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58136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1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316 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执行院(系):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2011 年入学适用 四 年制本科生 一、 类别或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 二、 包含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三、 专业设置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建造和研究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建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四、 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目标: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受到较强工程实践和研究能力训练,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

2、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建造、研究、检验、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素养及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一门外国语的应用能力,通过学校组织的语言等级考试;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计算机能力一级和二级考试; 4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设计、计算、分析、实验和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及组织管理能力; 7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8具备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9必须达到本培养计划

3、规定的总学分和各类学分要求。 五、 主干学科 1.数学 2.力学 3.船舶与海洋工程 六、 课程体系及课程修读要求 主干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数学和物理) ;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画法几何与制图、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础力学实验、电工技术、电工学实验和机械设计基础等) ;专业课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制图、流体力学、浮体静力学、流体力学实验、现代造船技术、结构力学、船舶阻力与推进、船舶操纵与摇摆、海洋工程环境学、船体振动、船模性能实验、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结构有限元分析和船舶设计原理等) 。 课程修读按知识层次的递进关系,分学期进行顺序修读。选择本专业作为主修专业的学生,需完成自然科学基础

4、、工程技术基础等类别相关或相近课程,对于课程名称、内容、学时和学分等不完全相同的课程,需要经专业负责人确认后,方可认定。对于有先修课程要求的课程,学生需完成先修课程并获得学分后,方可选修该课程,对于跨跃式选课、自修选课和免修课程等特殊情况,也须经专业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可修读下一层次的课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317 七、 所含专业方向及特色 海洋江湖总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71,广阔的海洋和其中蕴藏的海洋资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无比巨大的空间,也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广阔舞台。在国家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战略和发展海洋经济战略的背景下, 本专业紧密地与国家船舶建造和

5、海洋工程建设相结合, 努力培养优秀人才。 八、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九、 学分学时汇总表 必 修 选 修 合 计 课 程 属 性 课 程 类 别 课内学分 学 时 课内学分 学 时 学 分 比例% 学 时 思想政治理论类 10.5 168H 军事体育类 7.5 96H+3W 计算机基础类 2.0 36H 3.0 56H 外语类 12.0 192H 导论类 2.0 32H 通 识 课 程 综合素质类 8.0 128H 45 25.7% 708H+3W 人文社科类 自然科学类 25.5 424H 工程技术类 23.0 320H+4W 经济管理类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艺术设计类 48.5

6、27.7% 744H+4W 专业课程 (含课程设 计、 实习或实践、 毕 业设计或论文等) 52.5 464H+24W 专 业 课 程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20.0 320H 72.5 41.4% 784H+24W 个 性 课 程 5.0 80H 5 2.9% 80H 第 二 课 堂 4.0 4W 4 2.3% 4W 合 计 135.0 1732H+31W 40.0 584H+4W 175.0 100% 2316H+35W (注:H学时;W周)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318 十、 课程体系 (一) 通识教育课程(共计 45 学分,其中必修 34 学分,选修 11 学分) 课 内 学 时 实 践 环

7、 节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课程 属性 课内 学分 授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课外 学分 课外 学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2.5 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1.5 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2.5 4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必修 4.0 64 思政类 形势与政策 必修 军事理论 必修 0.5 8 军训 必修 3.0 3 周 军体类 体育 必修 4.0 16 72 外语类 外语 必修 12.0 192 大学计算机基础 必修 2.0 24 12 C 语言程序设计 选修 3.0 32 24 计算机类 任选一门 VB 语言程序设计 选修 3.0 32

8、 24 导论类 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 必修 2.0 32 综合素质类 综合素质类 选修 8.0 128 (二) 学科基础课程(共计必修 48.5 学分) 课 内 学 时 实 践 环 节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课程 属性 课内 学分 授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课外 学分 课外 学时 高等数学 A 必修 11 176 8 线性代数 A 必修 3 48 8 概率与统计 A 必修 3 48 8 大学物理 必修 6.5 104 自然科学类 大学物理实验 必修 2 48 画法几何与制图C 必修 4 64 理论力学B 必修 4 64 材料力学B 必修 4 64 基础力学实验 必修 1 24 电工技术B

