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_了不起的盖茨比_中的叙事结构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5682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_了不起的盖茨比_中的叙事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_了不起的盖茨比_中的叙事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_了不起的盖茨比_中的叙事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_了不起的盖茨比_中的叙事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_了不起的盖茨比_中的叙事结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0 9 科学时代2 0 0 9 年第0 2 期文化园地 W E N H U A Y U A N D I一、结构主义与了不起的盖茨比 结构主义思潮在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中占有着举足轻 重的位置。 追溯它的来源,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首 先, 从理论背景上,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结 构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其关于建立 “共时性” 语言学的 思想, 对其后结构主义文论思想的创立影响甚大。 索绪尔认 为, 语言是作为能指的语音与作为所指的概念的结合, 二者 同时存在。 “在语言中,人们不能把声音和思想分开,或把 思想和声音分开。 ” 1 他的这一观点表明, 人的言语虽然千差 万

2、别, 但是其内在的语言结构却是共通的, 人与人之间才能 得以交流。因此,结构主义批评家以索绪尔的语言学为依 据, 提出文学作品与人的言语一样, 虽然文本上各不相同, 但在作品内部应存在着一个既不改变外部世界,也不受外 部世界影响的某种规定性,这就是“结构” 。其次,从西方 文论发展的历史角度上,结构主义理论也可以被看作是对 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以及英美新批评派的理论延 伸。 俄国形式主义的领军人物雅克布森曾指出, 文学所要研 究的对象不是“文学” , 而是“文学性” 。 后来, 雅克布森移 居布拉格并加入布拉格学派,该学派以及其后的英美新批 评在雅克布森、 韦勒克等人的带领下, 进一步从

3、文学语言的 角度研究文学的“形式” ,并开始用这种“形式的方法”探 索文学内部抽象的“结构” 。 从早期的“捷克结构主义” ,到日后兴盛的 “法国结构 主义” , 结构主义在运用到文学作品这一具体对象中时, 主 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坚持从文学的“整体”出发 在 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部小说中, 我们就可以清晰地 看出小说整体结构上存在的某种对称。首先,小说共9 章, 其中第1 章叙述了 “我” 在经历了战争和中西部的萧条之后, 满怀着信念决定到东部去发展, 此时正值一年中的春天。 最 末一章, “我” 回忆起冬季归乡的火车, 终于发现, “这个故 事到头来是一个西部的故事我们都是西部人,也许我

4、 们具有什么共同的缺陷使我们无形中不能适应东部的生活” 。 其次, 小说的主要线索就是盖茨比追求、 得到和失去黛西的 过程。 而我们通过穿插在故事中的乔丹 (第4 章) 和盖茨比 (第8 章)二人的倒叙里面得知,这只不过是重复了盖茨比 年轻时对黛西的追求、 得到和失去的过程。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事结构文 / 黄 薇 摘 要 结构主义文论的优点在于它将作品意义同其结构联系起来, 而不是同某种超验的个人心灵或神意相联系。 将结构主义理论中十分重要的 “二元对立” 思想以及托多洛夫的叙事学理论应用到 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部小说中, 便能 清晰归纳出小说中各个人物共同的行为模式, 那就是从 “追求”

5、 到 “失去” 的过程。 尽管结构主义文论自身还存在着许多 争议和缺憾,但是,毫无疑问,它确实为我们认识文学分析文本提供了新鲜的视角和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结构主义 叙事 二元对立2 对符号学与叙事学领域的探究 根据结构主义的观点,文学有类似于语法的惯例和规 则。 于是文学便与其它形式的社会活动一样, 可以用符号学 的原理进行分析。 因此, 结构主义文论在文学符号学上有着 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外, 结构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的最大成 就在于叙事学研究。2 0 世纪7 0 年代, 叙事学的称谓开始被 广大结构主义理论家广泛使用, 被视为一种 “关于叙事的结 构主义分析”

6、2 。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任务是要力图通过对各 类作品的简化、 归纳, 找到隐藏在一切故事之下的那些基本 的叙述结构, 由此达到对于不同叙事作品的普遍性的解释。 3 . “二元对立” 理论 在结构主义的观念中,往往是凭借成对的概念来建筑 结构, 如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 能指与所指、 历时与共时等。 因此, “成双的功能性差异的复杂格局这个概念,或曰二 元对立 概念显然是结构概念的基础” 。 3 同时,“二元对立” 理论也是法国人格雷马斯的 结构语义学 的理论基础。 他 认为 “二元对立” 构架了我们的语言、 行为和叙事作品的内 容。 二、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二元对立” 1 主题中的“二元对立”

