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比布置更重要的是什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58000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7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文化比布置更重要的是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级文化比布置更重要的是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文化比布置更重要的是什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长周刊 管理实务主编:时晓玲编辑:马思援设计:聂磊校对:刘梦电话:01082296648? 邮箱:2014 年 10 月 30 日星期四07图说校园班级是学生 发展的根据地, 教室是学生朝夕 相处的场所。 通 过班级文化的建 设, 把外观的视 觉文化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真正 让班级成为学生 生命成长、 精神 发育的家园。班级文化:比布置更重要的是什么开学后, 学校举行了班级一景的评 比。 精心布置过的教室焕然一新、 亮丽 多姿, 呈现出一班一特色、 一墙一内涵 的喜人景象。 评委对照教室环境文化布 置的细则, 量化打分, 评出了一、 二、 三等奖。 教室有了文化味, 学生是不是 也由此沾

2、上了文化气息? 带着这样的疑 问, 我在巡视校园的时候, 特别留意学 生的行为举止和班级的精神风貌。 连续 几周的观察引发了我对班级文化的思 考, 其中想得最多的是两个问题: 一是 教室环境文化的布置看什么, 二是比布 置更重要的是什么。 教室环境文化的布置看什么? 一看形式是否温馨、 适当。 我校的 班级文化布置, 做到统一与个性结合, 既有学校的统一布置区, 如班务公开 栏、 小组评价牌, 又有班级的自由发挥 区。 不少班级匠心独运、别出心裁,有的 设置了学生发言、发表作品、展示成果、 记录好人好事的平台, 成为传递同学小 美好、弘扬班级正能量的阵地;有的在角 落、窗台放上几盆绿植,显得生

3、机盎然; 有的设计了自己的班名、班歌和班徽,意 在打响班级品牌。我们在感受美、欣赏美 的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教室布置应当适 当、有度。 过度的包装夺人眼球,使人容 易分神;过度的热闹滋生烦躁,让人难以 静心。 “ 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白本身就是 一种无声、高明的艺术。 二看内容是否健康、 向上。 好的班 级口号一定是简约、 励志、 接地气的, 一定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一定能触到 学生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燃起学生天天 向上的斗志, 激起学生好好学习的欲 望, 引起学生筑梦追梦的共鸣。 同样, 好的班规班约是可以微笑的, 可以亲近 的, 可以有温度的, 可以有诗意的。 如 有个班级的公约是这样表

4、述的: 校园 里, 尊敬老师,见面问好,做一个礼貌的 人;教室里,轻声慢步,小声交流,做一个 文明的人;上课前,按时到班,决不迟到, 做一个守时的人;课堂上,专心听讲,积 极问答,做一个进取的人;学习上,认真 完成作业,决不作弊,做一个诚实的人;生活中,勤俭节约,珍惜拥有,做一个高尚 的人;思想上,笑对挫折,永不言败,做一 个坚强的人。 比布置更重要的是什么? 比布置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 教 室的每一面墙在说话, 关键是看谁在说、 说谁的话。 这些话不一定是名人伟人的 话, 也不应该是老师的自说自话, 最好 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想说的话。 班规、 班约、 班训、 班级口号应该经过 学生

5、民主讨论产生, 是学生集思广益的 结晶, 是学生最大公约数的提炼, 而不 是班主任灵光一现的个人秀, 也不是电 脑复制、 粘贴的产物, 更不是广告公司捉刀代笔的作品。 学生参与讨论、 设计、 布置虽然费时费力, 但能对班级文化带 来认同感, 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比布置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彰显。 班 级是一个文化场, 这种文化是动静自如、 庄谐自如的班风,是 “ 班荣我荣,班耻我 耻”的班级荣誉感,是 “ 大家好,才是真的 好”的团队意识,是 “ 永不言败,决不放弃” 的亮剑精神,是有形、有情、更有魂的小组 合作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以文 化人、环境育人的功能