9、 必修 2 32 电工学实验B(一) 必修 0.5 12 机械设计基础B 必修 3.5 48 1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B 必修 2 2 周 工程技术类 工程训练 B 必修 2 2 周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319 (三) 专业课程(52.5 学分) 课 内 学 时 实 践 环 节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课程 属性 课内 学分 授课 实 验 上 机 实 践 设 计 课外 学分 课外 学时 船舶与海洋工程制图 必修 3 32 24 浮体静力学(一) 必修 2 32 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一) 必修 3 48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一) 必修 3 48 船舶阻力与推进 必修 3.5 56

10、船舶操纵与摇摆 必修 2 32 海洋工程环境学 必修 2 32 现代造船技术(一) 必修 2 32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有限元分析 必修 2 32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 必修 2 32 专业基础 课程 船舶设计原理 必修 2.5 40 流体力学实验 必修 0.5 12 船模性能实验 必修 1 8 12 浮体静力学(一)课程设计 必修 1 1 周 船舶阻力与推进课程设计 必修 1 1 周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必修 1 1 周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必修 2 2 周 认识实习 必修 2 2 周 毕业实习 必修 2 2 周 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 必修 15 15 周 (四) 专业方向课程(至少选修

11、 20 学分) 课 内 学 时 实 践 环 节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课程 属性 课内 学分 授课 实 验 上 机 实 践 设 计 课外 学分 课外 学时 船舶设备 选修 2 32 船舶动力装置 选修 2 32 船舶电气与通导 选修 2 32 船舶与海洋工程法规 选修 1.5 24 浮体静力学(二) 选修 2 32 现代造船技术(二) 选修 2 32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焊接 选修 2 32 焊接与水火成型实验 选修 1 8 12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 CAM 选修 2.5 32 12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 CAD 选修 2 20 12 技术经济与船型论证 选修 2 32 海洋平台设计原理 选修 2

12、32 SHIP KNOWLEDGE 选修 2 32 海洋结构物腐蚀防护 选修 2 32 专业方向 选修课 船舶与海洋工程基本设计应用软件 选修 2 8 24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320 课 内 学 时 实 践 环 节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课程 属性 课内 学分 授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课外 学分 课外 学时 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二) 选修 2 32 船舶性能分析优化方法 选修 2.5 32 12 海洋工程环境学课程设计 选修 1 1 周 船舶操纵与摇摆课程设计 选修 1 1 周 海洋结构物动力学 选修 2 32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二) 选修 2 32 结构环境损伤基础 选

13、修 2 32 船体振动 选修 2.5 40 结构振动实验 选修 1 8 12 海洋工程钢结构 选修 2 32 船舶噪声学基础 选修 2 32 专业方向 选修课 水声学基础 选修 2 32 (五) 个性课程(5 学分) 课 内 学 时 实 践 环 节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课程 属性 课内 学分 授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课外 学分 课外 学时 自主选修课程 选修 个性课程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选修 3 注:个性课程要求 5 学分。学生可根据个人发展计划、自身发展需要和学习兴趣,有目的地自主选修本专业个性课程及全校所有的公共个性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大类课程或通识课程,建议学生跨专业修读其

14、它专业的课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列为个性课程,学生可自愿参加,通过后给 3 学分。 (六) 第二课堂(4 学分) 课 内 学 时 实 践 环 节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课程 属性 课内 学分 授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课外 学分 课外 学时 劳动 必修 1 周 1 健康教育 必修 0.5 8 第二课堂 讲座 选修 1.0 注:第二课堂要求 4 学分。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讲座、社团活动获得学分。讲座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现代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技术讲座等,8 次讲座记 1 学分,4-1 学期统计成绩;社会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社区工作或社会服务活动,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两组学习、社团活动,代表学校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等。劳动作为第二课堂的必修环节之一,要求学生必修,但不计入学分。具体内容可参照学校关于第二课堂管理办法。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321 十一、 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 船舶与海洋工 程制图 认识实习 综合素质类 (建议 2 学分)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 形势与政策 体育(四) 大学英语(四) 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