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培训_安全生产基础知识_试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1346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7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培训_安全生产基础知识_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培训_安全生产基础知识_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培训_安全生产基础知识_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培训_安全生产基础知识_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培训_安全生产基础知识_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培训_安全生产基础知识_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培训_安全生产基础知识_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培训(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试题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培训(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试题 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培训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 1、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 )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环境危害的条件。 A.职业病 B.受伤 C.伤病 D.重病 2、危险源划分为第( )类危险源和第( )类危险源。 A.一、二 B.二、三 C. 一、三 D. 零、一 3、安全标志分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 )四大类型。 A.提示 B.提醒 C.告知 D.警示 4、指令标志: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基本型式是( )边框。 A.长方形 B.

2、三角形 C. 正方形 D.圆形 5、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 )、机械、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使机械、环境符合人的形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特性,使人一机械一环境相互协调,以求达到人的能力与作业活动要求相适应,创造舒适、高效、安全的劳动条件的学科。 A.生物 B.人 C.动物 D.植物 6、工会( )参加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行政领导人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A.必须 B.有权 C. 应该 D.可以 7、标准按照法律效力分类分为( )和推荐性标准两类。 A.参考性标准 B.强制性标准 C .允许性标准 D.强迫性标准

3、8、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 )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一 B.二 C. 三 D.四 9、劳动合同的订立遵循:( )原则、公平原则。 A.法律 B 法规 C 立法 D 合法 10、2005 年( )月 1 日起施行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A.12 B.11 C. 10 D.9 11、工伤保险是社会( )保险,实施范围广泛,它适用于一切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是国家立法强制的社会保险制度。 A.推荐性 B.强制性 C. 标准型 D.制度性 12、工伤保险费用全由( )承担。 A.用人单位 B.个人 C. 社会 D.用人单位与个人 13、在工作时间和工

4、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视同)工伤。 A.认定 B.视同 C. 认为 D.参考 14、职工( )了解上述空间范围内可能存在危险(如易燃易爆)、有害(有毒、辐射)因素及其可能造成的伤害。 A.有权 B.可以 C. 必须 D.掌握 15、职工有保障人身安全和( )职业危害的权利。 A.避免 B.预防 C. 防止 D.防治 16、外部事件,是指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与本系统( )关联的事件。 A.无直接 B.直接 C. 间接 D.本质 17、重伤是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 )日的失能伤害。 A.100 B.105 C.110 D.115 18、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5、 人以上 30 人以下(不包括 30 人,下同)死亡,或者( )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 2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 B. 3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 C. 4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 D. 50 人以上 100人以下 19、事故是管理不佳的表现形式,而管理系统缺陷的存在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 )。 A.名誉 B.地位 C. 经济效益 D.声誉 20、事故调查内容:事故现场处理、搜集物证、( )。 A.搜集事故材料 B.搜集事故证据 C. 搜集事故证明 D.搜集事故案例 21、利用( )和( ),记录事故现场全貌,既可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又

6、可提供显示残骸和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 A.摄影、录像 B.照相、录像 C. 摄像、录像 D.临摹、摄影 22、“3E”对策指:( )、管理和教育。 A.技术 B.技艺 C. 技能 D.科技 23、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 )、控制能量释放、防止能量积聚。 A.限制行为 B.限制能量 C. 释放能量 D.抑制能量 24、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 )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 A.基础 B.重要 C. 根本 D.基本 25、安全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安全( )、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教育。 A. 本质教育 B. 措施教育 C.态度教育 D. 行为教育 26、特种作业

7、人员是指从事( )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的人员。 A. 不易 B. 时常 C.经常 D. 容易 27、三级安全教育:厂级教育、( )教育和班组教育 A.岗位 B. 工种 C.工段 D. 车间 28、“五新”作业安全教育是指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新设备。 A. 新制品 B. 新科技 C 新技能 D. 新产品 29、离岗( )年以上重新上岗的工人,必须进行相应的车间级或班组级安全教育。 A. 一 B. 半 C 两 D. 三 30、建设项目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 )、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A. 设计 B. 计划

