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和实践述评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58472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和实践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和实践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和实践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和实践述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和实践述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和实践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和实践述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TA 综述与述评 储节旺,方千平(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和实践述评3摘 要: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评析了知识共享的内涵、类型、过程、模式、实践。对知识共享内涵的认识有信息技术、沟通、组织学习、市场、系统等角度;对知识共享的类型的认识有共享的主体、共享的知识类型等角度;对知识共享的过程的认识有交流、知识主体等角度;知识共享的模式包括SECI模式、行动 结果的模式、基于信息传递的模式、正式和非正式的模式。对知识共享的实践主要总结了一些著名公司的做法和成绩。关键词: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知识共享模式;理论研究Abstract: Knowled

2、ge sharing is the important link i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chain.This paper reviewsthe meaning, type, process, model and practice of knowledge sharing . Themeaningof knowledge sharing is summa2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T,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 learning, market and system.The type of kn

3、owl2edge sharing is summa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main body and the type of knowledge sharing . The processof knowledge sharing is summa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main body of knowledge. The2model of knowledge sharing is summa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CI, ac

4、tion - result, infor mation - based deliv2ery and formal and infor mal type.The practice of knowledge sharing is summarized in some famous corporationsmethod ofwork and their achievements .Keywords: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 of knowledge sharing; theoretical study3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5、 “ 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发展与学科体系构建研究 ”(项目编号:06CTQ009)及安徽大学人才建设计划项目 “ 企业应对危机的知识管理问题研究 ”研究成果之一。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知识,实现知识的价值,其前提与基础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其核心是知识的交流与学习,其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吸收与创造,从而最终达到充分利用知识获得效益、获得先机、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前提是知识的存在,包括知识的质与量。而如何拥有足够质与量的知识在于知识的积累与共享,因为个体的经验、知识和智慧都是相对有限的,而一个组织团体的知识是相对无限的,如何使一个组织的所有成员交流共享知识是知识管理达到

6、最佳状态的关键。知识共享是发挥知识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点,是知识管理的优势所在。因此,知识共享的理论研究和实施运营都显得十分必要。保罗 S 迈耶斯于1997年详细介绍了适合于知识共享的组织系统的设计方案1。自此以后,专家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对知识共享展开研究,研究领域从企业不断扩大到政府、教育等社会组织。有关知识共享的研究逐渐成为知识管理的重点。从笔者掌握的知识共享研究的相关文献来看,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知识共享的定义类型、过程、模式等方面。1 知识共享的定义由于知识内涵的开放性和知识分类的复杂性,专家学者们对知识共享的内涵理解也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但他们还是从不同的视

7、角对知识共享的内涵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111 观点简述1)信息技术角度。Newell及Musen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理解知识共享,认为必须厘清知识库中符号和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知识库本身并不足以用来捕捉知识,而是赋予知识库意义的解释过程。因此,对知识共享而言必须包括理性判断与推理机制,才能赋予知识库生命2。2)信息沟通角度。Hendriks和Botkin等人认为知识共享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的过程。3)组织学习角度。Senge认为,知识共享不仅仅是一方将信息传给另一方,还包含愿意帮助另一方了解信息的内涵并从中学习,进而转化为另一方的信息内容,并发展507 情报理论与实践 综述与述评

8、ITA个体的行动能力。Nancy认为共享就是使人 “ 知晓 ”,将知识分给他人,与对方共有这种知识,它的极致是整个组织都会 “ 知晓 ”此知识3。4)市场角度。从市场的视角来定义知识共享,有专家认为知识共享过程是企业内部的知识参与知识市场的过程,正如其他商品与服务,知识市场也有买方、卖方,市场的参与者都相信可以自此获得好处4。5)系统角度。Zhuge、Nabuco等学者利用系统思想来研究知识共享,认为知识共享是一个整体活动,是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的5。我国也有学者从系统的层面研究知识共享,如单雪韩认为知识共享过程是知识拥有者的知识外化行为和知识获取者的知识内化行为6。也有学者从知识互动的角度来

9、界定知识共享,这一观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Nonaka 知识越隐含,越不容易表达,其共享对交流媒介的要求就越高,越不容易共享。显性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的交流媒介就可以实现共享,如:电子邮件、电子论坛、数据库/知识库、各种文档等;隐性知识的共享则对交流媒介的 “ 丰富性 ”要求较高,比如:面对面的交流是 “ 丰富性 ”最高的一种交流方式。因此,企业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知识共享方式,以达到理想效果。根据企业内的团队所要完成任务的性质、背景和共享知识类型的不同而导致的知识转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知识共享分为:知识的连续转移(Serial Transfer)、近转移(Near Transfer )、远

