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61423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9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roceedings of the 20th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NACCL-20). 2008. Volume 2. Edited by Marjorie K.M. Chan and Hana Kang. Columbus, Ohio: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ages 813-823. 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1 沈 阳(SHEN Yang) 北京大学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句(SC)理论”和补语小句分析的基本操作程序,同时采 用小句理论

2、分析了汉语处所补语结构和各种派生结构。文章根据结构中定指 名词和不定指名词的对立建立了两种处所补语小句形式,从而分析证明了处 所补语结构的各种派生结构特别是处所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这一结论对于 重新认识和分析汉语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于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一直有不少争论,但无论哪种分析,前提似乎都还 是承认有“双宾”,即双宾结构(三元动词结构)是与无宾结构(一元动词结构)、 单宾结构(二元动词结构)并列的基础句法结构。而我们试图提出,实际上在汉语 中(甚至所有语言中)可能并不存在基础或底层的双宾结构,所有表面看到的双宾 结构,其实都是单宾结构的派生形式。我们以前曾从每个动词只可能

3、支配一个成分 和动词后只有一个宾语位置的句法理论角度(沈阳2005),以及单宾动词结构中动 词词义“吸收”和动词形式“合并”的语言事实角度(沈阳2006),论证过由两个底层 单宾结构派生一个表层双宾结构的可能性2。本文将以汉语处所义双宾结构为例, 进一步证明汉语双宾结构可能的句法构造过程。 1.“补语小句理论补语小句理论”和补语小句分析和补语小句分析 我们曾采用Hoekstra(1988/1990)和Sybesma(1999)提出的“SC(小句) 理论”来处理汉语的结果补语结构(Sybesma/沈阳2006,彭国珍2006等),因此也1本文是荷兰莱顿大学和北京大学合作项目“汉语结果补语研究”、

4、“Variation in the marking of unaccusatives in Sinitic and its consequences” 和中国教育部项目“汉语特殊动词和复杂 动 词结构研究”(01JB 740003)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该项研究得到荷兰皇家科学会 (KNAW) 、荷兰莱顿大学(LU)、荷兰国际亚洲研究院(IIAS)和中国教育部研究基金的资助, 本文写作中得到Sybesma和郑礼珊等的补充和指正,特此一并致谢。 2 把双宾结构处理为“单宾”派生结构,也不限于本文提出的方案。另外一个很著名的处理 方案就是根据 Larson (1988)建立的“VPShell(双层动词

5、结构)理论” 包括 “轻动词移 位分析”等)中关于“由底层与格结构生成表层套叠结构”的假设,把双宾(三元)结构看 作是由两层单宾(二元)结构通过句法成分的移位和合并构造的。本文暂不讨论和比较这 一方案。 沈: 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 814试图用这种理论来处理汉语的双宾结构,比如处所义双宾结构。为此先要简单说说 什么是SC理论以及如何采用SC理论对汉语结果补语结构进行分析。 汉语的结果补语结构包括及物性结构和不及物性结构两类。根据SC分析, 不及物的结果补语结构没有外部论元(external argument),而只有一个作为补语 的 内部论元(internal argument)。这个内部

6、论元就表现为一个“补语小句(Small clause)”。以(1)为例: (1)阿Q唱哭了 根据补语小句分析,(1)中主要动词“唱”表示一个开放性的动作行为,同 时“唱”这个动作行为又导致了“阿Q哭”这个终点结果。这个句子在语义上可以整体 分析为:有一个“唱”的动作事件和一个由“唱”所造成的“阿Q哭”这样一个结果事件 。而这个句子在句法上就可以分析为:主句谓语动词“唱”带有一个表示结果的补语 小句“阿Q哭”。这个结果补语小句包含有自身的主语成分“阿Q”和谓语成分“哭”, 但是没有时态(tense)。如(2a)所示(暂时不考虑其中的“了”,详另文): (2)a. 唱SC 阿Q哭 (b. 阿Q i

7、 VP 唱 SC ti 哭 ) 由于补语小句没有时态,不是完整的句子结构,因此小句中的各种未获得句 法允准的成份都需要分别移出以被“救活”。如(2b)所示:小句的主语“阿Q”,就 需要前移到句子的大主语位置以获得“格(Case)”指派;而小句的谓语“哭”,则需 要前移到主要动词V0“唱”的位置上,并最终与之合并为一个动结式复合动词(verb compound)“唱哭”。这样才生成上面(1)的句子。下面(3)是这个结构生成 过程的简化树形图(同样暂时不考虑其中的“了”): (3) VP V0 SC(小句) 唱 小句主语 “R”(小句谓语) (前移到大 阿Q 哭 主语位置) (前移到V0构成复合动

8、词) 及物的结果补语结构与不及物结果补语结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在及物性结 构中存在一个包含外部论元的短语结构层。根据Chomsky(1995),这个句法层次 可以称为“vP(小VP)”。这个层次主要作用,是为“VP(大VP)”表达的事件提供沈: 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 815一个作为“引发者”或“致使者”的外部论元。及物性结果补语结构(4a)的底层结构 如(4b)所示: (4)a. 小D唱哭了阿Q b. vP小D VP唱 SC阿Q哭 (4)中的VP层与(23)中的VP层完全相同:主要动词“唱”表示一个动作 事件,作为动词补语的小句“阿Q哭”则表明这个事件的终点结果。在(4)中主要 是多了一个

