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战国文献中“不”和“弗”的区别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459825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土战国文献中“不”和“弗”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出土战国文献中“不”和“弗”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出土战国文献中“不”和“弗”的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出土战国文献中“不”和“弗”的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出土战国文献中“不”和“弗”的区别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土战国文献中“不”和“弗”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土战国文献中“不”和“弗”的区别(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语文 2 0 1 4年第 3期 ( 总第 3 6 0期 ) 出土战国文献 中“ 不” 和“ 弗” 的区别 张 玉 金 提要出土战国文献中否定副词“ 不” 和“ 弗” 的根本 区别 , 在于它们的否定功能不同。当否 定范围内的谓语中心是名词、 代词、 形容词 、 不及物动词、 关系及物动词 、 被动态及物动词时, 都要用“ 不” 否定; 当谓语中心是非被动态非关系及物动词时, 则主要用“ 弗” 否定 , 有时也可 用“ 不” 否定。“ 弗” 和“ 不” 虽有区别 , 但两者互相侵入了对方的一些领地。“ 不” 和“ 弗” 的种 种差异, 都可从否定功能的不同加以解释。 关键词出土战国文献不弗区

2、别 以传世战国文献为语料来研究“ 不” 和“ 弗” 区别 的论著可以见到 , 以部分 出土战国文献 为语料来研究这个 问题的论著也可以见到。但是 , 以全部的出土战国文献为语料 、 并用新的理 论方法来研究这个 问题 的论著则见不到。因此 , 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一 以往关于“ 不” 和“ 弗” 区别的各种说法 关于古代汉语中“ 不” 和“ 弗 ” 的区别 , 过去有几种说法。 第一 , “ 不” 相 当于今天的 “ 不” , 而 “ 弗” 等于 “ 不 + 之 ” 。最早提 出这 种说法 的是 丁声树 ( 1 9 3 5 ) , 他认为“ 弗” 字略与“ 不之” 相当。之后, B

3、o o d b e r g ( 1 9 3 7 ) 提出了“ 弗” 是“ 不之” 的合音 的说法 。再后来 , G r a h a m( 1 9 5 2 ) 认为“ 勿” 是 “ 毋之” 的合音形式 , 吕叔湘 ( 1 9 5 5 ) 也同意此说 。 G r a h a m ( 1 9 5 2 ) 、 吕叔湘( 1 9 5 5 ) 都指出, “ 弗= 不+ 之” 和“ 勿= 毋+ 之” 适用于 左传 论语 孟 子 等, 对于甲骨文、 金文和 尚书 是不适用的。王力( 1 9 8 9 : 1 3 4 ) 也认为“ 弗” “ 勿” 具有副词 兼代宾语的职能, 在意义上等于“ 不之” 和“ 毋之”

4、。周守晋( 2 0 0 5 : 1 9 1 ) 认为王力的说法 比较合 理 , “ 弗” 是一个兼有指代成分 的否定副词 。魏培泉( 2 0 0 1 ) 提出了“ 拼合说” , 他 主张“ 弗” 是 由 “ 不之” 拼合而成。 对于这种说法 , 有不少学者持反对意见 , 如黄景欣 ( 1 9 5 8 ) 、 周光午 ( 1 9 5 9 ) 、 冯春田( 1 9 8 6 ) 、 何乐士 ( 1 9 9 4) 、 杜 百 胜 ( D o b s o n , 1 9 6 6 ) 、 蒲 立 本 ( P u l l e y b l a h k , 1 9 7 8 ) 、 何 莫 邪 ( H a r b

5、 s me i e r , 1 9 9 2 ) 、 高思曼 ( G a s s m a n n , 1 9 9 3 ) 、 何乐士 ( 2 0 0 4 ) 等。 本文使用的出土战国文献主要有 4 种: 一是战国金文。主要见于 殷周金文集成 ( 1 8 册) , 1 9 8 4年4 月至 1 9 9 4年 1 2月, 中华书局出版。二是战国简牍文字。主要包括曾侯 乙墓竹简、 郭店楚简、 上博楚简、 新蔡 楚简、 信阳楚简、 五里牌楚简、 仰天湖楚简、 杨家湾楚简 、 望山楚简、 九店楚简、 包山楚简、 香港中大楚简、 睡虎地 秦简、 睡虎地秦牍、 青川秦牍、 放马滩秦简、 岳山秦牍、 龙岗秦简、

