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的家庭教育_访陈鹤琴的女儿陈秀云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60848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_访陈鹤琴的女儿陈秀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_访陈鹤琴的女儿陈秀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_访陈鹤琴的女儿陈秀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_访陈鹤琴的女儿陈秀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_访陈鹤琴的女儿陈秀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_访陈鹤琴的女儿陈秀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鹤琴的家庭教育_访陈鹤琴的女儿陈秀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2002.7孩子,尽量给孩子以和风细雨式的指点,而不是粗暴的指责和唠叨,让孩子在遭遇挫折时乐于向母亲求助。母亲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父母的文化素质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条件。我们所说的文化素质,并不单纯指文化程度,两者有关系,但不是等同的。文化素质指人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它体现在运用智力的教育过程中。在每个家庭里,文化程度不可能一样,有的受过高等教育,有的是文盲,但不能说文盲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没有是相对的。母亲的文化素质对子女的智力活动还能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一般可直接启蒙智力和辅导文化学习 ; 比较重要的是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更重要的是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端正子女的学习态度;最重要的是在家庭里造

2、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勤奋好学的气氛。记得刚刚恢复高考的头三年里,报上登载过这样一则消息,说的是湖南某山区一农民家里,连续三年五个子女分别考上了北京及本省的重点大学。这其中子女的努力、老师的教育固然重要,但作为文盲的父母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慈祥的父亲,省下烟叶钱为孩子买灯油,支持孩子的学习;慈爱的母亲,每晚手持针线活陪伴苦读的孩子到深夜, 只要有一个孩子在读书,自己绝不先入睡。这充分说明了这位伟大母亲的执着与高尚、明理与修养。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母亲如果不注意积累和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就会落后于社会前进的步伐,就会影响一代人的成长。母亲必须学会学习,而不是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子女身

3、上。(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责任编辑/ 弓立新陈鹤琴(1 8 9 2 1 9 8 2 )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 儿童教育专家。他曾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 逝世前是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和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全国政协第一届至第五届委员。陈秀云,陈鹤琴的三女儿, 五十年代曾在团中央学校部工作, 后任北京市丰盛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北京八中党支部书记等职务。离休前,她曾在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现在, 她虽然已经7 5 岁高龄, 仍然从事教育工作, 担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 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常委。 前不久,

4、 本刊记者就陈鹤琴先生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采访了陈秀云老师。教子有方 j i a o z i y o u f a n g17 2002.7自私自利可耻,服务他人为乐孙:陈老师,您好!陈鹤琴先生作为著名的教育家,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著作 儿童心理之研究 和 家庭教育等书, 一直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今天采访您, 我更想了解的是陈鹤琴先生作为一位父亲对你们子女七个的教育是怎样的。陈: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做一些研究父亲的工作,我们整理出版了他的全集,同时也想起许多小时候父亲对我们的教育。父亲最反对的是自私, 他一直教育我们要助人为乐。 父亲说做人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我父亲特别喜欢助人为乐,

5、 也要求我们这样做。他总是跟我们说, 你们有条件上学,受很好的教育, 但是你们学到陈鹤琴的家庭教育访陈鹤琴的女儿陈秀云采写/ 本刊记者 孙宏艳自私自利可耻,服务他人为乐 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 让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陈鹤琴先生塑像本刊专访 b e n k a n z h u a n f a n g的文化知识不应该是你们自己的,你们要帮助那些没有条件上学的孩子,怎么帮助呢?父亲把家里的客厅腾出来,让我们办了个“街头儿童学校” ,把街头的流浪儿都招到家里来读书。孙:当时您家里的条件很好吗?陈: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条件是很好的,当时我父亲在上海工部局任教育处处长, 收入是

6、很不错的。 所以, 虽然那时我还不到9 岁, 但已经开始教那些小孩子学文化了。 客厅里放了一个黑板, 我要站在椅子上往黑板上写字。父亲说: “你会什么就教给他们什么。 ”其实这也是陶行知先生说的“即知即传” 。孙 : 记得我曾经看到一些文章中说陈鹤琴先生特别教育你们要 “顾到他人, 想到他人” 。182002.7陈:是的,在我们刚刚懂事的时候, 父亲就这样教育我们。他自己带头去做。当我们的兄弟姐妹中有人生病了, 他就带头要我们一起来细心照顾生病的人, 比如把自己的好东西让出来, 说话要轻声, 走路、关门也要轻轻的。 这些事情特别小, 但对我们的一生都有很大影响,让我们懂得关心他人,照顾他人。不

