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综合突破 to topsage v2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0528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记-综合突破 to topsage v2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笔记-综合突破 to topsage v2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笔记-综合突破 to topsage v2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笔记-综合突破 to topsage v2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笔记-综合突破 to topsage v2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笔记-综合突破 to topsage v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记-综合突破 to topsage v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会计会计 1. 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 1) 成本法至权益法(增资) P64 原投资部分与新增投资部分分开衡量: 原投资部分:a.与原投资时可辨认净资产比较:商誉/留存收益(营业外收入);照 着原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至新取得部分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相对于原投资比例,调整损益调整和其他资本公积。 (书上举了个两次投资都是正商誉的情况:账面价值=原投资+新投资+原投资至新 投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相对于原投资部分的变动) 不牵涉合并报表 2) 成本法至权益法(减资) P64 个别报表: a. 按账面结转出售部分; b. 剩余部分比较原投资时应享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商誉

2、/留存收益; c. 原投资至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变动,追溯调整。 合并报表: a. 剩余投资部分,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不具控制权,否 则合并层面不存在长期股权投资); b. 处置取得对价+剩余股权公允价值 原持股比例计算的从购买日公允价值开始 持续计算的净资产 (可辨认净资产+合并产生的商誉)计入丧失控制当期的投 资收益; c. 资本公积转出对应原计入权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原所有的持股比例)转出计入 合并报表中的投资收益。 3)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增资): 个别报表:不追溯调整。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 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将与其

3、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投资收益。 合并报表:原投资部分与原投资部分的公允价值(可能不等同购买日被投资单位可 辨认净资产)的差异,调整投资收益;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 综合收益的,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投资收益。 综合考虑商誉:原持股比例公允价值+本期对价-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2. 购买日确定: 1) 合并合同或协议已经获取了股东大会或者类似机构通过 2) 需要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已经获取了相关部门的审批 3) 购买方已经支付了购买价款的大部分,并且有能力支付剩余款项 4) 购买方已经实质上已经掌握了被购买方经营和财务政策,并且享有收

4、益承担风险 5) 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 3.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和转换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自用的厂房转化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的借 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面价值小于公允价值的,计入“其他资本公积”。待处 置时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2 4. 集团内股份支付: 1) 结算企业以其本身权益工具结算的,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除此之外作为现金 结算。 2) 接受服务企业没有结算义务(控股股东有结算义务),或者授予本企业职工的是其 本身权益工具的,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接受服务企业具有结算义务,且授予 本企业

5、职工的是企业集团内其他企业权益工具的,作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P94 母公司具有结算义务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应付职工薪酬 子公司 借:管理费用/ 贷:资本公积 3) 企业所得税上等待期内会计上计算确认的相关成本费用,不得在对应年度计算缴纳 企业所得税时扣除。在股权激励计划可行权后,上市公司方可根据该股票实际行权 时的公允价格与当年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及数量,计算确定作为当年 上市公司工资薪金支出,依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4) 个人所得税上,支付方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按工资薪金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 5) 等待期内取消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 a. 作为加速可行权处

6、理,立即确认原本应在剩余等待期内确认的金额; b. 如果需要支付款项,支付的款项作为权益的回购行为。回购支付的金额高于该 权益工具在回购日公允价值的部分,计入当期费用。 借:资本公积 管理费用(倒剂) 贷:银行存款 对于加速行权又配合现金补偿的,当期费用=提前确认的所有费用+权益回购过程 中涉及的差额; 5. 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 个别报表: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 本之和(成本法成本法/权益法权益法成本法成本法),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 持有的被 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将与其相关

7、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投资收益 P 109。 2) 合并报表: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应当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 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 收益;购买 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应 当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投资收益(区分个别报表区分个别报表)。购买方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其 在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 量产生的相关利得或损失的金额。 6. 购买少数股东权益 1) 母公司个别报表 成本法成本法(原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2) 合并报表 母公司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新增出资对

8、价)与新增投资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 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差额计入资本溢价,不足冲的,调整留 存收益。 7. 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的处理 1) 母公司个别报表:成本法成本法(出售公允对价-账面按比例结转作为投资收益) 2) 合并报表:对价公允价值-处置部分从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差额计 入资本公积,不足调整的调整留存收益。 3 8. 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的处理(详见 1-2) 1) 个别报表:成本法权益法(成本法) 2) 合并报表 9.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 1) 免税合并中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初始确认初始确认的商誉,计

