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历史发展的轨迹_王庆云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4504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历史发展的轨迹_王庆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历史发展的轨迹_王庆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历史发展的轨迹_王庆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历史发展的轨迹_王庆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历史发展的轨迹_王庆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历史发展的轨迹_王庆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历史发展的轨迹_王庆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年第?期青 岛海洋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历史发展的轨迹王庆云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海洋文学作 为 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构 成部 分,体现了中国海 洋文明历 史进程 中广大民众和大量 文人们与 中国海洋的生存关联和对中国海洋的关注、向柱与情感投 射,无论在神话传说、史录丛谈还是诗词歌赋、小说戏曲诸方面,都出现了众 多的艺术精品,展示了很高的艺术造诣,是 中国文明史 包括 海 洋文明史不可忽视的文学遗产。本 文对中国古代 早期至唐 宋的海洋文学按照时代发展顺序进行了初步的句勒和论析。元明清的近 世海洋文学,小说戏曲成就突出,笔者 另有 详论。作者?王庆云,青岛海洋 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2、副教 授。海洋文学 作为 人类海洋文化创造的心灵审美化形态,是人类海洋文明发展史 上 的重要精神财富。人类的海洋文明史是人类文 明史的基本构成?人类文 明自有文学以来,海洋文 学也就相伴而 生 了。中国的海洋文学 之与中国的文明包括海洋文明,也是同样。中国的海洋文学,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丰 富灿烂的海洋文化的华彩篇章。它 们是中华民族 对海洋的理解、对海洋的感情、与海洋的生 活对话的 审美把握与语言艺术的体现,作为中华 民族 的海洋生活史、情感史和审美史的形象展示和艺术记录,在 人类的文 明发展 史上具有着 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价值。中国 的海洋文学作为悠久 灿烂的 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中

3、国文学几千年的整体发 展一 样,经历 了从神话传说时代到后世丰富多姿、异 彩纷呈的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过程。本文试按 时代发展 的顺序,着重领略和品味其古代早期所展 示 出的风采和魅力。先秦的海洋文学,作为先秦文学的重要 内容和方面,同样是由先民的神话传说和“杭育杭育派”?鲁迅语?歌谣开始的。其后 一发而不可收,与反映其他生活 内容的文学 之水一起,共同汇 成 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滚滚波涛,并且一浪高过一浪。先 民们最 早的海洋神话传说,在无文字记载之前,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作为文字记载的“文本”,比较集中的,最早的要数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山海经是“志怪之鼻祖”,为我们保存下了众多的“天方夜谭”

4、,里面有许多有关海洋的神话传说,其中最多的是? ?一些可称之 为“海 上奇闻录”或“海外奇闻录”的记载。其一是四海海神的传说。说“东海之诸中,有神,人面鸟身,饵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掳。黄帝生禺貌”。“禺镜生 禺京。禺京处北 海,禺硫处 东海,是为 海神。”?“西海诸 中,有神,人面鸟身,饵两青蛇,践 两赤蛇 ,?,名曰某某。“南 海诸 中,有神,人面,饵两青蛇,践 两赤蛇,名不廷 胡余。”? 等等。在上古人的观 念里,四海 之中都有各自的海神统领,它们多人面 蛇身,样子似乎并无多少威风神力,然以怪异成神。蛇,即后来的龙的本身。其二是海的神话及海中奇异之事的 传说。比如说大海是日出之 处,为

5、“汤谷”?“汤谷上有扶 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再比如说海外有“大人之 国”、“大人之市”?“东海之外”“有波谷 山者,有大人之 国。有大人 之市,名日大人之堂。”?“大人之市在海中”?,“大人 国 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 等等。其三是 海外远国异民的传说。山海经记载 了海 内外一百 多个国家和居民,其中大多是对 海外 远 国异民的玄想。如“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 人长头,身生羽”? ?之类,多以形体怪异 为特征。如 结胸、交胫、歧舌、一 目、三首、长臂、白民、毛 民等等,有些可能是对见过或听说过、越传越神奇怪 异 的远国异 民的描述,有些 可

6、能是缘于那些远国异民的图腾面具或文身化装等,还 有的可能是纯粹 的凭空想象。其四是一些 人类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传说。最著名 的是“精卫填海”的故事?,还有“羲和生日”?、“界射九日”?及 界与凿齿之 战 的记载?。据人类学研究,凿齿之民,即具有拔牙 凿齿成年礼俗的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及东南亚一 些民族,他 们多居住于 沿海地带和 海岛,是 一些 多与海洋打交道的人 们。至如世界各国各民族大多都有过的洪水神话?较为完备 的结 构是洪 水 兄妹婚神话,或曰洪水与人类再生神话?,在山海 经中以鲸 禹 治水的内容得到了反映。?这一类洪水神话尽管并未明示其与海洋的关系,但其中因果显然。正是由于大 禹治水与海洋

