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安全系统的功能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5755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性安全系统的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预防性安全系统的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预防性安全系统的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预防性安全系统的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性安全系统的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性安全系统的功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性安全系统的功能GF91.40-P-0001SX17.7.06车型 221.0 /1、216.3说明自动关闭倾斜/滑动天窗 (SHD) 预防性安全系统含有一个具有下列功能的组件:(车型 221(带代码 (414) 电动倾斜/滑动玻璃天窗)或车型 216)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可逆式电动安全带张紧装置(车型 221)调节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客座椅的座椅仿形(带代码 (409) 左前/通过调节前排乘客座椅定位前排乘客右前多仿形座椅或代码 (432) 左右动感多仿形座椅)自动关闭所有侧窗 调节左后和右后座椅的座椅仿形(车型 221,带代码 (406) 通过调节各后排座椅定位后排乘客(车型 221,带代码

2、 (223) 后排多仿形座椅)后排长座椅(带外侧座椅和外侧头枕具有预防性安全系统定位功能的电动 可调外侧座椅) 预防性安全系统在危急驾驶情形下被激活,即在潜在事故危险状况下。目标 是在发生预期的事故时在实际碰撞之前通过激活此功能为驾驶员和所有乘 客创建最佳条件。-功能要求由于惊恐反应而产生的二次制动操作: -由于天气条件特殊(结冰、电路 15 ON车速大于 30 km/h下雪或水滑现象),车辆未按照驾驶员意图减速。驾驶员继续踩下制动踏板,使其达到最大踏板行程。 预防性安全系统的激活 由预防性安全系统制动器进行局部制动对 ESP 控制单元 (N47-5)、横摆率、横向和纵向加速度传感器 (B24

3、/15) (带代码 (233) 增强型限距控制系统):以及 DTR 控制单元 (A89)(带代码 (233) 增强型限距控制系统)的数据进行评估,以激活预防性安全系统功能。-检测到潜在碰撞如果发生以下危急驾驶状况,则预防性安全系统即被激活: 预防性安全系统横向运动 严重转向过度:预防性安全系统纵向运动-紧急停止: 后轴大角度偏离超出驾驶系统可管控范围,甚至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驾驶员竭力踩下踏板(ESP) 无法使之稳定下来。(如恐惧反应)严重转向不足:- -表示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大角度前轴偏离,超出驾驶系统可管控范围,甚至无法借助 ESP 使之稳定。-危急转向操作:下表说明在纵向运动或横向运动情

4、况下那些功能能被激活。 -由于惊恐反应驾驶员所做的转向操作,此操作可能导致车辆不稳定。直到速度达到 140 km/h 后才会激活。随着速度的增大,激活性能会变得更灵敏。激活的预防性安全制动系统功能预防性安全系统纵向运动 预防性安全系统横向运动可逆式安全带拉紧器XX定位前排乘客座椅XX关闭侧窗X定位后排座椅XX关闭倾斜/滑动天窗X调节座椅仿形XX可逆式安全带拉紧器的反应随识别的预防性安全性系统状况而异:预防性安全系统操作的顺序由通过底盘 CAN 和中央网关控制单元 (N93) 连接到车内 CAN 的 ESP -如果为纵向运动状况,则安全带将被尽快(约在 120 控制单元协调。现有的车辆系统用于实

5、现预防性安全系统的功能。毫秒内)拉紧至规定的力量程度。-如果为横向运动状况,则可设置拉紧时间参数。可逆式安全带张紧装置(车型 221) 拉紧请求结束时,安全带再次被释放。左前可逆式安全带拉紧器 (A76) 和右前可逆式安全带拉紧器 (A76/1) 在危险情况下能够减少当前的安全带松弛度。这样,驾驶员和所有乘客可被只有在车速超过 30 km/h 及时固定在座椅的适当位置而避免移动。并且安全带锁销插入座椅安全带锁扣中时才可以激活安全带可逆式安全带因此如果发生事故,驾驶员和乘客均被维持在有利的初始位置,从而允许常规拉紧器。这通过驾驶员安全带锁扣和安全带警告开关 (S68/1) 的防护装置发挥最佳效用

6、。可逆式安全带拉紧器通过底盘 CAN 从 ESP 以及前排乘客安全带锁扣和安全带警告开关 (S68/2) 识别。 控制单元接收安全带拉紧信号。如果在预防性安全系统期间速度减小到 30 km/h 以下,则在车速减小至 3 km/h 前所有预防性安全系统功能保持激活状态。 -定位前排乘客座椅如果预防性安全系统状况仍然存在,则在完成手动调节后可再次通过预防性 安全系统调节前排乘客座椅。调节时间直到:功能要求 -达到目标区域(座椅位于最佳位置)识别前排乘客座椅是否承载前排乘客座椅移动至不利位置-发生碰撞(如倾斜位置)-预防性安全系统状况结束才终止 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版权所有 07-5-30 G/0

