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4527282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曲民歌研究论略河曲民歌研究论略摘要: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而河曲民歌则是山西民歌中的一朵奇葩,本文从河曲民歌的渊源,基本特征和社会价值以及继承和发展等方面作一简要论述,尤其是以走西口为代表的河曲民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从中可以看出它鲜活的生命力。关键词: 河曲民歌 走西口 基本特征 困惑 前景山西位于华北平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积淀出辉煌灿烂的文化,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的山西民歌,也是蔚为大观,历史上山西曾有不少有名的诗人和戏曲作家,唐代的王维,是祁县人,王之涣是新绛人,他们所做的歌词被谱成曲,盛行一时,有名的阳关三叠就是王维作的渭城曲谱成的歌曲,宋朝熙宁、元丰、元祐间,孔三

2、传首创了诸宫调,元曲大家中的白朴(河曲人),郑光祖(襄汾人),乔吉(太原人)都不但是名剧作家,而且是大散曲家,所以,山西素有我国古代文化摇篮之称。山西省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不同,各地都产生了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民歌,一般分为晋东南、晋南、晋中、晋北四个地区。四个地区民歌最集中的地区是河曲、祁县、太谷、左权、沁源、祁县、定襄、离石、阳高等地,誉为“民歌的海洋”。但地方特色鲜明,艺术风格迥异,晋东南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北的民歌,音调高亢,有塞上高原的辽阔,雄浑之感,晋南的民歌时代气息浓厚,感情热烈;晋中的民歌,则灵活自由,富于变化.。晋西北地区的河曲县的民歌独树一帜,自称脉

3、络,民歌主要以山曲为主,和陕北民歌相互影响,曲调高亢,明朗,健康,朴实。意境新颖,诗味浓郁。河曲还有种地方戏叫“二人台”在当地特别有影响力,如此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可以看出河曲民歌在山西民歌中的突出地位。一:河曲民歌 的渊源河曲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而有趣,她位于黄河之东,隔河相望,西南是陕西省的府谷县,内蒙古的准格尔旗位于河曲的西北部,因此这里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河曲地处晋、陕、蒙三省的交界处,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结合地,长江和黄河也都会合于这里,历史上的河曲,既是晋商交易的水陆码头,又是兵家严密把守的疆防重地,因此这里也曾一度是繁华之地,有诗为证:“一年四季流萤啭,有货如云瘦马驼”当年有

4、“小北京”之称,追溯河曲的历史渊源。春秋为晋边地,战国属赵,汉及唐时属太原。五代十国时北汉刘崇置雄勇镇,属岚州。宋太平兴国七年建火山军,治平四年置火山县,后废,金贞元年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升为火山州,后更名隩州。元宪宗七年省入保德州,明洪武十四年复置河曲县,六年省,十四年复置,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改隶保德州,民国三年置道,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河曲,历来人们都说是因为黄河由北向南流经该县西境,蜿蜒曲折,故而得名。追溯河曲民歌的历史,在唐宋就开始流行了,而她真正流行则是在明末清初,明代有“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又老尽歌讴”的记载,河曲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河曲人用

5、歌声诉说着他们的苦难生活和艰辛的劳动,“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从这首歌谣中可以看出河曲人们的艰辛的生活状况,当地人民习惯于把他们唱的民歌叫“山曲子”河曲人唱山曲就是对他们身上经历和身世的抒发,他们所唱的歌就是发自他们内心的声音,那些声音高亢,嘹亮,悠长,舒展,富有山野风味,既有被迫者的呐喊和怨恨,也有离别的凄意,生活的哀怨和无尽的相思之苦,更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历史曾给河曲以很大的机遇,1953 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一行八人组成的采访队赴河曲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大规模的调查与研究采访工作,此次采风活动收集了 400 余首民歌曲调,4500 余首歌词,45

6、 出二人台,写出各种专题报道 10 余份,随后整理出版了河曲民歌采访专集这是解放以来第一次由专业音乐工作者对传唱于山野田间的民歌曲调进行系统的采集整理并加以文字记录,从此河曲有了“民歌海洋”之美誉,后来传唱于民间的割莜麦泪蛋蛋好比水推船走西口等河曲民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4000 多首曲调、近万首歌词,这么丰富多采的民歌宝库,这么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在黄河干流河道全长 5464 公里中,竟然集中在只占 74公里河道一侧的河曲县,想必决不是几朝几代就形成的。黄河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好多次改道,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黄河改道是在尚书禹贡中记述的,连同以后的多次改道,都在山西以外的河南、山东、安徽等地

