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关系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4463934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关系(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关系姓名:杨帆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应用心理学指导教师:邓云龙20080501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发展状况、作 用因素和相互关系,为探求恰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长沙市某普通小学四至六年级、某普 通中学初一至初三和某普通中学高一每年级1 个班,共7 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C h i l d r e f f ss e l f - c o n c e p tS c a l e , C S C S ) 和父母养育方式评

2、价量表( E g n aM i n n e nB e t r 盏f f a n d eU p p f o s u a n ,E M B U ) 的施测,获取有效问卷3 1 9 份。采用描述性统 计分析、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结果1 除合群分量表外,自我意识总分和各分量表在各年级间均有差异,小学六年级最高;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为小学高于初中,父亲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为小学六年级最低。2 女生自我意识的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幸福与满足分量表低于男生;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总分和焦虑分高于非独生子女;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大学的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总分、智力与学校情况和焦虑的得分最高。3

3、 男 生的父亲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分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和职业为科技文 化工作者其情感温暖、理解分别高于小学或文盲父母和农民或工人父母。4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正相关,与父母 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基本呈负相关。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通过家庭、幼儿园、学校及其社会环境的人际交往,儿童社会自我意识也开始形成;第三是主观化时期( 青春期一成年) 。属于自我意识成熟,进入心理自我的时期,其个性逐渐形成【6 】。许多发展性研究均发现自我意识的发展不是呈直线性上升,而是起伏跌宕的。F r v c m a n ( 1 9

4、9 2 ) 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是起伏变化的【7 1 。从小学到初中逐年下降,青春期后显著上升,大学毕业后又开始下降,到中年又再次回升,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平缓下降。这种趋势发生的时间、起伏的高度因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同而不同。M a r s h ( 1 9 8 9 ) 对6 - 1 8 岁儿童进行研究发现,儿童自我意识呈U 字形曲线,1 1 - 1 4 岁是儿童自我意识的最低点嗍。杨心德( 1 9 8 5 ) 的研究【9 】发现初中二年级可能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苏林雁( 2 0 0 2 ) 0 0 报道7 9 岁儿童行为、合群、幸福与满足得分低于1 肛1 6 岁组;而智力与学校情

5、况、焦虑得分高于1 扯1 6 岁组。诸多研究表明,在某些关键期和转折期,如1 3岁、初中二年级,自我意识的变化是急骤的,但不同的研究其结果仍存在一定不一致性,发展的缓急、转折点、自我意识各因素变化的大小有所不同。自我意识的发展除了受年龄影响之外,还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是有争议的。P i e r s 和H a r r i s ( 1 9 6 4 ) 在年级相同的学生中,没有发现性别不同对自我概念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1 1 1 。我国学者杨心德( 1 9 8 5 ) 的研究【9 l 表明,初中生自我意识的水平存在着性别差异,男学生略高于女学生。杨善堂( 1 9 9

6、0 ) 的研究【1 2 】也发现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儿童青少年而言,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伴关系等。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是儿童接触社会的第一场所,也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 如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心理行为特征和亲子关系等) 是影响儿童心理、行为的基础,是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在诸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及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 - 1 3 4 1 ,是对个体自我意识影响最大的一个外部因素 I s 】。1 3 父母养育方式的概念及其与儿童自我意识的

7、关系2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父母作为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不仅为子女提供身体发育的物质基础,还通过家庭教授儿童社会行为规范,他们在子女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深刻而久远的。父母养育方式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相对稳定,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l 们。早在1 9 世纪末,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了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他对父母的角色做了简单的划分:父亲负责提供规则和纪律,母亲负责提供爱与温暖。2 0 世纪5 0 年代,P a r s o n s I 7 】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并把这个问题与家庭角色及性别特征联系起

8、来,认为女性善于表达,情绪比较敏感,所以适于处理与孩子间的各种关系;而男性指导性强,负责制定规则更好。S e a r s ( 1 9 5 7 ) 1 8 1 把这些思想与学习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教养方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温暖和控制。B a u m r i n d ( 1 9 7 1 ) 【1 9 J 以此为基础提出常见的四种教养方式:专制型、权威型、宽容型、漠不关心型。H o f f 皿t a n ( 1 9 6 3 ) 等人1 2 0 1 】贝专门研究了惩罚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将惩罚分为强制与爱的收回两种。我国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后期,许多研究儿童发展

9、与教育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采取各种方法对父母教养方式在儿童发展中的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2 1 1 国内外研究 2 2 ,捌发现,在家庭影响因素中,父母养育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儿童的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等能力,影响儿童的挫折承受力和健康观,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养育方式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不良的养育方式已成为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显著负面因素p 2 s 。而与西方相比,我国强调理性和严格要求的教养方式较多,与过分强调严厉管教的专制型或严厉型教养方式不同,它可以有力地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2 6 1 。因此,何谓良好的养育方式,何谓不良的