7、仅对待自己家人如此, 父亲对待一些贫穷的人也是如此。记得有一次,我看见父亲把一个人力车夫领回家,给那个人洗脚。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是在路上遇到的那个人,虽然并不认识,但他看到他的脚被玻璃渣子割破了,就带回来给人家洗脚、上药,还送了鞋给他。这件事我到现在都历历在目。他不仅仅用行动影响着我们, 还鼓励我们同难童们交朋友。 他常常带我们去难民收容所。在父亲的安排下,我们三个姐妹来到一个受伤婴儿收容站。 当时我们三个姐妹分别是1 4 岁、 1 2 岁、 1 0 岁。 而那些婴儿全是几个月到一岁多大, 他们的四肢或身上被炸弹炸伤,有的伤口已经化了脓, 屋子里到处弥漫的是粪尿、血腥、药水的气味。 但父亲要求

8、我们帮助护理人员给婴儿喂奶、换药、洗澡、洗尿布。这些工作很脏很累, 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劳动, 我们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当我看到那些小朋友没有玩具玩的时候, 我就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一大盒小皮球送给小朋友。父亲知道以后,特别高兴。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孙:陈鹤琴先生自身是从事教育的, 他接触的学生非常多。 他对你们兄弟姐妹七个的学习是怎样看待的?陈:他更看重的是在生活中学习。 我父亲常说他有两条七子女在上海万国公墓名人墓区陈鹤琴雕像墓碑前( 1 9 9 7 . 5 ) 。 右数第三人是本文被访者陈秀云女士本刊专访 b e n k a n z h u a n f a n g19 2002.7求

9、学的路。一是“凡百事物都要知道些” ,这就是说学习的知识要 “博” 一些。“有些事物要彻底知道” ,这就是说要“精” 。 我父亲在美国留学了五年, 先后学习了英语、 德语、 法语及经济学、地质学、生物学等课程, 此外他还利用假期学习了园艺学、养鸟、养蜂等知识。 因此可以说他的知识广博而精深。他后来办学的时候,利用自己学过的园艺学布置校园,带领学生种菜、养猪、养蜂等。 第二条是 “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 。他几乎走到哪里学到哪里,木工、老农、竹匠、 民间艺人等都成了他的老师和朋友。 他从木工那里学会了选择木料、制作教具设备、设计校舍;从老农那里学会了种植水稻、 蔬菜、 培育果树; 他把民间的木

10、偶戏加以改造, 引进了幼儿园、小学;他将挑担小贩用来卖糖的转糖盘改成了益智盘, 成为识字和计数的教具。 他还常常对我们说 “工人、农民聪明得很” 。孙:我看过陈鹤琴先生的一些文章, 他的确是一直在倡导“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错过一切学习机会” 。他要求你们这么去做吗?陈:是的。 1 9 4 1 年的时候,母亲带我们到江西去居住。 当时那所新房子是父亲亲自设计的,但当我们走进去才发现,这所房子有一间墙壁没有抹泥,也没有粉刷。父亲对我的两个弟弟1 1岁的陈一飞和9 岁的陈一心说: “这是留给你们来完成的。 这是我安排给你们的第一课。 ” 随后, 他请来一位泥工师傅,并对他们俩说: “这就是你们的老

11、师, 你们要好好向老师讨教。 ” 一飞、 一心在师傅的指导下干了几天才完成了任务。后来,一飞读初中的时候,放了寒假,父亲还把1 5岁的他送到了几十里外的一个工厂去学工。 那个工厂很远,工作环境也很苦。孙:这的确是很令人钦佩的,按照当时您家里的条件,是不需要孩子那么苦的,是吧?陈:是的, 家里条件很好,但父亲却要求我们从小学会劳动,尊敬劳动人民,不要守在父母身边,不要依靠家庭。所以,我们兄弟姐妹7 个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就相继离开了家庭,或工作或求学。孙:现在的许多父母都怕孩子吃苦, 许多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 甚至所有的事情都请保姆来做。陈:当时我们家里也是有保姆和雇工的, 但是父亲从来不允许保姆替