7、 “二元对立” 结构首先体现在了小说主题中, 这就是, 幻 想与幻灭, 得到和失去,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永恒存在的冲突 性。比如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对于季节的情节设计:2 人物中的“二元对立”理想世界 现实世界 故事 开端 春天 春代表着新生活的开始,也象征了梦想与希望。 美国中西部已不再是尼克所认为的“世界温暖的中心, 倒像是宇宙的荒凉边缘” ,这使得他不得不决定去东部学做生意。 故事 高潮 夏天 夏日往往充满温情与浪漫。 人物角色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着赤裸的争辩与斗争。 故事 发展 秋天 秋天是收获的黄金时节,理应收获欢乐和幸福。 然而对于小说的人物来说, 收获的只能是即将到来的悲惨的结局。

8、 故事 结尾 冬天 冬日令人联想到萧条与衰败。 作品把关于冬天的情节安排在结尾,在尼克对于故乡的追忆中展开。 在经历了一系列幻灭之后, 我们终于又穿越现实世界,回归到永恒的梦想之中。 科学时代2 0 0 9 年第0 2 期 1 1 0科学时代 K E X U E S H I D A I富贵和贫穷 盖茨比过着令人羡慕的富足生活,却有着令人同情的 孤独结局。 他既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 又游离在这个社会之 外。 “这个社会”指的是黛西所在的社会,即上流社会。盖 茨比为了能够得到黛西, 不惜改头换面, 带着巨大的财富走 进了她的世界。 然而事实上, 他并不了解这个世界所特有的 行为规范,确切地说,盖茨

9、比压根不属于这个世界。因此, 他也从来没有真正走入过黛西的社会之中。小说描写了盖 茨比的豪宅从彻夜灯火辉煌,宾客满堂,到最后的大门紧 锁,四周几乎没有灯光。在这里, “二元对立”再一次形成 了强烈的对比昙花一现的富有与一无所获的贫穷。 参与者与旁观者 尼克的作用远大于一个旁白者,这一点从作者给予了 这个角色仅次于盖茨比多的笔墨上就可以看出来。尼克涉 及的剧情并不复杂,这使得他常常可以既身处其中作 为故事情节中的角色, 又身处其外作为旁白者。 他目睹 着一切事情的发生, 包括在金钱腐蚀下, 人们道德的沦丧。 例如沃尔夫山姆的回信, 克里普斯普林格的电话。 同时他又 试图改变道德的无序状态, 渴望

10、着唤起人们泯灭的良心。 他 把这个视为自己的职责。 3 象征意义中的“二元对立” 在文学理论上,“象征” 这一术语较为确当的含义是, 甲 事物暗示了乙事物, 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 也要 求给予充分的注意 4 。 作者在 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部小说 中, 大量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这不仅仅是为了使读者获得更 加眩目多彩的画面感,更为重要的是要读者看到能指背后 的所指意义。 颜色上 “金” 是作品中出现得相当频繁的一个词语。 在这座位 于长岛的豪华别墅中,金色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夏日笙歌 夜而处处存在着。比如金碧辉煌的大厅、烤成金黄色的火 鸡、 甚至包括盖茨比的卧室中一套纯金的梳妆用具等等。

11、盖 茨比用金色装点自己华宅的同时,也试图用金色来炫耀自 己显赫的财富及尊贵的社会地位。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 是吸引黛西的目光, 使她再度回到自己身边。 盖茨比为了重 新追求黛西已经付出了一切, 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 但到头 来才发现所有的斑斓只不过是一场幻梦,“黛西远不如他的 梦想” 。 这一前一后的色彩对比, 点明了真正的爱情是无法 用金钱换取的, 即使能换回所爱的人, 从她身上得到的也只 有虚情假意而已。 场景和人物上 在小说第二章的开头,作者便提及了一个“灰烬的山 谷” 。“在这里灰烬像麦子一样生长, 长成小山小丘和奇形怪 状的园子 ; 在这里灰烬堆成房屋、 烟囱和炊烟的形式, 最