6、,对振奋班级精气 神、传递班级正能量大有裨益。 比布置更重要的是外化的行为。 班级文化贵在班训、 班级口号入耳入脑入 心, 贵在班级公约执行到位, 贵在外化 为学生自觉、 常态的行为。 它体现在学 生的一言一行中, 体现在学生的琅琅书 声中, 体现在学生的自我管理、 自我服 务上。 对班级文化建设而言, 当班主任 不在班、 教师不在岗时, 学生能否有如 常甚至更佳的表现就成为最好的试金石。 班级是学生发展的根据地, 教室是 学生朝夕相处的场所。 通过班级文化的 建设, 把外观的视觉文化内化于心、 外 化于行, 真正让班级成为学生生命成长、 精神发育的家园。 ( 作者系浙江省磐安县安文初中校长

7、)管理笔记陈卓珺治校有方“ 走动式”校长办公会 好处多高聪每学期开学伊始或举行重大活动之 前,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奚仲中学的校长办 公会都是在校园各个地方走动中完成的。 这种 “ 走动式”校长办公会,在校长的带领 下, 全体校领导及年级主任, 带着工作思 路,带着笔记本和笔,到各个教室、办公室、 食堂、宿舍或操场、卫生间、校园等地方,认 认真真地走一遍,仔仔细细地看一遍。大家 边走边议、边看边思、边问边决,最后回到 会议室,简单叙述一下观感,安排一下近期 工作, 互相提醒一下需要各处室配合的事 情,一次务实高效的校长办公会就完成了。 “ 走动式” 校长办公会亲民务实。 课 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

8、地, 每次“ 走动 式” 校长办公会都要把所有教室全部走 到。 校长及校长办公会成员通常在每间教 室里停留两三分钟, 个别情况延长到十分 钟, 通过现场观察、 了解教室内卫生状 况、 桌椅排列、 文化建设及师生精神状态 等, 及时进行短平快式的观察和诊断。 这 时学校领导的注意力不仅集中到学生的 “ 学” 上, 还聚焦到教师的“ 教” 上和班 主任平时的“ 管” 上。 在操场、 食堂和宿 舍等地方, 学校领导发现问题、 及时决 策, 分管校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记录下 来, 会后立即改进。 这种立说立行、 马上 就办、 管理就是服务的办公会形式和现场 管理理念, 务实高效, 受到师生欢迎。 “ 走

9、动式” 校长办公会启智促学。 不 比不知道, 一比吓一跳。 在走动中, 分管 校长和年级主任都睁大眼睛、 开动脑筋, 在与其他部门或年级比较时, 发现自己分 管的工作、 担负的任务中存在的差距和不 足, 暗下决心, 学人之长, 查缺补漏, 迎 头赶上。 这样的管理, 不需要校长耳提面 命、 批评加压, 在“ 看一看, 比一比” 的 走动中, 自然会受到触动、 学到经验。 “ 走动式”校长办公会是一种会议形式 创新,也是一种管理方式创新。 校长在 “ 走 动”中通过 “ 走、看、听、问、办”取代以往会 议室里的空对空, 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深 入课堂、 校园。 深入实际, 校长就能及时 掌握第一手

10、资料, 使好的经验得到及时推 广, 存在的问题也能消灭于萌芽状态, 从 而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奚仲 中学 )近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呼伦南路小学在校园里举办“ 跳蚤市场”, 鼓励学生把家中 闲置的玩具、 图书等拿到“ 跳蚤市场” 与同学交换, 通过旧物循环利用, 体会“ 分享、 交流、 循 环” 的理念。 图为学生在“ 跳蚤市场” 上寻找自己需要的物品。马建荃摄 ( 新华社发 )跳蚤市场倡 “ 分享”AD改课堂结构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的教育人, 眼光会更多地落在成绩 之外。2008年, 宝应中学成为江苏省仅有的 一所连续两年应届生文化本二

11、达线超千人的 学校, 创造了江苏高考的新纪录。 面对成 绩, 潘文新校长却选择在此时启动课改。 因 为他清醒地看到, 处于质量高位的宝应中 学, 依然没有达到 “理想” 的课堂状态。 在潘文新的理念里, 课堂才是撬动教育 重要的支点, 所有教育问题都能归结于课堂 来解决。 一所学校如果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 课堂, 仍然是行走在教育的 “边上”。 不断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引领教育发展方向, 这 是一所名校的责任与担当。 于是, 一场博弈从此展开。 有人表示过 不解, 有人提出过质疑, 但最终, 困难险阻 无法抵挡宝中人内心对于教育规律的追求。 当时, 缺少 “同路人” 的宝中只能 “摸着石 头过