10、养育方式,这其间存在着文化差异,需要进一步详细探讨。1 4 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因素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影响,而它本身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文化背景、父母受教育水平及职业、父母和儿童性别、儿童的行为特征与气质等。桑标( 1 9 9 1 ) 的跨国研究表明,上海父母的教养方式以专制型为主,日本父母的教养则是介乎权威与宽容之间【2 7 1 。张秀阁( 2 0 0 4 ) 发现,和农村父母比较,城市父母对子女表现出了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2 引。杨云云( 2 0 0 5 ) 研究还表明,城市父母比农村父母对子女除有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外,拒绝否认也多,农村父亲比城市父亲对子女有更多的过度保

11、护,农村母亲比城市母亲对子女有更3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多的惩罚严厉【Z 9 】。国外学者研究证实,白人中产阶层父母对儿童更多使用建议和解释,对其需求更多采取积极肯定的反馈;而较低阶层的父母更倾向于对儿童加以限制,强调权力介入f 嘲。国内李旭等( 2 0 0 0 ) 的研究f 蚓发现,母亲对其儿子和女儿所采取的养育方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父亲则对男童较多地采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消极教养方式。自2 0 世纪7 0 年代八B e l l( 1 9 6 8 ) 提出双向模式说和亲子控制系统理论【”l ,强调亲子关系的互动机制以来,有关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行为关系的研究已不再局

12、限于父母对幼儿的影响,开始注重亲子的双向互动,儿童的行为特征与气质对父母教养行为的影响即为例证。如有研究1 3 埘】表明,活动过度的儿童母亲比正常儿童的母亲有更多的指令和否定性;困难型气质的儿童容易与母亲发生冲突,这增加了母亲的控制,继而增加了子女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两者关系的研究中,历来以单向作用观为主导,双向互动观的渗透不够,这为我们提供了又一个可拓展的研究空间1 5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中小学时期是人生中全面发展的高峰期,自我意识变化急骤,。学习如何认识自我和理解自我一是这个时期个体主要的发展课题。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从潜伏期过渡到青春期,本能重新获得的活力直接

13、对个体的推理能力和良心提出了挑战,伴随生理成熟而出现的心理失衡与内在冲突逐渐冲破个体的评价能力、推理能力、自我理想之间原有的平衡,本我与超我之间公开宣战,个体从平静期进入到。风雷激荡劳的时期瞄J 。而根据E r i k s o n 的看法,在个体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发展时,其总体的任务就是要获得一种“积极的自我认同一t 3 5 l 。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水平在提高,他们的自我同一危机水平也在上升,处于冲突不断增长的阶段,其特征是自我力量的波动。要建立自我认同,就要求个体努力评估自己拥有什么、欠缺什么,努力学习如何利用这些条件去形成更为清晰的概念,明白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14、、应该变成什么样的。研究【蚓表明,儿童青少年所发生的生理变化以及心理社会性变化,可能会引发父母与他们之间更多的亲子冲突。发生在亲子关系中的这些变化对父母的心理健康及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都是有影响的,很多父母都说他们难以适应孩子的个性化表现及谋求自主的努力p 丌。1 6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4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如上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性别、年龄等等。但不同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尤其是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以及发展的缓急和转折点,这些都存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关于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众多,较为一致的结论是良好的养育方式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必

15、要条件,不良的养育方式已成为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显著负面因素。然而,由于影响父母养育方式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文化差异的存在,亲子间的双向互动,这些都促使我们考虑儿童自我意识和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视角应该更为宏观化和系统化。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中小学时期这个人生中全面发展的高峰期,自我意识变化急骤,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和行为也必定有所变化。而且,将儿童自我意识和父母养育方式置于中小学时期这个较长年龄跨度中共同研究目前国内还鲜见。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关注小学高年级至高中低年级的中小学生群体,对以下内容进行探讨:( 1 )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和父母养育方式的性别差异和发展特点;( 2 父母受教育程度

16、和职业、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对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 3 )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关系。了解儿童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发展状况、作用因素和相互关系,将为家长完善养育方式,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提供参考。5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对象与方法第二章对象与方法2 1 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整群抽取长沙市某普通小学四至六年级、某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和某普通中学高一每年级1 个班,共7 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 3 8份,剔除填写不全问卷1 9 份,获取有效问卷3 1 9 份。2 2 研究工具2 2 1 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年级,家庭类型,住房情况,父母是否离异,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等2 2 2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C h 1 d r e n ss e I f - c o n c e p tS c a l e C S C S ) 是美国心理学家E V P i e r s 及D B H a r r i s 于1 9 6 9 年编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