9、由vP层提供的引发“唱”这一事件的外部致使论元“小D”。这个句子在语 义上可以整体分析为:有一个由“小D”引发的“唱”的事件,而这个事件造成的结果 是“阿Q哭”。或者不严格地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D)唱歌致使阿Q哭”。 跟(3)的情况相同,由于小句没有时态,所以小句中各种未获得句法允准 的成分都需要分别移出。小句主语“阿Q”必须前移到最临近的能获得格的位置:在 (3)中这个最临近位置是句子的大主语位置,而在(4)中由于v0的存在,这个最 邻近的位置则是VP的Spec位置。而(4)中前移到句子大主语位置的成分则是在vP 的Spec位置生成并且作为事件引发者或结果致使者的外部论元“小D”。与(

10、3)相 同,(4)中小句谓语“哭”也需要先移到主要动词V0“唱”的位置上,并与之合并为 一个动结式复合动词“唱哭”,并且最终一起前移到vP的中心语v0位置上。这样才生 成上面(4a)的句子。下面(5)是这个结构生成过程的简化树形图(暂时不考虑 其中的“了”): (5) vP 小D v (前移 到大主语 v VP 位置) Spec V V0 SC(小句) (“V-to-v”) 唱 小主 小谓 (前移到 阿Q 哭 VP Spec) (前移到V0构成复合动词) “处所补语结构”(即朱德熙1982所说的“处所宾语结构”,下同)的形式其实 很像结果补语结构,甚至处所补语的意义也类似结果补语的意义,所以也

11、可以采用沈: 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 816SC理论来分析。因此似乎同样可以假设,处所补语结构的底层也是一个表示动作 的动词带一个表示终点处所的“补语小句”。由于小句没有时态,所以小句内未获得 句法允准的成分也就需要分别移出,从而构成表层的处所补语结构。比较: (6)不及物的结果、处所补语结构: a .阿Q唱哭了 (唱SC阿Q哭 阿Q 唱哭了SC ) b.阿Q跳在桌子上 (跳SC阿Q在桌子上 阿Q 跳在桌子上SC ) (7)及物的结果、处所补语结构: a.小D打死一个人 (小D打SC一个人死 小D 打死一个人SC ) b.小D放在桌子上一本书 (小D放SC一本书在桌子上 小D 放在桌子上一本

12、书SC ) 2.处所补语结构的派生结构和处所补语小句处所补语结构的派生结构和处所补语小句 上面(67)说明处所补语结构可能像结果补语结构一样,可以分析为一个 主句动词后面带有一个“补语小句”。进一步说,及物的结果补语结构和及物的处所 补语结构(7)还有一点相同:当小句的主语为定指名词(如“那个人、那本书”) 时,小句中的这个名词都必须继续前移,从而构成“把”字结构或话题结构,而一般 不能留在动词后面。比较: (8)小D唱SC那个人哭了 a1. 小D把那个人唱哭了 a2. 那个人小D唱哭了 b1.*小D唱那个人哭了 b2. ?小D唱哭了那个人 (9)小D放SC那本书在桌子上了 a1. 小D把那本

13、书放在桌子上了 a2. 那本书小D放在桌子上了 b1.*小D放那本书(在)桌子上 b2. *小D放(在)桌子上那本书 这样就可以假设,包含定指名词的及物性处所补语结构中补语小句的结构形 式似乎应该就类似结果补语小句“那个人哭”,即整个处所补语小句是“那本书在桌 子上”。而且也就可以用同样办法分析处所补语结构生成的“把”字结构和话题结构 的构造:小句主语“那本书”由于在小句内无法获得格,所以必须前移到能被句法允 准的位置:或移入VP的Spec位置,并通过在vP的中心语v0位置上插入轻动词“把”而 构成“把”字结构;或进一步前移至句首位置构成话题结构。而小句谓语动词“在”也 需要移到主要动词V0“

14、放”的位置上,并与之合并为一个复合动词“放在”(构成话题 结构时这个复合动词最终也要前移到vP的中心语v0位置上)。处所补语结构小句比 结果补语小句还多出一个宾语“桌子上”,该名词由于已经通过小句谓语动词“在”获 得格位和题元角色因而无须移出小句。这样也就可以生成(9a)即下面(11a/b) 的结构。再比较: (10)结果补语结构的底层结构:小D 唱SC1那个人哭 /小D 打SC1那杯子碎 a1. 小D把那个人i VP唱SC1 ti哭了 a2. 小D把那个人i VP唱哭了SC1 ti t b3. 那杯子i (小D) VP打SC1 ti碎了 b3. 那杯子i (小D) VP打碎了SC1 ti t

15、 沈: 补语小句和处所义双宾结构 817(11)处所补语结构的底层结构:小D 放SC1那本书在桌子上 a1. 小D把那本书i VP放SC1 ti在桌子上。 a2. 小D把那本书i VP放在SC1 ti t桌子上。 b1. 那本书i (小D) VP放SC1 ti在桌子上。 b2. 那本书i (小D) VP放在SC1 ti t桌子上 及物的结果补语结构和及物的处所补语结构还有一个共同点,即与前面说的 情况对立,当结果补语小句或处所补语小句中包含有不定指名词(如“一个人”、“ 一本书”)时,这个名词都不能移到主句动词之前进入“把”后位置或话题位置,而 须留在主句动词最终位置(即复合动词进入的v0位置)的后面(实际上是留在小句 中,详下)。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两种补语结构却有一点表现出明显不同,即结果 补语结构最终构成的还是个“单宾结构”,如“小D打死了一个人”就还是单宾结构, 而处所补语结构最终构成的却是(12b1)的“处所与格结构(连谓结构)”和(12b2 )的“处所双宾结构”了。比较: (12)a1. *小D把一本书放在桌子上 a2. *一本书小D放在桌子上 b1. 小D放了一本书(在)桌子上 b2. 小D放(在)桌子上一本书 由于有上面说的这种由小句中包含定指名词(如“这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