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5课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63326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第5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病理学第5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病理学第5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病理学第5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病理学第5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第5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第5课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第八单元单元 泌尿泌尿系统疾病系统疾病 【大纲大纲要求要求】 1肾小球肾炎 (1)各型病理变化 (2)临床病理联系 2慢性肾盂肾炎 (1)病理变化 (2)临床病理联系 【题量预测题量预测】 12 道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1、 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的各型病理变化的各型病理变化 (1) 急性弥漫性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双肾双肾弥漫性受累,病变进展较快。肉眼观肾脏体积增大、充血,故称 大红肾大红肾。若表面和切面有多数出血点则称为蚤咬肾蚤咬肾。 表现为内皮细胞增生为主内皮细胞增生为主,系膜细胞也有增生,并有少量中性粒细胞 等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浸润。

2、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增生的细胞压迫 毛细血管使之呈缺血缺血状。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可有血栓形成毛细血 管壁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纤维素样坏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肾小球囊和肾小管 腔内可见渗出的蛋白质和红细胞,引起蛋白尿和血尿引起蛋白尿和血尿。若以渗出为主 称为渗出性肾小球肾炎渗出性肾小球肾炎,若以出血为主称为出血性肾小球肾炎出血性肾小球肾炎。 电镜下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胀,基底膜 和上皮细胞间有驼峰状或小丘状致密物质沉积,沉积物表面的上皮细 胞足突多消失,免疫荧光检查有 IgG 和 C3 沉积。 (2)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

3、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系膜区增宽,毛细血管壁无明显变化毛细血管壁无明显变化, 系膜区可见少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电镜下表现为肾小球系 膜细胞和墓质增生,系膜内有电子致密物质沉积,免疫荧光检查系膜 区可有不同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和 C3 沉积,也可呈阴性结果。若以 IgA 或 IgM 沉积为主或为唯一沉积,则分别称为 IgA 肾病或 IgM 肾病。 (3)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病变特点为弥漫性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或环状体新月体或环状体形成。新月体或环状 体由增生的肾小球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上皮细胞增生以 肾小球壁

4、层上皮细胞增生为主。增生的肾小球上皮细胞之间可见红细 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性渗出物。主要由增生的肾小球上皮细胞和 单核细胞构成的新月体称为细胞性新月体细胞性新月体,以后增生的肾小球上皮细 胞和单核细胞逐渐被纤维细胞所取代,称为纤维纤维细胞性新月体细胞性新月体,最 后变为纤维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即增生的肾小球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完 全被纤维组织所取代,导致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电镜下表现为肾小 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部分变薄,在基底灶,基底膜内或基 底膜外可见电子致密物质沉积。细胞性新月体增生的肾小球上皮细胞 间可见纤维性条索,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裂孔和缺损。免疫荧光 检查部分病例

5、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出现连续的线形线形荧光荧光,部分病例这一部分各种肾炎 都很重要,需要对 比多次记忆,每年 基本上都会考一种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出现不规则的粗颗粒状荧光粗颗粒状荧光,部分病例不出 现荧光,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病变较重病变较重,进展较快进展较快。 (4)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变特点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基底膜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系膜增生,系膜区增宽,增 生的系膜组织逐渐包围毛细血管,伸人毛细血管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 一,使毛细血管管壁增厚而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车轨状或分层状,毛细血管管腔狭窄。 部分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晚期系膜和肾小球纤维化。弥漫性膜性

6、膜性增 生性肾小球肾炎是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的重要重要原因原因。 (5)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光镜下表现不明显,或仪有轻度节段性系膜增生。电镜下呈弥漫性肾 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足突消失,未见电子致密物。免疫荧光检查为阴性。 (6)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也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各型肾小球肾炎的晚期晚期表现,大量肾小球 纤维化,呈颗粒性固缩肾颗粒性固缩肾。 (7)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膜性肾病 大白肾大白肾。光镜:GBM 弥漫性增厚,足细胞足突消失足细胞足突消失、毛细血管闭锁、 肾小球硬化、玻璃样变玻璃样变。免疫荧光:颗粒样荧光。电镜

7、:上皮下有大 量电子致密沉积物,沉积物之间的基地膜物质形成钉状突起钉状突起,与基底 膜垂直,之后突起向沉积物表面延伸,覆盖沉积物,使 GBM 变厚,其 中的沉积物逐渐被溶解。 (8)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病因 不同,病理变化多样的慢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病情缠 绵难愈,逐渐发展,有蛋白尿、血尿及不同程度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于患病 2-3 年或 2030 年后,终将出现肾功能衰竭。 病理病理:慢性肾炎的病理改变是两肾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两肾弥漫性肾小球病变。由于慢性炎症过 程,肾小球毛细血管逐渐破坏,纤维组织增生;肾小

