个叫多尔衮的 人,下令严禁汉人进入东北,使东北 变得非常富饶。 清朝末年,大批中原 的人从山海关进入东北, 逃避战乱, 就像电视剧 闯关东讲的那样。中原 人与满族人通婚后,才有了许多妈妈 那样的半个满族人。” “ 那我是不是四 分之一个满族人呢? ”刚刚学完分数 的小家伙开始活学活用,让我感慨历 史激活了他的创造力。 读历史,从孩子感到亲切的地方入 手,孩子会觉得历史就在身边,是鲜活 的、好玩的。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把历 史看得过于遥远,总觉得历史就是很久 很久以前的事,无关现在,学与不学无 关痛痒。 殊不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就像台湾学者陈卫平所说,让孩子记录下他 的一天,这就是他

14、自己的历史;孩子自己 的家族与血缘关系,同样是历史。 历史的 来处总与当下的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把历史人物或事件与孩子的生活联系 起来进行拓展阅读, 历史会变得更熟悉, 有温度,也可谓最好的历史启蒙。 当历史走进孩子的生活,与现实结 合在一起时,历史上的人与事就如往事 般历历在目。 有专家指出,历史的功用 之一,在于能提供一种 “ 临场感”。 而这 种临场感的获得, 就是以灵活的形式, 依循孩子的生活经验,使之走进历史的 深处。 由于身临其境,由于古今对照,孩 子能更好地理解生活在彼时的人为什么 那样生活、那样思考,为什么会做出那样 的选择, 从而明白了学历史的着力点与 意义。某种程度上

15、,读历史与其说是在读 人、读故事,不如说是在读自己。 读历史还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对 历史上人与事的评论,也能反映出孩子 的观察、思维和判断能力,从而 “ 泄露”其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而父母的引导, 就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活动。从形形色色 的历史人物和千奇百怪的事件中,引导 孩子深入思考。 潜移默化中,孩子会明 白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诸如从越王勾 践身上看到沉潜立志的勇气,从战国四 君子身上看到交友的重要性,从刘邦身 上看到选人用人的哲学,从隋炀帝杨广 身上看到没有德行的下场 一天回家,看到哲哲埋头制作读书 海报, 上面写着: “ 春秋战国打打打,秦 朝帝国罚罚罚,楚汉相争杀杀杀,三国 时代诈诈诈

16、,还是现在中国好,每天都 和平安稳。”字写得虽然不那么工整,但 让人敬佩的是小家伙对历史有了自己 的看法,初步形成了历史观。 在海报的 右下角,他还列出了一个小提问: “ 汗血 宝马是神话中的还是现实中的? ” 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去,也是读 历史的应有之义。不知道哲哲的同学能 否答上来,说实话我也答不上来,看来 还要和孩子再次走进历史书中。如今国家提出依法治国,倡导全民守法, 强调法治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 这与家庭教 育有关吗? 说到 “ 法”,很多家长很自然想到的是打官 司、违法犯罪之类的事,觉得离自己很远,跟孩 子谈守法、进行法治教育太过严肃、为时过早, 也有几分陌生。有的家长一门心思盯着孩子的 学习,觉得 “ 学习好了,一好百好”,法治教育是 学校的事,在家里也根本 “ 摆不上位”于是 乎,家庭教育中法的启迪成了盲点。 一位妈妈曾对我说: “ 现在社会上违法乱 纪的事那么多, 我们还在那里教育孩子遵纪 守法,将来肯定是要吃亏的!我的孩子现在淘 得没边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