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和营养高级别专家小组《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3301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8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安全和营养高级别专家小组《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粮食安全和营养高级别专家小组《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粮食安全和营养高级别专家小组《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粮食安全和营养高级别专家小组《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粮食安全和营养高级别专家小组《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安全和营养高级别专家小组《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安全和营养高级别专家小组《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14 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和和营养高级别专家营养高级别专家小小组组 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 报告报告1摘要摘要 概要和建议概要和建议 实现可持续粮食安全所需的许多资源已经捉襟见肘,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气候变化将使克服这些挑战的任务更为艰巨,因为它将降低大多数现有粮食系统的生产力并损及本已易受粮食不安全影响的民众的生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在坎昆确定了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不超过 2的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各国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日渐降低。如果围绕全球气候政策的谈判失败,不能排除到本世纪末气温升高 4左右的情况发生,而这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较高排放量设想的最乐

2、观估计。虽然有人可能从中受益,但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某些区域民众的影响将大于其他区域。此外,还存在变率幅度和极端事件增加的概率,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当地还是在国际层面风险管理的意义甚至比目前还要重大。 人口增长的趋势将持续到 2050 年,随之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速度。这些变化大多将发生在当今的发展中国家,其中不少国家很可能将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其结果是对食物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迅速提高。旨在提高生物燃料在能源消费中占比的政府政策也增加了对我们共同实现可持续粮食安全能力的挑战。 当前的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GHG)的后果。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观点,20 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平均气温

3、升高大部分很可能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浓度提高所造成的。农业活动,包括森林砍伐和其他形式的土地用途转换产生的间接影响,约占到目前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变暖总潜能的三分之一,因此减少农业的直接和间接排放是加大力度减缓气候变化速度方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 高专组,2012年。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粮食安全和营养高级别专家小组的报告,2012年罗马。报告全文免费查阅,可见:www.fao.org/cfs/cfs-hlpe。 2/14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1. 粮食安全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首先体现在单个农户层面,表现为对植物和动物及 其管理系统的生物物理影响。这些影响直接改变着农村

4、的生计状况,也间接改变着 城镇地区的生计状况。国际市场能够把气候变化的效应传导至其他地方并能通过撬 动国内价格和生计的方式对局部粮食安全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2. 气候变化对植物、动物和自然系统的影响方式多种多样。气温和降雨格局的变化 可能对农业生产力产生较大影响。平均气温的效应十分重要,但也存在其他的气温 效应。总体而言,有关气候变化对作物、牲畜和鱼类病虫害的影响我们知之甚少, 但这些影响可能十分重大。在今后数十年中,气候变化将造成对许多农业和水生系 统中动物和植物的多重压力。关于这些压力将如何共同发挥作用仍有大量问题有待了解。降水失常已经对大量农村家庭的生计和生产产生了影响,预计在气候

5、变化的 背景下降水失常的问题将愈发严重。 3. 要了解特定个人、家庭或社区在粮食不安全风险方面存在差异(即便他们处于同一个地理区域)的原因,就必须采取社会脆弱性的视角。对粮食不安全的脆弱性既 来自生物物理原因也来自社会经济原因,对营养和生计也都将产生影响。原本已经 存在脆弱性状况使得贫困人口更易于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为随着气候变化的加 剧,社会、经济和农业环境状况可能变得更加严峻。 4. 贫困者和其他弱势群体很可能受到气候变化引发的粮食不安全的严重威胁。谁是 贫困者?贫困者是那些拥有资产甚少且创收潜力低的人群。他们包括农村的小规模 经营者和没有土地的人以及边缘化少数民族和土著人群。目前他们很

