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对豆类价格的影响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5905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2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柴油对豆类价格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物柴油对豆类价格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物柴油对豆类价格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物柴油对豆类价格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物柴油对豆类价格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柴油对豆类价格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柴油对豆类价格的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往荣耀通往荣耀之路之路 舟尤留存 http:/ 生物柴油对豆类价格的影响生物柴油对豆类价格的影响 豆油制生物柴油已然成为拉动美国大豆、豆油需求的新引擎,豆油的工业消费量已接近总产量的两成。由此,通过需求的传导,豆类与生物柴油价格的联动性越发明显。这种联动关系也反映在原油价格与豆油期货价格以及大豆压榨量上。 二十一世纪,在各国强化环境保护措施以及谋求能源自主的大背景下,生物能源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其中,以玉米、甘蔗制工业乙醇,以及多种动植物油脂制生物柴油为代表的生物燃料产业的起飞,引发了多种农产品在工业应用领域的深刻变革。工业原料与口粮需求争粮问题日益突出,生物与化石燃料的替代联动关系向上游传导

2、,农产品与能源价格的同方向变动特征逐渐显现,成为助推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关键因素。美国是世界大豆、玉米等多种农产品的传统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近年来美国政府综合运用立法以及财政补贴手段大力发展生物燃料产业,工业需求的快速增长促使其国内玉米和大豆价格大幅波动。而在大豆国际贸易体系中,中国是最为重要的输入方,年进口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六成左右。目前世界大豆价格依旧受美国市场掌控,美豆价格的剧烈波动通过贸易关系向国内传导,妨碍国内压榨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通过需求以及价格因素的联动关系阐述生物柴油产业对豆类期货的影响效应。 【期货投资咨询】 美国对生物柴油产业的激励政策 美国政府对于生物能源的

3、扶持政策最早可追溯到 1980 年开始的限制进口乙醇的关税政策。2005 年以来,美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应政策措施,以加快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而这些政策的根源即为“可再生能源标准”(RFS)。2005 年能源税收政策法案授权美国环保署全面实施 RFS,要求每个汽油及柴油生产商和进口商向运输燃料中添加可再生燃料,并规定了包括纤维素生物燃料、生物质柴油、先进生物燃料、可再生燃料在内的可再生燃料的最低用量标准。其目的在于减少美国对原油的进口依赖,同时提高能源供给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以实现能源多样化。2007 年美国国会通过能源独立与安全法,RFS 得到进一步扩展

4、和补充。2010 年调整后的 RFS(下称 RFS2)对于每年生物质柴油最低使用量的规定为:2011 年应达到 8 亿加仑,2012 年最低总使用量标准增加到 10 亿加仑, 此后直至 2022 年总使用量标准将以 10 亿加仑为基准并不低于 10 亿加仑。 RFS2 生物柴油最低使用量标准预测 (单位:百万加仑、百万美元) 通往荣耀通往荣耀之路之路 舟尤留存 http:/ 为达成生物柴油使用量的连续增长助力,美国联邦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在 RFS 的指引下推出多项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对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每生产 1 加仑农业生物柴油补贴 1 美元;使用非农业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如黄

5、油脂等回收油脂,每加仑补贴 50 美分等。该项政策于 2011 年底到期,其间 2010 年暂停一年。此外,联邦政府要求各部门采购燃料时优先选择生物柴油,并对可再生燃料研发提供资助。而且,各地方政府对可再生燃料的研发、生产和消费额外制定了不同程度的激励措施、法规和应用计划。 美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 在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的上述努力成效显著,其国内生物柴油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数据,在 RFS 启动的 2005 年当年,美国生物柴油产量由 2004 年的不足 100 万加仑跃升至 250 万加仑,成为生物柴油产业快速扩张的原点。2009 年末补贴

6、政策到期,生物柴油的加工利润随之出现严重缩水,产量也因此下降近四成。2011 年美国政策重新启动税收优惠政策,生物柴油产量爆发性恢复增长,总产量达到 8.6 亿加仑,超过 8 亿加仑的 RFS2 最低使用量标准。2012 年 1 美元的税收减免政策再次到期,生物柴油产量增速或将大幅回落, EIA 预计 2012 年产量将温和增至 9.4 亿加仑, 勉强达到 10 亿加仑的 RFS2 硬性指标 (包括 2011年节余的 0.6 亿加仑)。美国国内生物柴油的消费情况与产量的演变过程相似,而在生物柴油的国际贸易结构中,美国已经由 2007 年之前的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美国生物柴油产量(单位:百

