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速记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459925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33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速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速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速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速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速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速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速记(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基础 第二章 学生指导 第三章 班级管理 第四章 学科知识 第五章 教学设计 第六章 教学实施 第七章 教学评价与反思 第一章 教育基础 1.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 至 12 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 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2.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 “蒙学” )和大学( “大人之学” )两级。 3.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 4. 我国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鲜明的等级性、为统治者服务、刻板性和专制性

2、。 5. 近代小学教育的特点:目的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内容世俗化;对象普及 化;方法多样化;体系科学化。 6.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对象的特殊性;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 7. 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系统性、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 间的广延性、长期性。 8. 小学教师的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心理素养、教师的综 合能力素养。 9. 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和总务工作 管理。 10. 学校管理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11.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

3、遵循教育规律, 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 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 为有效实现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 织活动。 12. 学校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13. 学校管理原则是人们根据学校管理规律以及教育理念提出的,指导学校管理者观察和处 理学校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行为准则。 14. 学校管理原则主要有:动态性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教育性原 则、规范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15. 学校管理方法是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 段、途径和措施。 一般来说,学校的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行

4、政管理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 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16. 学校组织机构是指按照学校一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将组织成员按不同的工作性质、职 务、岗位组合起来,形成层次恰当,结构合理的有机整体。 17. 常见的学校组织机构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等。 18. 学校内部运行机制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规章制度等具有动力作用的系统,其中学校 的内部管理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 19. 学校管理体制规定学校的管理权限、机构设置及其隶属关系,是学校内部机制的核心灵 魂。 校长负责制是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 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指由校长

5、对学校工全面负责、 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党支部保证监督、 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部分有机组成的相互联 系和统一的管理制度,包含学校党、政、群三方面的地位、作用和职责权限。 20.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依据法律、法规以及主管行政部门的授权或在其办学自主权范围内 制定的学校内部管理规范的总和。 2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 22.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 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3.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4.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

6、5.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26.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7.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8.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可以把教育的功能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 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 可以把教育的功能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 划分,可以把教育的功能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29.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心理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等。 30.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 19 世纪法国的利托尔

7、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31.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 32.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33.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没有阶级性; 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 但教育内容贫乏; 手段主要是身教、 言传; 教育权利平等。 34.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专制性、刻板性、道统性、象征性、宗教性。 35. 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 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培养熟练的劳动

8、力; 内容上注入了科学知识; 方法上, 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新方法;扩大了受教育权,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组织形 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制。 36. 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 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7.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 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8.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 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 业教育朝着相

9、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 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9.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40.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41. 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课题。教育问题是推 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42.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 系。 43. 教育学的发展,根据其研究方法、理论的成熟水平,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 展阶段

10、三大阶段。 44. 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以习俗的认识为主;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 有关教育的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 45. 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 礼记中的篇目) ,从正反两 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功能、教育制度、学校管理、教育目 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46.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他主张“有教无类” ,认为教育目的是把 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他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可以总结为“博学 于文,约之以礼” ,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

11、乐、易、春秋” ;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 调“学而知之” ,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 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47. 墨翟的教育思想以“兼爱”和“非攻”为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48.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为“产婆术” ,包括 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和助产术三个部分。 49. 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 国中。 50.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 “教育遵循自然” 的原则;

12、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51.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 雄辩术原理(又称 论演说家教育 ) 。 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52. 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其大教育学 (1632)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 学科的标志;他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的思想。 53. 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 ,他倡导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54. 康德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55.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

13、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 育家,代表作有林哈德和葛笃德 、 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 ,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56. 洛克的代表作教育漫话 ,提出“白板说” ,主张绅士教育。 57. 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 (1806)的出版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他以伦理学和 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的特点,提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阶段教学”理论。 58.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 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59. 克鲁普斯卡娅

14、著有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 问题的教育家。 60. 马卡连柯著有教育诗 、 论共产主义教育 ,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 杰出贡献,其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61.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 62.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 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63.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

15、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 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64.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文 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 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65.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

16、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文 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 特 别是价值观念。 66.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 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 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 67. 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68.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 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69. 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社会本位 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个人本位教育目 的代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