6、可能是生活在农村地区,其中女性和儿童占很大比例,但城市贫困的比重正在提高,而且贫困者 的城市化速度高于总人口的城市化速度。从地域角度看,绝大多数贫困者生活在两 个区域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南亚这两个区域气候变化可能表现得尤为显 著。但据称即便是在最富裕的国家也存在粮食不安全现象,而且可能存在这种情 况,即造成不平等现象加剧的发展路径会忽视边缘化群体,或引起环境的退化,从 而使今后有更多的民众易于因气候变化而陷入粮食不安全。小农和没有土地的体力 劳动者所拥有的资源有限,同时公共和私人活动对他们提供的服务也不足,因此尤 其易于受到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的影响,特别是在面对变率加大却没有同步改 善社会

7、安全网措施的情况下(参阅高专组社会保护与粮食安全报告)。干旱和 半干旱区域生活着世界 40%以上的人口,其中包括 6.5 亿以上的最贫困人口和粮食最不安全人口,这些区域的旱地农业特别易于受到气候变化和变率(尤其是旱灾) 的威胁。在世界某些区域,大量农业生产活动是在沿海低地地区进行的,而且目前 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很大。在这些区域,其中特别是在小规模岛国,气候变化的一 个重大威胁即来自盐碱化、海平面上升和泛滥增加。 5. 粮食系统的适应将要求对粮食生产、加工和消费进行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生物物理 方面的调整。这些调整对于最贫困和最弱势的区域和人口来说难度最大。再者,气候 变化模型显示对热带区域的影响

8、可能十分严重,尤其是预计热带干旱地区将进一步趋3/14 于干旱。众多最贫困国家就在这些区域,因此适应能力最差的国家可能就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因此如果希望在有关贫困和饥饿的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就 要求最不发达国家能够成功进行适应。但最终所有国家都将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 6. 关于气候发生变化的方式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在做出每个具体决 定的区域和当地层面进一步得到放大。因此应当在打造一个适应力更强的粮食系统的 更广泛背景下看待适应问题。粮食生产缺乏可持续性是对适应力的一个重大威胁, 因此应当加以解决,方式既包括改变粮食生产方式、控制对食物的需求(如反刍动 物产品,其生产在温

9、室气体排放中所占比重尤其大),也包括对各国和国际粮食系 统治理的设计进行调整。查找和扶持资源效率较高且环境外部性较低的粮食生产和 流通实践应当是一项高度优先的工作。考虑到从事粮食生产的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多 样性,提高可持续性的方案也将各异。没有哪一种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要为实施最适当和最切合具体实际的措施提供指导,就需要具备更完善和更成熟的证据基 础。粮食不安全风险最大的社区往往处于低收入国家。推行可持续发展且侧重改善 社会最贫困阶层生计的多数举措都将提高总体适应力并有助于对气候变化的适应。 7. 以社区为基础的适应战略的实例包括改进水资源管理方式,例如为更高效的灌溉系统及小规模集水、蓄水和用水

10、建造基础设施;采取保护土壤墒情、有机质和营养物的作法;使用短周期品种并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种子和粮食库等。农民和粮食生产者不能独自成功实现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他们需要得到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支持,民间社会组织在其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8. 农业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推手。从全球角度看,种植业和畜牧业占到目前排放总量的约 15%。农业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来自水稻田和牲畜的甲烷(CH4)排放;来自有机和非有机氮肥的一氧化二氮(N2O)排放;以及农业活动造成的耕地土壤有机碳丧失和放养密度增加造成的草场土壤有机碳丧失而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排放。农业还造成归于其他产业(工业、运输和能源供应等)名下的排放,通

11、过化肥、除草剂、杀虫剂的生产和运输以及通过耕作、灌溉、施肥和收获的能源消费等。土地用途的变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用地扩张所推动的,也占到温室气体排放的另 15%至 17%。如果不能为农业找到低排放的增长战略,那么未来的收入和人口增长还将大大增加农业的排放。 9. 土地用途变更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巨大2,这凸显了寻找适当的农业发展战略、减少非农土地向农业生产转化的重要性。 10. 在未来,预计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最为直接的增长将发生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增长的区域,从而导致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量的增加。因此,旨在对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进行管理的政策和计划将尤为重要。 11. 在比较各种实践和系统时,有