7、万加仑) 生物柴油与豆类的联动关系 通往荣耀通往荣耀之路之路 舟尤留存 http:/ 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包括多种动植物油脂,其中豆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 2007 年,美国生产的生物柴油绝大部分来自豆油。2007 年 RFS2 的出台激发了美国生产生物柴油的热情,原料来源范围越发广泛,进口加拿大菜籽油、玉米油以及多种动物油脂更多地被应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豆油所占比重由 2007 年的 80%下降到 2009 年的 49.2%,此后保持在 50%左右。生产成本在原材料选择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豆油与其他油脂的替代联动作用不仅表现在食用油脂领域,还反映在工业应用方面。 美国是传统的世界大豆主要生产

8、国,年产量达到 8 千万9 千万吨,其中半数左右用于压榨,其国内豆油年产量在 770 万950 万吨之间。RFS 实施后,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数量开始快速攀升,工业用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连创新高,2007/2008 年度工业用量达到 147 万吨的阶段性高点,此后经过两年的休整,2010/2011 年度豆油工业用量重回升势,美国农业部预计 2011/2012 年度将达到 163 万吨的历史新高。虽然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数量不足总产量的两成,但其对豆油总需求的影响较为明显,我们采用 2010/2011 年度以来豆油工业用量与美国国内豆油总需求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得到两者的相关性系数为 0.46

9、5,可见豆油制生物柴油对于豆油的需求以及价格的影响不可小觑。 通常生物柴油的价格波动会对其产量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刺激或者抑制其原材料油脂的需求。依据以上论述,豆油工业消费量与其最终总需求量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豆油制生物柴油产量的增减,引发豆油总需求量的变化, 最终体现在豆油甚至上游大豆的价格上, 近年来豆油与大豆的价格波动率增大即是对柴油价格变动的反应。为了探究生物柴油与豆油的连动效应, 限于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采用美国2号柴油与豆油的月平均价格的连续数据,观察两者的变化方向以及变动频率,发现两者的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印证了柴油与豆油价格具有较强的联动性。而柴油属于化石燃料,是原油的下游

10、衍生商品,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油价格。此外,观察豆油与柴油之间的价差走势,虽然生物柴油价格通常高于 2 号柴油,但豆油与 2 号柴油之间的价差不断走低也可以反映出豆油制生物柴油的加工利润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补贴政策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今补贴政策到期解除,豆油制生物柴油产业或将面临方向性选择。 美国 2 号柴油与豆油价格(美分/磅) 通往荣耀通往荣耀之路之路 舟尤留存 http:/ 原油与豆类期货的联动关系 生物柴油作为重要中间转换环节,将原油价格的波动最终传导至大豆和豆油,近年来豆油期货被动跟随原油的迹象较为显著,引起了投资者和研究人员的广泛注意。因此,了解生物柴油产业对豆油和大

11、豆价格的影响,更为快捷和直观的方法是借助原油与大豆和豆油的联动关系。本文选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豆油期货连续合约以及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连续合约的每日收盘价格数据,绘制豆油与原油的价差走势图,观察两者之间的价差与豆油价格的联动性。发现当价差扩大时,CBOT 豆油价格通常处于相对高位,而当价差缩小,CBOT 豆油价格往往随之回落,价差与豆油价格的同方向运动特征较为明显。 加工利润对基础油脂需求量的影响向上游传导,从而引发大豆压榨量的变化。对于豆油与原油之间的价差和美国国内压榨量关系的考量,可以通过比较价差与压榨量变化情况的关系。从下图我们可以发现,豆油相对于原油的溢价与美

12、国大豆压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逆向联动关系。其中,当豆油溢价扩大到 300 美元/吨以上时,美国国内压榨量通常会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反之,当溢价回落至 300 美元/吨下方时,美国大豆压榨量往往较上一年度同期增加。 豆油原油价差与 CBOT 豆油价格走势图 豆油原油价差与美国国内压榨量变化图 通往荣耀通往荣耀之路之路 舟尤留存 http:/ 结论 美国政府于 2005 年对生物能源产业推出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发展规划,以及此后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美国国内生物柴油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生物柴油的制备来源也由此前的单纯依靠豆油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豆油依旧是重要原料。豆油制生物柴油已然成为拉动美国大豆、豆油需求的新引擎,豆油的工业消费量已接近总产量的两成。由此,通过需求的传导,豆类与生物柴油价格的联动性越发明显。这种联动关系也反映在原油价格与豆油期货价格以及大豆压榨量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