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中的天人合一与道艺合一思想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4463887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诗品》中的天人合一与道艺合一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二十四诗品》中的天人合一与道艺合一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二十四诗品》中的天人合一与道艺合一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二十四诗品》中的天人合一与道艺合一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二十四诗品》中的天人合一与道艺合一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四诗品》中的天人合一与道艺合一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诗品》中的天人合一与道艺合一思想(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 容 摘 要丫 5 2 3 6 6 7天人合一与道艺合一, 是中国 传统文化和文艺的根 本思想。 它们在 二十四诗品这部诗学名著中有着广大而精微的体现。 二 十四 诗品 中的 天人合一思想, 主要有两种形态, 一种是儒家的,一种是道家的。 二十四诗品中 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首先表现在 雄浑 劲健 豪放 三品对诗人人格修养的 论述中。 它们要求诗人在人格修养上效法天的 健的精神, 从而与天契合为一。 其次, 表 现在 沉著 悲慨)二品所描绘的诗歌境界中。它们表现的是人在人伦日用中爱亲人爱朋友爱天下苍生,从而成就 自己的道德,与天契合为一。 二十四诗品中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首先表现在 雄浑 冲

2、淡 疏野等 诸品 对诗人人格 修养的论述中。 它们要求诗人 在人格 修养上效法道的无为、 自 然、 虚、静的 精神, 从而与道冥合为一。 其次, 表 现在 旷 达 绮丽 纤 稚 等诸多品目 所描绘的 诗歌诗境中。 它们表现的是人在大自 然与自 然山 水相亲相融,从而达到无为、自 然、虚、静的人生境界,与道冥合为一。 二十四 诗品 中的道艺合一思想, 主要有四 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主要表现在 委曲 实境 形容三品中,即认为道与艺之间确有相似相通之处, 二者可以互相发明、互相喻证。第二个方面,主要表现在 雄浑 冲淡 超诣 飘逸 劲健 豪放 流动七品中,即认为道的精神 ( 或是儒家的健, 或是道家

3、的 虚, 或是儒道共同的流动) 要通由 诗人贯注到 诗歌的 境界 和风格中, 诗歌的 境界和风格要体现道的精神. 第三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 悲 慨 沉著 旷达 等诸多品目 中,即 诗歌在内 容上通过人与人的关爱和人与 自 然的亲和的描写, 表现出儒家的仁爱精神和道家的自由精神, 从而在根源处与道契合。第四个方面,主要表现在 自然一品,即认为诗歌创作要进入道的自然而 自由的境界。前言众所周知,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名著。 二十四诗品虽然包含了众多的美学原理和诗学原则, 但它有一以贯之的根本思想, 这就是天人合一与道艺合一。天人合一与道艺合一的思想,是 二十四诗品的灵魂所在。 能否很好地抓住

4、这个灵魂, 对此作出比较全面和明晰地把握,直接关系到对 二十四 诗品 全书的理解。 现在虽有不少学者注意到 二十四诗品中的天 人合一 与道艺合一思想,并且对之作了比 较好的分析,但也还存在着一些有失偏颇、有失含混的地方。比如,在探讨 二十四诗品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时,大多从诗歌理论本身出发,只注意 二十四诗品 在讨论诗人主体修养时表现出的天人合一思想, 对它描绘诗歌境界时隐 约表现的 天人合一思想则关注不够. 另外, 这些 探讨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 二 十四诗品中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 一面, 或是弃之不 顾, 或是强行划入道家的范畴。这些都是比较片面的。又比如,在探讨 二十四诗品中的道艺合一思想时,

5、 大多比较概括,比较笼统。 对于道与艺是如何相合的,其间又有些什么细微的问题,并没有给予详细的论证.本文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这个问 题作了一 些新的 思考。比如本文的第二节,论述 二十四诗品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不仅梳理了 二十四诗品在讨论诗人主体修养时表现出的 天人合一思想, 还尽可能地挖掘了 它在描绘诗歌境界时隐 约表现的天人合一思想,尤 其是对其中的儒 家天人合一思想作了一点开拓的尝试。在第三节论述 二十四诗品 中的道艺合一思想时, 首先立 足于文本, 对 二十四诗品中的七个 “ 道”字作了一定的分析,然后又作了进一步的引申, 从而归 纳出 二十四诗品

