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6802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姓名:王国锋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专门史指导教师:韩英20081015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依托刮痧、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0 0 5 版,第l O 页。6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 I过万方中文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发现从2 0 0 1 至2 0 0 7 年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通过影视作品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的文章有1 2 篇,但遗憾的是几乎都是仅仅以刮痧这一部影片作为参考对象。即使是这样,这1 2 篇文章也对影片中表现出来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便和麻烦。钟友循( 2 0 0 1

2、) 在其从影片 谈到中西文化交流与融通一文中从影片刮痧入手分析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通,为国人的“第二次文化觉醒“而感到欣喜,但同时提出了我们所面临的新的文化现实与问题。他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与隔膜是正常的和普遍存在的,其彼此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矛盾也是极为自然的和广泛的现实。李晓霞和叶定国( 2 0 0 2 ) 在其电影 的跨文化解读圆中分析了电影刮痧所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在亲情、友情、个体与群体、思维模式、法律观念等诸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对中西文化由矛盾、冲突最后走向融合的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全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杨柳( 2 0 0 2 ) 在从影片 看中美两种文化的人际关

3、系取向 中分析了刮痧中所表现出来的跨文化交际的失败,认为这主要是由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她以刮痧为视角论析了中美两种文化在人际关系上的不同取向,希望能帮助不同的文化成员减少交流失败。彭辰宁( 2 0 0 5 ) 在从影片 看中西文化的碰撞一文中从哲学观点、思维方式和民族习惯等角度来阐述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揭示了中西方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蔽部分。指出中西文化的相互尊重、相互融合是历史的必然。黄鸣( 2 0 0 5 ) 也从刮痧入手,在从影片 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 一文中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缓解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如何从冲突走向融合,从而提高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质量。o 钟友循

4、:从影J i 谈到中西文化交流与融通,载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科版) 2 0 0 1 年第2 卷 第2 期,第7 5 7 9 页。李晓霞、叶定国:电影 的跨文化解读: ,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 3 期,第6 7 6 8 页。西杨柳:从影片 看中美两种文化的人际关系取向) ,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综合版) 2 0 0 2 年第l 期,第7 3 - 8 0 页。国彭辰宁:从电影 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载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第3 期。 第5 6 5 8 页。 白黄鸣:从电影 看中两文化冲突与融合,载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

5、0 0 5 年第8 期,第1 0 0 - 1 0 3 页。7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进( 2 0 0 5 ) 在其文化神话与身份政治一文中认为电影是再现政治的特殊形式。其通过对电影刮痧的文化解读,超越文化差异的表层结构和文化冲突的传统理解,提供了一种多元化语境中文化选择与身份政治关系的全新阐释。石玉( 2 0 0 6 ) 撰写了解析 中的文化冲突与调和回,认为以阴阳概念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遭遇西方文化时就会产生文化冲击。文化冲击是一种文化失落与文化失衡现象。她以影片刮痧为例,阐释了中西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和中西方对待科学研究客体的差异,指出异质文化中人们的沟通和理解会减少文化冲突。王爱华( 2 0

6、0 7 ) 在其影片 中的两个主要意象:刮痧和孙悟空 中以刮痧和孙悟空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文化意识的冲突。张伯存( 2 0 0 7 ) 在其 的文化分析回一文中对电影刮痧所体现的文化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他认为这部电影的制作及主题无不是全球化时代的表征,其大团圆结局消弭了文化的误读,迎合了中国民族主义文化思潮。谢传惠( 2 0 0 7 ) 在从电影 看跨文化交际 一文中通过对电影刮痧中出现的中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和冲突的分析,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是在价值观、人生经历和人生目标中找到双方的共通点。她还分析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受客观条件所限,笔者所发现的

7、唯一一本讨论西方文化与电影的专著是由李庆明为总主编,史小妹为主编的西方文化与电影 ( 2 0 0 7 ) ,其中以经典的西方电影作品为主线,系统而重点地介绍了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同时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做了大量描述和分析。最后还推荐了值得一看的5 0 部经典电影。而国外的有关专门论述中西文化差异的论文和专著由于渠道的问题笔者还没有发现,因此在此还无法提供国外的专家学者在此方面进行研究的现状。此为。王进: 中的文化冲突与调和,载邵阳学院学报( 社科版) 2 0 0 6 年第5 卷第1 期,第8 7 4 8页。 o 王爱华:影片 中的两个主要意象:刮痧和孙悟空 ,载科教文汇2 0 0 7 年第3 期

8、。第1 5 7 1 5 8页。氇张伯存: 的文化分析,载当代电影2 0 0 2 年第l 期,第9 l 页。 谢传惠:从电影 看跨文化交际 ,载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第8 期,第1 0 6 - 1 0 8页。 史小妹:西方文化与电影,西北+ 】:业大学出版社,2 0 0 7 版。8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憾事。本文的核心观点及创新点本文主要依托 看中美两种文化的人际关系取向 ,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综合版) 2 0 0 2 年第l 期,第7 3 页 o 金元油、谭好哲、陆学明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6 3 0 页1 7山东