7、的关系,至近代还有 不少沿 海地区,仍将大禹奉祀 为海神。山海 经中所有的涉海 神话与传说记载,当然 不只以上这些,内容十分丰富,是后世海洋神话传说的博大渊蔽,在中国海洋文学 史上 具有重 要 的地位。除了山海经之 外,庄子、左传、黄帝说、禹贡等史书、子集,也有很多涉 海的神话传说或 史实记载。尤其是庄子,反 映 出浓 厚 的海洋文化意识,如山木篇记市南子对鲁侯说“南越有邑焉”,那里 有大海“望之 而不 见其涯,愈 往愈不 知其 所 穷”,劝 他“涉 于江而浮于海”一 游?逍 遥游称 海 外有神人?另 如 庄子寓言“望洋兴叹”?、“坎井之 蛙”?等等,体现 了作者哲学家的思想 光辉和文学家的智

8、慧光彩。尤其是他的秋水 篇中所展 现的“鱼昆鹏展 翅九 万里”的形象,成为后 世在思想 内容上有关胸怀博大、壮志凌云常用的借喻,在艺术创造 上对后世浪漫 主义常有启示。释 文云?“鳗,音昆,大鱼名也。崔撰云,鳗当为鲸?简文 同。” “鹏即古凤字。”今人袁坷云? “鱼 昆字古当为鲸字,乃海神禺强之神状。”“凤又即古风字,大鹏即大风,是北海海神作为风神 之神状。鱼昆化为鹏,乃海神禺强在 一定季节又兼其风神之职司。”可参考。先秦 时代,由于沿海地区的鱼盐之利、舟揖之便,以及各沿 海 王 国如齐 国的“官 山海”政策,使得海洋鱼盐经济和 海上交通、与海外的交往大有发 展,这又反过来越发刺激了王公贵族们

9、的海洋意识,象齐景公那样“欲观 于转附、朝件,遵海而南,放于 琅哪”?,“游于海上而 乐之,六月 不归”?者,必然 不少,从而 孕育和造就了春秋战国时期方士 们“海上仙山”?之说的土壤,为后世的海洋文学开辟了浪漫主义的天地。诗经、楚辞,作为先秦先民们歌谣 咏唱的最早结集,为我们保留下了不 少涉海作品。诗经中的商颂长 发的“相相烈土,海外有载”,歌咏了先民们的海上活动?小雅鱼丽、小雅南有嘉鱼、齐 风敝苟等,则是江河湖海渔民们生活的写 照。至于小雅污水以“酒 河流水,朝宗于海”起兴,则标示 出古人对以地理时空观反 映 人生 人世哲理的普遍认同。而大诗人屈 原的楚辞天问,通过其简短的 对海洋自然现象

10、和神话传说的发问,如“伯强何处?海神伯强住在何处?”“东流不溢,孰知何故?” “应龙何画?应龙是 如何划 出流泻洪水的沟 渠的? ?河海何历?江河是如何流入海洋的?”等等,为我们展示 出了一幅幅海洋风情与传说的图画,引人联想和向往。概 而言之,先秦海洋文学的主体内容是神话传说?艺术形式和体裁上已呈 多样?,尽管由于 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缘故,他们将这些神话传说看成 了现实世界 的存在,但在我们今人看来,就其总体特色而言,那是一个浪漫的时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洋文学,主要特点是?内容上真、幻参半,丰富广 泛?艺术上形象具体,鲜活生动?体裁形 式和表现手段多姿多彩?数量繁 众且质量

11、多有上乘。成 就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史家大书涉 海人物、涉海生活、涉 海事件入史。如史记、汉 书等著名史书,大多长 于文采,其记人记事,后世多视为文学典范,仅就其中所记涉海者而言,也有很多部分完全可以看成如同今日的报告文学或传记文学。比如史记关于三皇五帝及其后世世系的追根求源,其中有很 多涉海的神话传说?对周边尤其是沿海民族区域及其海外诸国民人特性与生活 的描述?对齐、燕诸王的经营海洋?对秦始皇及二世、汉武帝等的多次东巡视海、求仙?等等,都记述、刻 画得摹真传神,形象生动,有声有色。其他如汉班 固的汉 书,三国朱应 的扶南异物志、康泰的外国传,吴国丹阳太守的临海 风土志,还有 法