8、球纤维化,玻璃玻璃 样变样变,形成无结构的玻璃样小团形成无结构的玻璃样小团。由于肾小球血流受阻,相应肾小管 萎缩,纤维化,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病变较轻的肾单 位发生代偿性肥大;在硬化的肾小球间有时可见肥大的肾小球,一般 可有如下几种类型: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局灶增 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由于病变逐渐 发展,最终导致肾组织严重毁坏,形成终末期固缩肾终末期固缩肾。 真题演练真题演练 【2007 年】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特点是 A.弥漫性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B.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有驼峰状或小丘状致密物质沉积。 C.弥漫性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或环状体形成

9、。 D.电镜下呈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E.是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答案】B 【2001 年】毛细血管基底膜可形成钉状突起,见于 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脂性肾病 儿童 肾病综合征最常见 原因,对皮质激素 治疗效果很好。 B.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D.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E.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C 【精析与避错】毛细血管基底膜可形成钉状突起,见于弥漫性膜性肾 小球肾炎 【2003 年】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变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血栓形成 B.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基底膜增厚 C.嗜中性粒细胞

10、漫润及肾球囊上皮细胞增生 D.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E.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 【答案】E 【精析与避错】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变是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 【2006 年】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细胞主要是 A肾小球脏层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B肾小球壁层细胞和系膜细胞 C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 D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生 E肾小球各种细胞均有较明显增生 【答案】D 【精析与避错】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由于免疫复合物和 G 沉 积于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导致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显著,沿内皮细 胞和基底膜间隙插人,使基膜呈双层或多层结构。

11、 【2004 年】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中新月体的细胞是 A.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 B.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 C.肾小球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 D.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 E.肾小球系膜细胞 【答案】B 【精析与避错】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中新月体的细胞是肾小球 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 【2004 年】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表现为 A.大红肾 B.颗粒性固缩肾 C.大白肾 D.蚤咬肾 E.大瘢痕性固缩肾 【答案】B 【精析与避错】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表现为颗粒性固缩 肾 【2002 年】肾炎时,毛细血管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见于 A.急性弥漫性增

12、生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E.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C 【精析与避错】肾炎时,毛细血管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见于弥 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001 年】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物质的病变,见于 A.纤维化肾小球 B.纤维瘢痕组织 C.高血压病时细动脉 D.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 E.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的肾小管 【答案】E 【精析与避错】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物质的病变, 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的肾小管 【2000 年】(共用备选答案) A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

13、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小题目 1) 大红肾见于 【答案】A (小题目 2) 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见于 【答案】D 2 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的临床病理联系 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可引起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肾小球细胞肿胀 和增生压迫毛细血管引起少尿。肾小球滤过减少引起水肿。肾小球滤 过减少致水钠潴留,肾小球细胞肿胀和增生压迫毛细血管引起肾组织 缺血致肾素分泌增加造成高血压。大量蛋白尿可引起低蛋白血症、明 显水肿和高脂血症,称为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形成颗粒颗粒

14、性固缩肾性固缩肾,可引起尿毒症。 3 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慢性肾盂肾炎是主要累及肾盂、肾间质、肾小管的化脓性炎症化脓性炎症 (1) 分类分类 慢性阻塞性肾盂肾炎慢性阻塞性肾盂肾炎: 下尿路阻塞使感染反复发生 返流性肾返流性肾盂肾炎盂肾炎: 多见于儿童,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返流或肾内返流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由于变形杆菌变形杆菌感染,有大量泡沫细胞,与肾癌需要鉴别病理变化 (2)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 不规则的瘢痕瘢痕,单侧或两侧单侧或两侧,病变不对称病变不对称(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弥漫性 均匀分布的瘢痕均匀分

15、布的瘢痕、双侧双侧、对称对称) 。) 。肾乳头萎缩变形,肾盂肾盏粘膜粗糙 变形。 肾间质不规则分布的纤维化和炎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萎缩,部分肾 小管扩张与甲状腺滤泡相似。后期肾小球可能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3) 临床病理联系临床病理联系 肾盂造影-不对称收缩,肾盏变形 真题演练真题演练 【2003 年】慢性肾盂肾炎是 A.肾小管和肾间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B.一种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C.一种以增生为主的炎症 D.一种以变质为主的炎症 E.肾小球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答案】A 【精析与避错】慢性肾盂肾炎是肾小管和肾间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肾小球可正常。 【2002 年】肉眼观察肾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大的不规则 瘢疤凹陷,该病变性质最可能是 A.晚期肾小球肾炎 B.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D.良性高血压病引起的萎缩肾 E.慢性肾盂肾炎 【答案】E 【精析与避错】肾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大的不规则瘢疤 凹陷,最可能是慢性肾盂肾炎 【2001 年】上行性感染的肾盂肾炎病变最轻的部位是 A.肾小管 B.肾间质 C.肾盂黏膜 D.肾乳头 这个地方今年应该 不会考,因为没有 把病因纳入到大纲 中去 E.肾小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