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电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459559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4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与电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儿童与电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儿童与电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儿童与电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儿童与电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与电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与电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 洲 传 媒 研 究 2005媒介实践与经营儿童与电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闫欢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人开始每天按照客厅电视的节目表来安排生活以来,国外学者关于儿童与电视的研究就拉开了序幕。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的学者们以各自的出发点进行着不同角度的研究。进入2 1 世纪,伴随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的普及与推广,人们收看到的电视节目逐年增多,儿童与电视的研究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兴趣。在中国也是如此,2 0 0 4 年可谓“儿童电视年”:从政府到传媒业界下发的规定与实施的策略是历年来少见的;学术界的声音随之此起彼伏,发表于核心期刊上的“儿童与电视”这一议题的论文比往年增多,其中不乏知名学者的驻

2、足。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不少关于儿童与电视的研究或者是基于儿童电视实践的浅层经验总结,或者是空泛的生搬硬套的理论,真正对儿童发展与电视传播实践以及国家政策指导有所助益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有必要对儿童与电视研究的历史加以梳理,在总结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找到差异,为中国的儿童与电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缘起与发展1 儿童与电视研究的三种取向( 1 ) 大众传播学取向早期的研究模式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儿童与电视研究是个并不陌生的议题,有些著名的研究在大1 2 2 众传播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 0 世纪2 0 年代,当时电视在美国尚未普及,而迅速发展的电影引起了

3、公众的关注,作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之一的佩恩基金研究,不仅使人们对2 0 年代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其后电视的早期研究方向探索电视在日益扩大的大众传播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在1 9 4 9 1 9 6 0 年,儿童与电视的研究多集中于电视使用模型、电视对儿童身体和情感的消极效果以及电视对儿童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由于早期的研究为后来的研究建立好一个固定的议事日程,所以每个时代的研究都是相似的”。早期的研究中,以施拉姆等人对北美洲电视与儿童的关系问题,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研究为代表。其研究的焦点不是对电视的效果作直接分析,而是把儿童看做电视的

4、使用者, 研究儿童对电视的使用与满足。通过1 1 项调查得出结论,儿童看电视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娱乐、获得信息以及电视的社会效用。同时,大量的调查结果大致可归结在四个方面:( 1 ) 儿童使用电视的方式和时间与年龄、智力以及社会阶层背景等因素相关,从中可以看出儿童的收看内容、预测儿童收视的节目口味以及儿童对电视的态度。( 2 ) 儿童从电视上学到的东西大多是通过偶然学习获得的。( 3 ) 社会规范、社会关系与孩子对电视的使用方式密切相关。( 4 ) 电视对儿童产生了下面的效果:生理效果、情感效果、认知效果、行为效果。尽管这项研究发现的细节似乎过于庞杂,并没有解决电视对儿童的效果问题,却为后续

5、的研究建立了理论分析的框架。儿童电视使用模型的进一步探讨2 0 世纪8 0 年代至9 0 年代,许多研究者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表现在四个方面:( 1 ) 儿童在使用电视时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如何定义儿童的主动性。一些文献分析认为,儿童对电视节目比较逆来顺受,很少批评。( 2 ) 对儿童的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社会关系等影响儿童电视接触的重要变量作了更多的研究。一项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社会阶层等变量后,儿童是否有宗教信仰与儿童的电视接触时媒介 实 践 与 经 营 ( 美 希伦A 洛厄里、梅尔文L 德弗勒著: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刘海龙等译,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6、 1 7 页。0E l l e nW a r t e l l aa n dB y r o nR e e v e s ( 1 9 8 5 ) “H i s t o r i c a lT r e n d si nR e s e a r c hO nC h i l d r e na n dt h eM e d i a ”1 9 0 0 1 9 6 0 M a s s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R e v i e - t oY e a r b o o k ,P 1 6 9 oW S h r a m m ,J L y l e & W 1 3 P a r k e r ( 1 9 6

7、 1 ) T e l e v i s i o n i n t h e L i v e jo f O u r C h i l d r e n S t a n t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E l l e nW a r t e l l a ,。C h i l d r e nA sa nA u d i e n c e ”,台湾新闻学研究第4 3 集,P P 3 9 5 4 ,2亚 洲 传 媒 研 究 2 005问、内容偏好呈显著相关。( 3 ) 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使用电视的模式作比较研究。如一项研究对美国、韩国、阿根廷以及中国内地与台湾的家庭使用电视情

8、况作了调查,指出儿童观看时间、家庭对电视的管理、电视观看与家庭传播的关系、使用教育性电视节目等方面和当地文化、经济背景有很大关系。( 4 ) 一些研究者作了收看电视与使用其他媒介的比较研究。与外国电视的普及与发展有所不同的是,直到上个世纪8 0 年代电视在中国才得以迅速普及。或许由于传播学是在这一时代早期才引入中国,传播学研究领域内关于儿童与电视的研究并不多见,但讨论的问题相当广泛,包括儿童电视内容方面的研究、儿童电视使用模式的研究、电视对儿童影响的研究等方面。近期的研究以及其他研究9 0 年代后半段至今,互联网的普及使一些研究者把目光投向新媒介的使用对儿童的影响,有些研究者作了新媒介对儿童使