7、5/07。本WIS打印稿系统实时更新。第1页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标准化前排乘客座椅 在预防性安全系统状况出现之前,前排乘客座椅不会自动返回此位置,必要时 必须通过座椅操作开关组进行调节。功能前排乘客座椅的定位用于在发生危急碰撞时将前排乘客移动至有利位置。 根据前排乘客安全带的状态进行座椅调节。常规的防护装置可在此位置提供最佳的保护效果。防护装置控制单元 (N2/7) 通过底盘 CAN 前排乘客座椅的调节由右前座椅控制单元 (N32/2) 将前排乘客安全带锁扣和安全带警告开关的状态发送至中央网关控制单元,协调。通过操作右前座

8、椅操作开关组 (S23) 然后再通过车内 CAN 发送至右前座椅控制单元。可在任意时间中断对前排乘客座椅的自动调节。 -如果驾驶员和乘客未扣紧锁扣,则进行座椅调节-通过 WSS(重量传感系统)传感器(B48/11、B48/12、B48/13、 取决于前排乘客座椅的设置方法:B48/14)和 WSS(重量传感系统)控制单元 (N2/13)(车型 221,带代码 -调节靠背和座垫(494) 美国版本) -使座椅高度最佳-通过安全带张紧传感器 (B48/3) 和座椅承载识别压力传感器 (B48/4) -在纵向调节轴上移动整个座椅和重量传感系统 (WSS) 控制单元 (N110)(车型 216,带代码

9、 (494) 美国版本) 如果驾驶员和乘客未扣紧锁扣,则进行座椅调节 针对安全技术,系统在不利情形下会将座椅移动至适当的位置。后排座椅定位功能(车型 221,带代码 (223) 后排长座椅(带外侧座椅和外侧头枕具有预防性安全系统定位功能的电动可 i 通过智能诊断仪可以关闭前排乘客座椅的预防性安全系统功能。调式外侧座椅)座椅承载识别传感器功能要求 前排乘客座椅的承载识别:后排座椅标准化后排座椅被设置为不利位置-通过前排乘客座椅承载和儿童座椅识别传感器 (B48)(非 )I -功能如果驾驶员及乘客未扣紧锁扣,则进行座椅调节后排座椅定位用于在发生危急碰撞时将乘客移动至有利位置。针对安全技术,系统在不

10、利的情形下将座椅移动至适当位置。 常规的防护装置在此位置可提供最佳的保护效果。根据后排乘客是否扣紧 锁扣进行座椅调节。调节时间持续直到: -达到目标区域(座椅位于最佳位置)左后安全带锁扣开关 (S68/11) 和右后安全带锁扣开关 (S68/12) 的状态由带保险丝和继电器模块的后 SAM 控制单元 (N10/2) 通过车内 -发生碰撞 CAN 发送至中央网关控制单元,然后再通过车内 CAN -预防性安全系统激活状态结束才终止发送至后排座椅控制单元 (N25/6)。i 通过智能诊断仪可关闭后排座椅的预防性安全系统功能。 如果驾驶员和乘客未扣紧锁扣,则进行座椅调节 取决于后排座椅的设置:-调节头

11、枕倾角 -调节靠背-调节座垫倾角 -倾斜/滑动天窗关闭功能倾斜/ 滑动天窗正在关闭时,防夹保护功能被激活。如果需要,关闭过程可以是可逆 向操作。功能要求 在手动调节期间,如果通过预防性安全系统激活关闭功能,则首先完成手动调标准化倾斜/滑动天窗 节请求,然后通过预防性安全系统进行关闭。功能 在自动调节期间,如果通过预防性安全系统激活关闭功能,则通过预防性安全通过预防性安全系统关闭倾斜/ 系统中断自动调节并执行关闭操作。滑动天窗可在发生事故时防止物体进入车内舱并防止驾驶员及乘客的身体 部位(如手臂)伸出车外。 在发生预防性安全系统状况之后,必须手动将倾斜/车顶控制板控制单元 (N70) 通过车内

12、CAN 滑动天窗移回所需的位置。从中央网关控制单元接收信号并通过天窗系统传动单元 (M12) 关闭倾斜/ 滑动天窗。 i 通过智能诊断仪可关闭倾斜/滑动天窗的预防性安全系统功能。关闭倾斜/滑动天窗时将保留约 50 -毫米的间隙,以确保在随后可能发生碰撞时,点火式防护装置产生的烟尘微粒可以排出。手动操作天窗开关 (N70s1) 可在任意时间中断关闭操作。 -车窗关闭关闭车窗时将保留约 50 毫米的间隙,以确保在随后发生可能的碰撞时,点火式防护装置产生的烟尘微 粒可以排出。功能要求 当通过预防性安全系统关闭车窗时,防夹保护功能被激活。如果需要,关闭过侧窗标准化 程可以是可逆向操作。通过手动请求可在任意时间中断关闭操作。功能 在自动降低过程期间,如果通过预防性安全系统激活关闭功能,则通过预防性通过预防性安全系统关闭车窗可在发生事故时防止物体进入车内并防止驾 安全系统可中断自动降低过程并执行关闭操作。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