12、必要对直接和间接产生的所有排放都加以考虑。迫 切需要对各种耕作系统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对所有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加以考虑。 2 其他负面后果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地下和地表水保有量的变化。 4/14 12. 利用植物材料和饲料从事畜产品生产设计生物学进程以及有关的能源需求和损失,这意味着每 1 个卡路里的畜产品都需要上游生产 1 个卡路里以上的植物来源饲 料用来饲喂家畜。因此某种膳食中的畜产品比例便成为其排放量的重要推手之一。 减缓全球畜产品消费增长速度将有助于降低农业和粮食产业排放的增长速度。但许 多人的生计有赖于畜牧业,而反刍动物因其能够消化纤维素和农业残余物而具有很 重要的价值。此外,在当地

13、膳食包括有动物蛋白的发展中国家,来自畜产品(奶、 肉、蛋)的优质蛋白有助于改善营养水平。 13. 降低粮食损失和浪费也将大大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4. 过去十年用于种植生物燃料(包括乙醇和生物柴油)作物的耕地数量大幅增加。 生物燃料政策受到批评的原因包括这些政策可能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因此降低粮食安全水平)以及它们基本上不能降低、甚至还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能够证明目 前涉及第一代生物燃料的政策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证据微乎其微。高专组在将于 2013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将对生物燃料在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进行评述。 建议建议 1. 统筹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关切统筹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关切 针对气候

14、变化设计的政策和计划应该补充,而不是独立于可持续粮食安全所需的政策和计划。气候变化是粮食安全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威胁之一。旨在提高粮食系统整体适应力的各项举措极有可能也有助于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仅仅以增加气候变化适应方面的开支为目的的工作最好能够着眼于增加对可持续粮食安全的整体开支,其中尤其侧重那些需要目前采取行动(公共、私人和其他部门的行动)的来自气候变化的特有和不确定威胁。在这一方面,应当把农民放在核心位置,设计出确保社区需求的因地制宜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的知识。 1 a) 当机立断增加对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适应力的投资当机立断增加对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适应力的投资 即便是在没有气候变化威胁的情

15、况下,实现粮食安全目标也需要大量增加投资,提高生产力。这些投资也应着眼于提高粮食系统的总体适应力。 对实体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使粮食生产者与市场联系起来并向面积广大的城镇地区提供食物,这对于粮食系统的总体适应力和粮食安全十分关键。要改善运输和市场流通基础设施需要进行投资。 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很可能将提高,这将增加供应网络遭受破坏的风险,因此对货源供应多样化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粮食链中间商和零售商可能需要获得更大量储备的渠道。也应当在便利库存和降低粮食损耗方面进行投资。 1 b) 调整气候变化适应和缓解研究的重点,谋求实现一整套更为复杂的目标,并对调整气候变化适应和缓解研究的重点,谋求实现一整套更

16、为复杂的目标,并对气候变化的公共研究进行投资。气候变化的公共研究进行投资。 5/14 农业研究应当对气候适应和缓解问题进行全面统筹。尽管针对提高单产的研究对于实现更广泛的粮食安全目标不可或缺,但也需要继续和加快调整研究的重点, 谋求实现一整套更为复杂的目标,从而应对可持续粮食生产的挑战并对气候变化采 取对策。应当更加重视评定被忽视的作物、水果和蔬菜的生产力;胁迫组合效应; 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系统效率以及有效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等问题。 对缓解策略的研究应当兼顾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调整研究重点将要求从一开始就与农民和既定受益者进行有效接洽并吸纳他们 参与,开展名副其实的对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其中要考虑听取妇女和弱势群体意见 时可能存在的困难。 1 c) 推广服务的现代化推广服务的现代化 要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挑战,就迫切需要配备重焕生机的现代推广服务,这些推广服务应当建立在各种不同的资金安排模式之上,能够吸收公共、私人和民间社会各部门的参与。要确保提升生产力和适应力的技术得以应用,推广方案应当以负责做出管理决定的人为对象。21 世纪的推广服务应当与科研及私营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