6、中 道艺合一思想的四 个方面, 并对每一方面都作了 尽可能详细的论证。 我想, 这些工作是 有意义的, 对更好地理解 二十四诗品是会有所帮助的。本文虽 分三节, 但重点在后两节。 第一节讨论 二十四 诗品论诗的层次问 题, 只是一个材料的 整理,目 的 是为后两节的 讨论开 辟道路, 因而讨论比较简略。最后需要一提的是, 关于 二十四诗品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晚唐的司空图,但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对这个问题,本文存而不论。 本文对 二十四诗品中天人合一与道艺思想的阐发,主要是立足于 二十四诗品自 身, 并以中国 传统哲学和美学思 想为 大的 参照 系; 或者说, 主要是从中国传统哲学和 美学思

7、想的大背景来 考察 二十四诗品自 身的问 题。至于 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到底是谁,与我们的论述关系不大。一、 二十四诗品)论诗的三个层次在 二十四诗品的研究中,前人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 二十四诗品主要论述的是诗歌风格的问题, 但又不仅仅如此, 它还论述了 其它的一些问 题,比 如诗歌的作 法。如许印芳 二十四 诗品 跋 说: “ 尝 撰 二十四 诗品 , 分题系辞,字字 创新,比物取象,目 击道存。 然品 格必成家而后定,如 雄浑 高古之类,其 目凡十有二;至若 实境 精神 之类, 乃诗家功用, 其目 亦十有二。 ” 。 本节将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 上, 对 二 十四 诗品 论诗的层次问 题作

8、进一步的探讨。 我认为 二十四 诗品 可以分为三 个层次: 一是论述诗歌的具体作法; 二是论述诗歌的 基本要求:三是论述诗歌的特殊境界和风格。1 、论述诗歌的具体作 法主要在 续密( 1 4 ) , 委曲 ( 1 7 ) , 实境( 1 8 ) , 形容 ( 2 0 ) 这四品中。 续密 委曲二品,都是在探讨诗歌的谋篇布局,即结构的问m转引自郭绍虎: 诗品集解 续诗品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年,7 3页.题。 先看 填密 。 它认为诗歌的谋篇布局要周密严谨。 起首两句 “ 是有真迹, 如不 可知” ,就 是说诗歌的谋篇布局, 确有人工安 排的痕 迹, 但因结构填密,安排细致,所以不

9、露痕迹,不为人知。最后两句 “ 犹春于绿,明月雪时”也是说诗歌的谋篇布局要细致周密,从而 “ 打成一片” ,浑然 无迹。 只有结构周密, 章法 严谨, 才能使诗歌各方面的要素结合起来, 从 而构成完整的审美意象。所以 三四句接着说 “ 意象欲出, 造化已 奇 , . 委曲 , 要求诗 歌的 谋篇 布局曲 折变化, 跌宕生姿。 “ 登彼太行, 翠 绕羊肠水理漩伏, 鹏风翱翔. ”都是很形 象生动的比 喻和说明。 诗歌结构的委 曲, 就像人在太行山的羊肠小道上旋转绕行, 就像水流回旋起伏,鹏鸟盘旋飞翔。 “ 似往已回,如幽匪藏” ,则是对委曲的一个明确说明。就是说,诗歌的谋篇布局应该回环曲折,欲露

10、还藏.曾国藩说: “ 古文之道, 布局须有千岩万壑重 峦复嶂 之观。 ”( 曾国藩日 记 ) 。 诗歌亦然。填密, 即周密严谨; 委曲, 即曲 折变化。 它 们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 对一首好诗的结构来说,二者紧密关联,缺一不可。 二 十四诗品同时提出这两种要求,可见对诗歌结构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 实境 主要探讨 诗歌的取境问 题。 该品认为诗歌创作要取 “ 实境” ,也就是诗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真实境遇,即 “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 一客听琴”之境。 获取了实境,诗人便不会苦思繁虑,出语自 然浅近直率,所谓 “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 。但实境的获取却并非易事。因 为这里的实境是相对