6、 周家台秦简等。三是战国帛书。主要有长沙 子弹库战国楚 帛书。四是战国玉石文字。主要包括守丘石刻、 诅楚文 、 岣嵝碑、 行气玉铭、 玉璜箴铭、 秦驷玉版 铭、 峄山刻石等。应该说明的是 , 上述语料有一些已晚到秦代。 2 6 8 中国语文 我们也认为这种“ 弗= 不+ 之” 的说法难以成立, 因为在出土战国文献中可以见到“ 弗+ V + 之” ( “ V ” 代表动词 ) 这样的例子 : ( 1 )唯( 虽) 毫( 厚) 丌( 其) 命( 令) , 民弗从之俟( 矣) 。( 郭店楚简 成之闻之 ) ( 2 )人唯( 虽) 日不利, 虐( 吾) 弗 ( 信) 之矣。( 郭店楚简 缁衣, 又见于

7、 上博楚简 缁衣) 。 ( 3 )凡孳者, 求7 r ( 其) 心又( 有 ) 为( 伪) 也, 弗导( 得) 之壹( 矣) 。( 郭店楚简 一眭自命出 , 又见于 上 博楚简 性情论 ) ( 4 )能( 一) 牙( 与) 之齐 , 终身弗改之壹( 矣) 。( 郭店楚简 六德) ( 5 )尽九月, 其人弗取之, 勿鼠( 予) 。( 睡虎地秦简 秦律十八种 ) 很明显 , 如果“ 弗” 等于“ 不+ 之”, 那么就不会见到“ 弗 + V+ 之” 这种句式 。因为既然“ 弗” 等于“ 不+ 之” , 那么就不会在 “ V” 后再出现“ 之” 。在出土战国文献 中, 还可以见到很多 “ 弗 + V

8、+ 0 ” 式句 ( 其中“ 0” 代表宾语) , 这种例子也是“ 弗 = 不+ 之” 说的反证。因为既然“ 弗 ” 等于“ 不 + 之” , 那么就不会在动词后再出现宾语 。 第二, “ 不” 表示一般否定 , 而 “ 弗” 则加重否定。这是蒲立本 ( 1 9 7 8 ) 提 出来 的。他反对 “ 弗” 等于“ 不之” 的说法 , 认为他所见到的许多反面例句足以证 明这一说法基本上是错误 的。 蒲立本认为“ 弗” 应视为一个表示加重否定的虚词 , 经常 与一些表示对 比的强调配合 。蒲立本 的说法, 其实源自 何休。何休在给 公羊传 作注时, 说过“ 弗者, 不之深也” 、 “ 弗者, 不之

9、深者 也” 这样的话。黄景欣( 1 9 5 8 ) 根据何休的注, 提出“ 弗” 和“ 不” 的主要差别只是在于语气的深 浅。刘丽静( 2 0 0 6 ) 也赞同此说 , 她认为 “ 不 ” 和“ 弗 ” 的本质 区别在于否定语气轻重强弱 的不 同。 何莫邪( 1 9 9 2 ) 不同意这种看法, 他认为下一例子里的“ 弗” , 就谈不上是对否定的加强: “ 谓公叔日: 乘舟舟漏而弗塞, 则舟沉矣。 ” ( 战国策 韩策 ) 周守晋( 2 0 0 5 : 1 9 4 ) 认为, 何休 所说 的“ 弗者 , 不之深也” 并不是说“ 弗” 比“ 不” 更强调否定 , 而是意在说 明“ 弗” 究竟包

10、含了什 么 , 使它的语气更深了。他认为 , 何休的用意在于让人 明了“ 弗 V” 所隐含的东 西, 就是“ V” 应 有的宾语部分。如果周守晋说可信, 那么后人可能是误解了何休的话。 我们认为 , 在出土战国文献中“ 弗 ” 后动词一般处于句尾 。在汉语 中, 自然焦点都处于句 子末尾的位置上, 这就是所谓的尾焦原则。所以准确地说 , “ 弗 ” 所否定的多是处于 自然焦点 位置上被强调的动词 , 这就给人以否定被加强的感觉。但这并不是“ 弗” 的作用, 而是 自然焦 点的位置赋予“ 弗” 后动词 的。 第三 , “ 不” 等于现在的“ 不 ” , 而“ 弗 ” 等于“ 不使” 。这是高思曼

11、 ( 1 9 9 3 ) 提 出来 的。他把 “ 弗” 等于“ 不之” 说称为旧融合说 , 认为这个说法不可取 , 于是 提出了新 的融合说。高思曼认 为“ 弗” 是一个由否定词 “ 不” 和使动词 “ 使 ” 组织 的融合形式 , 即 “ 不 ( p i u g ) + 使 ( s l i e g ) =弗 ( p i w e t ) ” 。只有当句子的深层结构是“ 不使 0 + 动” 句式时 , “ 弗 ” 这一融合形式才会出现在 句子的表层结构 中。 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以前引例 ( 1 ) “ 虽厚其令 , 民弗从之矣 ” 为例 , 其 中的“ 之 ” 指代前 面 的“ 令” 。“ 民弗

