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选考必修3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457817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选考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选考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选考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选考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选考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选考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选考必修3(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必修必修 IIIIII 第一章第一章第第 1 1 节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液与内环境1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 体 液 。2体液的分类: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和血浆相近2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组织液、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一)渗透压:1概念: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大小:取决于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 大。3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 Na+、Cl-决定4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 K+决定(二)酸

2、碱度1血浆 pH 为7.357.452血浆 pH 稳定的原因:与含有HCO3-、HPO42-等离有关(三)温度人体体温一般维持在37 左右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 内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 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蛋白质的形成和维持。第第 2 2 节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稳态的定义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境的 相对稳定状态 叫做稳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最初,法国

3、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 神经系统 的调节。2后来,美国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 神经调节 和 体液调节 的共同作用 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3现在,认为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三、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必修必修 IIIIII 第二章第二章第第 1 1 节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1反射的概念:在 中枢神经系统 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 出的 规律性应答

4、2反射的分类:(1) 非条件 反射:生来就有。例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2) 条件 反射:后天获得。例如:摇铃狗分泌唾液(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1 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 应器2感受器是指 感觉神经末梢 ;效应器是指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或腺体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人体中唯一能降低血的激素是胰岛素。(2)血糖浓度升高时,调节胰岛素分泌有两个途径:第一,血糖浓度升高,随 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胰岛 B 细胞表面的葡萄糖受体,使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第二,血糖随血液循环作用于下丘脑某区域的感受器,产生兴奋,经

5、传出神经到 达胰岛 B 细胞, 使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调节胰岛素分泌的第二个途径是经过 反射弧完成的,属于神经调节。(3)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 储存葡萄糖, 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4)血糖浓度降低后,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也有两个途径:第一,血糖浓度降 低,随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胰岛 A 细胞表面的葡萄糖受体,使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第二,血糖随血液循环作用于下丘脑某区域的感受器,产生兴奋, 经传出神经到达胰岛 A 细胞,使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调节胰高血糖素 分泌的第二个途径是经过反射弧完

6、成的,属于神经调节。下丘脑产生的兴奋同时 会传到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肝糖 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升高。(5)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使血糖 能迅速降低到正常水平;但是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会促进胰岛 素的分泌,这样可以使升高的血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加以利用。否则,升高的血 糖会因为缺乏胰岛素无法利用,机体也会因为缺乏能量供应而不能正常工作。(6)对于血糖平衡的调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属于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 肾上腺素属于协同作用。(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

7、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 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 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TSH)。TSH 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 的合成和分泌。此过程经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体现了分级调节。(2)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 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就 不至于过高。这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3)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三)填写水盐平衡调节图解【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

8、有神经体液调节。(2)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3)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合成),由垂体释放,其作用是促 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四)填写体温调节图解【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2)“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起“鸡皮疙瘩”是由于立毛肌收缩。(3)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 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 膜及内脏器官中。(4)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三、激素调节的特点1 微量 、 高效2 通过体液运输3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特

9、别提醒】【特别提醒】激素一经使用,便被灭活。神经递质使用以后,也会被分解。第第 3 3 节节 神经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 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 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 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 围准确、比较局 限较广泛作用时 间短暂比较长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1)都能调节生命活动, 神经 调节控制 体液 调节,但 体液 调节又能影 响 神经 调节(2)它们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第第 4 4 节节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一、人体的免疫力一、人体的免疫力二、人体的免疫系统二、人体的免疫系统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抗原和

10、抗体(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 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叫抗原。病毒、细菌等 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2)抗体:是由 浆 细胞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蛋白质 。2.体液免疫(1)概念:抗原进入机体后,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这种以 B 细胞产生的 抗体 为主的免疫反应称为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在抗原进入机体后,侵入细胞前 发挥作用。(2)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 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 抗原, 将抗原传递给 T 细胞, 刺激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 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

11、细胞,小部分 形成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 胞。抗体发挥作用的方式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 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抗原、 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 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 触这种抗原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记忆细胞和更多的浆细 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产生更强的免疫。3.细胞免疫(1)概念:当抗原侵入机体细胞后,体液中的抗体不能与之结合而将其消除, 此时需要依靠 T 细胞来消灭这些抗原

12、,这种以 T 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称为细胞 免疫。(2)过程:细胞免疫的开始阶段与体液免疫基本相同, 都是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 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 T 细胞;或 者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T 细胞。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 触这种抗原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记忆细胞和更多的效应 T 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T 细胞可以与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 胞中的溶酶体酶

13、,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最终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 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对于病毒和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体液免疫先起作用, 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当病原体进入细胞,细胞免疫使抗原释放,再 由体液免疫清除。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1)概念:已产生 免疫 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 功能紊乱。(2)特点 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一般不会 破坏组织细胞 ,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 遗传倾向 和 个体差异 。(3)预防方法找出 过敏原 ,避免再次接触。2.自身免疫病(1)概念: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

14、攻击而引起的疾病。(2)举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系统性红斑狼疮3.免疫缺陷病(1)概念: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称为免疫缺陷病。(2)分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和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3)举例:艾滋病中文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简写: 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致病机理: 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 T 细胞。能够侵入细胞,使 T 细 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水平考试】知识

15、点总结【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必修必修 IIIIII 第三章第三章第第 1 1 节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达尔文的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达尔文推测: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照刺激后,向下面的 伸长区 传递某种 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 快 ,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二)詹森的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 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三)拜尔的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 不均匀 ,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四)温特的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现象实验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实验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3实验结论该实验

16、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 化学物质 。(五)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 背光 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 向光 一侧,背光一 侧生长 快 于向光一侧,从而造成向光弯曲。(六)植物激素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 产生 部位运送到 作用 部位,对植物 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微量有机物 ,称作植物激素。2种类: 生长素 、 细胞分裂素 、 脱落酸 、 赤霉素 、 乙烯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一)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 芽 、 叶 和 发育中的种子 等具有分生能力的部位合成, 而在衰老的组织中合成较少。(二)运输及特点1极性运输在胚芽鞘、幼根、幼叶、芽中(1)实验:(2)结论:在胚芽鞘内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 能由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2横向运输薄壁组织中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种运 输往往与单方向刺激有关,如下图:A、B 为极性运输,C、D 为在重力作用下的横向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