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与告密有是非之分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3201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2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督与告密有是非之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监督与告密有是非之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督与告密有是非之分(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督与告密有是非之分有网友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提 问, 节假日将公务用车私自停放在小 区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中纪委法规室 回答称, 对于公车私用行为,党政机 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 中有 明确的禁止性规定。 这一问一答, 实际上涉及到了社 会监督的边界问题。 网友提问的潜台 词是, 如果看到住宅区停了公车, 留证 举报或对其曝光是否合适; 而中央纪 委的回答, 则反映出对此类监督的支 持态度。 由此可见, 虽然开车用车是私人的行为, 但涉及到公车, 这种监督是 受到法纪支持的。 从这里不难引申出 一个普遍性的道理, 也就是针对私人 行为的曝光是有条件的, 而这个条件 或者说标准就是对公共利益

2、的考量。 现在探讨公众监督与私生活的 界限, 对于现实生活很有必要, 因为 科技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两 者的边界越发模糊起来。 在家中拍的 几张 “不雅” 照片发给私密朋友, 说不 定什么时候就被捅到网上; 酒桌上说 了些 “胡话” , 第二天就被疯传成了热 点至于当事人, 很快就会因为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 轻的连累家人 抬不起头或是工作受到影响, 重的连 想死的心都有了。 老话说 “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 为” , 这些后果乍看起来都是自作自 受, 但仔细想想却不尽然。 说当事人罪有应得的, 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 “社会影响” , 但实际上, 很多被曝光 的私下言行, 并不像公车

3、私用那样伤 及公共利益, 假如没上传到公共空 间, 根本就不存在社会影响。 传播学 里讲, 媒介是信息传播不可或缺的要 素, 也就是说, 前面所说的那些社会 影响离不开两种人, 一种是将他人私 下言行公之于众的, 另一种是不假思 索就将消息扩散的。 最为可怕的是, 如果把揭露别 人私生活当作监督, 公与私的界限 就模糊不清了。 在这样的氛围之 下, 也就不再有严格意义上的私生 活了, 因为每个人每时每刻的言 行 , 都 要 考 虑 到 无 孔 不 入 的 “ 监 控” 。 而原本就趋于冷漠的人际关 系, 出于相互防备的需要将变得更 加人人自危。 如果连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做不到, 这个社

4、会 还会有什么凝聚力呢? 犹记得 平凡的世界 中有个叫 侯玉英的跛足女孩, 因为她的兴趣就 是打小报告, 或是把他人的 “私情” 公 之于众。 借孙少平之口, 路遥就把她 的这种行为归因于自卑造成的病态 心理。 看书的时候, 我们作为局外人, 通常对这个女孩的行为是反感的, 可 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 “当局者迷” 了。 所以, 应该反思一下, 究竟哪些私 人领域的行为是可以像公车私用一 样被拿到公共平台去曝光监督的; 而 在一些所谓的热点事件中, 更要理性 判断究竟谁的行为危害更大, 是被曝 光者还是曝光者? 当然, 社会名人的 “透明度” 比平常人更高一些, 即便在 一些私人场合中也不要口无

5、遮拦, 以 免引发无谓的曝光。针对私人行为的曝光是有条件的, 而这个条件或者说标准就是对公共利益的考量。 如果把揭露 别人私生活当作监督, 公与私的界限就模糊不清了。马进彪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关 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 , 其中 包括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 等内容。(4月9日新华网) 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利, 是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然而一年 又一年, 声音越来越大, 问题越来 越老, 一切却依然如故。 这次意见 再次强调要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 假的权利, 也从侧面说明, 一些地 方相关劳动保障部门还一直将 “重视” 趴在纸上, 将行动挂在嘴 上。 态度上一贯 “果敢” , 行动上

6、历来 “迟缓” 。 职工休息权, 是劳动法中明确 规定的权利, 它不能任凭用人单位 的喜怒哀乐而即兴发挥, 更不能因 为用人单位或明或暗的各种附加条 件而矮化为一种施舍。 保障职工休 息休假的权利, 要靠劳动法的支撑, 但劳动法的威信也需要在执行中得 到维护和尊重。 中央这次再次强调要切实保 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 对于一 些劳动保障部门来说应当是一种 “点醒” , 也说明保障职工休息休 假权利的这个老问题, 已经沉睡 得太久了。葛公民论坛休息权不能老是 “在睡觉”A02评论2015年4月10日星期五编辑: 吴金彪组版: 马秀霞 QILU EVENING NEWS本报地址 济南泺源大街6号邮编

7、 250014传真 (0531) 86993336 86991208报纸发行 (0531) 85196329 85196361报纸广告 (0531) 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差错投诉 96706发行投诉 (0531) 85196528邮政投递投诉 11185王昱我们似乎很难从重大事件中 吸取教训。 远则三四十年前, 近则 三四年, 曾经被纠正过的错误, 依 然在这片土地上时有发生。 本周, 这样的 “鬼打墙” 事件又出了一两 件, 比如漳州的PX工厂爆炸案。 PX问题对于中国公众来说 其实不是生词, 早在三四年前, 很 多地区的公众就拒绝接受这种项 目在附近落户,