9、税基础是 0,但不缺认 递延所得税负债;后续计量后续计量过程中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影响; 一般税务处理中,合并层面不会出现税会差异,也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 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被合并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可辨认净资产公 允价值+公允账面差异确认递延所得资产-公允账面差异确认递延所得负债,调减 合并层面的商誉金额;商誉不足调减的,调减合并所得税费用商誉不足调减的,调减合并所得税费用;(P320) 即:子公司价值评估增值:个别报表不影响。合并报表中,调整子公司公允价值: 子公司公允价值=评估公允价值-(评估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所得税率 (方信科技案例)会计书 P3

10、17 3) 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拟长期持有,一般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影响(预计未来不会转回);如果改变持有意图拟对外出售,应确认账面价值与 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不得确认递延所得税: a. 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b. 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4) 内部研发产生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既不影响会计利润,又不影 响应纳税所得,不缺人递延所得税影响。 10. 可转债的递延所得税问题 1)可转债分拆应考虑债务部分的计税基础和帐面价值的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通过调整权益部分的初始帐面金额来确认产生

11、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11. 非货币性互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以公允价值核算: 1) 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 2) 收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12. 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 24 号 套期工具: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 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工具; 1) 套期保值的分类: (1) 公允价值套期:未确认入账的未来确定承诺; (2) 现金流量套期: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 (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包括长期 债权; 2) 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

12、 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可运动套期会计方法: (1) 在套期开始,企业对套期关系有正式指定,并准备了正式书面文件; (2) 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且符合企业所确定的风险管理策略; a. 套期开始后,预期该套期会高度有效地抵消指定期间被套期风险引起的 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的变动; b. 该套期的实际抵消效果在 80%至 125%的范围内; (3) 对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预期交易的可能性很大; 4 (4) 套期有效性能够可靠计量,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以及套期工 具的公允价值可靠计量; (5) 企业应当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确保指定会计期间内高度有效; 3)

13、套期保值确认与计量 (1) 公允价值套期: a. 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非衍生工具的, 账面价值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b. 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和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调整被套期 项目的账面价值。 (2) 现金流量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a. 套期工具有效套期部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按孰小(套期期间 累计的利得或损失、被套期项目预期现金流量的累计变动额); b. 无效套期部分的利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c. 风险管理策略中不作为套期工具的部分,适用金融工具准则。 4) 终止确认: 公允价值套期 现金流量套期 a. 套期工具已到期、被

14、出售、合同终止 或已行使; b. 该套期不再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 条; c. 企业撤销了对套期关系的指定。 a. 套期工具已到期、被出售、合同终止或已行使; b. 该套期不再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条; c. 企业撤销了对套期关系的指定; d. 预期交易预计不会发生; 原计入资本公积部分,只有交易完成或预计不会发 生,才转入当期损益。 13. 反向购买:(除了 EPS,发行在外股数站在法律上母公司角度外,其余都站在法律上 子公司角度) 1) 合并成本:法律上子公司(购买方)的企业合并成本,是指如果以发行权益性证券 方式为获取合并报告主体的股权比例,应向法律上母公司的股东发行的权益性证券 数量与

15、其公允价值计算的结果(站在合并主体-法律上子公司角度)。 (1) 法律子公司持有法律上母公司的比例=定向增加数量/(原母公司在外发行 数量+定向增加数量)=a%; (2) 法律子公司需要发行的本身权益性证券数量=原总股数/a%-原总股数=b; (3) 合并成本=b*购买日法律上子公司股价的公允价值, (4) 法律上子公司股价公允价值可以参考法律上母公司的公允报价,除以换股 比; (5) 在合并报表中,股本反映的也是法律上子公司合并前发行在外的股数*合并 后归属新合并实体的股份数(去掉 MI)+假定法律子公司在确定该项企业 合并成本过程中新发行的权益性工具的面值。 2)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

16、1) 合并报表保留法律上子公司的股东权益各项目,抵消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各 项目; (2) 法律上子公司资产、负债以账面价值确认和计量; (3) 法律上母公司有关可辨认资产、负债在并入合并报表时应以其在购买日确 定的公允价值进行合并,合并成本大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认商誉;反之 确认为合并当期损益; 5 (4) 合并报表的比较信息应当是法律上子公司的比较信息(即子公司的前期合 并财务报表); (5) 法律上子公司的有关股东在合并过程中未将其持有的股份转换为对法律上 母公司股份的,该部分股东享有的权益在合并报表中列示为少数股东权益。 金额按照法律上子公司按持股比例计算享有法律上子公司合并前净资产账 面价值的份额; (6) 合并报表中留存收益和其他权益性余额应当反映的是法律上子公司在合并 前的留存收益和其他权益(去除未选择换股的 MI); (7) 合并报表中的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