12、河”。 为了寻找正确的方向, 潘文新带 着老师们前往走在前面的杜郎口、 昌乐交流 考察, 回来后确立了改革的方向、 目标、 路 径。 不久, 老师们自发地并起课桌, 撤掉讲 台, 一场 “课变” 开始了! 而这场课变的目 标就锁定在 “理想课堂”。 这是一场改变课堂结构的变革。 潘文新 说, 宝中的理想课堂就是通过 “结构制胜”, 通过器物改造、 流程再造、 文化打造, 转变 学生的态度意愿, 保证自学、 合学、 群学、预习、 展示、 反馈的实施, 把学习的时间、 空间、 快乐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 “课 堂的主人”。 宝中的课堂上, 黑板被每个合作小组 “瓜分”; 上课时, 围坐在一起的

13、学生的桌上 摆放的不是课本, 也不是教学案, 而是导学 案。 这就是器物层面的改造。 学生分为几个 学习小组, 课堂由六个环节构成: 学生自 学小组讨论代表展示同学质疑教师 点拨测验反馈, 这是流程的改造。 第三层 面则是课堂文化的改造, 以学评教, 以学定 教, 以学导教。 潘文新说, 三个层面的改造 使学生的 “学” 更有针对性, 达到 “学真 的、 真的学、 学得真” 的目的。“理想课 堂” 有效削弱与限制了老师的 “权力扩张”, 恢复和放大了学生的 “学习主权”。改管理结构 给每个人装上 “引擎”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Haken认为, 从组 织的进化形式看可分为两类: 他组织和自组 织。

14、 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越强, 其保持和产 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越强。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 优化组织架构、 流 程结构、 管理建构, 能有效提升状态、 激发 潜能, 促进发展与成长, 凝聚、 规范和引领 团队, 使管理效率提升。 基于此, 潘校长率领他的团队推进年级 分部管理,实行“一级双部制”,形成了平行竞 争的良好氛围。 高一新生进校后, 学校按生 源、师资平行分班,设立A、B两个分管校长, 然后便是各自的竞争和创造、合作和补充,哪 个班、哪个部管理的情况不仅一目了然,而且 因竞争和合作而不断地你追我赶、共同提高。 潘文新校长笑称自己现在是学校里的 “闲” 人。“我很少开会, 除了两周一次行 政

15、会外, 一学期只开一两次教职工交流会。” 为什么呢? 因为大多数学校的会议太多了, 校长开一个会, 下面为了落实精神要开好几 个会, 交叉叠加到教师身上就不得了, 因为 一个教师, 可能既是物理老师, 又是班主 任, 又是备课组长, 或者是工会委员之类, 作过统计: 老师平均每天要开两至三个会 议。 教师要上课、 备课、 改作业和学生交流 等等, 那还有多少时间安静思考和工作? “其实教育就这样, 教育部门指挥少了, 学校自由了, 校长就有了创造空间; 校长指挥 少了, 各部门领导就成了小校长了, 他就会 主动把事做好。” 显然, 引入竞争、 权力下放改变了管理 的结构。 对干部来说, 既有了

16、创造的空间, 也有了内生的动力。 在学校管理上, 潘文新不愿意被人比作 “火车头”, 拉动学校列车前行。 他认为, 校 长不是一味 “埋头拉车” 的人, 应该更多地 考虑每一节车厢上是否有车轮? 是否有东西 “掣肘”? 更重要的是要努力给每一节车厢装 上 “引擎”, 而校长的作用更多的是:协调关 系、 激发状态、 规划方向。改分配结构 用优绩优酬打破人事桎梏潘文新校长骨子里就是一个 “不安分” 的人。2002年, 为了心中的教育梦, 他离开 了家乡淮安, 离开了全市最年轻重点中学校 长之一的职位, 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干 起。 穿越了基础教育阶段民办、 半公半私、 公办学校的全部形态。 在潘文新看来, 校长都天然地渴望民办 教育的环境。 真正的 “民办教育”, 应该就 是政府部门一直在提倡的: 教育家办学、 专 家治校。 而这一切同时也是公办学校体制改 革所追求的, 校长有人权、 事权、 财权、 决 策权。 当宝中是民办学校时, 潘文新强调其 “公办特质”, 把学校办得像公办, 让教师有 编制、 有保险, 让校园更人文、 更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