10、转移( Far Transfer )、战 略 转 移(Strategic Transfer)和专家转移(Expert Transfer )26。根据共享知识的来源不同,分为组织外部知识共享和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组织外部知识主要是指与组织环境、供应商、销售商以及竞争对手等相关的知识27。这些外部知识往往不能给组织带来核心竞争优势,因为一个组织可获得的外部知识,其竞争对手往往也可以获得。内部知识主要是指组织内部制度环境、工作流程、员工个人经验、产品信息以及记录信息知识等。一个组织的内部知识,尤其是关键性的内部知识往往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也是能给组织带来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213 简析对知识共享类型

11、的研究是比较成熟的。知识共享的主体不外乎个人、部门(或团队)和组织,知识共享是一种双方行为,提供者和接收者都必须存在,否则知识共享就是空话。知识共享还可以从提供的知识类型来研究,这就回归到知识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的知识类型,而这个问题的研究历史非常悠久,不论是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不过知识共享的类型显然仅限于这两个方面是不足的。比如比较缺乏从知识共享的行为模式、心理模式、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也是知识共享研究以后应该关注的问题。3 知识共享的过程研究311 观点简述知识共享就是如何使知识在员工个人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王方华等在 知识管理论 一书中把知

12、识共享的过程概括为5CS,即:一个人知识创造( Individual Create )、知识的阐明(Clarify )、知识的交流(Communicate )、知识的理解(Comprehend)和知识的创新(Organizational Create )28。这种观点把知识共享的过程过于扩大,其实将上述5个环节理解为知识管理的过程,更为合理。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只有知识的阐明、知识的交流和知识的理解才是知识共享的环节,其要义就是个人/组织的隐性/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根据知识外显程度的不同,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两种29。此外,根据知识所有者的不同,

13、还可以把知识分为个体知识和组织知识。知识由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由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要经过诸多环节。312 简析对于知识共享的过程,多数学者的观点都能找到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隆所提出的SECI模型的影子。这固然反映了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隆观点的合理性,但是知识共享的过程并不是如此简单。实际上一些学者如王方华等也对这个问题进行更多的探索,这些研究将极大丰富知识共享过程的研究。4 知识共享的模式研究411 关于知识共享模式的分类知识共享的模式有很多,有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李鹏燕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分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产权管理3种模式。南方等从两个维度对企业核

14、心业务进行考察,将企业的知识管理区分为4种模式,分别称为事务模式、集成模式、协作模式和专家模式。李顺才等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由核心技术、组织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等构成的知识体系。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即是知识转化过程,转化的每一环节又创新和积累了知识,进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企业核心能力。因此,要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交流、积累、应用和创新,以知识流为导向来构建企业组织707 情报理论与实践 综述与述评 ITA结构。张苏通过实例(昂德森咨询公司以及拜恩(Ba2sin)、波士顿(Boston)、麦肯锡咨询公司)分析了美国的知识管理模式。张福学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模式分为编码化战略与个人

15、化战略两种模式。张弦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运行模式分为职能知识管理与项目知识管理两种模式。412 基本观点笔者在梳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当前知识共享的研究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1)基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模型。日本著名的知识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提出了知识共享的SECI模型,他认为,知识共享包括4种模式30:So2cialization,指潜移默化(或社会化) ,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新的隐性知识的形式。传统的师传徒受就是隐性知识共享的典型形式;Externalization,指通过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谈话等方法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Combination,指个人拥有

16、的零散的显性知识汇总组合起来成为对组织有价值的显性知识;Inter2nalization,指成员将显性知识转化为新的隐性知识的内部升华的形式。2)基于行动 结果联系的知识共享模式。南希 M狄克逊在 共有知识 企业知识共享的方法与案例 一文中,在创造和利用共有知识(Common Knowledge)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行动 结果联系的知识创造与共享模式3。这种模式存在3个基本过程: 基于行动 结果联系的内部知识创造过程。 基于行动 结果联系的内部知识共享过程。 外部知识的获取和吸收过程。3)基于信息传递的知识共享模式。王开明等在 论知识的转移和扩散 一文中提出了基于信息发送的知识共享模式。他们认为,知识共享类似于信息发送,一般包括知识的发送和知识的接受两个基本过程,这两个过程由不同的主体 发送者和接受者分别完成,并通过中介媒体连接起来31。王开明等认为,当知识的发送者和接受者愿意共享某项知识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