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册语文期末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463912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册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册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册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册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册语文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册语文期末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姓名:.考号: .日照市工业学校 2013-2014 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中,否则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刎颈(jng) 不怿(z) 汤镬(hu ) 完璧归赵(b)B、鼓瑟(s) 肯綮(qng) 肉袒负荆(tn) 呷茶(ja)C、春晖(hu) 茶肆(s) 外埠(b) 唱一个喏(r)D、颠簸 (b) 摇曳( y) 鲁钝(dn) 萧瑟(s)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阿 Q 一到里面,很吃了惊,只见假洋鬼子正站在院子的中央,对面挺直的站着赵白眼和三个闲人,正在毕恭

2、毕敬地听说话。B、我们必须要科学发展,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C、王成和李江本来是素不相能的,经朋友介绍相识后慢慢成了“共患难”的朋友。D、那时有多少善良的人被逼上梁山,举起了反抗的义旗。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是( )A、阴阳差错 自怨自艾 胆战心惊 豁然开朗B、深恶痛绝 迫在眉捷 心花怒放 瑟瑟发抖C、信誓旦旦 全军覆没 轻而易举 惊慌失措D、栩栩如生 伶牙俐齿 忧心忡忡 拥挤不堪4、下列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作家茨威格受邀拜访著名雕塑家罗丹,罗丹却因为忘我工作而把客人全然忘记,而茨威格要感谢这次“被遗忘” ,因为他从中领悟到“专心,是一切艺术与伟业的

3、奥妙”这样一个启示。B、 创造宣言采用了以议为主、叙议结合的方式,列举大量翔实的事例,运用富有气势的排比句,使文章激情澎湃,极富感召力,激励人们坚定创造信念。C、 寻找时传祥告诉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时传祥的精神,人们永远不会忘记。D、 学业、职业、事业告诫人们:成功是凭自己的奋斗得来的,而不是靠不劳而获侥幸获取的。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史记是一本伟大的文学名著,又是史学名著。B、 十首足矣体现了唐诗的陶冶、教化作用,作者认为只有“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才能体现出人性美,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C、 史记

4、开创了编年体写史的方法,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D、 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思想家、作家、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6、鲁迅先生以反映辛亥革命为主题的小说是( ) A、 药 、 风波 、 祝福B、 故乡 、 祝福 、 阿 Q 正传C、 药 、 风波 、 阿 Q 正传 , 。D、 故乡 、 社戏 、 一件小事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号东坡居士,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作家。 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创作于不同的年代。B、 回忆鲁迅先生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以感情的红线编织成一幅幅敢惹的画面,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C、萧红,现在作家,主要作品有生死场 呼兰河传等D、台湾作家余

5、光中的假如我有九条命以大胆的假设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内容,体现了诗人思维的广阔与活跃。8、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戏剧一般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在西方,戏剧专指话剧。B、戏剧按题材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内容分,为历史剧、现在剧;按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表演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C、戏剧是一种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D、戏剧的“三一律”原则是指戏剧创作要在实践、地点、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9 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以吾一日长乎尔”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B、不以物喜,不

6、以己悲。C、以俟君子。D、皆以美于徐公。10、人物的语言体现着人物的个性特征,下列人物的语言与性格特征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这屋如何过的一冬?待雪晴了,去城里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 D 来搬,要搬得快,搬的不快打嘴巴。 ”、 “我要跟他们斗到死”班级:.姓名:.考号: .A、随遇而安 忸怩含蓄 愚昧狭隘 勇敢坚韧B、安分善良 质朴憨厚 愚昧狭隘 乐观自信C、安分善良 忸怩含蓄 保守自私 乐观自信D、随遇而安 质朴憨厚 保守自私 勇敢坚韧1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是( )A、他扔下

7、刮刀,像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用湿布蒙住女正身像(比喻)B、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排比)C、林巧稚一生的业绩,是一颗伟岸高大的常青树,给我们的诊断书,是常青树上的一片绿叶。 (比喻)D、蚕食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反问)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她是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深刻的影响啊!B、消费者享有知悉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C、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D、没有一个人不认为红楼

8、梦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1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共有一百三十篇,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C、四书指论语 、 大学 、 中庸 、 孟子 ,五经指诗 、 礼 、 易 、 书、 春秋 。D、 李尔王 哈姆莱特 奥赛罗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1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B、而君幸于赵王。C、客有吹洞箫者。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5、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是(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

9、; 草木凋得慢,空气来的润,天地颜色显得淡, 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 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 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A、由于 所以 更 还 B、但 并且 或 只 C、因为 并且 通 还D、而 不但 和 只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3 分,15 分)列在榜首的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我想不用解说,大家都懂得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但这首语言质朴的诗歌为什么在经历了千年的传诵后,至今仍具有最强烈的感染力?要理解这一奥秘,我们就必须体会到,人生在世,广义而

10、言,无人不在羁旅之中,旅途中人固然着眼于眼前,特别是实利,却无不能不有所眷念,不能不保留一段热肠一片温情,不能见利而忘义,不能丧失良知人道,因而那“慈母”所构成的意象便超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了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外在因素,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与群体的而和谐,产生出一种向往,引发出贴实的努力。1、在横线上补上的诗句是什么?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语的含义3、羁旅:眷念:4、香港人为什么把这首诗歌列在榜首?作者在这里把人生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作?三、文言文阅读(15 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

11、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12、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 宝藏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 ,缭绕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是( )班级:.姓名:.考号: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侣鱼虾而友糜鹿D、哀吾生之须臾3、下列译句不正确的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C、逝者如斯,而未尝

13、往也 译: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译:这是自然界的无尽的宝藏。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同情曹操不遇于时B、赞颂曹操横槊赋诗C、慨叹人生无常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意。5、苏子用月和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四、作文(40 分)三字经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结合学校的一日常规管理, 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 C 2 C 3 B 4 C 5C 6 C 7 A 8 B 9 B 10 A 11 A 12 D 13 D 14 B 15B二、现代文阅读(共 15 分)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 分 )2、羁旅:长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