9、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求平稳,尚统一“ 的观念根深蒂固,而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大家的谴责和不齿。因此在国人的心目中,个人利益是微不足道的,为了家庭的利益可以放弃个人的利益,而家庭的利益在更大的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面前又显得是那么的渺小,随时都可以弃家庭小利益而保国家的大利益。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能名垂千史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群体取向的重要性。受这种群体取向的影响,中国人凡事都以家庭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重,能弃个人利益于不顾,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舍生而取大义力。因此,中国人推崇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讲究民族

10、的凝聚力。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则恰恰相反,美国人喜欢独立,极度崇拜个人主义。G e e r tH o f s t e d e 通过研究4 0 多个不同国家的多种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发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 。圆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的个体主义或个人主义和中华文化的群体主义或集体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个体本位的意识是西方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具有最高的价值。西方文化把“个体主义“ 比作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维护自己的权益,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其核心思想是以自我

11、为中心,注重人格和尊严。相对中国而言,西方的家庭组织相对较少,家庭结构松散,家的观念淡漠,个体意识极强。 西方社会是一个注重个体自我发展、自我意识张扬的社会。作为社会的主体,人必须追求自由。在西方的伦理精神里,每个人的社会价值与伦理价值都是以个体的形态被熟悉和衡量,并且在法律精神统一的制约之下,个人存在的意义是被肯定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隐忍、宽容对立的是张扬、奋斗、自由精神。N e l s o n 曾指出“中国人喜欢群体合作,这同美国人喜欢个人主义和竞争形成鲜明的对比“ 。 个人本位思想虽然有利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又使得整个社会的人伦亲情和宗族群体观念变的十分的淡漠。个入主义强调个性,独

12、一无二,天才,能力和才能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毋罗民胥,廉张军:跨文化交际巾的不确定性同避研究 载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第8 卷第4 期,第1 2 7 1 3 l 页。雪G e e 4 “ tH o f s t e d e , C u l t u r e sC o n s e q u e n c e s ( F i r s tE d i t i o n ) ,S A G EP u b l i c a t i o n s , 19 8 0o 于拄敏,白玫,苏畅;中西方价值观差骨透析 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第2 9 卷第5 期,第1 1

13、1 3 页。固金元浦、谭好哲、陆学明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6 3 8 页。 9N e l s o n ,G L ,C u l t u r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伽l e a r n i n g s t y l e s I nJ M R e i d :i a r n i n g s t y l e s 胁t h eF 呸L E F L c l a s s r o o m B e i j i n g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a n dR e s e a r c hP

14、 r e s s , 2 0 0 2 1 8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社会的发展,美国的个人主义逐渐被视为美国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是文化的主流,同时也是民族的象征。它的主题强调自主动机,自主抉择,实现成功。它深刻的影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甚至是个人的生活习惯。比如在推手这部影片中,刚开始的时候朱晓生的美国妻子对于和朱父一同生活在一起很不理解,而且对由此而引起的种种的不便颇有微词。晓生的美国妻子是个作家,需要经常在家写作,而朱父的存在却使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写作。当他在家的时候,她根本写不下一个字,因此变的相当的烦恼。在她看来,晓生的父亲不应该和他们住在一起,甚至因此和晓生闹矛盾,并要求把老头送

15、到老人院。在她看来,这完全符合美国人的家庭伦理:老人应该自己住,而不能和子女住在一起。而在老人搬出去住以后,她的写作得以继续,书也被报纸给予了好评。这一切似乎暗示了老人不应该和子女同住。而朱晓生也为决定不下是否要和父亲同住而处于极度的痛苦和矛盾当中。在经历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之后他决定让父亲搬出去住,但他的计划被父亲知晓,伤心气愤之余,朱父自己悄悄地搬离了儿子家。失去了父亲的晓生最后终于顿悟,决定继续和父亲住在一起。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父亲更是对西方文化中的家庭观念有了大彻大悟般的理解。影片中集中反映中西文化在家庭伦理方面差异的应当是监狱中朱父和晓生的一番对话:晓生:“爸,我们搬了新房子了,比

16、现在的大很多”朱父:“干什么? ”晓生:“请你回家”朱父:“回家? 回谁的家? ”晓生:。我的家就是您的家。朱父:“我想开了,只要你们生活的幸福,其他的都不重要你有孝心的话就在中国城附近租一间公寓,让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存神养性如果有空的话,带着孩子来看看我这样大家见面还有三分情”。在此之前,朱父一直是以一种中国人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和儿子一家的关系的,他觉得儿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自己可以在家里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他不顾儿媳玛莎的感受,在家里把电视声音开的很大看录像、唱京剧。在经过和玛莎一系列的冲突之后,他最后终于意识到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和中国是不一样的,儿予的家再也不再是自己的家:“回家? 回谁的家? ”。父子俩的这段对话与其说是朱父的一种感悟,到不如说是他在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