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教育学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535799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考试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考试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考试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考试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考试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考试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考试教育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教育学第第 1 章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认识能 力, 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 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 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主要是学校教 育,即狭义的教育。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 中学习、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3)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教

2、育的内 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 育者施教的载体。教育手段指教育活动过程中所采用 的方式和方法。 3.教育的形态及其特征教育的形态及其特征(1)教育的形态:从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出发: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从教育系 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发展的历史进程: 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教育 (2)教育的特征: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教育系统是以经验传递、造就人才为其主 要内容教育系统以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 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育人,即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5.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生产力

3、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的 关系;教育与人口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的关系 6.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起源: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塔的“生物起源说” 。其错误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特殊性。美国心理学家孟禄的“心理学起源说” 。其错误把教育 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 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2)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特点:没有阶级性,所有成员都是平等地接受教育,教育内容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 而有差别;原始社会的教育其教育目的是传递生产经验;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一种

4、口耳 相传的形式。 古代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古代学校出现(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 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古代学校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 或骑士;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教育 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 辅以个人自觉和修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得 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现代教育:现代的学校教育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为社会培养各行各

5、业人才;学校教育逐渐走 向大众化,改变了教育被少数统治阶级垄断的局面;教学内容方面,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学校教育越来越科学化和现代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包括: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 化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8.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 9.西方的第一步教育著作时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雄辩术原理) 10.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1.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

6、育破坏了,假如 能为人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归自然。12.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13.洛克的“白板说” 14.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对 19 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做是 传 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15.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第第 2 章章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与功能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 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

7、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国外有关教育目的的表述:国外有关教育目的的表述: (1)神学教育目的论:夸美纽斯、雅克马里坦和小原国芳等,他们认为人有肉体也有灵 魂,但灵魂才是人的本质。因此,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是灵魂。(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 目 的应当完全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其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 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贝 尔、裴斯泰洛等。(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社会

8、是许多沿着共同的方向、具有共同的精神、为了共同 的 目标而并肩工作的人们的聚合体,社会把它自己所成就的一切,通过学校机构,交给它的 未来的成员。 3.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 (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培养人“具有明确的规定。 对人培养的定向作用。 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 是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作用。 (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 通过目标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 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上 4.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

9、的依据(1)主观依据: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 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哲学观念会影响教育目的的设定。柏拉图认为理性的培养是教育目的论的核心;而 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教育目的应当是培养人对外在环境的兴趣,包括接受人与人之间 的影响,从而形成他所谓的“绅士” ;中国古代认为教育目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学生领悟宇宙 和人生的根本,从根本上修身养性。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制定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eg: 古代孟子的性善论,荀子性恶论。 教育目的的制定会受到主体有理想人格之观念的影响。 (儒学,佛学) (2)客观依

10、据: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状况是制定一定历 史时期教育目的的物质基础。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必须考虑历史发展进程,在教育目的的理解上,要理清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上是统一的,同时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 社会人格和个性发展之间又有矛盾的一面。遵循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5、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从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教育目 的。一般认为教育目的就是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受教育者的本性、 本能得到发展。

11、(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因此,在教育目的中主张应培养社会要求的人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 会的知识和规范。 (3)文化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 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具有自动追求理 想价值的意志,并使文化有所创造,形成与发展新的文化。 (4)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 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的生活。突出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和美国的杜威

12、。6、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这一学生是建立在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看是对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 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于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是人在精神和身体、个体性 和社会性等方面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

13、要求。 (5)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6)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 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9.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作用呈现形式: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10.教育的个体和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和社会功能(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2)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教育具

14、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 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通过培养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通过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 能;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11.教育功能的限制:教育功能的限制: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系统和文化活动在作用于社会和人(环境)时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 促进作用,即产生正功能时,它对社会和人(环境)产生的消极作用。在现实中,它表现为: 传递保守的文化传统,造成人们唯科学主义思维模式,强化种族中心主义特定的范围和地 区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12.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影

15、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种因素:内因和外因。 内因包括学生的文化素质,理解能力,生活阅历,对 教育的态度等。 外因包括社会的大的教育环境以及受教育人的小教育环境,教育者的教育 素质等。第第 3 章章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 要的各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 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 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3.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1) 单轨制,指又小学

16、、中学到大学构成的统一的直线系统,上下衔接,形成由下而上 的 连续阶梯的学制 (2) 双轨制,指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彼此平行,分头进行,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 务 的学校教育制度。 (3) 中间型,指介于单轨制和双轨制之间的一种学制,或者说是双轨制在受到人们的强 烈 抨击后,结合单轨制作出的一种改革。 4.旧中国学制:旧中国学制: 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1902 年,张百熙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 1904 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 ,史称“癸卯学制” 1922 年,由当时留美派支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 ,制定颁布了“壬 戌学制” ,又称新学制。 5.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体制:指的是国家宏观教育的管理体制,它要解决的是国家机关管理教育的问 题,主要包括国家对整个教育的宏观的办学体制,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管理体制。 6.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 业进行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