7、黄河下游出现的。而黄河在河南孟津以上,由于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河曲处于黄河中游,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理位置,应该从黄河流域人类文明史开始,就有人类的文化活动开始产生了。虽然,人类的文化活动、文化发展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地域、地貌、风情等不同,各地的文化又会各具特色。如有的地方的文化特色是岩画,有的地方是石刻,有的则是各种手工艺品制作或各种民俗。产生于河曲的那么多民歌,一定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一珍贵的艺术品种,应该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传唱与孕育期。二、以走西口为代表的河曲民歌的基本特征河曲民歌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来说,具有主题鲜明,题材丰富,民俗多样,语言独特,歌词委婉,曲调

8、凄美等六个基本特点(一)主题鲜明河曲位于晋西北高原的黄河弯曲处。这里的农民历来生活极为贫苦。为生活所迫,农民们不得不于每年春天,纷纷背井离乡,哭别亲人到口外(内蒙河套一带)去谋生,在那里或揽长工、打短工,或挖煤、扳船,以求挣得几个工钱养活全家:“万般出于无其奈,扔下亲人走口外。”他们春去秋归,年年如此,有的则数年不归,家中留下妻儿老小无依无靠:“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在旧社会,这里的贫苦农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过着这种“走西口”的漂泊生活。由于“西口”路上,沿途盗匪出没,常有生命危险。自己的丈夫到了口外,能不能找到“营生”?在地主富农的残酷剥削和虐待下,能不能活着回

9、来?这些都不得不使留在家中的妻子提心吊胆。民歌走西口:“正月里娶过门,二月里就走西口,两只眼睛泪双流,走路你走大路,千万不要走小路,大路上行走的人儿多,拉拉话儿解忧愁,坐船你做船后,万不可坐船头,船头上风大波浪高,怕你掉在水里头”。“正月里娶过门,二月里就走西口 ”表明是一对新婚夫妇,为了生计所迫,不得不被迫分离,哥哥走口外,妹妹“两只眼睛泪双流”,对哥哥放心不下,千叮咛万嘱咐,哥哥要“走大路,坐船头”“大路行走人儿多,拉拉话儿解忧愁,船头风大波浪高,怕哥哥掉水里”句句真是贴切,发自肺腑之言,情深意切。在河曲,这类反映“走西口”生活的民歌很多,而且都极为深刻。 正是因为走西口这类民歌深刻地唱出

10、了农民的苦难和辛酸,因而这些民歌,不但为河曲人民所喜爱,而且也广泛流行全省,并在全国亦有影响。情歌和有关婚姻题材的歌,在山西各地的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在封建社会之中,由于妇女受着“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束缚和压迫,她们所遭受的痛苦尤为深重,因而她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也更为强烈。所以这类民歌大部分是从妇女角度唱出的,所涉及的方面很广,凡有关爱情生活以及有关婚姻问题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涉及到了。表现情人相会的,如: 东荫凉倒在西荫凉,和哥哥坐下不觉天长。野雀雀落在麻沿畔,依心小话话说不完

11、。 你要和小妹妹长长间坐,觉不着天长觉不着饿。 (河曲:依心小话话说不完) “东荫凉倒在西荫凉,和哥哥坐下不觉天长”表现了妹妹等待哥哥时间之长,终于等到了亲哥哥的到来,和哥哥在树底下坐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仿佛这世界就是属于眼前这一对恋人的,可以看出他们非常相爱,“野雀雀”也羡慕这对亲密无间的恋人,也赶来凑热闹,依心小话话说不完。多处运用叠词,亲切自然,从而可以表现出封建不合理婚姻的控诉,对自由恋爱的大胆追求。三五席子二五毡, 顶上咱俩小命无人管。 咱二人相好一对对, 铡草刀剜头不后悔。 (河曲:铡草刀剜头不后悔) 这首曲子也表现了青年男女对不合理婚姻的反抗与蔑视,“咱二人相好一对对,铡草

