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455252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91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政法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西南政法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西南政法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西南政法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西南政法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政法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政法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 目录目录 编写说明 . 1 一、编写依据 . 1 二、相关数据说明 . 1 三、就业分布行业的说明 . 2 第一章 西南政法大学简介 . 3 第二章 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 6 一、领导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健全 . 6 二、强化就业指导,注重教育引导 . 7 三、推进创业教育,助力学子创业 . 8 四、突出服务育人,关注帮扶实效 . 9 五、发挥校友优势,稳定就业质量 .10 第三章 2014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 12 一、本科毕业生总体情况 . 12 二、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 12 三、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 13 第

2、四章 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5 一、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 .15 (一)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 .15 (二)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 16 二、本科毕业生就业相关因素分析 . 17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 (一)性别因素分析 . 17 (二)毕业生就业区域因素分析 . 18 (三)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 . 19 三、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分析 . 20 第五章 本科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 22 一、就业率的变化趋势 . 22 二、就业流向的变化趋势 . 22 第六章 就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 . 25 一、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反馈机制 . 25 二、进一步深化教育

3、教学改革 . 25 三、不断加大职业发展教育力度 . 25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 1 编写说明编写说明为全面反映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及时总结就业工作以及人才培养的经验与不足,学校自 2010 年开始编写年度毕业生就业报告(就业白皮书) ,为学校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今年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编写了西南政法大学 2014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现将报告中的相关概念及范围说明如下: 一、编写依据一、编写依据 2014 届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库 (截止2014 年 11 月 30 日的数据) 。 二、相关数据说明

4、二、相关数据说明 1.报告中本科生数据包含法学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学校与重庆警察学院联合办学的毕业生(报告中简称“警校联办) 。为更准确反映就业状况并及时对教育教学进行反馈,报告中将其与我校其他专业作了区分。 2.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已就业人数+升学人数+出国人数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 2 三、就业分布行业的说明三、就业分布行业的说明 本报告结合我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将我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已就业毕业生为样本)划分为机关、部队、事业单位、企业、面向基层就业、升学、出国及出境、自主创业、其他灵活就业等 9 类。 具体来看,部队包

5、括部队和应征入伍;事业单位包括高等学校、科研设计单位、中初教育、科研助理、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面向基层就业包括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升学包括本校和其他学校;其他灵活就业包括灵活就业及自由职业。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 3 西南政法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的前身为 1950 年创建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 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贵州大学法律系和云南大学法律系,正式挂牌成立西南政法学院。1958 年, 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并入西南政法学院。1978 年

6、,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 年,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0 年,由司法部直属划转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模式。2003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2 年,成为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大学。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 3067 余亩,建筑面积90 余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和本科生 2 万 4 千多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功能齐全;学校设立 14 个学院,23 个本科专业,1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 个

7、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3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是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法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政法院校招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 4 录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学校共有各级各类研究基地 105 个。其中,国家级基地1 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 12 个,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编译局等单位协议共建基地 13 个;与首批入选国家 2011 计划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共建西南基地。学校教师积极服务地方和国家法制建设,多次应邀为中央、地方党政部门领导授课,

8、受托参与 150 余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及修订工作。 学校形成了以各教学环节改革为主体、 “实务教育”和“论辩文化”为两翼的本科教学质量体系与实务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学改革硕果累累,拥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9 类 27 项;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成为国家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学校是造就优秀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的沃土,是培养渊博学者、杰出政要、企业精英的摇篮。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骨干,有的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

9、在全国各高等院校法律院(系)中,均有学校毕业生执掌教鞭,学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法学师资的培养基地” 。在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校友中也不乏获得“全国十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 5 佳公诉人” 、 “全国十佳律师” 、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 “公安部一级英模” 、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等荣誉称号的佼佼者。 中国校友会网权威发布,2011、2012、2013 年连续 3年在“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排行榜中,学校排名全国高校前 10 位,2014“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学校列 37 位。在已进行的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学校共有 18 位学子当选,是培养杰出青年法

10、学家最多的学校。在当代中国法学家首批收录的 176 名法学家中,学校教授和校友共 37 名入选,占总人数的近五分之一。 学校还有 59 位校友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包括我国首席大法官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检察长在内的 36 人被任命为大法官和大检察官, 13 人成为中共十八大代表,31 人成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 6 西南政法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 把就业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就业指导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就业情况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学

11、校形成了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学生就业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学院积极作为、全校师生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本科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领导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健全一、领导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健全 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把手”工程。学校成立了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就业工作。学校党委常委会每年两次专题研究就业工作,分析就业形势,部署工作任务,出台促进就业工作的举措。各学院也成立了由院长、书记任组长的学院就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学院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建立了规范就业工作的系列制度。为更好的促进就业工作,学校先后出台了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

12、工作管理办法 、 促进本科生就业创业管理办法 、 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办法 、 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管理办法 、 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 7 编印辅导员就业工作手册 ,规范辅导员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反馈机制。学校将各学院一次性就业率和年底就业率作为专业调整的重要指标,并与招生计划调整相联系,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三环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二、强化就业指导,注重教育引导二、强化就业指导,注重教育引导 重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毕业年级党员比例大的优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毕业年级良好的学风、班风。针对毕业生的思想实际,我们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择业心理、职业能力等各类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近年来,没有因就业问题引发的安全稳定事故。 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通过制定制度、编印基层就业校友风采录等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我校每年举办各地村官、选调生等基层项目的政策宣讲,邀请市委组织部、人事局等机关领导解读基层就业政策。根据我校奖励办法,为面向基层就业毕业生发放就业专项基金。2014 届目前已发放 13.4 万元,共 63 人,第二轮申报正在进行。 就业指导与学生活动进行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