8、并引发了一些群 体性事件。 在官方和媒体进行了 耐心细致的科普, 告诉民众只要 防范得当、 该项目不会造成污染 后, 此问题曾一度淡出公众视野。 然而谁也没想到, 这段曾被 加固和保证过的 “堤坝” , 却在本 周再次崩塌。 6日傍晚, 福建漳州 市一家PX厂发 生严重事故, 导 致3个储罐爆裂 燃烧, 附近驻军 出动防化部队 协助处理事故。 抛开对于 PX问题的熟识 不谈, 作为一家 已经有过一次 爆炸的前车之 鉴的PX 工厂, 漳州这起爆炸 案本身, 似乎就 是中国式 “鬼打 墙” 的写照。 从 事件发生后的 第一反应看, 媒 体显然对于这 个曾刺激过公 众的 “敏感点” 用语谨慎, 媒体

9、 在报道时连伤 员 “爆炸受伤” 和 “玻璃划伤” 都进行了区分, 并特意强调 “没 有造成污染” 。 然而, 如此谨慎的 用语仍没有挡住网民的疑问:“火 光冲天, 还说没污染? ” 民众有疑 问, 媒体当然要说点啥。 在活跃于中国舆论场的众多 声音中,环球时报 之所以独树 一帜, 恐怕得归功于其嗅觉灵敏, 不仅能预判出某事件发生后出现 的牢骚声, 而且还能想出煌煌之 论把这些牢骚都堵上。 此次事件 发生后, 该报立刻在第一时间推 出了其评论 漳州爆炸须严查, PX建设应挺住 , 文章在重申了 “加强监管” 、“严肃调查” 等评论 常用思路后, 别出心裁地对事件 的 “问责” 进行了 “问责”

10、 :“不断有 人在互联网上对PX项目冷嘲热 讽, 这次又有一些人借漳州事故 挑拨民意, 宣扬不在本地区接受 重化工项目的 高明 。 这种言论 夹裹在普通人的牢骚中间, 极不 负责任, 完全不顾社会发展的现 实需求及长远利益。 发表它们的 动机很多都是畸形的。 ” 相比于旗下报纸在评论中透 出的急切心情,人民日报 官方 微信号 “侠客岛” 发布的评论 两 次爆炸之后, PX依然不能因噎废 食 , 表达虽然是同一个意思, 但显然口气和缓得多, 文章选择先 说服民众, 强调了PX项目对于的 中国的重要性:“如果PX项目要 依赖进口, 那么一旦这一环节被 人垄断, 国人的穿着、 用药、 建筑 施工、

11、燃料使用, 都会面临巨大问 题。 ” 而后给政府开出了缓和矛盾 的药方:“就PX项目来说, 政府扮 演民众与企业之间的 平衡者 , 发挥桥梁作用尤为重要, 也就是 说, 政府要显得更加超脱, 协调企 业和民众的利益诉求, 而不是充 当企业的 急先锋 。 ” 其实, 几乎每次PX项目走入 公众视野时, 媒体都会带着公众 复习一遍PX项目的对于国家发 展的重要性。 然而, 当安全无法保 障时, 这个 “重要性” 究竟还有多 重要? 这恐怕是此次事件后最值 得讨论的问题。 在 这 一 点 上 , 京华时报 的 评 论 要建PX 但 必 须 管 理 好 , 是少数试 图将此问题说 清的评论:“一 旦出

12、了安全事 故, 所谓的 重 要性 , 也就在 事故伤害面前 被一票否决了。 对 于PX 项目, 不是要不要建 的问题, 而应该 是如何管理好 的问题。 建不建 的争论是一时, 而怎么管的问 题却贯穿始终, 在这个意义上 说, 对于公众的 说 服、 对于PX 项 目 的 发 展 , 管 的问题应 该放到一个更 重要的位置上。 ” 文章还冷静指出 了对于该事件眼下应当关注的重 点:“事故已经发生, 现在最需要 的就是 止损 止住人心之 损、 信任之损。 这需要的是尽快公 布事故原因、 追究事故责任、 堵塞 事故漏洞。 ” 的确, 将矛头指向事 件本身, 催促当地政府尽快给一 个说法, 似乎更应成为

13、当下的主 题。 此外,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相 比于几年前PX问题引发的舆论 场的热议, 此次漳州PX工厂爆炸 案是实打实的事件, 但激起舆论 波澜却明显小得多。 公众对于PX 问题的讨论热情, 似乎正在减退。 我们但愿, 这种讨论欲的减退, 是 因为该问题已经被充分讨论和反 思, 找到了解决之道。 我们也希 望, 漳州那座已经爆炸过两次的 工厂, 今后不会再发生事故。 对于PX的低毒与重要, 民众 已经足够了解。 但即便低毒如 PX, 反复成为问题, 引发争吵, 也 足够麻痹中国民众本就刚刚萌生 出来的信任。PX问题今又来福建漳州PX工厂的 一声爆炸, 让公众信任的 “堤坝” 再次坍塌。 伴随着 事发企业储油罐的一次 次复燃, 逐渐淡出人们视 野的PX问题在最近又成 为舆论热点, 也带给人们 更多关于科学和安全、 隐 瞒与公开的思考。葛舆论场本版投稿信箱: 评论员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