9、用电视的时间、方式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研究。同时,有学者指出,实际上,按照标准的智力测量现在学龄前儿童比5 0 年前“更聪明”,这种差别可能要部分归因于电视。持同样观点的学者也认为,应该对儿童观众的立场态度、智力水平和媒介需求重新进行评估。此外,电视暴力、电视广告等对儿童影响的研究也贯穿在儿童与电视的研究中。前面提到的施拉姆所作的儿童电视研究,尽管不是一个专门针对媒介暴力的研究报告,但其中也包括一些关于媒介暴力的结论。施拉姆认为,电视并非是导致儿童侵犯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仅仅是促因。而后续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赞同电视暴力和侵犯性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关于电视广告对儿童影响的研究,是因为广告不仅贩卖产

10、品,也贩卖价值、形象、爱、性感、名流及时尚,可以说是主流价值及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以更严肃的态度看待广告,他们了解广告的教育力量,虽然个别的广告微不足道,但累积的影响则相当可观。具体的研究包括广告中的意L e s l i eJ F r a n c i s8 LH a r r yM G i b s o n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A g e S e x ,S o c i a lC l a s sa n dR e l i g i o no nT e l e v i s i o nV i e w i n gT i m ea n dP r o g r a

11、mP r e f e r e n c e sa m o n g11 1 5Y e a r sO l d s ”,J o u r n a lo f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l e v i s i o n ,V 0 1 1 9 N o 1 。1 9 9 3 ,P P 2 5 3 5 J a m e sS h a n a h a n & M i c h a e lM o r g a n ( 1 9 9 2 ) ,。A d o l e s c e n t s ,F a m i l i e sa n dT e l e v i s i o ni nF i v eC o u n t

12、r i e s :l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C r o s s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J o u r n a lo f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l e v i s i o n ,V 0 1 1 8 N o 1 P P 3 5 5 3 o 美 约书亚梅罗维茨著: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F i n a lR e p o r to nt h eS e c o n dW o r l dS u m m i t

13、o nT e l e v i s i o n ,o rC h i l d r e n ,1 9 9 8 ,P P 7 1 8 6 K i l b o u r n e ,J ( 1 9 9 3 ) “K i l l i n gu sS o f t l y :G e n d e rR o l e si nA d v e r t i s i n g ”A d o l e s c e n tM e d i c i n e S t a t eo ,A r t1 2 4R e v i e w s ,4 ( 3 ) ,P P 6 3 5 6 4 9 识形态研究、广告中物化的价值观研究、儿童广告中的性别与暴力

14、问题研究、酒类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等方面。( 2 ) 心理学取向早期研究带有行为主义色彩,强调电视对儿童的即时影响。因电视对儿童的认知、学习行为以及社会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心理学家对儿童与电视的研究与发端于上个世纪5 0 年代的大众传播学领域的研究基本是同步的。相关研究无论在质与量上都相当广泛而深入,因其牵涉层面多而复杂,迄今仍是热门而尚无定论的课题。q )早期有关的研究( 如C o r t e e n & W i l l i a m s ,1 9 8 6 ;B a n d u r a ,1 9 6 3 ;W i n n ,1 9 7 7 ) 偏重于调查电视对儿童社会行为及学业成就的影响。这

15、些研究表明,电视对儿童的学习和社会性行为的影响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考虑到电视对儿童发展的潜在影响而精心制作的电视节目,对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和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探讨儿童与电视的研究受到重视在其后的研究中,心理学的研究者逐渐摒弃了行为主义的观点,而趋向采纳一种建构主义( 或认知) 的观点,也就是从研究刺激与反应,逐渐转变为研究儿童如何理解、诠释并评价他们所观赏与阅读的对象。儿童在此不被看成媒体资讯的被动接受者,而被视为主动对意义进行处理的人。这些学者认为,在理解媒体的过程中,儿童会使用所谓的心理图式或脚本,也就是他们根据自己过去对于媒体与世界的经验,建立起来几组计划与预期

16、。从这个观点来看,媒体文本的意义并非单纯地被传送给观众阅听人,反而是由后者所建构。这方面的研究趋于揭示儿童收看电视的认知机制及其发展特点( L o r c h e ta l ,1 9 7 9 ,A n d e r s o n e ta l ,1 9 7 6 ,1 9 8 1 ;W r i g h t e ta l ,1 9 8 4 ;C o l l i n s e ta l ,1 9 8 2 ) ,大多数研究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的,其中儿童对电视信息的注意和理解成为研究的中心内容,同时也有对电视的形式结构所作的分析。比如,有的研究者考察了儿童与其同伴一起观看电视时的注意模式,并得出结论,儿童的电视注意是儿童、节目和观看情景三方面一起作用的结果。 媒 介 实 践 与 经 营 吴知贤:儿童与电视,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 9 9 8 年版,第1 2 页。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的现状与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