8、C 谋划 D. 规划 31、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A. 末期 B. 现状 C 后期 D. 成果 32、按照卫生部 2002 年印发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 )类。 A. 十 B. 十五 C.二十 D. 三十 33、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 A. 棉尘病 B. 职业性哮喘 C. 金属烟热 D.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34、保证尘肺患者能得到合适的安排,享受国家政策允许的应有待遇,对其应进行( )能力鉴定,并妥善安置。 A. 生命 B. 恢复 C. 劳动 D. 生存 35、生产性毒物可经皮肤、呼吸道或( )进入

9、人体。 A. 眼睛 B. 食道 C. 呼吸器官 D. 消化道 36、对接触有害物质的人员( )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实行转岗、换岗作业。 A. 一年 B. 半年 C. 定期 D. 不定期 37、高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 )下降。 A. 渐渐 B. 不能 C. 逐渐 D. 明显 38、急性听力损伤由射击、爆炸等造成,通常是( )恢复的 A. 可以 B. 不可以 C. 不能 D. 可逆 39、听力保护的器具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置放于耳道内的( ),用于阻止声能进入;另一类是置于耳外的耳罩,限制声能通过外耳进入耳鼓、中耳和内耳。 A. 耳盖 B. 耳堵 C. 棉花 D. 耳塞 40

10、、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是确认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符合( )标准、 ( )标准, 准许生产经营单位配发和使用该劳动防护用品的凭证, 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 A. 国家、行业 B. 国家、地方 C. 行业、地方 D. 国家、专业 41、绝缘手套和绝缘鞋除按期更换外,还应做到每次使用前做绝缘性能的检查和每( )年做一次绝缘性能复测。 A. 三 B. 二 C. 一 D. 半 42、 防毒面具面罩分 ( ) 和 ( ) , 应根据不同毒气环境选用相应型号、 性能的滤毒罐 (盒) 。 A. 整体面罩、半面罩 B. 全面罩、半面罩 C. 整体面罩

11、、部分面罩 D. 半面罩、部分面罩 43、呼吸也是生命的基本体征,正常人每分钟呼吸( )次。 A. 1620 B. 1020 C. 1630 D. 1030 44、( )骨折指:骨折处皮肤完整,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 A. 开放性 B. 复合性 C. 不完全性 D. 闭合性 45、常用的搬运有( )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种。 A. 徒手 B. 支架 C. 机动车 D. 非机动车 46、一氧化碳是一种( )( )、无刺激的气体,是煤、天然气等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一种化学毒物。 A. 无色、无臭 B. 无色、有味 C. 有色、无味 D. 有色、有味 47、常用的天然气含甲烷( )以上,常因火灾、事故中漏气

12、、爆炸而中毒。 A. 90% B. 95% C. 85% D. 80% 48、硫化氢为无色,具有臭鸡蛋味,属( )级毒物,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A. 二 B. 三 C. 四 D.五 49、( )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 县级 B. 市级 C. 区级 D.省级 50、( )机制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 公共动员 B. 公众动员 C. 个体动员 D.群众动员 二、判断题 1、 安全是绝对的。( ) 2、所谓安全,就是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也就是发生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或

13、财物损失的危险没有超过一定的限度。( ) 3、第二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如生产、储存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或场所等。( ) 4、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的意思。( ) 5、警告标志: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基本型式是四边形边框。( ) 6、“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别人不被伤害”。( ) 7、“三同时”即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8、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和单行法律,分别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

14、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 9、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恶劣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 10、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11、市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 12、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5、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可以上岗作业。( ) 13、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 14、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 15、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 16、 事故发生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2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16、的有关部门报告。( ) 17、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与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 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 ) 18、安全生产工作的任务,就是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组织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达到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和减少伤亡事故、职业危害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 19、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职工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职工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 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 实行同工异酬。( ) 20、劳动合同文本只可由用人单位保存一份。( ) 21、协商一致就是用人单位和职工要对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 22、企业和职工必须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 23、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部分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统称职工)缴纳工伤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