12、显的佛国记等史传、方志、游记,其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算得上是海洋纪实文学。另外如淮南子、列子等托古子集,也多有涉海的描述。第二,神仙家、博物家、小说家、道家佛家以及道教佛教大张其说。他们承继先秦诸子和山海经及方士徽纬之绪,更张而皇之,其作品中对海洋的面 貌、玄想 和信仰等,描述、铺排更为广博系统、具体细微、形象生动,艺术手段的运用更为娴熟多样,熠熠生辉。其中如神异经、洞冥记、十洲记、列仙传、神仙传、列异传、博物志、拾遗记等等,涉海故事甚黔,枚不胜举。十洲记,又称海内十洲记、十洲仙记、十洲三岛记、海内十洲三岛记等,托名东方朔撰,史家考证谓不可信,多认六朝人作,有人径称其为“道家之小说”?。是书宋

13、张君房云岌七 签卷二 六录全文,分序、十洲、三岛凡三部分。内容说汉武帝听王母讲八方巨海中有十洲,遂向东方朔 问讯,东方朔为之细说端详。这十洲是?祖洲、温洲、玄洲、炎 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还有沧海岛、方丈洲、蓬莱山、昆仑山之大丘灵阜、真仙神宫、仙草灵药、甘液玉英、奇禽异兽?等等,上面紫宫金网琼阁,众仙林立纷纭,岂现?实世界可能比之?张皇得令人向往而又实不可及那毕竟是古人思想信仰中和艺术中的海洋世界,然作为小说家言,有着很强的信仰和艺术的双重感染诱惑力。是书值得重视之 处还在于,它把先秦即已张扬得沸沸扬扬的海中三神山之说、西汉即有的“十洲三岛”并称?之说等,敷衍成了一个系统

14、的海上神仙世界,从而对后世的海上传说起到 了信仰上和艺术上的推波 助澜作用。另如晋张华的博物志中的“八月搓”的神话传说,很具有民间意味,趣昧也十足,并和民间关于海洋、关于天河、关于牛郎 织女的神话传说交织为一体,艺术上十分美妙,内容上 也很值得重视。? 关于 浮搓,晋 王子年拾遗记也有一段很妙的传说记载?,充满魅 力,今人读此,或以为即因外星人造访而 生成的传说,其“浮搓”?又称“巨查”?犹如今人所说的“宇宙飞碟”。不管其实若何,这类传说反 映 出的古人对海洋、对星球以及对人类和宇宙之间的互因互动关系的向往、理解和艺术表现,都是我们今人不可忽视的。王子年的拾遗记还记名山,包括海中蓬莱、方丈、流

15、洲等,多与十洲不 同?另外还记有三十多个异 国外邦的风俗物产,其 中对海中之 国、沿海之邦的涉海之奇事奇物,记载和描述都很新奇可喜。如“宛 渠 国”条云“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 民,乘螺舟而 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其国 人长十丈,编鸟兽之 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 开之时,了如亲 睹。”?似乎那时已有人用上了潜水舰艇。“含涂国”条记含涂 国贡其珍怪?,也令人大奇。其他如 晋郭璞的玄中记,也多有涉海之作,如云“东方之 东海,有大鱼焉。行海 者一日逢鱼头,七日逢鱼 尾。其产则三百里为血。”实在是海客们的“大夸海口”。值得重视的还有梁任肪的述异记,书中有关海洋传说的

16、记述很多,且往往追溯本源,“真实性”更浓。如关于盘古,关于精卫,关于 兄弟石?等等,为我们保存了很多十分珍贵的涉海民 间传说资料。以上这些,在文 学史 上 一般称为“志怪小说”。这一时期的志 人佚事小说涉及海洋人物、海洋生 活的不多,但刘 义庆世说新语中有一段石崇 王恺斗富的故事,历来被文 学史家引为名篇,从海洋文学的角度来看,它反 映 出了那时已很盛行的将海洋珍稀产 品视为黄金珠宝一样昂贵,用作装饰和 鉴赏物品,并显示 主人财富和身份的 一种社会风尚。?魏晋南北朝海洋文学 成就的第三个方面,是辞赋、诗歌之作叠出。先说赋家之作,篇什甚黔。其 中以汉赋的文学成就最为文学史家所看重。汉赋中写海的作 品,如司 马相如著名的子虚赋,对楚国和齐国的丰饶和富足,极尽铺排之 能事,其中写到齐 国的内容,“且齐东清巨海,南有琅 娜?观乎成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