12、后, 经过超绝的努力, 堆成一个个灰蒙蒙的人, 隐隐约约地在走 动, 而且已经在尘土飞扬的空气中化为灰烬了” 。 这个场景 象征着在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精神世界的堕落和 空虚。 让我们来看看小说中那些 “灰蒙蒙” 的主人公们吧: 黛西 对于黛西, 作者予以笔墨最多的莫过于她的声音。 她的声音里有一种 “激动人心的特质” , 使人不由自主地侧耳倾 听, 并为之心动。 然而, 这却是一种 “充满了金钱” 的声音, “金钱这正是她声音里抑扬起伏的无穷无尽的魅力 的源泉, 金钱丁当的声音, 铙钹齐鸣的歌声高高地在一 座白色的宫殿里,国王的女儿,黄金女郎” 汤姆 “他家里非常有钱比方说, 他从森林

13、湖运来整整一 群打马球用的马匹。在我这一辈人中竟然还有人阔到能够 干这种事, 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 他为了让自己显得渊博, 总 是“看一些深奥的书,书里有很多深奥的字眼” ,但是却常 常说些蹩脚的哲理。 莱特尔威尔逊 在第二章中,作者描写了莱特尔由于衣着的更换而导 致其言谈举止的变化,不经意间突出了莱特尔赤裸裸的物 质至上主义。由以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物质财富俨然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支柱。人们已放弃了 对于道德和信仰的追求, 终日生活在一片 “灰蒙蒙” 的山谷 之中,最终化为“恶浊的灰尘” ,吞噬着盖茨比的心灵。 三、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法国结构主义

14、理论家托多洛夫认为,小说的叙事主要 集中在叙事时间、 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几个主要方面。 叙事 时间包括作品讲述的时间对事件时间的压缩和延伸,还包 括“连贯、交替和插入” 。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同时 进行着盖茨比与黛西、 汤姆与莱特尔、 汤姆与黛西、“我” 与 乔丹等几个故事, 并且常常在上一个故事还未讲完, 就中断 了去讲第二个故事, 形成故事套故事的结构。 小说中一系列 的人物各不相同的生活轨迹实际上都可总结为同一模式, 那就是从 “寻找一个梦想” 到 “这个梦想的破灭” 。 因此,“追 求失去” 这样一个线索和模式, 贯穿了整部小说, 并奠定 了小说的主题。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1 . 盖茨

15、比 “追求黛西失去黛西” 盖茨比对黛西的两次追求及失败过程,是小说的主线 索。 一次是在小说开始之前, 盖茨比的年轻时代。 一次是在 小说开始后的那个夏天。 不同的是, 五年之中, 盖茨比的身 分从无名小卒转变为地位显赫的富豪。 相同的是, 在两次追 求的过程中,他都曾经得到过黛西,却均以失败告终。 2 . 黛西 “追求安全感失去安全感” 在倒叙中, 我们可以得知, 黛西之所以背叛了盖茨比而 嫁给汤姆的原因就是她希望可以获得爱情上的安全感。然地点 衣着打扮 言谈举止 在威尔逊车行 “她穿了一件有油渍的深蓝双绉连衣裙。 ” “她讲的话是又粗暴又不干净的。 ” 在火车上 “她换上了一件棕色花布连衣

16、裙。 ” “她放过了四辆出租汽车,然后才选中了一辆新车。 ” 在与汤姆的寓所 “穿的是一件精致的奶油色雪纺绸的连衣裙, 是下午作客穿的那种。 ” “她的笑声、她的姿势、她的言谈,每一刻都变得越来越矫揉造作,同时随着她逐渐膨胀” 1 1 1 科学时代2 0 0 9 年第0 2 期文化园地 W E N H U A Y U A N D I而, 她的安全感随着汤姆婚后的外遇而失去了。 之后, 改头 换面的盖茨比出现了,她从盖茨比的身上再一次得到了她 想要的安全感, 但随着盖茨比的遇害而再一次失去。 3 . 汤姆 “追求满足感失去满足感” 汤姆曾经是“纽黑文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橄榄球运动员 之一” , 但是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后就免不了要开始走下 坡了。 因此他的满足感随着毕业和结婚渐渐消失。 当他遇见 莱特尔, 一个地位远低于他因而极度崇拜他的女人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