12、我们做事情, 还要求我们特别尊重保姆和工友。让子女做到的,自己首 先要做到孙:作为一个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是否特别注意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陈:父亲总是说榜样是很重要的。 他曾经在他的书中谈到过失败的教育。那时候,我的大哥才两岁多,有一次,父亲在阳台上吐了一口痰, 被哥哥看见了, 结果也跟着学吐痰的样子。 后来, 父亲就反思说,榜样的力量太大了, 年龄小的孩子善恶观念比较薄弱, 普通知识很肤浅, 成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小孩子。他还说,父母要注意孩子所处的环境, 使他听到的、 看到的都是好的事物。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好的影响。孙:从您后来的成长看,陈鹤琴先生的哪些教育对您的影响特别大?本刊专访

13、 b e n k a n z h u a n f a n g202002.7陈:我父亲特别勤奋好学, 他每天早晨特别早就会起来读书,不仅他自己如此,还要把我们也都叫起来读书。 到现在为止, 我们家里都没有人睡懒觉的。父亲还从来不打牌、打麻将。我父亲家本来是很富裕的, 因为他的伯父特别爱赌博, 把家里的财产都输光了, 因此父亲发誓一定不赌不嫖、不吸烟不吃酒,就连他结婚的时候, 别人敬酒给他他都不喝。 我们家里没有人会打牌和麻将,我们也从来不玩这些,我们的娱乐就是看书、看电视,或者工作。孙:有些夫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态度往往不太一致, 甚至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您的父亲对你们教育很严格的,您母亲都

14、非常支持他吗?他们有没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陈:当然有。他们夫妻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从来不在我们面前暴露。 他们总是走到一边去商量。 每当他们凑在一起讨论的时候, 我们就知道他们又在商量教育我们的问题。 有的时候, 我们也会看到母亲掉眼泪,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吵架。父亲后来曾在他的书里写道: “在小孩子面前, 做父母的意见不合, 不仅使小孩子无所适从, 而且也会引起他们轻视父母之心。 ”父亲经常同我们讨论问题,谁的意见对、意见好,哪怕是对他的批评, 他都能虚心听取,然后仰面长笑,欣然接受。他写的文章和发言稿,常给我们看,征求意见。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孙:据您的回忆,当您或您的兄弟姐妹

15、做错了事情的时候, 陈鹤琴先生是怎样批评你们的?陈:父亲很少严厉地批评我们, 如果我们七个中谁做错了事情,他就会冲我们笑笑,他一笑我们就知道自己错了,马上就会去改正。 父亲从来不说打击我们、 刺伤我们积极性的话。 因此我们七个子女如今的性格都非常开朗。孙:陈先生也是非常注重儿童心理健康的, 据我的了解他在二十年代的时候就提出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陈:记得我小的时候很黑,大家笑话我。但是父亲却给我起了个名字叫 “黑美人” ,他还总是跟我说: “黑怕什么?黑才健康!” 其实父亲是在用另外一种办法保护我, 让我没有自卑感。 父亲还特别提倡多用暗示。 他曾说过: “做父母的要多用积极的暗示, 不要用消

16、极的命令” 。哥哥小时候拿着破棉絮在玩, 父亲没有不允许哥哥玩, 因为他认为这是孩子获得经验的一种方法。 所以他对哥哥说: “破棉絮很脏的,有不好的气味,我想你一定不要,你要一块干净的,你可以到房里跟妈妈要一块干净的。 ”孙:许多父母看见孩子玩脏东西,会一把夺下来,甚至要骂孩子、打孩子。陈:父亲曾经在他的书中讨论过这种现象, 他分析了几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父母直接就把脏东西夺过来换成干净的别的东西, 他说这种方法是绝对不能用的,孩子会莫名其妙, 也会怨恨父母; 第二种是,父母只说“这东西是脏的,赶快丢掉” ,孩子虽然知道脏东西不能玩, 恐怕也会不舍得丢掉,因为他没有好的东西代替;第三种是,父母对孩子说这东西是脏的、不好的,要赶快换一个干净的。 这种方法也是不大好的。 父亲认为这样孩本刊专访 b e n k a n z h u a n f a n g21 2002.7子会变成被动的,会不好意思。父亲认为要用语言来激励孩子,使他们感觉自己是主动的,是很高兴做某件事情的。孙 : 作为7 个孩子的父亲,陈鹤琴先生在你们生活道路的选择上有没有谈过自己的看法?陈:父亲对我们非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