12、刀剜头不后悔”相爱如果不能在一起,就以死来反抗这可恶的婚姻制度,有“孔雀东南飞”的悲壮情怀,也可以看出他们这种真挚而热烈的爱以悲剧而告终。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高尚的情操和纯真的感情。然而,在封建社会里,吃人的封建礼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却象无形的锁链,紧紧地束缚着人们,青年男女要想通过自由恋爱达到婚姻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因而他们那种真挚而热烈的恋爱,常常是以悲剧的结局而告终,而妇女的命运尤为悲惨。她们或者因买卖婚姻而被父母包办:“我妈妈我大大爱银钱,把我卖在阎王殿”,或者因受媒婆欺骗而堕入火坑:“小奴家今年一十七,你老汉今年六十一;我的娘上了媒人的当,金花花插在你家朽木上。”当她们

13、不得不服从那强迫的婚姻后,便只好忍着“长年止不住泪蛋蛋流”的痛苦而抱恨终身。有的则“千盘万算没活头,凉凉扑在黄河(里)头”,或者“手搓麻绳二尺五,中梁上上吊死得苦”,以死表示她们对强迫婚姻的反抗。这些民歌,正是她们对吃人的礼教和不合理婚姻制度的血泪控诉。音乐理论家田青的一篇名为民歌恰是穷乡好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民歌的质量高,是因为民歌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成本高,这些唱山曲的农民,农妇,他们没有妙笔生花,只有苦生活,他或她在一生中可能仅仅唱出了一首歌,更确切的说,他或她,是把自己的一生的痛苦,一世的恩恩怨怨,一生一世难以割舍的亲情,一生一世难以抚平的伤痛,化成了仅仅四句话,你想想他能不好吗?一曲走西

14、口诉说着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一曲走西口唱出了旧社会河曲人民的苦难经历,一曲走西口使天下人都知道黄河拐弯之处有一座古城叫河曲。比如提起哥哥走西口“提起哥哥走西口,一把拉住哥哥手,一把拉住哥哥手,你要走来我不叫你走,扭住你的胳膊拉住你的手,扯烂你的袖口给你缝。 止不住小妹妹泪蛋蛋流,说下个日子你再走,该叫你在来该叫你走,扭住你的胳膊拉住你的手。说不下个日子不叫你走,这一道口外你走不成”这首民歌反映的就是哥哥走西口时情景和小妹妹对哥哥走西口的无奈与抱怨。(二)题材广泛河曲民歌的题材也十分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尽显地方民俗风情。有表现它采用比兴、反复、排比

15、、重叠、对称、双关、夸张等手法,抒发生活的喜怒哀乐。旋律简单、优美,音程跳度大,音调高亢、辽阔,节奏比较自由,口语化的装饰音较多,具有鲜明的山歌风味。如有反映当地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羊倌歌:“一朵朵白云天上飘,青草弯弯杨柳呦叶叶摆,画眉眉呀羊羔呀虎头摇,一颗颗呀羊铃呀叮叮响,一群群那肥绵羊青草湾湾里跑,红丹丹那坡呀桃杏花花开,柔软软那绒毛绵溜溜,青山山绿水好地方。”羊倌歌是当地典型反映河曲美好生活的民歌,由于群众爱听,爱唱,由于群众爱听,爱唱,因而广为流传,歌词形象,可爱,活泼,宛如一幅山水画,给人以触景生情流连忘返的美好感觉,仿佛进入一种人间仙境 ,此类民歌还有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在河湾、割莜

16、麦、黄河水长流等,在河曲民歌中表现男女间爱情生活的很多,有血泪控诉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压迫的,反映对封建礼教,婚姻制度不满的如想亲亲“灯火火点灯半个炕炕明,小酒盅盅量米不嫌你哥哥穷,咱二人相好一对对,铡草刀剜头不后悔”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另一方面追求婚姻自由,反映男女间纯洁爱情的民歌很多,如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蜜蜂飞在窗眼眼上,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稻黍开在顶顶上,操心心操在你心上,阳婆一落山根底, 一阵阵想起哥哥你,一对对胡雁绕天飞,不想别人单想你”这深刻的表现了妹妹对哥哥的思念之苦二:民俗多样、河曲民歌中反映的物质民俗 河曲民歌反映了山西河曲当地丰富的民俗情况。 衣的民俗: “白布衫衫白圪生白,高粱红裤子绿西瓜鞋。“ 白布衫衫呀袖袖长,羊肚肚手巾呀遮荫凉。“ “羊肚手巾呀歪罩转,又遮荫凉又好看。“ 食的民俗: “半斤莜面推窝窝,挨打受气为哥哥。“ “沙梁沙洼好地脉,海红红是咱好土产。“ “妹妹不想吃干凝凝粥,我给妹妹熬上那二不溜溜不稠不稀清个沾沾酸稀粥呀亲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