12、从之矣” , 是说 民众不听从政令 。很 明显 , 其 中的“ 弗” 不是“ 不使” 的意思 , 民 众不能使谁听从政令。这个例子有力地证明, “ 弗” 并不是“ 不+ 使” 的意思。 第四, 从多个层面( 如语法功能、 语义功能等) 区别“ 不” 和“ 弗” 。最早进行这样尝试的是 何乐士( 1 9 9 4 ) 。她把“ 弗” 的特点概括为两点: 一是从语法功能上看, 它主要用于修饰及物动 词 , 动词宾语大多数承前省略; 二是从语 义上看 , 它 主要表示强调 , 对否定 意义 的强调 , 对所修 加l 4年第 3期 2 6 9 饰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强调。 张华( 2 0 0 3 ) 受何乐

13、士( 1 9 9 4 、 2 0 0 4 ) 的影响 , 从语法功能 、 语义功能两个方面来 区别 “ 不” 和 “ 弗” 。宁赫 、 孙琳 ( 2 0 0 4 ) 从语法功能 、 表义功能和强调用法三个 方面探 讨 了楚简 老子中 “ 不” 和“ 弗” 的区别。王亭 ( 2 0 0 7 ) 从语法功能、 语义功能 、 语用功能三个角度研究过 国语中 否定副词“ 弗” 和“ 不 ” 的区别。刘黎( 2 0 0 4 ) 则从语法 、 语义 、 语用 、 词源等四个方面比较 了先秦 汉语中“ 不” “ 弗” 的区别 。以上四项成果的观点与何乐士( 1 9 9 4 ) 比较接近 , 故不赘述。 这种

14、从多个层面 比较“ 不” 和“ 弗” 异同的做法 , 有可取之处。但是何乐士( 1 9 9 4 ) 的说法中 也有 可商榷之处 , 比如她认为“ 弗” 和“ 不 ” 具有区别主语尊卑 的作用 , 这不可信 , “ 弗” 和“ 不 ” 的主语之所以有不同, 那是 因为两者对其后的动词有不同的要求 , 动词不 同则主语亦不 同。何 乐十对“ 不” 和“ 弗” 的区别谈得还不够清晰 , 即什么时候用“ 不” , 什么时候用“ 弗 ” 。还有何乐 士没有涉及到“ 不” 和“ 弗” 的根本区别 , 是根本区别决定 了“ 不 ” 和“ 弗” 的种种表层差异。其 他学者的看法与何乐士的相似, 就不一一评论了

15、。 本文选用出土战国文献作为语料 , 不用传世文献 , 因为传世文献不太可靠 。比如今本 老 子 中有不少“ 不” 原来是“ 弗” , 这是被后人改动了的。出土文献限定在战国时代 , 即形成时代 是在战国而又从 战国墓葬中出土或没有经过流传的 , 这避免 了把不同时代的语 料混杂在一起 的毛病。因此, 我们没有使用清华藏简, 因为这批语料的形成时代应在战国之前, 比如清华藏 简( 壹) 中的各篇, 多见于 尚书 和 逸周书 , 其形成时代应在西周时代。 本文是一项具有断代性质的专题研究 。 二 出土战国文献“ 不” 和“ 弗” 频率和义项的不 同 在出土战国文献中 , “ 不 ” 和“ 弗 ”

16、 出现 的频率不 同, “ 不 ” 共 出现 2 4 0 1次 , 而 “ 弗” 共 出现 2 7 6 次, 两者相差 8 7 倍。王亭( 2 0 0 7 ) 研究 国语 中的“ 不” 和“ 弗” , 发现“ 弗” 有 9 4次, “ 不” 是 1 8 7 6次 , 两者相差近 2 O倍 。同样是战国文献 , 两者相差的倍数如此不同, 这说明 国语 中 的“ 弗” 可能也有被后人改成“ 不” 的。 从义项来看 , “ 弗” 的意思都相 当于今天的“ 不”, 表示一般否定 , “ 不” 绝大多数也是这个 意思。但除此之外 ,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 不” 还有两个义项 , 一个是表示对 已然的否定 , 意思是 “ 没”; 另一个义项是表示判断否定 , 可译为“ 不是” 。 这就是说 , 在出土战国文献中, “ 不” 有“ 不”、 “ 没” 、 “ 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