11、诗歌创作而言的, 并非只要是能看到能听到的都是 诗 歌创作 所需要的实境, 总要有点诗情画意, 能触发诗人的 情思 才行。 正因为实境的获取不容易, 那么就不能自 作聪明自 讨苦吃地去刻意找寻, 所谓“ 妙不自寻” , 只能等待天赐良机, 在不期然不经意中与之相遇, 所谓 “ 遇 之自 天” 。 这里强 调的是实 境获得的偶然性。 形 容 主要是探讨诗歌中形与神的问 题。 该品认为, 诗歌对事物的 描写要 “ 离形得似” 。 “ 形” , 指形貌; “ 似” , 指神似。 “ 离 形得似” 就是说 诗歌对事物的 描写, 要从外在的 形貌幕写中 超离出 去, 追寻其内 在的 精神。因此,对风云、

12、花草、海、山的描写,不能只简单地幕写其外在形貌,而。参阅罗仲鼎等编著: ( 诗品今析 ,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8 3年,1 2 4页。 0转引自吴建民: 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 年,2 6 9页。是要在风云的 变态苍茫中、 花草的 精神 焕发中、 海的波澜无定中、山 的嶙峋不齐中,描写传达其内在的精神。上面对这几品中 有关诗歌具体作法的论 述作了简 要说明。 在诗歌创作 的取境问 题上, 二十四诗品 认为 要取 “ 实境” ; 在形神问 题上, 它认为要 “ 离形得似” ;在结构问题上,它认为要 . . 缤密”和 “ 委曲” ,这些都是比较具体的创作方法。这是 二

13、十四诗品论诗的第一个层次。2 、论述诗歌的 基本要求主要在 洗炼( 7 ) , 自 然 ( 1 0 ) , 含蓄 ( 1 1 ) , 精神) ( 1 3 ) , 流动( 2 4 )这五品中。所谓诗歌的基本要求,就是说,诗歌只有符合了这些要求才能成为好 诗, 才能创 造别具一格的风格。 或者说, 不论是哪 种风格的诗歌, 都必须符合这些基本要求。因此它们不是风格,而是对所有风格的普遍要求。 洗炼认为诗歌的境界应该洗炼。 诗歌境界的 洗炼, 首先来自 诗歌文本的锤炼, 如提炼素材, 锻炼字句。 该品前六句 “ 犹矿出金, 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绪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就是说,诗歌的文本要不

14、 断锤炼, 正如铅矿炼出 金银, 把不可爱的 细磷炼成可爱的宝藏, 这样诗歌就可以 达到如空潭古镜, 一片明 净的洗炼境界。 诗歌境界的洗 炼, 又来自 诗人主体的修炼, 如保持虚静之心, 忘怀俗物。 该品后六句 “ 体素储洁, 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 载歌幽 人。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 就是说, 诗人要不断进行主观的修炼, 效法幽人, 保持 素洁的 虚静之心; 仰望星辰, 回 归 本真的纯净状态, 恍若流水即是今日 , 明月即 是前身。 该品的目 的不在于讨论诗歌的具体 作法, 即 诗歌文本的 锤炼, 而是要从文本和主体两方面 对诗歌的 境界提出 一种审 美的要求, 即洗炼。 从上面的

15、论述, 我们可以说洗炼就是明 净,不 芜杂. 它是对所有诗歌的 一个基本 要求.芜杂、 拖沓、 不洗炼的诗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诗。 所以 王济亨 先生解释该品说: “ 洗 炼美是对艺术的普遍 要求, 它是艺术的 生命所系,特别是诗。 ” 。 自然 认为诗歌的境界应该自然。 该品说“ 俱道适往, 著手成春王济亨: 司空图 ( 诗品)注译( 3 ) ,山西师范学院学报 ( 社科版) ,1 9 8 3年,第 4 期。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就是说,诗人一旦悟道,俱道适往,其创作就可 以 像天钧的 运转一样,自 然而自由, 从而创作出自 然的诗歌境界。 皋 兰课业本原解说: “ 此言 凡诗文无论平奇浓淡, 总以自 然为贵。 ” 。 罗仲鼎等先生也说: “ 自 然是司空图 对于诗美的基本要求, 是融贯于二十四诗 品中的主要诗歌理想。 “ . I D C 明显,自 然, 不是一种 特殊的风格, 而是 对所有风格的一种基本要求。 含蓄认为诗歌的境界应该含蓄。该品最后两句说 “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 乔力先生解释说: “ 赋诗为文之道虽有万途, 固不可方之于一轨,但以 少总多, 言浅意 深, 万取一收 , 总是 要求精普凝炼, 包蕴丰富, 归 之于 含蓄中的。 ” 。 可见含蓄是对所有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